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的手艺

含羞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姥爷在我的印象里,不知道具体干啥,我小时候,姥爷大部分时间出去推牌九,偶尔修修自行车,农忙时伺候家里的几亩田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我妈说,姥爷年轻时候学过木匠,十二岁就离家出去做学徒,姥爷的木工活儿做的特别细致。还倒腾过粮食,用自行车把家里的八十多斤麦子驮到天津,在那换三四百斤大豆,再把大豆驮回家里换成麦子,能多换出好多的粮。我妈说,去几回,就差不多够家里一年吃的了,靠着姥爷的折腾,家里过活的还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姥爷人送外号“没尾(yi)巴猴儿”,足以看出姥爷有多精明,在那个大部分人都挨饿的年代,我妈说,她感觉还好,没被饿过几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我小时候,生活就已经好太多了,不用担心没饭吃的问题,姥爷也就踏踏实实的种起了地,不用再往外跑了,外面跑当,用我妈的话说,真是能累死个人。姥爷以前的事儿,也是现在偶尔回家听我妈唠叨唠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姥爷的手艺,印象最深的就是修自行车,现在我会补轮胎,全得艺于当年姥爷修车时自己在旁边看着新奇。把自行车放倒,用一个7字型的工具把外胎扒开,把里胎抠出来,里胎打上气,在半盆水里一点点的浸,发现了泡泡,画个记号,把车胎在水里浸一圈,看看扎了几个洞,然后把车胎气放掉,找到标了记号的地方,擦干,用挫挫一挫,抹上胶,剪一小圆块旧的车里胎,等胶快干时,把剪好的车里胎覆盖在胶上面,按压平整,等胶彻底干之后,再打气,放到水盆里检查,如果不漏气泡,就补好了。而后再整体过一遍水,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漏气的地方,没有的话,就放掉气,把车里胎有气嘴的地方先安好,其他的一点点的塞回去,最后再把外胎安好,充气,就完事儿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看着很新奇,感觉姥爷好牛,胎漏了都能补,不用像别人家一样,扎胎了得推着自行车去桥头那块,有个专门修自行车的人常年在那修自行车,补一个洞,五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次看到姥爷在修一辆小自行车,现在想想,应该是一辆十六寸左右的小自行车,军绿色的,是带着些弧度的弯把,姥爷外出,看到了这辆坏了的人家不要了准备要扔掉的自行车,姥爷给要回来了,说修修孩子们还能骑。我们蹲守在姥爷旁边,看着他修,静静地等着。修好之后,我们哥三就成了村里唯一有小孩儿自行车的孩子了,开心,兴奋,高兴的手舞足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村儿里的小孩子们学骑自行车,基本都是二八大杠,贴奔儿,然后掏大梁,侧着嘎吱,车比人高,而我们有了辆小孩儿专属自行车,专门小孩子骑的自行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把自行车骑到埝上,身后跟着一大帮村里年龄差不多的小孩儿,大家都想骑,大埝上有上来下去的长坡儿,大些的孩子们骑着自行车从坡上往下遛,我那时年龄最小,空有了别人高的个子,胆子还是小,不敢。跨上自行车,还在做心里建设,就被大哥助了下力,我就又跌又滚的从坡上翻了下去,爬起来的瞬间,血从嘴里往外冒,感觉自己就要死了,吓得不行不行的,其他孩子们也都吓坏了,不知道怎么办。过一会儿,发现自己还没死,回到姥姥家躲着大人漱了漱嘴,嘴里的肉都坏了,有好几块儿大坑,也不顾姥姥喊吃饭,灰溜溜的回家了,到家也不敢告诉我妈,反正最后是饿了好几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