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由于四月中旬刚操办完孩子们的婚礼,所以在原本的计划中,五一就不准备出行了,踏实的在家呆上几天。但是,随着假期脚步的临近,看着越来越温暖的天气,一颗撒野的心又慢慢活络了起来。于是,呼朋唤友,凑齐四个人的小团,就这么毫无征兆的出发啦!</p> <p class="ql-block">四个人,正好一辆车,网上定了泊安飞在大兴机场附近的停车场,方便快捷,比预订时间提前一小时就到了机场。</p> <p class="ql-block">过了安检的小颖子,留下了此次出行的首拍照。</p> <p class="ql-block">资深老麻友、却是新驴友的我崔姐姐。</p> <p class="ql-block">无论经历多少次旅途,大灰机依然对我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落地窗前一拍为快!</p> <p class="ql-block">自拍也是必不可少的科目之一,平均年龄五十五岁的四个人,不在美颜相机的镜头下简直不敢出镜。</p> <p class="ql-block">天气晴朗,心情美好,向着目的地出发鸟…</p> <p class="ql-block">即使同一个航空公司,飞机餐也是不尽相同。南航此次餐食提供的酸奶深得我心,水果胡萝卜更是我的最爱。</p> <p class="ql-block">头一次享受提前二十分钟到达的航班,出了大灰机入目即是顶棚无比寒酸、大小堪比三线城市高铁站的南充机场,机场小也有好处,那就是:人还未出行李先到。</p><p class="ql-block">南充开发较早,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夏代为“有果氏”之国,商周时属梁州。春秋时期形成了充国,充国是当时四川盆地的四个强大政权之一(巴、蜀、充、苴),南充因位于充国南部,故得名为南充。</p> <p class="ql-block">网上搜了一下,南充竟然是四川省人口第二大城市,这小小的机场真的对不起它的这个名号。</p> <p class="ql-block">南充机场没有返城大巴,最晚的一班公交车七点半就已经开走了。在排队等出租车的时候,竟然出现了还有乘客没上车、而出租车已经没了的奇葩事🤑赶紧拿出手机,利用滴滴出行联系回城车辆,好在马上就有司机接单,才免去了有可能被扔在机场的悲惨命运。</p> <p class="ql-block">因为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又是如此干净整洁的城市,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确因此被滴滴师父嗤笑,出声询问:这有什么可拍的?</p> <p class="ql-block">好吧,你说得对,确实没什么可拍的🤪但我就是觉得拍出来挺好看是肿么回事?</p> <p class="ql-block">因为转天还要乘坐动车才能到达目的地,所以将宾馆定在了南充北站附近。</p> <p class="ql-block">走廊白色的装饰风格给人干净亮堂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房间也很大,豪华标间只要百元出头,真的是经济实惠。</p> <p class="ql-block">最主要的是,还有我们最最钟爱的设备~自动麻将机!</p> <p class="ql-block">四川的麻将牌都是没有东南西北中发白的,而且超大尺寸的牌也让我们目眩神迷,一只手抓四张的结果是经常手中只剩下一张牌,另外三张在桌上掉的稀里哗啦,再手忙脚乱的用我们北方人的两只大手一起上桌,才能胡乱的拣起…</p> <p class="ql-block">既然是假期,就要有度假的样纸。打牌间隙,美团外卖的水果捞,不管是价位,还是外形和口味都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到了早餐时间,没得选择,周围只有琳琅满目的各种粉店。</p> <p class="ql-block">离宾馆楼下最近的这家文兴粉馆,生意相当兴隆,而且来用餐的基本都是当地居民。现场实测:不仅是价格亲民,粉质入口更是劲道细滑,我们当地那些号称“正宗四川米线”店真是拍马难追啊!</p> <p class="ql-block">车站广场,空旷的好像只有我们四个旅客。这里清静的有点不像是到处人满为患的五一假期。</p> <p class="ql-block">短短四十分钟车程,来到我们出行的目的地~阆中。阆(làng)中,别称阆州,古称保宁,是四川省南充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车站出口成功拉客的滴滴车师父带着我们在各种堵车的路线中转了好几圈,最后还是没办法的把我们放到了古城北门(而我们的客栈在据此地一公里外的南门附近)。</p> <p class="ql-block">几个人就这样拽着箱子,顶着蒙蒙细雨,穿梭在惬意逛街的如织人流中…</p> <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别称阆苑、巴子国,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截至2014年12月,面积为1878平方公里,是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由于阆苑在古代传说中,是仙境的代名词,因而阆中古城也被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称为人间的阆苑仙境。历史上杜甫、李商隐、元稹、陆游等诗人都曾游历阆中,留下了许多流芳百世的精彩诗篇。</p> <p class="ql-block">走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轮子被摩擦出一连串稀里哗啦随时要散架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穿过中天楼。中天楼,又名四牌楼,阆苑十二楼之一,被誉为“阆中风水第一楼”,位于阆中古城的双栅子街、北街、西街和武庙街的交汇处,楼高20.5米,始建于唐,毀于民国,2006年重建,是古城的核心坐标。网上购买的古城景点一票通,此处和华光楼为二选一之处,因为离那边更近,所以毅然舍弃了这里,选择了游览华光楼。</p> <p class="ql-block">中天楼是一座始建于唐朝的三层明清建筑风格的木质高楼,在一大片古城区中拔地而起,气势恢弘,建造精美,古城的街道以它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从古城四个方向均可饱览她的丽姿。唐代诗人金兆麟曾描绘:“泠然蹑级御长风,境判仙凡到半空,十丈栏杆三折上,万家灯火四围中,登临雅与良朋共,呼吸应知帝座通”, 以应“天心之道”之喻。</p> <p class="ql-block">古城中随处可见簪花女子!一般而言,喜欢簪花者往往有着风流倜傥的性情,或者旷达豪迈的气概。最经典的例子可能就是被称为“诗神”的苏东坡“簪花醉归”了。苏轼是豪放派诗词的重要代表人物。这位伟大的诗人,不仅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狂放胸襟,也有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似水柔情,同时他还富有生活情趣。他的一首《吉祥寺赏牡丹》一诗,便是用短短二十八个字写出了这位大诗人的生活情调,且看:</p><p class="ql-block">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p><p class="ql-block">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p><p class="ql-block">一个乐观豁达的苏轼鲜活而鲜明地展示于世人面前。</p><p class="ql-block">古人尚且如此,簪花又如何不吸引现代人神往呢!</p> <p class="ql-block">只有一碗米粉打底的四个饿瘪了的肚子,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觅食。</p> <p class="ql-block">饿了吃什么甜如蜜来着?😁</p> <p class="ql-block">没有了行李箱的拖累,我们也成为了众多惬意逛古城大军中的一员,慢慢的品味这有着浓郁历史性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翻开阆中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的建城史的古城,它一度是属国的军事重镇,从南宋景炎元年到1912年的600多年时间里,它一直为保宁府治,清顺治年间阆中更是成为了四川的临时省会长达20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保宁醋始于唐长兴元年(公元936年)设保宁军治时,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系全国四大名醋之一。因产于阆中(古称保宁府),故称之为保宁醋。</p> <p class="ql-block">保宁醋史载起源于1618年,时值明末清初,战乱频繁,一祖籍湖南、身怀酿醋绝技的宫庭落魄醋师索义廷逃难择居阆中,与妻儿栖身在城北过街楼旁的一间草屋内。他见阆中醋业兴旺,便开设醋房大显身手,创新采用白叩、砂仁、杜仲、当归、五味、薄荷等三十二味中药制曲,以阆中特有的优质麦麸、大米为原料,取蟠龙山古松花井泉酿制麸醋,其醋特佳,声名远播,并以产地命名为保宁醋,清乾隆年间,索氏醋业生意兴隆,索氏第五代孙索绍武出银三百八十两在城南外下栅口上街购屋十间发展醋业,规范了保宁醋的药曲配方和酿造工艺,并订立家规,其配方传男不传女。谋求发展。他用石椿木棒竖起“索永顺”醋房的通天招牌吸引码头客商,名声大振。民国初年,下栅口上街醋业红火“甲乙丙丁戌,等等等等等,醋醋醋醋醋”之类独特的标价招牌随处可见,此街也因此得名为“醋房街”沿用至今。《阆中县志》称“制醋者必在城南傍江一带,它处则不佳,殆水性使然。其制醋之法,以冬为上,故有“冬水高醋”之名。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四川日报》载文,将保宁醋确定为阆中八大土特产品之冠。</p> <p class="ql-block">在阆中、南部两地,卖豆干的散户都要打个“洪山豆干”的招牌(是不是真的洪山豆干也不得而知)。究其原因,一是口感好,细腻,有韧劲,能吃出儿时的记忆。二是送礼双方都不难为情,百把元钱几十斤,很实惠,又拿的出手。</p> <p class="ql-block">吹一吹嘉陵江的风,再尝一尝竹筒冰淇淋,感受古城慢节奏的烟火气息。</p> <p class="ql-block">方酥锅盔起源于明清年间,朱德老家南充仪陇的一个小镇。</p><p class="ql-block">盛行南充、广安、阆中一带,随着改革深入,方酥以独特的明间配方,融合现代烹饪工艺,从而形成酥脆化渣的特有口感,再套入中华名小吃"川北凉粉"吃后令人叫绝,直呼安逸。</p> <p class="ql-block">事实证明,缺了张飞牛肉,只有川北凉粉的方酥锅盔口味略显清淡。</p> <p class="ql-block">阆中白糖蒸馍是清代乾隆时,阆中回民哈公奎创制的一种名小食。它无中式馒头的碱涩味,也无西式面包的微酸味。1912年,获巴拿马国际博展会银质奖章。1990年,四川评出22种省级名小吃,保宁白糖蒸馍金榜题名。</p> <p class="ql-block">阆中风水搏物馆,简称风水馆。 风水博物馆是国内第一个以建筑风水为主题的旅游景点,为阆中古城核心景区之一, 该馆分为博物馆、祭祀、讲堂、驿站、吉祥物等五个功能区,以易、卜为主脉,诠释神秘的中国风水。</p> <p class="ql-block">进门就能看到的阆中古城的沙盘地图。</p> <p class="ql-block">馆内包含各种风水玄学的出土文物和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风水馆门票如果单独购买的话是四十元一张,如果买了古城景点一票通的话,是包含在内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属于典型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那个看热闹的人。</p> <p class="ql-block">风水馆不远的地方,就是华光楼。</p><p class="ql-block">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滕王李元婴任隆州刺史,在阆中城南临江修建了“南楼”,后来,屡为火毁,明代复修,改称其为“镇江楼”,得其镇水之意。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再一次重建,始称为“华光楼”。在楼底层石拱上刻有“苏维埃政府是工、农、士兵自己的政府”等红四方面军的标语,它是阆中红色文化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现存的楼阁中,华光楼是建造最早又最宏伟壮观的,因此被誉为“阆苑第一楼”,是一座过街门楼,三重檐,歇山式盔状屋顶,盖翠绿色琉璃瓦,脊饰繁复,重脊套人、兽、鸱吻,正脊宝珠形顶高达三米,楼身通高三十六米,是四柱直木,全系木结构,各层装花窗,十二个飞檐凌空,宝顶摩云。</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对于进入华光楼那个告示里说“高血压心脏病人慎入”的话感到纳闷的时候,见到了这个狭窄、陡峭成五六十度斜坡的楼梯(为上楼的唯一通道),只能单人通过,登上去的时候还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我倒还好,老周同志却是手脚并用一路爬上来的…</p> <p class="ql-block">登楼俯望,这边风景独好!</p> <p class="ql-block">站在华光楼上将远处的锦屏山和嘉陵江尽收眼底,以这座楼为中心,向四面层层铺开,步入棋局一样,山水城在这里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无论身处何处,都仿佛置身于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宋朝诗人李献卿的《南楼》诗写出了华光楼的胜景。</p> <p class="ql-block">上楼容易下楼难!一个个拽着扶手,走的是提心吊胆加披头散发😅</p> <p class="ql-block">“橘红”又叫红桔饼,色泽红黄、果肉紧实,是“甜城”内江的传统蜜饯。红桔饼表面有一层白砂糖,因是红桔带皮制作而成,吃起来会有淡淡的苦味,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味道虽美,但是三十五元一斤的价格,着实有点贵了。</p> <p class="ql-block">古城售卖最多的当属具有浓厚四川风味的特产~张飞牛肉,表面为棕红色,切开后肉质纹丝紧密,不干、不燥、不软、不硬,食之咸淡适口,宴席配餐,伴酒佐餐均宜。</p><p class="ql-block">张飞牛肉在清代乾隆年间就远近驰名,已有二百年历史。民国时期在成都“劝业会”上曾被评为“上等食品”,自此声誉更佳。亦曾在40年代获得成都工业协会优质产品银奖,名扬川内外。</p><p class="ql-block">因其外观特征为“表面墨黑内心红亮”恰好和猛将张飞的形象相似,故称“张飞牛肉”。剖其横格,轻撕切面,如银丝松针相联,细细咀嚼,其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错过饭点才看到所以无缘品尝的色泽诱人、闻起来喷香的叫花鸡一直让我念念不忘。</p> <p class="ql-block">在北方难得见到的大簇鲜花,在这里只是平平常常的场景而已。</p> <p class="ql-block">由于临近陕西,所以biangbiang面和甄糕在这里也很受欢迎。</p> <p class="ql-block">冒雨也要坚持逛街的几个顽强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不论输赢,它都是给我们旅途全程带来快乐的功臣😁</p> <p class="ql-block">华灯初上,江边的古城在花草掩映中一片静谧。</p> <p class="ql-block">出了客栈一路向南,不到一百米就是嘉陵江边码头。嘉陵江游船票网上售价七十一人,客栈老板帮忙购买,每人还能便宜十元。</p> <p class="ql-block">浩浩荡荡的千里嘉陵江,穿越秦岭的崇山峻岭,由北向南流向长江,汇入大海,她把最美丽的身段留在阆中,滋养了一座有着2300年历史文化名城——阆中。</p> <p class="ql-block">《方舆胜览》曰:“蜀有三秀:眉秀于山(峨嵋山),阆秀于水(嘉陵江),普秀于石(剑门关)”。</p> <p class="ql-block">嘉陵江带给阆中的,不仅仅是风景,还有厚重的历史地位。千百年里,正是因为有了通江达海的水路交通优势,阆中才成为了川北重要的中心城市,扮演了重要的历史角色。倘若没有了嘉陵江,阆中就不再是阆中了。</p> <p class="ql-block">因为有了江水的润泽,阆中成为了一座当之无愧风水宝地。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咏叹嘉陵江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而唐代诗人杜甫笔下的《阆水歌》,则是这座城市最佳的代言词:</p><p class="ql-block">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p><p class="ql-block">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p><p class="ql-block">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p><p class="ql-block">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p> <p class="ql-block">画圣吴道子曾绘三百里《嘉陵江山图》,即以锦屏山为轴心,纵横绵延,而嘉陵江山美,盛处在阆中,阆中故此有了“嘉陵第一江山”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越发美丽的小巷。</p> <p class="ql-block">有个长着苹果脸的周老师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虽然输了钱,依然笑出一副岁月静好的小颖子。</p> <p class="ql-block">此言甚得吾心!确实应该接受和珍视自己的身体和外貌,而不是盲目追求所谓的“标准”或“完美”。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应该学会欣赏和自豪地展示自己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走在古城的街道上会看到很多泡脚的店铺,不时地会有人问你“泡脚吗?10块钱一位!”这也是阆中古城的一大特色服务项目,不过在阆中古城泡脚不是用热水,也不是用中药材,而是用“醋”,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醋。阆中的醋叫“保宁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其他三大名醋是山西老陈醋、江苏镇江香醋和福建米醋。</p><p class="ql-block">阆中保宁醋是唯一的“药醋”,历史悠久,唐代时就在宫廷御膳中作为配料使用。保宁醋制作工艺独特,质优味美、营养丰富。现代人发现保宁醋还能防病治病,甚至有防癌抗癌的作用,所以用来泡脚。</p><p class="ql-block">我们入住的客栈就有这项业务,因此,能扫去一天疲惫的醋泡脚,也成为我们每天晚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p> <p class="ql-block">阆中古城到处可见青砖带瓦、石板铺路、古巷纵横、游人如织,纵横交错的街道两旁开满了各种店铺和餐馆。街巷深处是民居院落,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看墙报的周老师。</p> <p class="ql-block">热爱工作的纺织女工崔姐姐。</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花7元钱吃一次油茶撒子是某书上很多人推荐的一件事。老北街一百号,是一家老店,来吃油茶撒子的客人很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油茶端上桌,被掐碎的撒子堆成金碧辉煌的"冒儿头",撒子下面是搭配精致的各类调料,最后才是澄黄色的糊状油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凸凹有致、多味吐芳、脆柔相融、诱人食欲。麻辣咸鲜烫,酥脆风味浓…怪不得这么多人喜欢油茶撒子!</p> <p class="ql-block">阆中文庙位于古城的西北角,东起北街,西靠铁武显街,北接火药局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从东西临街的“圣域贤关”经甬道进入阆中文庙后,由照壁、泮池、棂星门、杏坛、戟门、大成殿、圣迹殿、东西庑、亭廊、西花园、圣域贤关等组成其主要景观。</p> <p class="ql-block">不管是啥,一路垮拍。</p> <p class="ql-block">文庙西花园位于文庙西侧,建修有长廊、古亭、石椅、石桌、古搬倒井以及供游人休闲的设施,以供游人小憩;还有后门、公共厕所及消防通道,并与西“圣域贤关”大门相通,使整个区域人流通畅。</p> <p class="ql-block">详细解说了孔子的身世来历。</p> <p class="ql-block">树上长的不知名的果子,娇翠欲滴,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川北道署俗称“道台衙门”,是我国目前现存为数不多的道署之一。道台衙门是明至民初界于省、府之间设置的重要行政机构。明清时,四川省分东、南、西、北四道而治,它们成为连接省政府与各州、县的桥梁,主要职责是考核辖区的吏治,审理重大案件,督导农桑,整肃税源。</p> <p class="ql-block">阆中川北道署自明朝设立到民国初年被废除,就一直坐落在阆中古城。它依托于古代府衙机构的制度,反映了明清两代全国道台制度的发展演变,全面揭示了道台制度及实践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和传统官场廉洁教育等方面的作用。穿插其中的“廉洁文化中轴线”,也展现了阆中从古至今廉政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道台大人的当家主母。</p> <p class="ql-block">大堂是衙门的核心建筑,是举行重要活动、审理重大案件的地方。大堂外挂有“振扬风纪”牌匾,是指古代官员要弘扬积极向上的风气,与今天提倡的“树新风、扬正气”相类似。</p> <p class="ql-block">被廉政文化深深熏陶的崔姐姐😏</p> <p class="ql-block">二堂是官员审案时临时休息、内部议事和审理私密案件的地方。堂内上方悬挂一匾额:思補堂,意思是官员需要思考今天审理的案件、批阅的卷宗是否有需要弥补之处。堂内塑有五尊古时官员的蜡像,场景再现的是他们正在商议阆中锦屏书院迁建事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三堂是衙门中轴线上的最后一重建筑,是官员会见客人和阅读、休息之处。三堂内上方悬挂有“天理国法人情”的匾额,它指明了中国古代司法审判的运作原则。讲“天理”意味着审案之官要遵循“天道”,不违背自然权利、自然秩序,始终坚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持正义的信念和公正的立场;讲“国法”,就是要严格依法裁判,维护法律的尊严;讲“人情”,就是要了解民情民意,在裁判过程中要重视“情理”,体现对人(特别是弱者)的关怀。裁判的过程并不是机械地运用冰冷的法律,而是要做到天理、国法、人情的统一。三堂屋后立有一块“天鉴在兹”碑,提醒官员要自我警策。</p> <p class="ql-block">蛇形图腾当“门”,青铜编钟写“良”。阆中古城博物馆别致的大门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大门是一个独特的“阆”,用18吨青铜铸成。阆由6个蛇形雕塑和一个编钟构成,用说文解字的方式解读阆中这座古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阆中曾为古巴国故地,蛇是古巴人的图腾。直到现在,阆中巴渝鼓舞的鼓面上,画的都是蛇形。从远处看去,蛇形雕塑由两组各3个蛇形图腾构成,形似汉字的“门”字。</p> <p class="ql-block">何谓阆中?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阆”字说:“阆,门高也。”意思说:“阆”是高门的意思。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解释“阆中”说:“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意思说:阆中周围山形似高门,城在其中,所以称阆中。</p> <p class="ql-block">贡院,又称作“考棚”。是科举时代仕子应试的考场。又称川北道贡院。</p><p class="ql-block">贡院考棚具体建于何时,已无确切记载,查明代嘉靖《保宁府志》,有建筑群叫明伦堂,考场四十间,而清代黎学锦重修考棚地基原来也很宽广。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纯穿斗木结构,房舍整齐规矩,高出街坊民居一头。前院是考场,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编号,每间号房有进出小门一道。与大门相对的正厅是一楼一底的殿堂,是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地方。庭院中是十字形走廊,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斋舍为一楼一底四合院,楼下庭院纵贯走向。</p> <p class="ql-block">古代考生参加科举考试可不轻松,还要经过搜身等程序,再拜见主考大人,监考的官员宣布考场纪律后,考生按照号牌进入考舍。考舍其实比牢房好不了多少,被隔成若干个小格子,就成了考室。每间考室仅可容身,有进出小门一道,正中墙头有小窗一扇,房顶置亮瓦和气孔。考生们要在考舍中经过三天两夜的漫长考试,吃喝拉撒全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三天两夜!我们的先人在这样的环境里经历了身心的考验,不论是考中状元、进士、举人,还是一无所获,他们都是成功者,他们的每一位都值得我们尊敬和景仰</p> <p class="ql-block">有着六十厘米高门槛的龙门,是每个学子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发轫于隋朝的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像奥林匹克大赛一样,坚持了一千三百余年,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巨大而久远。西方学者S•威廉斯说:“古代中国文武官吏所由产生的这种……无可比拟的制度,被东亚邻邦所仿效,并被西方社会借鉴采用,形成西方的文官考选制”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至今,从联合国到大多数国家,官员仍须由考试选;在中国,考选人才更关联着每项事业,每个家庭和每个学子……</p> <p class="ql-block">古代学子打小抄更不容易,要用毛笔写出蝇头小字。</p> <p class="ql-block">学政周大人</p> <p class="ql-block">学政颖大人</p> <p class="ql-block">当然了,也少不了我们的崔大人。</p> <p class="ql-block">利用假人来压粉,又省事又吸睛。</p> <p class="ql-block">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明代又称雄威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国文化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汉桓侯祠,是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因张飞死后追谥为桓侯,故名。唐时叫"张侯祠",明代称"雄威庙",清代以来才叫 "桓侯祠"。</p><p class="ql-block">据阆州刺史崔善《新建巴西太守张桓侯祠记》,张飞死后即建起桓侯祠,虽历遭兵火毁坏,但累毁累建,“土宇几更,墓田如故”。明代典膳黎重,在墓冢四周增筑围墙47丈。此后还有多次续修。现在的桓侯祠为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宏,建造精美,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为三国文化的一大胜迹。</p> <p class="ql-block">蜀汉名将张飞死后就葬于此,1700多年过去他的墓地早已被萋萋芳草所覆盖,但关于他的故事留在每阆中人的心中并赢得了阆中百姓的尊重和敬仰,为了纪念他人们在这里建起了这座汉桓侯祠,香火不断直到今天。</p> <p class="ql-block">张飞庙对面就是张飞牛肉店,大门上边举着锤的张飞像成了游客争相拍照打卡的经典地段。经常被小二数落拍照技术不行的我,在这四个杂牌军里竟然还能排第一。通常我拍出来的照片还能看,而她们给我拍的嘛,就不说了,一说全是泪啊!</p> <p class="ql-block">姐姐你这是要把张飞接下来吗😂</p> <p class="ql-block">张飞牛肉店再往前走的胡同里,就是另一处网红拍照打卡地:这里是阆中!</p><p class="ql-block">随着年份的更改,指示牌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p> <p class="ql-block">三个老姐姐的到此一游照。</p> <p class="ql-block">如果抛去头上不时落下的小雨不算的话,也还确实称得上惬意。</p> <p class="ql-block">良心饮品~鲜榨橙汁,好几个橙子才能出一杯汁。</p> <p class="ql-block">推着木质小车沿街叫卖的淋上浓浓红糖汁的糯米糍耙,入口竟然还带着温热。</p> <p class="ql-block">充斥着儿时记忆的小卖店。</p> <p class="ql-block">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千年的文化底蕴造就了阆中成为人才辈出之地。在13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一共走出了116名进士,402名举人,其中阆中籍的状元就有4人。</p> <p class="ql-block">状元坊是阆中古城的标致性景点,位于古城旅游区和新城生活区的交界处。阆中古城文化沉淀深厚,而在众多厚重的文化之中,状元文化也比较令人感兴趣。阆中承载状元文化的景点就有状元街、状元阁、状元府邸和状元坊等。今天我们看到的状元坊是2000年重建的,四柱三门,高20多米,宽10多米,是为了纪念古阆州的4位科举状元而建。所以两侧的横梁上有四位状元的金色名字,分别是尹枢、尹极、陈尧叟、陈尧咨。</p> <p class="ql-block">考中状元的人自然是一时风光,但能够成为千古美谈的状元却为数不多,而唐朝状元尹枢的中魁趣事却足以流传千古。据《唐摭言》卷八《自放状头》记载:在唐德宗贞元七年,礼部侍郎杜黄裳接受命令,任主考官,为国家选拔人才,黄裳决定公平取士,为国选才。但杜黄裳是第一次任主考官,究竟怎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选准高才,却心中无数,就只有先按照科目考了试再说。待到诗、赋、策论三场考完,杜黄裳便对参加应考的五百多位举子说:“皇上命我主持礼部考试,为国选拔栋梁之才,各位均是饱学之人,一时俊杰,但进士名额只有三十个,谁该中选,实在难以取舍,你们当中谁愿意来帮我写一下评语,评定录取名单呢.”众参加考试的举子面面相觑,无人敢上。这时七十多岁的尹枢便自告奋勇地说:“尹枢不才,但敢一试。”杜黄裳一看,说话的是个老头,比自己年龄还大,便客气的让手下给尹枢准备好纸笔,尹枢也不含糊,边看边写评语,而每评论完一人,即当场大声读出来,众举子均赞叹他评得公正、精准,无不心悦诚服,尹枢很快就取了二十九名进士,将名单递给杜黄裳,杜黄裳一看这名单只有二十九人,榜眼探花都有了,独缺状元,便问道:“老举人,你看这状元何人可做呢?”尹枢再一次语出惊人,说:“这状元嘛,非老夫不可!”杜黄裳非常惊奇,环视其他举子,见有人点头,有人不动声色,但就是无人表示反对的意思,他也就心中有底了,便对尹枢说“那你自己把你的名字写在状元一栏吧”。于是尹枢就成了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经主司同意的自放状元,也是年纪最大的状元。在尹枢自放状元22年后,他的弟弟尹极也中了状元,尹枢、尹极兄弟二人时称“梧桐双凤”。</p> <p class="ql-block">阆中建立状元坊的目的不仅仅是纪念这四位状元,更多的是纪念阆中人好学上进的精神。以此激励更多的人积极向上,勇于挑战人生的高峰。</p> <p class="ql-block">状元坊旁边的一条小巷里,藏着网红店蒋炸酱。据说他家的炸酱面和七星猪手口味一绝。但由于时间有限,这一次我们遗憾错过,只好留待下次品尝。</p> <p class="ql-block">紧邻蒋炸酱的是一家叫做“冯佬九”的重庆火锅店,在这样烟雨蒙蒙的日子里,吃一顿红油火锅那简直是堪称幸福感爆棚的事。</p> <p class="ql-block">鸳鸯锅底28,牛肉羊肉26,而鲜鸭血只要两块钱一份。性价比能不能不要这么高?</p> <p class="ql-block">一份炒饭更是上来足足实实一大托盘🤩</p> <p class="ql-block">阆中是西汉著名天文历算学家落下闳的诞生地。落下闳创制《太初历》,科学地确立了以正月初一为岁首的日历制度,并以立法形式将其固定下来,由此有了春节。落下闳在阆中被尊为"春节先圣"、"春节老人"。阆中,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春节民俗,被民俗专家称为中国春节文化的源头,2009年9月,获得全国唯一 的 "中国春节文化之乡"。</p> <p class="ql-block">古城中随处可见的革命根据地旧址的石碑,跟随着古城的一砖一瓦共同见证了这座城市曾经经历过的种种烽烟。</p> <p class="ql-block">各种美食,目不暇接,怎奈肚子有限,只好拍拍照饱饱眼福而已。</p> <p class="ql-block">距离入住的客栈超近的阆中古城南门,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在这里,可以放下繁忙的生活,悠闲地喝茶、打牌,感受岁月静好。南门楼下的绿树成荫,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清凉的避暑胜地。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阆中的独特魅力,体验到生活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逶迤的嘉陵江蜿蜒而过,犹如一条玉带轻柔的缠绕着古城。</p> <p class="ql-block">看天看地看山看水。</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一路聊。</p> <p class="ql-block">你们一路聊,我来一路拍。</p> <p class="ql-block">据说汉服和古城的格调更搭🤗🤗</p> <p class="ql-block">因此今天出镜的是马面裙套装。</p> <p class="ql-block">客栈老板愣说我穿的是锦衣卫服装,一定让我戴个斗笠还要配把剑。</p> <p class="ql-block">阆中还有一种美食,就是菇菇醬。据说炒菇菇酱的人都是迎着阳光起床,备料烧火搭锅,九点时便开始炒酱。以鸡枞菌为主要原料,再配以各种菌类,豆酱、大豆油、辣椒、花椒、芝麻、盐、香辛料等配料,汤汁翻涌,香气四溢。红油浓香,火翻炒后还需经历小火的慢慢熬制。品尝一口,唇齿留香,简直是口舌之幸,味蕾之福。</p> <p class="ql-block">只拍照不发圈的崔姐姐。</p> <p class="ql-block">你就说帅不帅?</p> <p class="ql-block">客官,您了往里请!</p> <p class="ql-block">要问早餐吃什么?“牛肉面”呗!阆中的牛肉面用牛肉熬制,汤汁呈糊状,牛肉味浓郁,加入凉面、豆芽、香菜和油辣子,搅拌之后 每根面上都裹上汤汁,非常入味,浓重又开胃。</p> <p class="ql-block">虽然给我的感觉就是胡辣汤里放面条🤪🤪。但是,味道确实没的说,毕竟是上过央视财经频道《舌尖上的中国》栏目,被推荐的地方特色美食嘛。</p> <p class="ql-block">附赠茶杯的冰激淋,看在茶杯的份上,原谅她的廉价口感了。</p> <p class="ql-block">返程前的最后一天,久违的太阳公公☀️终于露面了。</p><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的古城,更给人一种心旷神怡超级动人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阆苑三绝”是当地一道很特色的美食,既是汤又是粥,这一道美食就汇聚了当地三种特产,主要食材就是张飞牛肉、保宁醋和白糖蒸馍,这三种原本是独立的特产,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一个叫陈春林的厨师组合成一道美食,深受人们的喜欢。</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伤心凉粉也是当地一大特色美食,凉粉里加入辣椒油和芥末,真是让人吃一口就想哭了,这也是伤心凉粉的魅力所在了。而且凉粉的口感Q弹,入口滑溜,最重要的是够麻够辣,完全满足你的味蕾需求。</p> <p class="ql-block">在北方,从没试过用韭菜做汤。然而事实证明,这个创意实属不错,味道可圈可点,值得借鉴。</p> <p class="ql-block">谁来告诉我,这是什么花?</p> <p class="ql-block">你去告诉她,那是什么花😇</p> <p class="ql-block">黄桷树下的盖碗茶,成功吸引了逛街逛的又渴又累的我们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盖碗茶,是四川等地人民的传统饮茶风俗。蜀地是个聚茶气、聚文气也聚天地之气的地方,所以被称为“天府之国”,于是这盖碗也被称作“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品盖碗茶,韵味无穷。盖碗茶起源于唐代的四川、盛行于清代的京师,大家贵族,宫廷皇室,以及高雅之茶馆,皆重盖碗茶。盖碗茶宜于保温,故后来各地都流行。</p><p class="ql-block">用盖碗茶喝茶,手势也有讲究。可用大拇指和中指端住盖碗的碗沿,食指则抵扣住盖钮,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一些懂茶道的人很会品茶,他们认为,如果茶香而不清则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称之为上等茶,只有鲜、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p> <p class="ql-block">对于古城整体低廉的消费来说,每人十五的盖碗茶价格有些偏贵。</p> <p class="ql-block">小雨初歇,人们坐在藤椅上,有的聊天,有的打牌,一群孩子叽叽喳喳的围着古树徒手抠着露出地面的石头子。而我们,就这样静静的坐着,欣赏着周围这繁华兴盛,被见证过古城前世今生的老树伸展的枝条慈祥的覆盖着,享受这慢节奏的度假时光。</p> <p class="ql-block">欣赏一切美好。</p> <p class="ql-block">探寻一切未知。</p> <p class="ql-block">每天更要露出笑脸。</p> <p class="ql-block">不时的将眼前这花团锦簇录入镜头,留下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短暂的旅程又要结束了。由于时间紧张,阆中还有好几个经典的地方没有去,比如南津关古镇,再比如白塔公园。但是,谁又能每次出游都毫无遗憾呢?那就把这些遗憾留待下次欣赏吧。</p> <p class="ql-block">去程南充站合影,返程阆中站继续。</p> <p class="ql-block">只有一个大碗面店和一个特色礼品超市的南充机场候机楼。</p> <p class="ql-block">两个小时的飞行,将我们送回到宏伟壮观的大兴机场。</p> <p class="ql-block">旅行归来,意味着短暂的五一假期即将结束。总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们那么喜欢旅行,其实道理就像朋友圈说的那句话一样简单:流转的时光,都将成为旅途中美丽的点缀。旅行的目的,不为天宽、不为地广,只为了感受这不一样的烟火人间…</p><p class="ql-block">让我们期待下次再出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