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旧州古称“那签”,有史可考追溯到南宋年间。据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的崖刻《贡峒清神景记》记载,旧州在宋时属贡峒,后改称顺安峒。</p><p class="ql-block">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将峒升为归顺州,州官由岑氏土司世袭。清顺治七年(1650年)归顺州土官岑继纲将州治从那签迁至计峒(今靖西县城),旧州由此得名。现今留存的文物古迹,反映了旧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p><p class="ql-block">阅读方式:字上图下</p> <p class="ql-block">旧州古城距离广西靖西市城南8公里,山水如画,田园仪锦,壮族民俗风情浓郁,有“壮族活的博物馆”美誉,2018 年成功评定为国家 AAAA级旅游景区。旧州以制作传统工艺品--绣球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绣球之乡”。</p><p class="ql-block">2019年2月,广西靖西市新靖镇以“绣球”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艺术文化之乡”公示名单,而绣球文化的“根”就在这里。旧州曾为归顺州((靖西古名)的治地,是名扬四海的明代抗倭巾帼英雄瓦氏夫人的故乡,有瓦氏点将台、文昌阁、明清时代建筑岑氏土司庙、张天宗墓园等古建筑。而此处的田园山水风光可以说是靖西风光的缩影,它吸纳了靖西近千年古朴典雅的文化底蕴,将自然景观和人文荟萃融一体,是当之无愧的“千年古城”。</p> <p class="ql-block">旧州素有“绣球之乡”的美誉,过去绣球一般作为青年男女的定情信物,如今已成为吉祥、友谊的象征,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精美工艺品。旧州绣球制作精巧,色彩斑斓,品神多样它是旧州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堪称民间艺术杰作。绣球与其他的刺绣品以及染织、雕刻、剪纸等工艺,组成了旧州民间工艺的百花园。</p> <p class="ql-block">绣球风情街是旧州古镇上最古老,同时也是当地百姓制作绣球最为集中的一条街。旧州有居民500多户,共2000多人,从七、八岁的娃娃到六、七十岁的老太太,都是制作绣球的高手。这里年产产绣球多达30万个。如果您在绣球街上看到五大三粗的壮家男人耐性十足地制作绣球,千万别觉得好笑,论起手艺,他们一点也不比女人们差。在这里,老式的砖瓦房,斑驳的红木门,沧桑的青石板路,以及心灵手巧的壮乡手工艺人,无不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壮音阁是由旧州古戏台修缮而成。著名歌手,音乐制作人李健曾在此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是名扬全国的三月三歌圩擂台。逢年过节和重大节庆,这里会有各种民俗风情演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已经有一百四十多年发展历史的壮剧。壮剧又有南路、北路之分。以靖西代表的南路壮剧,由提线术偶戏演变而成,表演程式借鉴了粤剧,邕剧,唱词,道白使用壮族的方言土语,富有民族特点;其声腔喜、怒、哀、乐表达得淋漓尽致,富有极强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壮族画家赵大宜(农民画艺术坊)</p><p class="ql-block">旧州有一位全国知名的壮族画家一一赵大宜,如今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赵爷爷,二十多岁才开始学习绘票,没有进过任何专业院校,自学成才,并不断外出钻研进修,拜访了不少的美术大师,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友,在与众多良师益友的文流学习中,不断突破自我。</p><p class="ql-block">他的作品主要是壮乡山水、田园、肖像、民居等水彩画,焕发着壮乡特有质朴,纯真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展现了靖西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民风民俗。</p><p class="ql-block">多年来赵爷爷的作品参加过国家,省,市,地区级的展出以及刊物发表,并远销到美国,泰国,日本,马来西工,港,澳,台等地,获得了许多国内外艺术人士的赞誉。</p> <p class="ql-block">百福墻。</p><p class="ql-block">“百”是圆满进阶之数,九九归一,乃十美十美之意。“福”是诸事皆吉的总称,如富贵寿考等统称为“福”。百福墙寓意:百福盈门则殃销祸散。</p> <p class="ql-block">百寿墙。</p><p class="ql-block">寿文化是中国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对寿文化的追求,无时不在;中国的寿文化,无所不至。中国寿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尊老、敬老。</p><p class="ql-block">自古就有把“百寿图”作为护佑身家平安的宝贝!百寿寓意安康顺遂的圆满人生。</p> <p class="ql-block">和字壁。</p><p class="ql-block">旧州是瓦氏夫人故里,自古是镇守边塞的军事重镇,旧州先民为中国戍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当地百姓对和平的“和”字有着更加深刻的感情。和字壁上的“和”字是一个古体字,古体“和”字右侧的口部,形似古代兵器“戟”的形状,从字形上解释可以有两层意思,一是和平并不是一味的求和退让,和平的生活必须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来守护,“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人在战争和屈辱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二是“和”左半边形式一个人,“一个人拿着一张口”,是为“和”字,意思就是口舌是非伤人的程度有时候比刀剑还要厉害,一个人只有管理好自己的嘴,不搬弄是非,避免口舌之争才能获得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p> <p class="ql-block">瓦氏故居是明代抗倭巾帼英雄瓦氏夫人远嫁田州之前的居所,也是土司府的府邸部分(土司府分为官衙和府邸两个部分)。</p><p class="ql-block">明朝弘治十一年(1496年)抗倭民族巾帼英雄瓦氏夫人(原名岑花)诞生于旧州古城土司之家,并在旧州古城度过了宝贵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正是在故乡旧州和土司府的所学、所思、所悟,为瓦氏夫人成长为叱咤风云、战功赫赫的抗倭巾帼英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甚至可以说土司府是整个旧州瓦氏文化的根源。</p><p class="ql-block">然而历史上的土司府和瓦氏故居历经无数次战火和动乱,最终没有能够保存下来。后世百姓感念其恩泽,在原址之上复建瓦氏故居,教化子孙后代铭记瓦氏夫人的不朽功绩,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p> <p class="ql-block">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靖西旧州被誉为“壮族活的博物馆”,是壮族原生态文化的活宝库,也是壮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财富。</p><p class="ql-block">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于2005年建成,是我国第一座壮族生态博物馆,也是广西百色学院实践基地。该馆通过有效保护旧州壮族的自然环境、文化遗存、社会结构和居民的生活,展示了旧洲古村文化的积淀。博物馆由展示中心和原状保护两部分组成,展示中心结合了图、声、像等现代科技手段,并采集民间实物进行展览,表现本地壮族的历史渊源、民族服饰、生广工具、民俗节庆和传统工艺等经济文化概貌;原状保护则通过古遗址、古民居、古戏台、古陵墓等文化遗产的修缮,展示壮族建筑的发展过程。</p> <p class="ql-block">瓦氏点将台。</p><p class="ql-block">旧州是明代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1498-1557)的故乡。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瓦氏夫人(原名岑花)生于归顺州(今靖西市)土司,是土官岑璋之女。长光后嫁于田州(今田阳县)土司岑猛,为避同姓结亲,改用乳名瓦氏作姓,即为瓦氏。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侵犯浙江沿海,滨海数千里地区告急,朝廷调集广西俍兵抗倭,瓦氏被授“女官参将总兵”率领田州、归顺州六千俍兵前往江浙沿海前线,由于瓦氏夫人善于用兵,战功卓著,被江南百姓称为“石柱将军”,被朝廷封为“二品夫人”。相传瓦氏夫人在归顺州聚兵时,即在此台校阅俍兵。</p> <p class="ql-block">“天宗启智,击鼓识宇”——点将台字鼓典故</p><p class="ql-block">瓦氏点将台始建于 “抗元兵败,率部退走广西”的张天宗,兴盛于中华民族抗倭巾帼英雄瓦氏夫人,点将台凝聚了旧州历代张氏和岑氏土司治理边境、镇守西陲的心血和智慧,是张、岑两大土司氏族共同缔造的戍边传奇,更是旧州百姓上千年保家卫国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古时候旧州地处荒蛮之地,民风彪悍,除了受到边统匪患冲突袭扰之外,百姓之间也时常因 一些琐碎小事冲突不断。张天宗被当地百姓推举为峒官(土司)之后,深知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想要在边境安身立命必须团结互助、自尊自爱,百姓和士兵们不能只做会打架的莽夫,还要学文化、知礼节、明事理、遵法纪,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理想信念。</p><p class="ql-block">但是坐在学堂中读书认字对于大多数出身乡野的百姓而言是非常困难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张天宗为了教化当地百姓,在每面战鼓的鼓面上都写上弘扬中华文明美德的汉字。每天在点将台练兵之时,张天宗都会命人敲击印有汉字的战鼓配合训练,士兵们一边训练一边齐声高呼鼓面的汉字做鼓舞士气的口号。每天这些弘扬中华美德的文字随着训练的口号不断地传到周边百姓的耳中,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在当地的百姓的心中逐渐树立起明理崇德、团结守纪、保家卫国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旧州文昌阁为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由地方人士捐款建阁。</p><p class="ql-block">文昌阁为正方形三层楼阁式建筑,宽3.6米、进深3.6米。阁门朝西北,西临旧州东街尾,青砖木架结构,四边形,高三层,四角攒尖顶胡芦宝刹,第一层高7米,西北面开一卷拱门,原有嘉庆年间知州宋庆和攥书匾额已毀;第二层高3.5米,三层高4.3米。四壁分别开有椭圆形、圆形窗,阁内四壁饰有花木鸟兽彩画。</p> <p class="ql-block">旧州古城景区在近年来还重点打造壮族文化和“那”文化(即农耕文化),以“季季有花开、月月有花看”为规划目标,现设有千亩花海、山楂树之恋、丘比特之箭、七彩风车阵、农事采摘区、“那”文化展示区等景点。精心打造四季花海、四季常绿的园林景观,花卉搭配彩叶新树,层次丰富、多姿多彩。</p> <p class="ql-block">这座山称为东山。据介绍,东山两面离地15米处有一岩洞,岩洞北侧石壁上有《东山古迹》石刻一幅,为明成化六年(1470年)二月归顺州州官岑宗绍所题。</p><p class="ql-block">石刻高出洞口地面1.9米,宽1.6米,高0.98米,阴刻楷体字,字径高0.3米,宽0.14米。其它洞壁有清至民国年间当地名人绅士题壁40首,以赞美旧州胜景河东山古迹力主。</p> <p class="ql-block">靖西特色美食磨咩。</p> <p class="ql-block">靖西特色美食猪血肠。</p> <p class="ql-block">旧州古城,是广西隐藏在大山里的一座千年古城,是深藏在岁月里的沧海遗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