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月八日枫光群组织了一次长阳麻池一日游,单面行车四个半小时,来回乘车九个小时,游玩二个小时,的确很辛苦。</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当年贺龙建立的根据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很大的一个院子,两边廊道可避风雨日晒。我们在这里吃的路餐。</p> <p class="ql-block">好久沒有这样席地而坐,吃百家饭了。</p> <p class="ql-block">吃完饭先来个合影再分头去游览。</p> <p class="ql-block">长阳县政府旧址。还有个第六军旧址,相距十华里,沒时间去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院子也很大。</p> <p class="ql-block">大就来几个全景照吧。</p> <p class="ql-block">这张没照好,沒连接上。</p> <p class="ql-block">这张还行,照了七个人。</p> <p class="ql-block">这张只照到了六个。</p> <p class="ql-block">又断链子了。</p> <p class="ql-block">这张很好。</p> <p class="ql-block">这墙上还残存当年的标语。</p> <p class="ql-block">妇联旧址。</p> <p class="ql-block">长阳县委旧址。</p> <p class="ql-block">这几张都是烈士陵墓,有名有姓的,还有许多沒留下姓名的烈士。</p> <p class="ql-block">据说是当年的战壕,</p> <p class="ql-block">感觉比井冈山黄洋界上留存的战壕还要长。</p> <p class="ql-block">宁可刀下死,决不与狗并活 </p><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下坪乡十七岁的妇女主任郑翠云,一家从事革命活动。她父亲是红军,出生人死,在战斗中英勇杀敌,屡建功勋。她更不例外,十七岁就担任了下坪乡的妇女主任,众人叫她"小郑同志"。</p><p class="ql-block">郑翠云白天下地干活一整天,晚上还要进夜校,教唱革命歌曲。她年轻聪明,无论什么活一看就会。</p><p class="ql-block">有一次,上级分配她一个任务,在一个星期内做一百双鞋给红军送去,结果她组织了五十多名妇女日夜赶做军鞋,只用了五天时间,就做了一百二十双军鞋,红五十师的领导在会上多次表扬了她。</p><p class="ql-block">由于她头脑聪明,反应问题快,智慧过人,在战斗中应用"麻雀战"多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经常打得敌人丢盔卸甲,狼狈不堪。后来被上级提升为"娘子军"副支队长。</p><p class="ql-block">一九三一年五月下旬,敌人"还乡团"疯狂向下坪乡扑来。这时,正值郑翠云孤身一人回下坪乡来查三防工作(防匪、防特、防霸)。不料,在路上遇见一群男女老少哭喊着往山上跑。她连忙跑过去一问,说是团匪赶来了,她迅速拔出双枪,说:"乡亲们,你们不要哭,快往山上撤,我在后面阻击敌人"。郑翠云本来是能走脱的,但为了乡亲父老的安全挺身而出挡住了追兵。</p><p class="ql-block">年轻的郑翠云,伏在山坳的土包后,两支手枪轮流向敌射击,敌人蜂拥而来,郑翠云也弹无虚发,敌人一个个应声倒地….…直到她的子弹打光为止。</p><p class="ql-block">年轻的郑翠云被团防抓住了,将她押到了团防头子那里。陈廷元见郑翠云长得年轻漂亮,色心大起。他命人准备了一大桌好菜,劝说郑翠云跟随他干。</p><p class="ql-block">郑翠云气得掀翻了桌椅,并指着陈廷元的鼻子,大声斥责:"不要脸的东西,我宁死刀下,也决不与狗并活!"</p><p class="ql-block">陈廷元恼羞成怒,杀害了郑翠云。郑翠云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奇袭田官祥 </p><p class="ql-block">田官祥的团练队依仗五峰团练头子骆臣之的势力,在黑湾、肖家岭、云峰、城五河等地为非作歹。为了打击田官祥等匪徒们的嚣张气焰,红六军前委决定惩治田官祥等匪徒们,震摄敌人。</p><p class="ql-block">1929年7月14日晚,红六军的两个小分队,在李步云的统一指挥下,分两路向敌人进击,直奔覃家二号货栈。</p><p class="ql-block">覃家二号货栈是团匪田官祥盘踞多年的老窝点。团匪在桥头上布置了两个站岗的哨兵,每天盘查来住的行人。</p><p class="ql-block">负责正面进攻的红六军小分队,趁着夜色,在遮天盖地的溪边灌木的掩护下,很快的接近了覃家二号对面的木桥。小分队在离桥不到十米远的地方停下待命。李步云在一排灌木丛中,仔细地观察着敌情。</p><p class="ql-block">借着覃家二号门窗放出的灯光,李步云发现田官祥正在厅中陪着客人饮酒取乐,兵丁进进出出。他迅速制定了一套作战方案。对身边战士低声说:"传我的命令,准备战斗。"</p><p class="ql-block">紧接着,李步云命令身旁的李小虎:"干掉那个家伙。"又令周小龙:"你带两个排,迅速沿溪边包抄过去。"并对他俩低声说:"看我的,我一枪打掉那正堂中的吊灯为号。"李小虎、周小龙点头应声: "是"只见周小龙率两个排的战士飞快的包抄过去了。李小虎也迅速率两名战士来到正在打瞌睡的桥头哨兵脚底下。</p><p class="ql-block">这时,只听得"砰"、"砰"、"砰"三声枪响,同时,田官祥正堂中的吊灯。"当啷"一声掉下来,屋里漆黑一团,敌人一片慌乱。桥头上两个"黑无常"扑通两声掉到溪下见阎王爷去了。李步云指挥红六军小分队迅速包围了覃家二号。</p><p class="ql-block">团长姜梦雄所领的另一支小分队,听到枪声,从肖家岭杀下山来。企图从后山逃走的部分匪徒掉头回跑,姜梦雄指挥战土们奋力冲杀,敌人又死伤大半。</p><p class="ql-block">李步云、姜梦雄这次行动,端掉了匪首田官样的老据点,砸了他的老窝底。田官祥见势不妙,从屋后岩间小路溜走了。红六军小分队一共缴获枪十四支,子弹四千余发,手榴弹六十个,战马四匹。</p><p class="ql-block">红六军两次的主动出击,都大获全胜。这两次的出击大长了红六军的军威,敌人的嚣张气焰被彻底压下去了。原来躲进深山和岩洞的老百姓也纷纷回了家。贫苦群众,都感动的流下了眼泪,大家感激的说:"谢天谢地谢红军。"</p> <p class="ql-block">麻池的太极图 </p><p class="ql-block">在五龙抢珠的赤龙山脚下,麻池的南边有一个太极图屋场,就是原大顺祥商号的屋基,所谓太极图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义,两义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生宇宙万象"。这大顺祥商号,就坐落在这个太极图中,屋相门朝北,以东西两溪水随太极图沟朝而转,弯弯曲曲,呈"S"形流过。阴阳先生说:"前门有青龙管水,后有赤龙管火,左边一个摇钱树,右边一个聚宝盆。"是一个风水宝地,后吕氏家族相中此处,建居于此,世世代代家业兴旺。</p> <p class="ql-block">鲁班与滴水床 </p><p class="ql-block">相传很久以前,麻池一田姓大户人家,住着一栋三个单墀的烽火屋,其子大婚之前,田老当家请了当地有名的'李姓木匠帮其准备婚床,于是李姓师傅带着徒弟4个便入住该户,为其子打造三重带檐滴水大床。老板每天好吃好喝招待师徒,但早中饭间隔加餐、单独办宵夜只请师傅,对几名徒弟稍为怠慢。一日,一白胡老头从此过,见几个徒弟中途休息正喝茶,便问道"你们的师傅呢?"一人答道,师傅过中去了(休息时加餐),白胡子老头不语,微微一笑,随手捡了一张刨叶在上面写道:"师傅过中,徒弟喝茶,画个乌龟两头爬,爬呀爬像王八。"并交待几个徒弟将此创叶放入床脚榫头中。不久床成,田姓儿子大婚,新婚洞房,但夫妻俩上床却怎么也睡不了觉,不由自主地爬来爬去,第二天,老两口不信此事,亲自一试也一样。无奈之下找来做床的师傅,师傅也不知缘由,喊来几个徒弟问原因。其中一个徒弟说了实话,师傅及老板才知是怠慢了徒弟,鲁班祖师爷替徒弟打抱不平。</p><p class="ql-block">田姓老板羞愧的请人做了一桌好菜,给徒弟们赔不是,酒足饭饱后徒弟动手拆出了刨叶,从此床就安稳了。</p> <p class="ql-block">牛弓山红军反"围剿"大捷 </p><p class="ql-block">牛弓山在清江南岸,庄溪西侧,海拔718米,呈东西走向,东为分水岭,由南往北望,形如弓着背的牛,故名牛弓山。</p><p class="ql-block">1930年11月27日,袁海卿部进驻水竹园,他令团防曾云轩部把守庄溪,自己带队把守分水岭及各要路关口,对牛弓山形成包围之势。为避敌锋芒,李步云兵分四路,一路是主力,埋伏与牛弓山山道两面的密林,等待来敌,就地歼灭;二路是一支快速部队,正面诱敌,接火之后,边打边退,牵着敌人的鼻子进入伏击圈;三路是李步云亲率百余人的精锐部队,抄小路迂回敌后,占据山口,堵敌后撤之路;四路是一支精悍小分队,从敌人兵力最强的庄溪突围,庄溪的防守敌人是红军打入团防内部的曾云轩部。当快速部队将敌人引入峡谷时,红军的伏兵在两面山上左右开弓,居高临下,敌人成了瓮中之鳖,当他们知道中计,慌忙撤退时,又被占据山口、堵其后退的红军一阵猛攻,打的敌军喊爹叫娘,溃不成军。红军精悍小分队庄溪突围后,飞袭平洛,杀了陈家八爷,又在沿市口打了胜仗,把一小股敌人逼到江边跳水逃生去了……这一来,已在牛弓山吃了败仗的袁海卿,以为红军主力已掉头东去,攻打没有一兵一卒的县城去了,他无心恋战,加速后撤。</p><p class="ql-block">牛弓山一仗,红军以少胜多,打死打伤敌人200余人,缴获枪支200余条。从而使红军五十师建军以来取得了最大一次胜仗,连国民党反动当局也不得不承认:"赤党皆土著,熟悉地形,时出时没,川军累为所误。及相接触于牛弓山,川军败走。"</p><p class="ql-block">红军五十师反围剿的胜利,使苏区的乡赤卫队得到迅速发展,部分预备队加入了红军主力,到当年12月初,红五十师扩充到1400余人,枪五百余支。</p> <p class="ql-block">土家山寨娘子军 </p><p class="ql-block">长阳土家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彻底粉碎了敌人精心策划的大"围剿"。特别是红五十师威震敌胆,打开了长阳武装斗争的新局面。</p><p class="ql-block">在这大好革命形势下,出现了一支新型的人民武装队伍。这支队伍,号称"娘子军",是以县农会妇女部长孙德秀为首的红五十师女子支队。</p><p class="ql-block">这支娘子军由孙三姑、夏四姑、田幺姑、陶秀姑等八十余名年轻妇女组成。支队长孙德秀(人称"孙三姑"),支队政治委员由中共长阳县委委员、苏维埃县政府妇女主任熊学杰(化名"夏四姑")担任。从一九三0年起,就一直活跃在茅坪、杨柘坪、十五溪、麻池、璞岭、朱栗寨等地。</p><p class="ql-block">她们平时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宣传发动群众,组织妇女做军鞋、缝军衣;发动青年参军参战,扩充红军;宣传男女平等;组织妇女放脚,宣传妇女解放;教唱革命歌曲,鼓动农民运动,打土豪分田地。这支"娘子军",头戴五星军帽,身穿绿色军装,腰系黑色皮带,腿打绿色裹腿,多数手持红缨枪,少数佩有手枪。飒爽英姿,威武雄壮,她们步伐整齐,高唱着《妇女解放歌》、《放足歌》气昂昂的走上麻池街头。</p><p class="ql-block">妇女求解放的斗争,有力冲击了封建反动统治的阶级基础,同时也表明,妇女在各个革命斗争中,是不可低估的一支力量。</p><p class="ql-block">一九三0年十月二十七日 ,红五十师在牛弓山围歼川军袁海卿团的战斗中,这支"娘子军"在田幺姑的指挥下,利用烂泥冲的有利地形,时隐时现的和敌人"捉迷藏"。他们打几枪换个地方,牵着敌人的鼻子周旋,把敌人牵进了预定的伏击圈。让红五十师顺利地迂回到牛弓山,伏击了袁海卿团,取得了辉煌战果,夺取了反"围剿"的彻底胜利。</p> <p class="ql-block">孙戚沟的传说 </p><p class="ql-block">由巴山洞向南有一条流入清江的深沟,现称为,"深溪沟",而今听老年人讲,那不是深溪沟,而是孙戚沟。相传有孙戚二人,是阴阳风水先生,从四川峨眉山观山赶风水,来到一处叫转磨岩的地方,孙戚二人发觉他们要找的地就在眼前,于是便一步步向半岩的一个岩墩爬去,到了岩墩上,二人口中念道:"石门开,石门开,准我孙戚二人好运来。"这时靠山边的石岩边开了一个门,孙戚二人十分高兴,便进洞察看并念道:"此地好,葬到活的出天子,葬到死的出霸王。"只听一声巨响,其石门自动关上了,把孙戚二人埋在此洞,后来,人们把此沟称为"孙戚沟"。</p> <p class="ql-block">麻池五龙抢珠 </p><p class="ql-block">麻池古寨是一个风水宝地。名为"五龙抢珠"之地,以珠所保当地人们风调雨顺。相传在盘古开天地时,漫天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只见腾空而起有五条玉龙,即青龙、赤龙、白龙、乌龙、黄龙。他们同时看到了前面有一处闪闪发光的明珠,五龙均奋力俱争,正面赤龙离明珠近之,张口变咬,因口小珠大,用力过猛,便只咬了一片,还有一大片至今留在此地,其余四龙均未抢着。正在五龙抢珠之时,盘古赶上五龙抢珠,便将五龙和珠定于此处,现在麻池至今还有五龙抢珠和五龙捧圣之说。五龙现方位:麻池古寨东侧白虎山为白龙(现麻池自来水池),东南侧为青龙(张家祥屋对面),正南侧为赤龙(沙子岭),西南侧为黄龙(坤老湾里),西侧为乌龙(蔡家湾岭),珠为李作生屋后沙包,碎片为李斌老屋后沙包。</p> <p class="ql-block">驰滩的由来 </p><p class="ql-block">传说秦始皇在位时,白天要处理政事,什么统一文字、修长城、度量衡等事务,可是到了晚上,他还要用赶山鞭,把山赶到海里,把海填平,变为良田。有一天晚上,他赶完了四川盆地的山,又到长阳巴山峡,手持赶山鞭,一鞭下去,要把横在清江的巴山坳赶走,却因劳累便在江南的岩屋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忽闻鸡鸣狗叫,他感觉不好,天要亮了,于是,他急忙提鞭赶回,回朝履政,而鞭击之处只出了一个槽,就是所谓的"巴山坳"。而积石土横于江中,久变为滩,后名为"驰滩"。</p> <p class="ql-block">穿心洞剿匪 </p><p class="ql-block">穿心洞,位于麻池街东七里的清江南岸,人们又叫它"牛鼻岩"。传说巴人祖先禀君在这洞里铸过剑,也有人说东土六祖禅师在这里坐过坛。</p><p class="ql-block">穿心洞是这一带的老百姓在兵荒马乱的时候,收藏粮食、猪肉、衣物的"万宝洞"。长时期以来,外人不得而知之。</p><p class="ql-block">一九三0年元月初,这里的秘密被泄露。团匪小头目孙洞庭带一小股团匪到这"万宝洞"来抢粮。得知消息后,赤卫队员余世绵骑马直奔红六军独立师三纵队司令部找李步云同志,请求他带兵前来围剿这股团匪。</p><p class="ql-block">李步云立即组织了二十余人精悍的小分队,骑马朝穿心洞飞奔。余世绵领着李步云所率的小分队抄近路。很快就接近了穿心洞,远望穿心洞门口有两个穿黄色军装的团匪兵在放哨,里面还有十几个匪徒正在往楼下搬东西,只见李步云举枪就是"砰砰"两声枪响。两个敌人的哨兵中弹掉下岩去了。其他的十几个匪徒都龟缩到洞里,借着洞壁为掩护,向着门外射击,李步云率领二十余战土迂回到一个小土丘后◇李步云用望远镜观察了洞门外的地形地貌。认为敌人盘洞据守,隔远对射也只会和敌人拼消耗,会得不偿失。想到这里,李步云向余世绵打听穿心洞的来历。余世绵当即想起穿心洞山背后也有一个洞,洞口比较大,听说,有赶仗的人把野兽逼进穿心洞打死。</p><p class="ql-block">李步云迅速命令李长胜带领10名战士,用火力吸引住敌人,自带其余战土,绕到山背后山洞。李步云手一挥,命令道:"跟我上,快!"李步云率十几名战士由余世绵带路,一阵风似的迂回到山背后山洞里去了。</p><p class="ql-block">再说李长胜指挥土丘背后十余名战士,对穿心洞的敌人猛烈开火,穿心洞的敌人都伏在洞口,向土丘射击。</p><p class="ql-block">突然间,"轰"的一声,一颗手榴弹在敌群炸开了,炸得敌人血肉乱飞。只听得在敌人背后的红军战士们齐声道:"不许动!"匪徒们一看,十几支乌黑的枪口,早已对准了他们,他们只得乖乖的缴械投降了。</p> <p class="ql-block">活捉肖生伯 </p><p class="ql-block">一九二九年七月十日傍晚,军政治处长李步云和团长姜梦雄带一个小分队百余人,星夜出发。从麻池经向王桥,上倒峰坪,翻璞岭大关口,像一把利剑直插敌人背后。战土们借着天上点点星光和在云中时隐时现的月色,神不知鬼不觉下了肖坪。迅速分割包围了肖生伯团匪的两个集聚点。</p><p class="ql-block">一处,由李步云亲自指挥。另一处,由团长姜梦雄指挥。半夜凌晨,同时下手,李步云指挥部队围歼肖生伯的团练中队部。李步云带领尖刀连的战士,埋伏在中队部门前不远的灌木丛里,敌中部队前,有两个荷枪实弹的流动哨兵,李步云在小树丛中观察得一清二楚,他立即命令身旁的两个战士李小虎和周小龙,低声说:"干掉那两个家伙。"话语刚止,只听得嗖嗖两声,从李步云左右跃出两个人影,在一道土坎的遮掩下,猫着腰,箭一般地绕到他们身后两敌人转身时,李小虎和周小龙机警而敏捷地用长毛巾同时勒住了两个哨兵的咽喉,并迅速堵实了他们刚一张开的大嘴,翻拖到坎下,顺手咔嚓两刀插进了两个敌人的胸膛。</p><p class="ql-block">李步云见状,立即率领战士们冲上了敌楼。一看,只见肖生伯怀中还搂着二奶石秋花和几个团匪头目打骨牌。围着牌桌观看的团匪也不少,都没带枪,枪全部挂在四周的墙壁上。一个团匪小头目高兴的大声笑着说:"看,这一牌该我揭红了。"话音刚落,只见李步云的手枪顶住了这个家伙的后脑袋,冲上楼去的其他红军战土们,团团围住了几十个团匪。这时,周围的红军战土们厉声喝道:"不许动!""不许动!"吓成肉团的肖生伯,被两名战土按在地上捆了个结结实实。那石秋花披头散发地缩在墙角里像落汤鸡。傻了眼的团匪们都乖乖的当了俘虏。有一个想负隅顽抗的团匪,刚欲到墙上取枪,就被李步云的警卫员周小龙"砰"一枪打倒在地,不能动弹。</p><p class="ql-block">再说姜梦雄所带的连队,对敌人同时下手,他们干净利索的收拾了肖生伯的三分队。分队长肖长贵负隅顽抗被打死,其他的团匪全部乖乖的当了俘虏。天亮前,战斗全部结束。这次战斗,一共缴获了手枪八支,步枪三十八支,手榴弹三十二枚,还有一挺机枪,另外还缴获了五十把大刀,十五支梭镖,五支土铳,一万多发子弹。战士们乐呵呵的收拾着战利品,小战士王小刚在一旁敲着两块简板,念着首自编的顺口溜:"李处长,本领强,率领红军打团防,深夜来到肖家坝,好似神兵从天降。团匪一见吓破胆,乖乖举手投了降。"</p> <p class="ql-block">西湾起义 </p><p class="ql-block">西湾与麻池相邻,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1929年春,湘鄂西前委书记贺龙,为把长、五、鹤、桑等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亲率红四军到长阳,在都镇湾的茅坪召开了长阳党的领导人会议,作出了武装起义的指示,确定把共产党员李勋所掌控的国民党县保卫团同人民自卫团、长阳游击队合编,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党内成立红六军前敌委员会。</p><p class="ql-block">6月19日,李勋将县保卫团500余人带出县城到西湾驻扎,6月22日陈泽南、李步云率领部队,一举攻占了长阳县城龙舟坪,枪杀县长方云藻,处决豪绅刘光耀、杨星武等十二人,打开监狱,营救被扣押的共产党员陈兴垣等四人和无辜群众四十余人,缴获短枪十余支。于七月初到资丘,与李勋等会师。7月8日,陈寿山、罗正品、李勋等于资丘聚云祥栈房召开党员骨干会议。陈寿山代表贺龙传达了举行武装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第六军和军师主要干部任命的决定,决定保卫团7月9日在西湾宣布起义。</p><p class="ql-block">7月9日上午,李勋、陈泽南、李步云三支队伍100多人,汇集西湾,举行3000多人的军民大会。大会主席台中央高悬绣有镰刀锤子的红旗和写有"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字样的鲜红大旗,起义副总指挥陈泽南陪同起义总指挥李勋,检阅了部队。由李勋宣布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接着,陈寿山以湘鄂西前委代表身份,任命李勋为红六军军长,陈寿山为副军长,李子骏为参谋长,陈泽南为军法处长,李步云任政治处长,陈兴垣任军需处长;全军编一师三团:师长向泉山,团长涂龙,姜梦雄、向高龙。官兵1100人,枪400余支,罗正品任中共第六军前敌委员会代理前委书记,陈泽南任前敌总指挥。</p><p class="ql-block">西湾起义创建的工农革命军第六军,是一支以土家族劳苦群众为主体的革命武装,全军1100多人中,土家族出身的指战员占50%以上;军师团主要干部10人中,土家族占60%,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第一支以军为建制的工农红军。它的诞生标志着少数民族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斗争已经达到新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红五十师的诞生 </p><p class="ql-block">一九三0年四月二十五日,贺龙指挥红四军围歼了盘踞在五、鹤边界最凶残的团匪孙俊峰部,再次攻占了五峰县城。五月,五峰县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以贺龙同志为首的前委认为长阳地处湘鄂西前沿的战略位置,决定李步云、黄超群回长阳继续扩充红军、恢复红六军独立师三纵队,巩固和发展长阳、五峰苏区。</p><p class="ql-block">李步云、黄超群回长阳和县委联系后,决定集中长阳的游击队整训,重新树起了"红六军三纵队"的旗号。黄超群任命为纵队司令员、李步云任命为纵队政治委员。下设三个营:一营长江勋南、二营长张伯鹃、三营长杜吉成。六月一日,李步云、黄超群各率一部, 分头整训。不料,黄超群在杨柳池整训中,士兵枪支走火,以身殉职。李步云和县委当即向湘鄂西前委汇报了黄超群殉职的情况。前委指示:红六三纵队全部由李步云同志领训。</p><p class="ql-block">一九三0年六月中旬,李步云率领整训的红六军三纵队的全体指战,多次突袭清江以北的团匪,捷报频传,并在齐头山、马连坪等地后建立了农民协会、代行苏维埃政权。同时、鄂西特委根据段德昌同志五月在上海参加军事会议的精神,决定努力扩充红军,壮大共产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将巴、归、兴游击大队新编为红四十九师。红六军三纵队新编为五十师,李步云为红五十师师长,汤礼龙任政治委员(七月换任江山)。部队主力五百多人、预备队一千余人,由五十师组织军训。部队大多是当地土家族人,平时务农,战时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红五十师均按连建立党支部,营设政委、连设指导员,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增强了战斗力。</p> <p class="ql-block">烽火少年 </p><p class="ql-block">长阳的革命,在中共长阳县委的领导下,如火如荼地勃勃发展。少年先锋队和儿童团的组织,也十分活跃。一九二八年开始建立农民协会时,就组织了儿童团。起初,有流溪、十五溪、龙潭坪和麻池的进步教师领导。一九三0年初,长阳成立了共青团组织后,儿童团和少年先锋队皆属共青团领导。</p><p class="ql-block">一九三一年,全县各乡均成立了儿童团和少先队。少年先锋队是由十四岁至十八岁的青少年组织起来的,由共青团直接领导。团县委委员向希桃任少先队总队长、各乡建立支队部,设正、副队长。他们的任务是协助游击队和赤卫队站岗放哨,盘查可疑行人。当时他们还编有《少年队队歌》:</p><p class="ql-block">"走上前去,曙光在前,别看我们年纪小,意志坚如钢。努力奋斗,勇敢向前。高高举起少年先锋队的旗帜。"</p><p class="ql-block">儿童团是由八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组成。儿童团除宣传破除封建迷信外,还肩负着砸菩萨的任务,他们称之为打"哑巴劣绅"。</p><p class="ql-block">一九三一年二月,资丘镇儿童团发展到一百余人。一次,他们下乡去砸"哑巴劣绅",仅三天,就砸了四个乡的"哑巴劣绅"三百多个,还揪斗了聚众赌博地主向子渊。他们把收来的木雕菩萨集于资丘镇大操场焚烧,黑烟冲天,团员们边烧边唱:</p><p class="ql-block">"哑巴神,害人精,</p><p class="ql-block">烧香磕头闹迷信。</p><p class="ql-block">巫婆说你会看病,</p><p class="ql-block">害了不少老百姓。</p><p class="ql-block">今日将你一火焚,</p><p class="ql-block">叫你永世不翻身。</p><p class="ql-block">哈嚯嗨,真好笑,</p><p class="ql-block">哑巴劣绅一齐倒。</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一九三一年四月十八日,当团防伍少卿、伍兵权侵占麻池时,麻池乡少先队和儿童团以田荣林、陈兴云、胡文元、杨忠云为首的十六个少年勇士,分四个小组,扰乱敌人。为掩护县苏维埃政府还没转移的干部,他们穿街窜巷、飞檐越墙、抛石头、拉弹弓、甩石灰包,有的用砖头砸敌军的哨兵,夺取枪支,与敌周旋至深夜。</p><p class="ql-block">后来地主还乡团反扑时,不少青少年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幼小的生命,年仅八岁的儿童团员龙光贵也惨遭杀害。少年先锋队队员何光柱在麻池沙坪被杀时还大骂敌人:"你们是要被千刀万剐的!"这些烽火少年,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正义之歌。</p> <p class="ql-block">心肝可以挖去 信仰不能改变 </p><p class="ql-block">缅怀先烈</p><p class="ql-block">一九三一年五月,我党地下秘密交通联络员小货郎王海波挑着货担,在水竹园和长阳县委书记尹先海取得联系后,偷偷进入麻池在田恒昌(田启亮地下联络站)家住了一晚,交换了情况,尹先海指示田启亮停止一切活动,以防不测。王海波转达了尹先海的指示后,第二天一早,挑起担子出发,准备到五峰、鹤峰等地找红三军独立团王炳南同志汇报长阳敌情,请求支援。不料,他刚到丘连坪就被团练头子田官祥派的密探跟踪了。</p><p class="ql-block">王海波亦发觉不测,但无法摆脱盯梢。到了石板坡街上,被四五个团匪抓住,押往匪首田官祥扎营的朱栗山。</p><p class="ql-block">到了朱栗山后,田官祥派人把王海波绑在﹣棵柚子树下,威胁他,要他说出共产党的机密。王海波死不开口。敌人便端来了水盆,把刀往他身旁一放。狂叫道:"你不说,就抽你的筋,剐你的皮,挖你的心肝吃"。王海波用蔑视的眼光扫视了敌人一下,昂首大笑:"你们看错了人吧,我海波不是泥做的,是铁打的汉子,不是软骨头,你们就动手吧"。</p><p class="ql-block">于是一个匪徒扒开了他的衣服。这时,王海波飞起一脚,踢翻了当面那个匪徒,这个被踢的匪徒倒栽下坎,一头扎在一个大石头上,七孔来血,人事不省,睾丸被踢破,血流不止。四五个匪徒涌上来把他的手脚都绑在树上,喷了一口冷水在王海波胸脯。王海波瞪圆眼珠大骂: "你们这些不得好死的畜牲,你们可以挖去我的心肝,但你们却无法改变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随后惨遭敌人杀害。</p> <p class="ql-block">赤卫队员殷士林 </p><p class="ql-block">1930年3月,贺龙率红四军进长阳,军部驻麻池。三天后,红军由城五河翻山过五峰,沿途张贴"打倒土豪劣绅,建立工农政权"的标语。楠木岭殷天星组织农民协会公开发展会员,成立了农会领导下的赤卫队。13岁的殷士林参加了赤卫队。</p><p class="ql-block">楠木岭与五峰相距几十华里,五峰县团防骆臣之经常来这里骚扰。为了迎接挑战,殷天星安排殷士林等10余人到县游击队参加三个月训练。训练结束后,殷士林被分配在红五十师六大队担任通信员。从此,他成为红五十师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名战士。</p><p class="ql-block">1931年4月初,红军主力撤离长阳。骆臣之与长阳团防田官祥勾结,带百余人夜袭城五河,赤卫队长殷天星等20余人惨遭杀害。殷士林连夜跑到麻池找县警卫大队出兵,自己也参加了县警卫大队,后编入红三军独立团,在湘鄂西转战3年多时间,历经大小战斗百次以上。最后跟随长征部队到达陕北。</p><p class="ql-block">1934年12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先后担任过侦察班长、排长等职。在抗日战场上,他经常带几名战士钻进敌军阵地,探听敌情,抓"活舌头"。殷士林多次为部队取得可靠情报,夺取了战斗的胜利。</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殷士林升任团长。他坚决服从上级命令,参加解放兰州和全西北的战斗。</p><p class="ql-block">1955年他转业于地方工作时,主动到达陕西铜川,献身于煤炭事业,先后担任过西北基建局锡川工程处副处长等职。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说;"当一个共产党员,不论职位高低,都要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p> <p class="ql-block">迎客松 </p><p class="ql-block">从麻池古寨广场前行,一棵迎客松张开双臂迎纳四方宾客。他与土家第一军红六军成立大会会场西湾大沙坝(现已淹没在清江隔河岩水库里面)、麻池苏维埃政府在一条直线上,他的双臂一个指向大沙坝,一个指向麻池苏区,俨然一个土地革命的风向标。</p><p class="ql-block">这棵树下半部分树干通直,具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度;而上半部分虬枝舞动,犹如活龙再现。</p><p class="ql-block">这棵树因贺龙而传神。</p><p class="ql-block">贺龙14岁那年加入骡队,往来于湘鄂川黔等地方,驮棉花、贩盐巴、运茶叶、销药材、卖骡马。有一天,他在西湾河口休息时远远发现一只野猪在活动,提起铳就追,心想这下骡队可以打牙祭了。不料野猪跑到一棵松树下就调过头来不动了,贺龙以为野猪要发威了。俗话说一猪二熊三老虎,野猪发起威来是最凶的。说时迟,那时快,他扣动了扳机,只听"砰"的一声……贺龙醒了,原来是太辛苦了不知不觉睡着了做了一个梦。这时他陡然记起前几天在麻池天王寺落脚,一个自称十二生肖的猪头圣兽曾托梦给他,说:"活龙现身,心想事成;腾蛟起凤,薪火相传"。贺龙赶紧向着刚才野猪奔跑的方向一路寻去,发现了这棵古松及其树下的猪头石。猪头石上有几个枪眼,那是贺龙梦中放铳打的。活龙就是这棵古松树。活龙现身,贺龙灵魂得到升华,从此走上了带领穷苦大众闹革命的道路,打响了南昌起义第一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之一。</p><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这棵古松就成了贺龙的化身,就成了"活龙"。西湾起义地点和当时苏维埃政府驻地都是贺龙亲自定夺的,都离这棵古松不远。从那以后,人们争相来此祭拜、许愿、还愿,一般老百姓祈求"活龙现身,心想事成",做大事的则要祈求"腾蛟起凤,薪火相传"。</p> <p class="ql-block">银杏树 </p><p class="ql-block">麻池苏维埃政府旁有一株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公孙树),贺龙到麻池,坐骑就系在这里。</p><p class="ql-block">银杏树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它的树叶很有特色,其叶脉完全按照二进制的构想排列,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一棵古树就是一部天书。伏羲氏读懂了它,创造了"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易:理),为后人留下了八卦图。他还结合银杏叶脉和蜘蛛网的特点,研制渔网,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p><p class="ql-block">伏羲读懂了这本天书,贺龙也领会了其中精髓。</p><p class="ql-block">贺龙14岁那年参加骡马队第一次到麻池,就是在这棵银杏树上系的骡子。今有停车场,古有栓马桩。长阳山区树多,一般没有专门的栓马桩,骡马绳子就系在树上。心有灵犀一点通,贺龙第一次看到这棵树就被它深深吸引了,银杏伟岸的身躯令他正气凛然、百折不挠,扇形的叶片让他耳目一新,仿佛有十万天兵下凡来。正是因为有银杏给他鼓励,所以贺龙一生主义坚定;革命初创时期,每次部队被打散,总是有神兵天降,队伍越打越大,最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毛泽东同志称赞贺龙"忠于党,忠于人民,对敌斗争狠,能联系群众",对其党性和人民性作了高度的肯定。</p><p class="ql-block">贺龙当年在麻池闹革命的时候,这棵银杏树已经很粗了,拴马有些不方便,于是贺龙的马夫就打了一个铁环钉在树干上,马绳系在环上节约了绳子,给战马创造了更大的活动空间。贺龙的坐骑因为经常栓在这里,经常啃食银杏叶和树皮,所以不得病,更加神勇。</p><p class="ql-block">贺龙率军长征后,这棵树得到保护,再也没有人栓马。树一年年长,铁环一年年地陷进树干,后来完全长平了,被封存在树干里了。</p><p class="ql-block">文化大革命中,贺龙遭到林彪、江青,以及红卫兵的迫害。当年麻池的红卫兵揪不到贺龙,就拿这棵银杏树出气,要砍掉它,拔出"毒环"。几个学生'娃娃要砍掉这大一棵树谈何容易!</p><p class="ql-block">现在看到的腐烂的一块就是当年红卫兵的所谓"杰作"。不过,由于他们这一砍,我们现在才得以重见里面的铁环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现在,当年破坏的创面下又萌生了几株银杏小树,可见其生命力旺盛,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崩尖子 </p><p class="ql-block">崩尖子是长阳的最高峰,海拔2252.9米,号称长阳的"珠穆朗玛"。在麻池古镇的南面,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接界,这里奇峰遍布,巨石林立,幽谷森森,林海茫茫,其中有第四纪冰川时期幸存下来的古生子遗植物琪桐、金钱柳、香果树、南方红豆杉及蕨类植物相生其间。它山连山,山叠山,山中有山,山上有山,地域辽阔。站在崩尖子主峰向北眺望,美人头,剪刀山白云飘绕似仙境。</p><p class="ql-block">2017年7月,国务院批准崩尖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p><p class="ql-block">保护区是鄂西南山区野生动植物的天然特种基因库,共有3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42个群系,现有维管束植物195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2种(1级5种,II级17种);区内野生动物206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4种(国家|级5种,1级49种)。</p> <p class="ql-block">李步云生平 </p><p class="ql-block">李步云,又名鹏万,男,土家族,都镇湾镇杨拓坪人。宜昌商业中学毕业。一九二七年初参加革命,同年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杨拓坪支部书记、杨拓坪区委组织委员。一九二八年秋组织游击队。历任长阳县游击指挥、工农革命军第六军政治处长、第六军第一师党代表、独立师三纵队政委、红六军三纵队政委、红五十师师长等职。亲历大小战斗五十余次,指挥所部先后粉碎川军二十六师的两次。围剿,,为开辟和保卫湘鄂边苏区立下了不朽战功。一九三一年三月下旬,在"左”倾错误路线影响下牺牲于麻池唱风店,时年三十二岁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公元二零零九年十月立</p><p class="ql-block">前面文章中多次提到李步云这个人,原来是这个样子的。</p><p class="ql-block">可惜!可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些文字图片,时间不够,群主在电话催上车了。</p><p class="ql-block">此行遇到一个当地在北京打工的青年,前天返乡为母亲治病,全程带领我们游览,并讲解,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