五月有南风--王秉初和他的作品

凡人悟道(大拙)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0日早上,杭州太阳高照蓝天白云,浙江展览馆《王秉初中国画60回顾展》开幕了。特拍摄编辑记录,以供学习备用。没有机会观展的朋友也可以共享展览作品。南风,是王秉初老师的字号,那么,我们一起来观展吧!</p> <p class="ql-block">与王秉初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展览结束,捐赠给浙江展览馆的作品。</p><p class="ql-block">王秉初 《红梅》</p><p class="ql-block"> 中国画 128cm*48cm 2010年</p> <p class="ql-block">撤展后合影。</p> <p class="ql-block">与大师兄撤展后合影。</p> <p class="ql-block">偶遇画家杜高杰先生,他为我们讲解王秉初画展作品。</p> <p class="ql-block">转摘大愚老师文章:</p><p class="ql-block">王秉初先生绘事简传 </p><p class="ql-block">大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剡地溪山蕴异,人文钟灵,历来才人辈出。先生癸未年生,15岁随名家商敬诚学画,筑基于陈白阳、周之冕。21 岁入中国美院,随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抑非诸公学达六年,先生起点已高,复借巨人之肩,百尺竿头更凌云直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承徐青藤、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潘天寿不甘人后之心,倡以书作画,犹喜颜平原之书,浸痴特深,得颜平原厚重、遒劲、雄浑之气象。画时常凭一口气,力去陈俗。转益多师,吸收青藤之放纵、八大之奇逸、吴昌硕之浑朴酣畅、蒲华之随意恣肆、张大千泼洒之意;并集赵伪叔、任伯年、齐白石奔放之色与西洋之抽象。</p><p class="ql-block"> 然先生以为“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先生虽身处剡溪之畔,却深知师前人之画,不如师其心,师其心不如师其物;天地有大美,四时不同,万物含理,乃与古人同以造化为师。不辞万里,访南踏北,走海角天涯、异国他乡。潜心体悟自然,痴花怜花,常独坐忘还,人花互醉,不知花为己,己为花。广搜天下奇花异果打草稿,以己笔墨挥写,得鱼而忘荃,一一自然,若是天授。</p><p class="ql-block"> 先生常提潘老引用句曰:“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任情恣性,不滞于心手,不滞于物,若庖丁解牛,郢匠运斤,游刃有余,不思妙而自妙。用笔如挥戈,纵横挥洒,狂放淋漓,线若曲铁,或如万载枯藤;疏密、虚实、颜色、墨块、阴阳对比强烈,具纵横不群之象。寥寥数笔,力足杠鼎,雄古简老,神完气足,犹见深湛之功。用墨燥裂秋风、润含春雨,淡而能厚,浓而不滞,枯而能润,湿而不漫;敷色艳而能雅,红黄青绿,云蒸霞蔚,交相辉映。画多前人所未有,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犹有气魄,若不经意而无不工,终成独家之面目,诚无愧于时代矣!</p><p class="ql-block"> 先生偶作长卷巨幅,大胆泼挥,有磅礴之气,千重万叠,亦恢弘夺目。荷花雪梅犹为天下一绝,花虽不多,却以少胜多,平中见奇;尤得花之韵,花之味,花之神。先生性静,诚朴厚道,不雕不饰,薄于名,淡于利, 安隐于剡,不慕浮嚣虚华。故姜宝林先生评:“人品如高,画品自高,王秉初即是。”</p> <p class="ql-block">据記載:王秉初,1943年出生于嵊州。1959年起跟随著名花鸟画家商敬诚先生学画。1962年考入浙江美院(现为中国美院)中国画系,受教于潘天寿、吴茀之、陆抑非、诸乐三、陆维钊等先生。1969年美院毕业后,先后工作于天台文化馆、嵊州市石璜中学、嵊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曾任职嵊州市政协副主席,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主席团成员、艺委会委员,嵊州市政协书画院院长。</p> <p class="ql-block">本次画展展出王秉初各个时期代表作一百来幅。这是王秉初先生呕心沥血一辈子的创作成果,这是一个八秩老画家一个多甲子的深情守望。</p> <p class="ql-block">最爱的荷花系列作品。</p> <p class="ql-block">据記載:在王秉初的画里,有着浙派的底蕴。他的画集传统大成,有青藤白阳、扬州八怪的痕迹,也有吴昌硕、齐白石的影子,还有颜真卿、祝枝山的书法气息。</p> <p class="ql-block">貌似轻松随意的落笔,黑白之间却体现着中国文化里的哲学思想,主宾、大小、疏密、虚实、润燥、冷暖、消张等各种矛盾的对立统一让画面充满了深意和耐看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王秉初中年以后的画,出古不规,出奇不已,气势恢宏,具有强烈视觉震撼力。</p> <p class="ql-block">充满现代感的满构画面,线条苍拙厚韧,水墨酣畅淋漓,色彩斑斓绚丽。</p> <p class="ql-block">他的画,映照着他的想法,也凸显出了他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他的一些画浑厚又有力,或是山川河流的湍急感、或是树根扎地的踏实劲,能够让人透过宣纸感受到自然的脉搏与生命力;一些画质朴可爱。</p> <p class="ql-block">或是细枝密叶里“探头”的花朵、或是让人感受到春夏意境的饱满枇杷。</p> <p class="ql-block">据記載:王伯敏赞其“笔致奔放,乱而不乱;似不经意,而又极经意,得如此上乘之法,实在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王秉初的画用笔厚重有力,有颜真卿的笔意。</p> <p class="ql-block">用墨用色不拘一草一花的浓淡变化,而讲究大块的黑白、疏与密、粗与细、冷与暖的对比,画面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强烈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他的大写意画作在章法上突破了前人陈规,经常是四面出枝,画面丰富饱满,给人以意境开阔、布局完整、令人耳目一新之感。</p> <p class="ql-block">王秉初先生笔下的每一幅构图,无不显露出了非同凡响的艺术个性。</p> <p class="ql-block">据記載:书画界的理论权威是这样评价的:“秉初先生深切体验到人与自然是那么密不可分,枯荣与共,互相依存。他以这样的感受和觉悟去观察生物,表现生灵万物。</p> <p class="ql-block">因此,他的画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他以这样的感受和觉悟去观察生物,表现生灵万物。</p> <p class="ql-block">因此,他的画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蓬蓬勃勃,生生不息,充满了生命和活力;我们的艺术也因此而成为永恒。</p> <p class="ql-block">王秉初先生的花鸟以浑厚苍拙的笔墨、绚烂浓重的色彩、个性鲜明的艺术语言在浙派画坛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与其独特的文脉传承和成就伟大艺术的蹉跎人生不无关系。</p> <p class="ql-block">王秉初以传统的笔墨为主,处处透出吴昌硕的风格,用笔刚健,施墨酣畅,处处充满了郁郁勃勃的阳刚之气。</p> <p class="ql-block">王秉初在师法吴昌硕、齐白石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借鉴西方水彩画的一些技法,结合民间艺术的装饰性效果,探讨创作了一系列传统题材的花鸟画。</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其所擅长的荷花系列,大胆以泼墨做荷叶,形成狂放的大块墨团,衬以用白描手法勾勒出的荷花,黑白对比强烈,具有鲜明的韵律感,气韵扑面而来,有一种撩人的情趣,图解着艺术与生命交相辉映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他在大胆坚持中国画的笔墨底线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特技肌理效果,使笔墨与意境浑然一体而使特技肌理也具备了浓郁的传统气息,丰富了表现手法。</p> <p class="ql-block">其梅花、荷花等系列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时代审美的共性,笔墨豪迈奔放、淋漓尽致,设色绚烂多姿而又不落俗。</p> <p class="ql-block">色墨交融,给人以自然天成的感觉,表现出了一种蓬勃的朝气和一派盎然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花鸟画所融汇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使这一画种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载体,成为传承与弘扬民族艺术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形式,也为中华民族与世界文化的对话搭建了一个特殊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墨梅,画面中,梅不在多,即使只有两三朵,也很能赏心。</p> <p class="ql-block">他的梅花往往不落常套,近取枝干,或勾或染,平平淡淡,所奇者在于添花,于干后加点梅,加圈梅,虽然不多,皆生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所说:“观其所画紫藤、茶花等也是这样,此是炳初的独特之处,也是他的一点创造。”</p> <p class="ql-block">热带兰、木棉、榕树等成为他笔下常见的题材,兼工带写是他的技法,</p> <p class="ql-block">用积墨效果体现画面肌理,成为了他最显著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以上部分文字收集于网络媒体,为解读王秉初的作品備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