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况新作《邮戳》:他的信念使诗歌免于陈旧

童蔚

<p class="ql-block">##Y82</p> <p class="ql-block">《邮戳》少况新诗集。由一系列不分行的诗,每一首的标题都是一个地名构成。</p><p class="ql-block">诗人少况阐述诗集的主要特点——</p><p class="ql-block"><b>1文字。诗的文字,写过的和可写的,无穷无尽。我个人喜欢的比喻是空气,嗅之无味,又无处不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叙事。它在诗中扮演了引入和间离的双重角色。我们喜欢听故事。细节和情节,胜过感喟和呼吁。它们仿佛搭建了一个舞台,或展现一幅画面,吸引着我们。但叙事也是一道透明的墙,防止写作者自我沉迷,进而更好地审视文字自身,让文本成为一个独立的空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无结构。每个人对写作和诗都有自己的理解。在我看来,生命和语言,存在于时间中,是流动的,无法明确预知和规划。生命的体验,在一个中心不复存在的世界里,各种时空交错;试图展现它的语言,因为个人的意识和局限,主观的变形和客观的困囿,往往迷失在所谓的逻辑和框架中。流动的诗,是自然生成,是突然降临,是豁然开阔。韵和分行,也应该处于流动中,而不是困在结构中。过去和未来,在写作的当下,在语言的递进中,彼此交融,难以分清,成为想象的过去和包含过去的未来,汇入当下的文字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