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老骥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直想聊聊我的母亲,想说的很多,但又不知从何说起。我很难把我妈妈的善良贤惠,吃苦耐劳的精神表达出来。</b></p> <p class="ql-block">  母亲年青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  我公太(我妈的祖父)、母亲、我和大弟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生于1927年,我姥爷是镇小学校长,我曾祖父是鎮中学校长。不幸的是她父母在她还没有成年的时候就相继去世,我母亲是跟着她祖父和继祖母长大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据说我姥姥一共生了8个子女,真正长大成人的只有5个。想当年电影《刘三姐》上映之时,我心里美美的,原因是我妈妈就姓刘,娘家人称她为三姐(或三妹),我心里认定那个漂亮的刘三姐就是我妈的化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估计因为自己很小就失去父母的庇护,所以我妈各方面都非常努力,虽然中途也辍学去打过工,总还是在家乡读完了高中,那时候的高中生也是不多见的。参加工作都是经过一次次的考试复试,不断淘汰,她是非常幸运留到最后的。在央企参加了工作。</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由于我父母都在铁路系统工作(修建铁路),我父母的工作性质是流动性的,经常在野外作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母亲生育了我们姊妹4个。我和大弟弟先是进入了我父母单位办的全托幼儿园,当时的老师都是职工家属,虽然并非专业幼师毕业,但是对孩子们的起居都非常周到,记得我“出麻疹”整个病程都在幼儿园度过。(幼儿园采取了隔离措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有了妹妹和小弟,我妈在她老家请了一个被我称之为“婆”的老人照顾我们,我一直认为“婆”就是我外婆,可以想象她对我们的好,完全就是和家人一样。在我9岁的时候,我才知道:婆与我没有血缘关系。再后来我母亲调到成都工作。</b></p> <p class="ql-block">  这应该是我第一张全家福,我和父母、奶奶。</p> <p class="ql-block">  父母、奶奶、我和大弟弟</p> <p class="ql-block">  除夕夜在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那个时候每天需要工作8小时,晚上还有政治学习,家里有4个孩子,还需要买菜做饭,生活的幸苦可以想象的出来。我经常睡了一觉醒来,我妈还在洗衣服。</b></p> <p class="ql-block">  中年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奶奶一直跟着我大伯一起生活,文革期间我大伯遭人迫害,选择了自杀,他在自杀之前把我奶奶送到我叔叔家,(他们两兄弟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从此以后我奶奶就在我叔叔家生活了,一年冬天,奶奶因为摔了一跤,造成了股骨颈骨折,那年我奶奶87岁,我和父亲赶往叔叔家,(两地相距一千多公里,火车最快也需要乘坐36个小时。)我婶婶提出她需要继续工作,有两个儿子都在读书,叔叔在外地工作,无力照顾奶奶,我那时已经在医院工作,对奶奶的康复会有帮助,希望我们能把奶奶接走,当时我父亲也很为难,因为他也在工地工作,那真是“四海为家”,(工地是不固定的,基本都在山沟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妈知道后非常迅速的做好了接奶奶回我们家的一切准备,我奶奶还患有“老年痴呆”。专科医生对骨折也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但是那时的医疗技术相对落后,奶奶就再也没有下床走过了。在我奶奶生命的最后6年里,得到了我妈的悉心照料,我奶奶大小便都不能自理,每天都会有一大桶尿布等着我妈清理。成都的冬天阴冷潮湿,我妈还得想办法烘干这些尿布。一日三餐也都在床上解决。我奶奶喜欢吃烤红薯,妈妈还专门为我奶奶烤制。从我有记忆开始,我就没有看到我妈嫌弃过我奶奶,从来没有对我奶奶使过脸色,奶奶是小脚,市面上没有合适的鞋能买到,我奶奶的鞋都是我舅妈做好后,再寄给我奶奶。她们从来没有发生过“婆媳矛盾”。孝敬老人我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我奶奶卧床这6年里,我参加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得到录取书的时候,父亲忧心忡忡的给我说:“你能不能不去读书了,你走了你奶奶怎么办?你现在工作也不错,就算没有去读书也还可以。”我妈当时坚定的表态说:“让她去!读书很重要,考上也不容易,家里的事情有我顶着。”这样我如期进了学校。那时候读书是要住校的,每周回家一次,照顾奶奶就是我妈妈的日常。</b></p> <p class="ql-block">  和我父母、老爹(公公)逛春熙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我准备参加高考的时候,我妈也是我的坚强后盾。那时候市面上根本买不到任何复习资料,我用的是原来用过的教材,辅导书也没有,我妈和她的同事就到处找资料(同事家也有考生,主要是时事政治方面的),她们分别用复写纸抄写不同的页数多份,之后拿给我背下来,从而就为我争取了很多时间。</b></p> <p class="ql-block">  母亲唯一一次乘坐地铁</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我大伯去世是“自绝于人民自绝于党”,我伯母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所以他们一家的生活马上跌进了谷底,我爸悄悄地(因为表面上还得划清界限)经常接济着他嫂子,直到我大伯的冤案得到昭雪。我妈对这事情从来没有异议,而且对我的叔伯姊妹还特别关心,在那个特殊年代大部分人(也包括亲人),都“避之不及”,而我妈却能“处变不惊”,当然他们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我大伯家的子女个个都是“人中龙凤”,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有所成就。记得我伯母对我说过:有人到家来找“L工”,必须说全名,因为一家人都是高工。后来我的叔伯姊妹对我的帮助也很大,我认为这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b></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父母进入老年,我爸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吃饭和大小便经常不能自理,本来父母已经分房睡觉了,这时我妈选择了和我爸睡同一张床,因为我妈能“顺手”照顾到我爸。我的同龄人照顾年老的父母,都感觉很吃力,但我没有感觉到“很吃力”,原因就是我母亲默默的承担了很多!虽然那时她也到了老年。</b></p> <p class="ql-block">  父母在我表姊妹策划的生日聚会中</p> <p class="ql-block">  母亲娘家人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妈妈对娘家亲人的帮助从来也不吝啬,我的表亲戚都记在心里。他自发为我母亲90岁生日举办了一次隆重的家庭聚会,期间以我表哥表嫂为首,在聚会上盛赞了我母亲的人品和做人的风格!</b></p> <p class="ql-block">  母亲</p> <p class="ql-block">  母亲生命中最后的一年</p><p class="ql-block"> 我和母亲在交谈</p> <p class="ql-block">  已经重病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  我母亲最后11个月丧失了吞咽能力,是带着鼻饲管生存的。</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我母亲很平凡,但在我心里她很伟大,说到这里我感觉我眼睛有些湿润。她并不睿智,但是很实在,她一生节俭,但别人需要帮助时她从不吝啬……她一辈子都在替他人着想,这就是我的母亲。</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