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故乡小山村泉沟里有一条小河,河水主要是上游张铁水库的排水,沿途又流进了七八个村庄的泉水和石缝砂层中渗出的汩汩细流。河床中多是泥沙和大小不一的鹅卵石,清清的河水漫过泥沙和鹅卵石,日夜不停“哗哗”的流向远方。</p><p class="ql-block"> 据老人们回忆,很早时候,这条小河河水很大,从上游马营镇到下游甘肃新寺乡,沿途有十几盘水磨。每到秋冬季节,水磨里满是磨面的村民,河水冲转着水轮盘,村民围转在上下两个磨盘周围,满头满脸浑身沾满面粉,忙活着一家人的生计。虽说水磨已成了一代人的记忆,但确养育了小山村村民,也记录和见证了村民五六十年代艰辛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小河是村里娃娃们的乐园。春夏之交,宅子泉不远处的三四个小池塘里,密密麻麻的麻勺多罗儿(小蝌蚪)摇头摆尾,黑压压拥挤在池塘边,娃娃们有的用双手捧起一两只在手心里玩耍,有的用小木棍在水里拨弄,还有的装进水瓶里摇来晃去。初夏时节,放羊放驴的娃娃们在小河边和水草中玩耍癞瓜子,又叫癞肚瓜(青蛙),有的用手抓着癞瓜子一条后腿,倒挂起来,任凭癞瓜子四肢乱蹬;有的将癞瓜子弄个肚朝天,让它挣扎翻身;还有胆大的将它装在上衣兜兜里,时不时手伸进衣兜玩弄一下,过一会又将它放进水里,癞瓜子成了娃娃们的开心玩具。夏夜,池塘和小河边常常传来“呱儿,呱儿”阵阵蛙鸣,描绘出一幅“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农村夜晚闲适惬意画面。</p><p class="ql-block"> 盛夏时候,酷暑难耐,娃娃们都跑到小河里“打浇洗”(洗澡),先用石头和沙泥在小河里堵起一个简易小水坝,再迅速脱光衣服跳进河水里尽情戏耍。玩到高兴时,娃娃们半蹲着身子,两只手在水里使劲向周围娃娃撩水,水声哗哗,河水四溅,弄得娃娃们浑身湿淋淋,嘻嘻哈哈笑声一片。不一会儿,娃娃们又在小河里抓狗鱼,狗鱼躲在河水中较大的石头底下,搬开石头,只见灰色的狗鱼在河水里敏捷的逃窜,娃娃们在水中穷追不舍,左一下右一下,狗鱼无路可逃,最终被娃娃攥在手中,狗鱼一下一下张着小嘴巴呼吸空气,极力扭动着滑溜的小身子,扭动着小尾巴。几秒钟的时间,娃娃们又将狗鱼放进水里,只见狗鱼“嗖”的一下,飞速慌忙游窜到水中乱石头里面了。打浇洗时,娃娃们在互相撂水中,不小心将河边放的衣裤淋湿了,害怕家里大人打,急忙用干土摸在衣裤上,躺着或趴在阳光下晒干,抖落泥巴后,衣裤上常常有一圈圈白色盐碱印疤,回家后常常招来家长一顿责骂。夏秋时节下暴雨时,小河里红黑色洪水横冲直撞,肆无忌惮,发出很大声响,有点吓人,村里人常常在雨后都到庙嘴坡头看洪水,那阵势真像“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冬季的小河被冰雪覆盖,又成了娃娃们的滑冰游乐场,只见有的向前猛冲一下,两腿像圆规一样侧身滑冰;有的坐在一块平石头上滑冰,有的三五个人前后连在一起,从较高处冰面上滑下来,有时娃娃们都四仰八叉滑翻在冰面上,嘻嘻哈哈笑声一片。</p><p class="ql-block"> 故乡的小河流了一年又一年,流走的是岁月,留下的却是越来越浓的乡愁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