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邯郸淘的金代梅瓶

郑州三多堂路教瘦

<p class="ql-block"> 实话实说,在邯郸,这个磁州窑的大本营淘磁州窑作品,真的不是明智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比如在新疆买和田玉、在景德镇淘老的景德镇陶瓷、在汝州淘汝窑器、在禹州淘老钧瓷非但不会便宜,价反而会更高!这是因为当地人都懂,也都了解行情,你就不可能捡到漏。反而是在甲地淘乙地的老货更有性价比:甲地人对乙地的老货无论是认知上还是市场行情上,都不如乙地人更清楚。</p><p class="ql-block">​ 这个墨书款印花枕,是一个领 导多年前收的,那时行情好,收价可想而知。而今,想“价格合适了出”——又不想赔钱出,“反正我也不差这仨瓜俩枣的!”</p><p class="ql-block">​ 而这个金代茶叶沫肩刮釉弦纹梅瓶,是他的一个老家熟人的,住在武安上团城的一个小山上,他不便于收购(读过我的《不收熟人货》短文的人,应该会理解其中原因)。而熟人又要“出”,他电话与熟人联系后,我驾车近五十公里费了一个多小时(道路施工堵车)才来到这座小山上找到老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汉开门见山,直接说价。说过价,又直接举例说明:某某人卖了个啥啥,多少钱……某某又卖了个啥,多少多少钱……言外之意,少了不出。</p><p class="ql-block">​ “x局为啥不收你的货?他也玩这?”我也单刀直入,“你要价高了,他不好意思跟你讲价,他买了只能砸手里;给价低了,你知道后会说他人品不好!”</p><p class="ql-block">​ “哦,我说他光看,就是不递价。”老汉恍然如梦。</p><p class="ql-block">​ “常言说得好,货卖当时价——事后总有一个人后悔的。要么买高了,要么卖低了……”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p><p class="ql-block">​ “那我给你便宜点吧。”于是,老汉又报了个价。</p><p class="ql-block">​ “您给x局打个招呼,问问他这个价,能出不。”我提醒他——因为他知道,跟他沾亲带故的x局,只会先向着他,而不会与我做局算计他,毕竟x局的身份地位在那放着呢。</p><p class="ql-block">​ 于是,他去旁边打过电话,回来,爽快的说:“这个价给你!”</p><p class="ql-block">​ “这个价呢,说高不高,说低还真不低,有点卡脖子,我看这样吧——”我还是想再压点价,毕竟他想多卖点,我想少花点钱,买卖不同心嘛。</p><p class="ql-block">​ “你说——”他似乎知道我还会讲点价下去,或者x局也跟他交了底:现在行情不好,价格可以适当的再低一点儿。</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又小刀一口。</p><p class="ql-block">​ “哎呀呀,你看看,你跟我表侄xx(李局的小名)是朋友,既然你开口了,就遂你所愿。”老汉顺水推舟。</p><p class="ql-block">​ 我倒没有感觉价给“猛”了,毕竟,这是个金代茶叶沫梅瓶,难得的是,还是全品!之前也上手过一个类似的梅瓶,只是瓶体上有砂钉沁——没了卖相——东西就怕对比</p><p class="ql-block">​ 成交后,驾车直奔磁县,晚住磁县,明天去磁州窑博物馆、北朝考古博物馆参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