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绍兴行——西小路历史街区

澎澎

<p class="ql-block">绍兴在春秋时期属于越国封地,故称越城。古越城历来古迹众多,古桥、古街遍布,有人把它形容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提起绍兴的古街,有大家熟悉的鲁迅故里和书圣故里,仓桥直街和八字桥直街也常被人津津乐道。在绍兴众多的历史文化街区中,有一条也许大家并不是很熟悉,却是保存得最好的、最原汁原味的、最<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水乡情韵的,</span>它就是西小路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西小路历史文化街区<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西南角有古越藏书楼和大通师范学堂,西小路两侧有胡家台门、蒋家台门等,还有两处“国保”建筑</span>谢公桥和吕府,以及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地——阳明故里和阳明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这几处历史古迹,还有闹中取静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领略到真正的的江南水乡风情。</p> <p class="ql-block">根据导航提示,我们乘坐公交在府山桥站下,沿着胜利西路前行即到达西小路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西小路的名字来源于它旁边的西小河,<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北起光相桥,南至鲤鱼桥,</span>全长约700米。西小路历史文化街区的范围要大些,东抵西小河,西至府山西路,三面环路,一面临河。</p> <p class="ql-block">西小路两旁的房子白墙黛瓦,鳞次栉比,形成了街河并行,曲水流觞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街巷和仓桥直街一样,与河道之间都隔着一排房子,但是这些房子没有仓桥直街密集,河道沿途有许多埠头,可以和河水亲密接触,而且看起来更雅致,河水两侧也更有情韵。</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见过仓桥直街的摩肩接踵,再来到西小路会觉得<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几分冷清,似乎</span>来到了桃源之地。</p> <p class="ql-block">然而,正因为它的宁静,才让人感到亲切,有一种回家了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旁没有几家店铺,大多还保持着原始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垂柳从房后倒挂下来,一半拂着屋顶,一半垂到水面。</p> <p class="ql-block">倒映在河水里,衬着河对面斑驳的白墙,样子实在太美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原住民至今仍保留着老绍兴人的生活习惯,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晒笋干菜,这在仓桥直街上是绝对看不到的。悄悄地告诉您,用这样的笋干菜焖肉,才是正宗的绍兴梅干菜烧肉。</p> <p class="ql-block">偶儿有河道保洁船划过,打破西小河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也有会玩的游客,在城市广场坐上乌篷船,摇过蜿蜒的西小河,顺路去阳明故里探访“心学圣地”。</p> <p class="ql-block">忘了介绍,这里也是电影《西小河的夏天》的外景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谢公桥位于西小路与新河弄交接处,为单孔七折边石拱桥。始建于后晋(936~946年),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谢公桥横跨东西,全长30.6米,净跨8米,高4.2米,顶部净宽2.95米。有意思的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桥基用双层石叠砌,每块券石上都有刻字(大都为修桥捐款人姓名)及莲花图案。</span></p> <p class="ql-block">古文献南宋《嘉泰会稽志》记载:“谢公桥在新河坊,以太守谢公所置,故名。”有人研究认为这位谢公应是永初三年任会稽太守的谢方明,政声甚佳,死于其任上,享年四十七岁。</p> <p class="ql-block">站在古桥上,可以望见河道尽头处的粉墙黛瓦,也可以俯视新河弄两侧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还望得见府山之巅的飞翼楼,当年越大夫范蠡受命所建,存“以压强吴”之意。</p> <p class="ql-block">跨过谢公桥,在桥东观景,景色更佳。</p> <p class="ql-block">一幅氤氲的江南水乡画卷在眼前铺陈,枕河人家的慢生活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沿河长廊灯笼高挂,<span style="font-size: 18px;">“美人靠”</span>廊亭照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青石板</span>斑驳古朴,烟火人家最抚凡人心<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既有江南水乡的情韵,又有小桥流水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是“隐秘市井的美丽家园”,而且还是一代宗师王阳明先生读书、讲学、修炼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西小河东侧的白墙黛瓦建筑,就是我们即将参观的阳明故里。门前的乌篷船码头,就是曾经的伯府大埠头。</p> <p class="ql-block">500余年前,心学大师王阳明在此成长、证道、讲学、归葬……遗存下“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等心学思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后人。</p> <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31日是王阳明550周年诞辰。在此重要节点,历经多年保护开发的绍兴阳明故里正式对外开放,包括在其故居遗址重建的“伯府第”,以及新建的阳明纪念馆、阳明广场,保存了伯府大埠头、石坊残基、石门框、饮酒亭等历史遗存,真实还原了当年王阳明生活、讲学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王阳明祖上是绍兴望族。嘉靖元年,王阳明开始在父亲王华旧居上大范围扩建“伯府第”,曾是明清时期浙东地区最宏伟的私人宅第之一,坊间有言“吕府(与伯府一墙之隔)十三厅,不及伯府一个厅”。为深入研究并挖掘阳明文化的历史价值,绍兴于2019年启动了阳明故里项目的重建,占地面积约40公顷,<span style="font-size: 18px;">总投资约8.5亿元。气魄之大,投资之巨,令人咋舌。</span></p> <p class="ql-block">走进阳明故里,只见阳明广场南有一水池,是王阳明在扩建伯府之时开挖的,当地百姓俗称其为“王衙池”。</p> <p class="ql-block">而在史志中,它有个更为显赫的名称——“碧霞池”。著名的“天泉证道”就发生于碧霞池上的天泉桥上,是阳明心学的成熟之地。</p> <p class="ql-block">位于广场中轴线上的伯府第,气势宏伟,正对府山之飞翼楼。伯府第为“一轴、四进、六重”的平面格局,由南及北,在中轴线上依次是门厅、明德堂、至善堂、传习堂。前后建有碧霞池、观象台,左右附东、西跨院,整体建筑以传统木结构形式展现新建伯府第历史格局。</p> <p class="ql-block">明代石门框,保留下来的王阳明故居真正的遗留物。透过门框,看到门柱上的楹联:“绍尧孔之心传,微言式阐;倡周程之道术,来学攸宗。”</p> <p class="ql-block">穿过遗迹石门框,就能到达前厅明德堂。门外部分地面由玻璃覆盖,透过玻璃,可以看到500年前的历史痕迹。</p> <p class="ql-block">大堂上悬“知行合一”大匾,正中是阳明先生在朝堂上持笏的画像。抱柱联是朝廷诰命对王阳明的评价:“竭忠尽瘁,周人臣职分之常;崇德报功,实国家激劝之典”。左右各有一幅3.5✕3.5米的大型工笔画——《王华致仕》和《敕封新建伯》,分别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孝和忠。</p> <p class="ql-block">明德堂内展陈了王阳明的生平。</p><p class="ql-block">王阳明,本名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因筑室会稽宛委山阳明洞天,自号阳明子,世人称阳明先生。阳明先生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后迁居绍兴府山阴县,逝世后安葬于绍兴兰亭。</p><p class="ql-block">阳明先生以其光明峻伟的崇高德行,励精图治的斐然政绩,超迈绝伦的军事才能,继圣人之志,述圣人之事,成为中国文化中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格典范。他思想境界宏大,结合其时代特征,对传统儒学进行了创造性诠释,他创立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学说,以孔孟儒学为根基,广泛吸纳包括佛教、道教在内的不同思想精髓,成为中国心学思想的集大成者。</p> <p class="ql-block">明德堂、至善堂的名字皆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文章,这其中也体现着“知行合一”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至善堂是整个故居中最高的一个厅堂,堂内布置成一个声音剧场,采用数字投影的方式播放王阳明在绍兴讲学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至善堂内正有游客饶有兴致地聆听先生教诲,“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两个半圣人”之一(梁启超语)。在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形成和传播中,“龙场悟道”和“居越讲学”,是王阳明坎坷人生中的最重要经历。</p> <p class="ql-block">谪官龙场,是王阳明人生的一次劫难,却也是促成他悟出圣人之道的地方。在贵州的三年里,王阳明遍历种种苦难,受尽折磨,却在贵州龙场悟道成真,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心学体系。为报答当地百姓的帮助照顾,王阳明在龙场设立书院讲学,声名大振,他的心学思想逐渐传播开来。</p> <p class="ql-block">宁王之乱平定后,王阳明回绍兴省亲。不久其父王华去世,王阳明丁忧在家,其间广纳门生,讲学故里,使心学思想不断成熟完善,广泛传播。</p> <p class="ql-block">第四进传习堂,将会客堂、书房、琴房合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穿堂而过,阳明先生的生活场景似乎跃然眼前。</p> <p class="ql-block">正在此处研学的学子,有模有样。</p> <p class="ql-block">传习堂之后是一高台,是王阳明当年的观象台遗址,这是王阳明生前所筑,用来占卜星象、认证天体。高台南北宽十余米,东西长二十米,形同假山,人称“王假山”,是以碧霞池之土所垒成。</p> <p class="ql-block">上面有长廊,还有“观心亭”。</p> <p class="ql-block">亭联也是王阳明的诗句:“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p> <p class="ql-block">西跨院是阳明书院,一处以传承和弘扬阳明文化为主旨的学术研究机构,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阳明文化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东跨院则以一幅全长33.44米的大型东阳木雕艺术作品,讲述了王阳明一生中的16件大事:龙场悟道、剪除宁藩、天泉证道……归葬兰亭。</p> <p class="ql-block">出阳明故居,必定要经过文创产品柜。这里的意思,你懂的!</p> <p class="ql-block">阳明广场上,一尊4.5米高的阳明铜像气宇轩昂。手放胸口,脚下的树根扎根沃土,寓意心学的根源在绍兴,一旁的罗汉松绿意盎然,寓意阳明心学思想万古长青。</p> <p class="ql-block">阳明铜像旁有“王阳明纪念馆”六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阳明铜像的背后,是新建的阳明纪念馆。这是一个下沉式两层楼建筑,围合形成下沉式中心水院。(航拍图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内设陈列厅、心源厅、影厅三个主厅,市民和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追随圣人足迹,感悟知行合一。</p> <p class="ql-block">“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阳明先生的心学,照亮了后人,影响至今。</p><p class="ql-block">参观完毕,感慨不已。绍兴是山灵水秀的江南小城,也是人文底蕴深厚的名士之乡。有时间的话,不妨来阳明故里走一走,感受古城人文,一睹圣人传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