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圆明园,九洲清晏旧址觅踪,芍药、月季盛开美艳

亦东

<p class="ql-block">  藻园位于圆明园最西南一隅,西、南两面倚园墙,东望山高水长,山环水带,亭台错落,是一处摹写江南园林的园中之园。藻园于清乾隆中叶建成,门南向,门楼外檐匾曰“藻园”,门外是昔日之御用马厂,出门向西有御道直通颐和园。藻园门楼,1860年劫后仍幸存,慈禧太后、光绪帝曾多次从颐和园来圆明园视察园工时由此门出入,1900年毁于八国联军战乱。现在为绿地草坪和专题花园,近日盛开的两块芍药花园、两块月季花园即在此附近。</p> <p class="ql-block">  藻园门,目前没有大门标志,确是圆明园三园里面真正圆明园的老门。许多人都曾听说过,若不留心,都与它擦肩而过。它正好是一个拐弯的路口,也在五环桥下,今日上午到圆明园游览就是进的这个门。</p> <p class="ql-block">  九洲清晏为圆明园中最早的建筑物群之一,其名寓意九洲大地河清海晏,天下升平,江山永固。</p> <p class="ql-block">  九洲清晏位于圆明园西部,周围有九个人工岛,九洲清晏就在其中一个小岛上,占地约70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在清代中期,九洲清晏由三组南向大殿组成,第一组为圆明园殿,中间为奉三无私殿,最北为九洲清晏殿,为皇帝寝宫。中轴东有“天地一家春”,为后妃所居。乾隆中后期在天地一家春西北另外修建皇后殿,与寝殿九州清晏有游廊相连,咸丰年间被拆作四间厢房改为嫔妃居处。西有“乐安和”,是乾隆的寝室兼书房。再西有清晖阁,北壁悬挂巨幅圆明园全景图,原图现存法国巴黎博物馆。道光十年又将西路的“怡情书史”、“乐安和”改作“慎德堂”,为皇帝寝宫。“清晖阁”、“鸢飞鱼跃”改作湛静斋,为当时的全贵妃钮祜禄氏所居,咸丰帝就在此出生。咸丰登基后,将湛静斋改名为基福堂,为孝贞显皇后寝宫。</p> <p class="ql-block">  古水井。</p> <p class="ql-block">  修复后的古桥。</p> <p class="ql-block">  坐在右边的这位老者,今年已经 78岁了,对圆明园历史遗址特熟悉,在向青年人讲述九洲清晏的既往历史和故事。</p> <p class="ql-block">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京西五园三山,这片建筑完全毁于大火之中。2004年,九洲清晏景区进行全面整修,修复山形水系和整体环境和景区内的16座古桥。三大殿方形建筑基址清晰可见,观其址知其貌,站在此处既能想象当年建筑的宏伟,又能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无奈。其中,苍松翠柏簇拥着一座英雄纪念碑: 1929 年修建而成的大型的“三一八烈士纪念墓碑”。</p> <p class="ql-block">  “三一八”烈士墓碑,位于九州清晏景区内,1929年4月为纪念1926年"三一八"惨案牺牲的47名烈士而建。1926年3月18日,中共北方区委、北京地委和共青团北方区委等60多个团体、80余所学校约计5000余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国民大会",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军舰侵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的罪行。大会于上午10时开始,通电全国一致反对八国通牒,驱逐八国公使,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舰,电告国民军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而战。会后,群众结队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当队伍来到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时,预伏的军警竟开枪射击,打死47人,伤200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p> <p class="ql-block">  墓碑坐北朝南,5米高的六角形纪念碑,矗立在60平方米的墓基上,碑身正面镌刻"三一八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四周铭刻刘和珍、杨德群等烈士的姓名和籍贯。</p> <p class="ql-block">  游客在听工作人员讲述“三一八”惨案的经过。</p> <p class="ql-block">  芍药,是芍药科、芍药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数朵,生茎顶和叶腋,艳而美。为既能药用,又能供观赏的经济植物。</p> <p class="ql-block">  月季花,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微带酸性沙壤土最好。月季花的药用价植最早载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他认为月季花具有“活血、消肿、傅毒”的功效。月季栽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始于唐宋,兴于明清,发展于当代。杨万里云:“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把月季花期之长、色香之妙,包括无遗。</p> <p class="ql-block">  北京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三个园组成,在空间布局上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圆明园这一宏伟建筑群。以前到圆明园游览,多是到长春园和绮春园,圆明园虽然遗址遗物不多,但确是核心园区,是清代皇帝、皇后办公、居住的地方,两个皇帝(嘉庆、咸丰)在此出生,两个皇帝(雍正、道光)在此病故。当前这里每天游人不多,多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北京老人清闲漫步。林木叠翠,湖水荡漾,赏心悦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