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天大笑留世间—— 读《乔冠华传——红色外交家的悲喜人生》

萍晓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50年前,在1971年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并把蒋介石的代表从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i></p> <p class="ql-block">知道乔冠华,是1971年11月,那时,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欢欣鼓舞。看到所有报刊登发乔冠华在联大会议席位上仰头大笑的图片,让我这个中学生热血沸腾,激动不已。</p><p class="ql-block">深夜,当看到书的结尾:“1983年9月23日,乔冠华在北京病逝的次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了一则电讯: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乔冠华同志因患肺癌,于当日上午10时4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70岁。这短短40余字的讣告,没有关于乔冠华生平的介绍,也没有对他一生功过的评价”。我的眼眶充满泪水。</p><p class="ql-block">那才华横溢、性情豪放、诗情浓郁、文字激扬、气度不凡、纵横捭阖的人生道路和情感历程,叱咤新中国外交风云几十载的著名外交家再也不存在了。 </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投票结果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经典照片《乔的笑》便诞生在此时,乔冠华在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瞬,情不自禁地仰天大笑,“乔的大笑”潇洒豪放成为中国外交自信的符号,当时被各国媒体称为“震慑议会大厦的玻璃。”</i></p> <p class="ql-block">纵观传主的一生,其功过是非,悲欢沉浮,都不脱“才情人生”的底蕴。乔冠华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是党内外公认的“才子”、“笔杆子”,当年有“南北二乔”之称,“北乔”指胡乔木,“南乔”即乔冠华(他们是老乡)。</p><p class="ql-block">1949年以前,乔冠华撰写了大量激情澎湃,说理透彻,预言性极强的时事政论,风靡一时,其战斗力被毛泽东称为“一篇文章能顶两个师”;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战线,乔冠华几乎参与了我国所有重要的对外谈判、论战,无论是谈判桌前的唇枪舌剑,还是外交论战中的篇篇檄文,均表现出他卓尔不群的外交才华。</p><p class="ql-block">此后但凡外交大事,毛泽东都亲自点将让“乔老爷”出阵。乔冠华与基辛格谈判,棋逢对手,每每让对方心悦诚服,基辛格后来评论道:“这个人很有才华,不好对付”。他多次出席联合国大会,舌战群雄,气度不凡,表现出一个泱泱大国外交家的非凡气度。</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乔冠华的笑。</i></p> <p class="ql-block">他是性情中人,绝无城府,也不屑于心计。一个大写的“情”字,贯穿他人生的悲欢离合。</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位洋溢着浓郁诗情的政论家,他的时事评论、新闻分析、大多是以诗人的文笔写就,因而极富煽动力,感染力。名作家冯亦代说:“每读一文,心头如饮一瓢清泉,不仅彻凉,而且眼睛也跟着亮起来”。</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位充满激情的外交家,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和才智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外交事业,可谓孜孜不倦,呕心沥血。在所有外交活动中,他都能爱憎分明、情感热烈、嬉笑怒骂、溢于言表,构成了他真诚,率直的性格特点,也形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魅力。在中国首次重返联合国的历史时刻,闻名中外的“乔的笑”即是他情感尽情释放的一个精彩瞬间。</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71年11月15日在联合国大会发言。</i></p> <p class="ql-block">乔冠华积极热情感还表现于他对同志、对爱人的诚挚和执著。</p><p class="ql-block">他对周恩来总理父辈般的尊敬热爱,他与陈毅元帅相知相融的深厚情谊,他和第二次复出后的邓小平同志并肩战斗在国际舞台上……无不呈现他终生不渝的赤子之心。 </p><p class="ql-block">乔冠华,(1913—1983)江苏盐城人,16岁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早年留学德国,获哲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从事新闻工作,撰写国际评论文章。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秋到重庆《新华日报》主持《国际专栏》,直至抗战胜利。</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53年7月18日在朝鲜停战签字现场。右起坐者:彭德怀,李克农,乔冠华。</i></p> <p class="ql-block">1946年随周恩来到上海,参加中共代表团工作。同年底赶到香港,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在护送民主党派、文化界人士到北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副部长、部长。1950年10月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代表伍修权的顾问出席联合国安理会。 </p><p class="ql-block">1951年7月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李克农的主要顾问参加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1954年随同周思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1971年11月第一次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中国外交政策,此后直到1976年,均以中国代表团团长身份出席联合国大会。1972年参加与基辛格起草中美联合公报的会谈。</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43年,乔冠华与龚澎。</i></p> <p class="ql-block">“四人帮”倒台后不久,乔冠华被隔离审查。</p><p class="ql-block">后重新工作,担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p><p class="ql-block">第一任妻子龚澎,曾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部长助理,1970年病逝。第二任妻子章含之,名士章士钊养女,毛泽东英文教师,参与中美建交谈判,曾任外交部副司长,2008年元月去世。儿子乔宗淮,1944年生,曾任多国大使,外交部副部长。</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与妻子章含之。</i></p> <p class="ql-block">本书作者罗银胜,遵循历史,信守真实的原则,历经数载,在浩如烟海的外交文件、中外外交官回忆文字、档案资料、人物谈话以及乔冠华夫妇的著作中寻寻觅觅,悉心剔爬并采访有关人士,以真实珍贵和率真流畅的文字,为我们呈现了目前手中这部28万字的具有丰富个性、跌宕起伏的传主70余年人生经历。</p><p class="ql-block">书中讲述了一个令人心酸的“乔冠华王府井卖小报”的故事:</p><p class="ql-block">那是1967年4月,造反派将乔押送到王府井,把一摞小报交给他,要他卖完后自已回去报告并交款,乔每天将小报点了点份数,算出总价,待押送他来的人离去,就把那一摞小报丢在地上,找一僻静小酒馆喝啤酒去了,然后回到部里,将其换来的角票、分票上交,两且每次都多交几角钱,造反派说:你这个修正主义分子,倒会卖报赚钱!</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生前是民族的外交英雄,去世后在江苏吴县、盐城、苏州、上海等四处墓穴,也被世人所谈论。这是在上海福寿园墓前的雕塑。</i></p> <p class="ql-block">独立学者罗银胜,曾供职上海市人民政府,现任教于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著有《杨绛传》《顾准传》等传记作品。</p><p class="ql-block">本书是《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乔外长,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上的辉煌一页,永远留在华夏儿女的心中。</span></p> <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