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明长城三日游记

近海~听潮

五一小长假,有三天假期。为了防止路上堵车、景区堵人,“天镇阳高长城之旅”小团队三辆车、七个人、一只狗选择了到山西大同长城1号旅游公路,沿路观光长城、古堡。<br> 小宇哥嫂有多年游历古长城、户外野游的经验,提前做好了攻略和线路规划,在北京等待我们汇合。表妹夫妻约上二舅、带好了野外露营的装备和食材,心怀远方。我们夫妇带上吃食还有狗狗黏豆,从唐山出发,首次随行。<br> 行车过了通州检查站,进入北京东六环,车辆明显增多,首尾相接,车流放缓,至延庆,100公里的路程,走了三个多小时。还好,走走停停,虽然缓慢移动,至少没有梗塞。八达岭高速堵车由来已久,平时就经常堵车,遇上节假日,自然更堵。据说北京人对八达岭高速已没有脾气,堵车成为司空见惯的事实,外地人体验体验过首都环线、走关口,正好边走边看风景。<br> 我的大红旗HS5首次远行,借此堵车,反复检验测试了起步停车、加速减速、穿插游走,国产车性能满意。有沿途风景,有新车给力,有车内黏豆取乐,堵车不堵心,倒也舒服。<br> 下午五时许,同行的三辆车下了京藏高速,从平远头村进入山西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位于大同东北端的天镇县平远头村与河北和内蒙接壤,所谓鸡鸣闻三省,是山西大同长城东方的第一堡。 不来不注意,不达不知道。为了开发文化旅游,山西省竟然建成了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一万多公里,串联275个A级及以上景区,宣称“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全域旅游公路网,形成贯通畅游大美山西的“万里山河路”。此举,不得不为山西点赞。这次是长城一号,下次是黄河一号、太行一号,却不知行期几许,期待吧! 在八墩村下车,路边的夯土墩突兀眼前,破败的夯土墙残垣断壁,与杂草、树木相伴,显现着历史的沧桑,如果不是明长城遗址的标志碑提醒着我们,很难想象这就是曾经捍卫领土的长城。<br> 去过北京八达岭、承德金山岭,天下第一关,看过人工修复的青砖长城,也看到过迁西青山关饱受岁月摧残的石头长城,今天,还是第一次看到夯土筑成的长城。经过五百多年的风雨侵蚀,人为拆剥,竟还顽强不屈的屹立着,可谓身残体坚。<br> 沿长城旅游一号线继续前行,在日落前我们走进了保平堡。保平堡是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修筑,面积不大,堡内建筑基本无存,外围土墙也是七零八落,尚存东门,石额“镇云”。此堡是当时的戍堡,曾驻守官兵三百多人,有边墩18座,火路墩11座。这些边墩、火路墩呈圆锥形,分布在长城沿线,错落有致。<br> 落日的余晖中,古堡颓废陈旧的的土墙、边墩被镀上了一层明亮的金色,焕发出炫彩的生机,唤醒了戍边的卫士,演绎出拒外敌、点烽燧、戍边关的英勇无畏。<br> 站在长城上,目视由近及远,在历史的烟云中遗存下来的明长城蜿蜒曲折,或高或矮,或宽或窄,或站立或倒下,在平原、在山脚、在山巅,长城的历史传承、文化脉络在延续,长城的抵御外患、无惧风沙的风骨犹存。 晋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时至春末,由于干旱少雨,晋北大地依然满目枯黄。不经意间,脚下一簇簇的长叶点地梅还是给了我们惊喜,春意原来在这里。 沿着山脚长城旅游一号公路继续前行,晚上入住李二口村。接待我们的“木兰大掌柜”是一个返乡创业的女大学生,地道的山西人,肤色黝黑,行事干练,看了她身着武将服饰在古堡、古城墙习武的照片和视频,巾帼豪气,英姿飒爽,确有花木兰的威风和戍边将士的英姿。住农家院、吃地方特色美食,旅途的疲惫一扫全无。<br><br> 清早,晨光薄雾中李二口村静卧在塞北黄土高坡上,背靠着荒芜的大山、古老的长城,长城民俗文化村已经远近闻名。大部分崭新的民居整齐排列,青砖灰瓦,沥青街道、石砌小路,中式路灯和被保护的百年柳树、杏树,尚存的几处老宅院已经废弃,却依然保留着晋西北民居特色。小村落到处古朴雅致、整洁清静,为了旅游开发,确是下了一番功夫。 带着黏豆走进村中心仿建的九曲黄河灯阵,体验了一下起源于公元前1000多年武王伐纣时的奇阵,九九连环,九曲八弯,转的我和妻子都有点眩晕烦躁,黏豆也渐五迷,不得不抱起前行。按村民的说法,新春转一圈九曲黄河灯阵,能保佑这一年顺风顺水,身体健康,家庭和美,事业发达。五月五日才立夏,此行赶上了春天的尾巴,也算应景讨个吉利。 除了边关村落窑洞古韵悠远,李二口长城有一处极为罕见的“错长城”。据说,长城当年修建至此,一位李姓指挥官酒后指挥,误夯土修城至此有1632米,等到发现错了,又按照正确的路径重新开始修建,没想到,出此一错,竟错成了后世的风景,错出了长城家族中绝无仅有的孤品。李二口村也因李姓官员多喝了两口小酒,修错了长城,得名李二口,甚是传奇。<br><br> 次日,游李二口长城是此行的亮点,也是重点。李二口长城分两条:南北走向的一条,凭山借势沿二郎山脊蜿延起伏,北临桦门古堡;东西走向被称为“错长城”的一条,沿山脚向东延伸。两条长城呈现倒“T”形,沿南北走向的长城内侧小路拾阶曲折而上,闲适散漫,边走边看,七十多岁的二舅竟能驻杖随行,令我辈叹之。<br> 有长城的阻隔,在内,我就是她护佑的子民,重关叠嶂,险在地者也:于外,拒外戚敌寇之觊觎,巍峨屹立,威名环宇。徒步于某段长城之上,贴近城堡,触摸夯土,望长城内外,曾经是楚河汉界、昼夜窥敌,现如今河山一统,塞外无疆,安居乐业。<br> (靠山) (黏豆) 时间有限,归期已定,随沿一号公路继续前行。驻足白羊口,停停走走,颓废荒芜之景令人嘘唏;停车守口堡,看看拍拍,未沿古城墙至山顶略有遗憾;暂停镇边堡,稍事停留,打卡留念;远至元墩村,登城墙,望远方,目不可及。 此行至止,酣畅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