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崇教寺

摄影中国

<p class="ql-block">昔阳崇教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乐平镇上城街81号,修建于高崖之上,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创建于宋熙宁二年(1069年)</p> <p class="ql-block">崇教寺坐北朝南,是一座包括前后大殿、左右配殿的四合殿宇建筑。四座建筑的梁架、斗拱、殿身相互衔接,呈天井式,建筑前后檐共使用斗拱108朵。昔阳崇教寺建筑的构架、斗拱、柱櫍等元代建筑构件和早期建筑做法,是研究中国元代建筑历史与建造工艺的重要实例</p> <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昔阳崇教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据《昔阳县志》载,昔阳崇教寺创建于宋熙宁二年(1069年)[2] 。</p><p class="ql-block">元延佑(1314—1320年)初,溧阳同知翟君公辅,购买昔阳崇教寺寺产二亩有余,在毗邻昔阳崇教寺的东南区域新建关帝庙,并改造东南侧道路(即上城街),作为此地的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将寿圣寺、慈讲寺、兴善寺三寺并入昔阳崇教寺,称“北寺”。正统十二年(1447年),修缮昔阳崇教寺的寺字、门廊、僧房和垣墙,重塑佛像。</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十年(1884年),修建昔阳崇教寺,现存四周蝉联的天井式院落格局即形成于此次修建。</p><p class="ql-block">民国早期,昔阳崇教寺成为昔阳县的佛教管理机构僧会司的驻地,掌管着昔阳县域内的一切佛教事务。</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昔阳崇教寺被日本侵略者用作马棚。</p> <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起,昔阳崇教寺宗教活动终止,被昔阳县粮食局用作粮库,内部文物建筑周檐铺作构件多被锯截,并砌以砖墙封护,塑像、神台均被损毁,南广场被用作粮食局的车队停车场。</p><p class="ql-block">1983年,在昔阳崇教寺南面、西面均新建昔阳县粮食局职工宿舍。</p><p class="ql-block">1985年,昔阳县成立文物管理所,同昔阳县粮食局签订安全防范责任书,对昔阳崇教寺实施监督管理。</p><p class="ql-block">1995年,昔阳县人民政府将昔阳崇教寺交由昔阳县佛教协会占用并管理,僧人进驻后,粮食局职工迁出[3] 。</p> <p class="ql-block">2008年5月,昔阳县文物局在昔阳崇教寺安全检查中发现,大殿西配殿地基下沉、梁架倾斜,墙体出现裂缝,部分里曳斗拱断裂。经过紧急抢修,排除了隐患[5] 。</p><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7日,昔阳崇教寺周围粮食局宿舍不动产权证书予以公告注销[7] 。</p> <p class="ql-block">昔阳崇教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建筑面积422平方米,现存大殿、前殿、东配殿、西配殿。四座建筑的梁架、斗拱、殿身相互衔接,融为一体,中间围成天井式院落,前后檐共使用斗拱108朵大殿建筑面积175平方米,坐北面南,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灰陶质筒板瓦屋面。梁架为四椽栿对前后劄牵,通檐用四柱。大殿铺作共计39朵,其中柱头铺作12朵,补间铺作23朵,转角铺作4朵。东、西两稍间与东、西配殿的北次间连构[3]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殿</p><p class="ql-block">前殿建筑面积175平方米,坐北面南,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灰陶质筒板瓦屋面。梁架为四橡栿对前后劄牵,通檐用四柱。前殿铺作共计37朵,其中柱头铺作12朵,补间铺作21朵,转角铺作4朵。东、西两稍间与东、西配殿的南次间连构[3] 。</p><p class="ql-block">东西配殿</p><p class="ql-block">东西配殿沿中轴线东、西对称,建筑面积均为36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二椽,单檐硬山顶,灰陶质筒板瓦屋面。梁架为平梁,通檐用两柱。东、西配殿铺作各16朵,其中柱头铺作4朵,补间铺作12朵。南、北两次间与大殿、前殿的屋顶连构形成天井式结构,在内檐连接处做天沟昔阳县城的乐平县衙署内,存有《崇教寺重修正殿灵官殿金粧神像新建碑亭记》青石碑1通,立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记载了重修昔阳崇教寺的情况。石碑左上角局部残缺[3] 。</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佛教活动</p><p class="ql-block">2014年3月,昔阳崇教寺被昔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确定为宗教定点活动场所,常驻僧人1名。寺内文物建筑的瓦件、墙体、地面等多被僧人改制[3]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木构件被涂刷红漆</p><p class="ql-block">僧人与居士进行焚香、祭拜等佛事活动</p><p class="ql-block">前殿、东配殿</p><p class="ql-block">增砌隔墙、安装吊顶</p><p class="ql-block">用作僧人的厨房、卧室,以及储存蜡烛、灯具、燃油等礼佛用品的仓库</p><p class="ql-block">文物价值</p><p class="ql-block">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昔阳崇教寺历史时期曾作为僧会司驻地,是当地佛教传播的重要机构,也是明代乐平县负责祭祀的官吏进行祭祀预演的场所。昔阳崇教寺是昔阳古城形态的重要构成,选址于古城至高点,对明代昔阳古城的城市规划、职能布排产生了深远影响。昔阳崇教寺建筑的构架、斗拱、柱櫍、重唇滴水的瓦件等大量的元代建筑构件和早期建筑做法,是研究中国元代建筑历史与建造工艺的重要实例[3] 。</p><p class="ql-block">科学价值</p><p class="ql-block">昔阳崇教寺选址于沾水之侧的高崖上,视野辽阔,畅气通风,有利于木构建筑的长期保存。殿宇连构一体形成的围合式建筑,增强了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能力[3] 。</p><p class="ql-block">保护措施</p><p class="ql-block">1996年1月12日,昔阳崇教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 。</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昔阳崇教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3年8月26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关于昔阳崇教寺西配殿修缮、院落地面整修工程立项的批复》(文物保函〔2013〕1567号),同意昔阳崇教寺西配殿修缮、院落地面整修工程立项[3] 。</p><p class="ql-block">2015年5月31日,山西省文物局印发了《山西省文物局关于昔阳崇教寺修缮设计方案的批复》(晋文物函〔2015〕151号),同意昔阳崇教寺西配殿和院落整修方案[3] 。</p><p class="ql-block">2015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关于昔阳崇教寺前殿、大殿、东配殿修缮工程立项的批复》,原则同意昔阳崇教寺前殿、大殿、东配殿修缮工程立项[3] 。</p><p class="ql-block">2016年5月16日,山西省文物局印发了《山西省文物局关于昔阳崇教寺前殿、大殿、东配殿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晋文物函〔2016〕98号),同意昔阳崇教寺前殿、大殿、东配殿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3] 。</p><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10日,山西省文物局公布昔阳崇教寺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4]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