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多多益善

<p class="ql-block">美篇号4071745</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霜殒芦花泪湿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白头无复倚柴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年4月倾盆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母丧子泣痛心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月二十五日,是母亲的祭日。看着照片上微笑的母亲,许多记忆涌上心头,回忆起那年那天,外面下着瓤泼大雨,我接到弟弟打来的电话,浑身湿漉漉的赶回家,只见母亲已离我们而去,我顿时泪如泉下嚎啕大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母亲生于1916年11月25日,卒于1997年4月25日,属龙,没读过书,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母亲一天到晚忙碌于田头地角,灶台灯下,起五更睡半夜,拉撒着我们兄弟姐妹6人艰难度日。父亲不在家,一个女人六个子女何等艰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的母亲虽然是个农村妇女,可她的善良,礼貌待人,助人为乐在左邻右舍中成为榜样,同辈人不管年龄大小,都尊敬地叫她一声“嫂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记得那年我10岁,一个夏天的下午,我和几个小朋友在挑羊草的间隙玩游戏,在路边地上划几个园圈,每个园圈里各放一点自己挑的草,然后站在一定距离外用钭刀掷园圈,谁掷进了里边的草归谁。旁边还站了一些看的小朋友,年龄比我们小。当我们开始掷刀时为安全起见叫大家往后退,可路边还有几只朝天糞坑,是生产队的化粪池,有一个小孩后退时没注意跌入了粪坑,这一下我们惊慌了,大声呼叫,在旁边田里劳作的母亲听到呼叫立即跑了过来,可伸手拉不到小孩,母亲竟然跳入糞池把小孩捞出,然后一起到民沟稍的水中洗了洗,交给邻居家大人去换衣服,邻居家向母亲千恩万谢,母亲笑着对邻居说:别谢呀!谁见了都会这样做的。这就是我的母亲,这就是一个农村妇女的境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4年我小学毕业了,考取了我们县的一所初中,母亲的那个开心啊无法形容,逢人便要告诉:我儿考取中学啦,象祥林嫂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因为白天要下田劳动,可到了晚上,她天天坐在豆油灯下,替我赶制鞋子、衣服。我在小学里冬天穿长袍,中学里不兴这个,那时买不起新衣服,她就用大人的衣服替我改制一件棉袄,每天都熬到深夜。我一觉醒来她还在穿针引线。真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慈母手中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游子身上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临行密密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意恐迟迟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学校离家有五十里路,可学校里老师们讲的南通方言,我一句也听不懂,那时还没有普通话一说,我痛苦极了。上了一星期,我回了家,对妈妈说:我不念了,听不懂。妈妈那个急啊不知如何形容好。她在家里转来转去不停地走,忽然她对我说:兒啊你随便怎样都要念下去,你能念书是我们祖辈的福啊,她说她自已大字不识一个,父亲也只读过一年私熟。还说同辈人中只有我考上中学,这是多大的福呀。还说我们贫穷,只有现在这样的社会我才有这福气。她问我班上有没有和我一样情况的同学,我说有6个。她说你们6个人一定要坚持住,相互帮助仔细听老师讲,慢慢会听懂的。想不到一个农村妇女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听了母亲的话坚持读下去,果然很快就适应了。1957年我顺利地考上了高中,由于寄宿在校,每每我从家去学校,临行时母亲总要千叮咛万嘱咐,还要想方设法让我带一些吃的东西去学校……炒面粉,炒蚕豆,山芋干,咸菜。要知道那时是国家困难时期,是麸皮被计划当作营养品的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0年我顺利地考上了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前身)化学系,可1962年起我生病了,严重的肺结核病,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我一次次休学一次次住院,到了几乎不可收拾的地步,母亲伤心透了,一定要和父亲一起去苏州结核病医院看我。我们见面她含着泪拉着我的手说:儿啊,别担心,相信政府,相心医生。妈妈也相信你很快会好起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2年下半年,我出院回家休养,回到母亲身边,那时困难时期,能吃上一碗元麦屑干饭就是营养品了,母亲总是尽家里所能让我吃饱。农村开始施行新政,每家每户可以借一部分田自己耕种,母亲精心种植了许多生长期短收获早的胡萝卜和蔬菜,度过了災荒。</span></p> <p class="ql-block">母亲还织得一手好布,如图所示,那时候叫芦菲花布,非常麻烦,首先家里要种棉花,秋天棉花收获后将棉花轧花去棉籽,去籽棉花龫成棉条再在纺车上纺成紗,再几根纱并成线,线经布上识机,再织成白布,白布可送染坊染成各种花色的布。更多的自已先染线,然后上机时纵向设计成不同的线,横向用两只梳子不同颜色的线就识成格子花纹的布,总之根据设计可织出不同花纹的布,这属于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只出现在陈列馆里,可我的母亲,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可以从种棉花开始,一直到纺纱识布做成衣服何等幸劳。我们小时候,家里的被单,我们穿的衣服都是母亲的家织布,厚实暖和牢固,母亲的伟大就在这针针线线之中。</p> <p class="ql-block">5月12日是母亲节,可有人说这是外国的母亲节,我们不过这个节,可我认为母亲节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母亲总是伟大的,我一83岁老人会经常思念我的母亲,何况是母亲节。子女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血肉相连的更多的是情感,我爱这世界更爱我的母亲!每时每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