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zmzg成全

<p class="ql-block">中轴线上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地址:北京西城区东经路21号(天坛公园西门对面):步行6分钟。</p><p class="ql-block">门票:15元(学生 60岁以上)免票</p><p class="ql-block">交通:乘公交车在“天坛公园西门下车”</p><p class="ql-block">照片:均为华为手机p60pro拍摄</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5月7日(星期三)</p><p class="ql-block">开放:2023年7月18日重新恢复开放</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先农坛祭坛区域恢复历史风貌,宰牲亭院落也首次揭开神秘面纱。这次修缮,该馆按照《大清会典》上的平面图对祭坛进行了原状陈设复原,恢复其历史风貌。</p><p class="ql-block">博物馆简介</p><p class="ql-block">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坐落于明清皇家坛庙先农坛内,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技艺以及先农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开展文化交流是我馆的服务宗旨。</p> <p class="ql-block">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位于北京先农坛内,这里远离喧闹的街市,环境清幽,古柏参天,绿树成阴,别有一番韵味。它是我国第一座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艺术及其发展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历史简述</p><p class="ql-block">先农坛内的建筑是明清两代逐渐完善起来的。最初的建筑叫山川坛,据《明成祖实录》载:“永乐十八年(1420)十二月,山川坛成。”与此同时还建有太岁坛、风云雷雨、五岳、四海等13座祭坛。嘉靖十一年(1532)建太岁殿。同时还建有天神坛、地祗坛等。清朝在原基础上扩建或重修。乾隆十八年(1753)改原明代太岁殿东的旗纛庙为神仓;十九年(1754)改木结构的观耕台为砖石结构;二十年(1755)改原斋官为庆成宫。</p> <p class="ql-block">中轴线上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主要展览有"古坛掠影-先农坛史料图片展"和"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发展简史"。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展览通过照片、实物、模型形象地介绍了中国古建筑技术形成、发展的历史及独到的美学价值,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p><p class="ql-block">作为全国首座建筑类专题性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已成为向社会传播建筑文化的科普窗口,得到社会各界人士,青少年学生和国内外游客的关注和热爱。这里举办“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简史”的基本陈列,以丰富多彩的文物、图片、照片、模型等反映中国建筑的灿烂成就;以独树一帜、雅俗共赏的展览体例、编制来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风采神韵;以古代坛庙氛围和现代展览形式相结合来展示建筑文化的深邃蕴含。 当你走进太岁殿、拜殿、西配殿等2000多平方米的展区时,中国古代建筑构架的恢弘,建筑材料的复杂多样使你不得不为前人的聪慧头脑和非凡创造能力而叫绝。以古建筑为载体的“爱北京城,捐城墙砖”、“中国古代建筑小广角”、“奇妙的中国古代建筑”等展览,在北京各区县巡展,以弘扬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宣传收到巨大的社会反响。</p> <p class="ql-block">馆舍简介</p><p class="ql-block">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建筑布局整齐大气,雄伟壮观,古色古香,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现有的陈列基本位于太岁殿、拜殿、西配殿等展区。穿梭在各个展厅,如同游走于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华夏民族七千年建筑文明史一一浮现眼前,而自身也仿佛化作那画卷中的主体——“万物之灵长”的人类,正亲身体验着华夏建筑史上的无限神奇与魅力。</p> <p class="ql-block">中轴线上的 “馆藏”</p><p class="ql-block">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主要藏品有堪称中国沙盘之最的“北京旧城模型”,中国藻井艺术孤品“北京隆福寺藻井”,按比例缩小后外观和结构与实物相同的“北京天坛祈年殿模型”,以及众多的反映中国古代宫式和民间建筑的模型以及大量的建筑文物、标本等等。</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陈列的“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诠释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奥,令参观者眼界大开。它以大量丰富多彩的图表照片、栩栩如生的实物、细致精美的模型,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从茅茨土阶的原始状态发展到明清时代城墙高筑、布局严整的宫廷建筑所走过的漫长里程。</p><p class="ql-block">汉之古拙,唐之雄大,宋之绮丽,元之自由,明清之规范,各时期的建筑风格尽收眼底,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领略到中国各地区建筑之特色——北国之雄浑,江南之典雅,蜀中之朴真,让人不得不感叹我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成就灿烂。</p><p class="ql-block">民居展厅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这里用实物展示了我国民居的演进——从巢居到干阑式建筑,从半地穴式建筑到泥墙房屋。居住的历史折射出古人在思索、解决人与自然、与环境空间关系时所体现出的智慧和哲理,令人啧啧称赞。</p><p class="ql-block">在展出的众多民居模型中,婉容故居模型备受瞩目,这大概与她的身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吧。婉容故居,布局整齐而又参差有致,具备了老北京传统四合院的所有要素:广亮大门、影壁、垂花二门、正房、跨院、抄手游廊等,样样俱全。让许多人羡慕的是院中还有一个别致的小花园,园中树木假山掩映其间,古径通幽处,尽显清静素雅。一位游客禁不住感叹:“如果能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该多好啊!”周围的人不约而同地点头。</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简介</p><p class="ql-block">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山川坛”,大体格局形成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时期经历较大规模重修,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先农神和举行亲耕典礼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太岁殿是先农坛内巨大的单体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又叫太岁坛。明嘉靖以前,太岁、风云雷雨、山岳海渎等神灵都在此供奉,此后则专门用来祭祀太岁及十二月将等自然神祇。明清时期。每年冬至或翌年立春及遇到水旱灾害时,都要在此进行祭祀太岁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祭坛原貌</p><p class="ql-block">1、先农坛(山川坛):《春明梦余录》载:“山川坛在正阳门南之右,永乐十八年建,缭以垣墙,周回六里。</p><p class="ql-block">正殿七坛,曰太岁、曰风云雷雨、曰五岳、曰四镇、曰四海、曰四渎……西庑从祀六坛,左京畿山川、夏冬季月将、右都城隍,春秋季月将”。先农坛的墙垣有二重,周3公里,面积130顷,外墙为北圆南方之长形。外墙改拆,现仅存内墙。</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历史文化展</p><p class="ql-block">北京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皇帝祭祀先农、亲耕耤田的场所。相传,我国开创农业的始祖~炎帝神农氏遍尝百草,教民稼穑,为后世人所敬仰,历年封建帝王均筑先农坛祭祀神农。北京先农坛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宏伟的建筑风格,成为东方古老农业文明的写照、中华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举办此展的目的,旨在通过寻根溯源、带您游历五千年先农文化历程,让您在领略当年祭祀先农盛典的同时,从古人“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的重农思想中获得启迪。</p> <p class="ql-block">农耕具</p> <p class="ql-block">皇帝耕</p><p class="ql-block">观耕台东有谡田13亩,为皇帝耕之处。每年农历三月上亥日,皇帝率众官来此先祭先农坛,然后到具服殿更衣,换下礼服,到谡田躬耕,由三王九卿从耕。13亩分为12畦,皇帝右手扶犁,左手执鞭,明代往返4趟,清代3趟,然后从西阶上观耕台,观耕终了,由东阶下台。</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仓 “神仓”</p><p class="ql-block">位于太岁殿东,又称东院,原为明代旗纛庙,清乾隆年改建为神仓。在南墙的三座拱券门院内,有一座圆攒尖顶,是琉璃瓦绿剪边亭子,即神仓,为收贮五谷祭品之处。</p><p class="ql-block">神仓</p><p class="ql-block">庆成宫始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当时叫做“斋宫”,是皇帝祭祀亲耕前斋戒的地方。但是从建成后基本没有使用过。乾隆二十年(1755年),改称为“庆成宫”,成为皇帝行耕耤礼后,休息和犒劳随从百官茶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神仓</p> <p class="ql-block">神仓</p><p class="ql-block">位于太岁殿东,原为明代旗纛庙,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改建为神仓。明清时期,皇帝亲耕的耤田收获下来的粮食就储存在这里,作为祭品用于京城皇家坛庙的祭祀。为了使这些粮食免遭虫害,防止发霉,在建筑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筑上使用雄黄玉(三硫华砷)彩画,颜料有巨毒,可以驱虫;为了便于通风换气,防止谷物发霉,在仓房上都开有气窗。</p> <p class="ql-block">感谢🙏 观顾 浏览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