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金山行记事

陈伟铭

<p class="ql-block">  新年度的夏日,刚刚起步,而永无止境的学习,永远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这不,社区党组织,率领同志们跋涉红色之旅,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下至刚刚退出职场同志,上至走路蹒跚耄耋老者,群情激昂,斗志奋发。</p><p class="ql-block"> 清晨,鲜艳的朝阳升起地平线,便坐车驶往《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接受教育洗礼。</p><p class="ql-block"> 金山,那块人杰地灵的地方,前半生不知去过多少次,掰掰手指,数都数不过来。</p><p class="ql-block"> 记得,第一次去金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学野营拉练路过金山。再次,是七十年代末,兄弟在金山石化读技校,坐着绿皮火车去的。以后,兄弟在石化工作安家后,便与金山接缘,经常坐火车,坐长途班车而去。特别是儿子长大后,每年去游泳,去探亲,更是家常便饭。记忆里,金山留下的印象,有说不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抗战遗址纪念园》座落在南安路87号,园内门前有块《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处》石碑,碑文记载:1937年11月5日(农历十月初三日)晨,日军在此南门外大举登陆。我蛇王堂、裴家弄驻军百余人,奋起抗击,以寡敌众,壮烈牺牲。日军侵占卫城后,屠杀居民一千零十五人,焚毁房屋三千零五十九间,腥风血雨,惨绝人寰。</p><p class="ql-block"> 今携石纪事,以志不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抗战遗址纪念园》出来,下一个目的地,是到枫泾镇的《朱学范故居》参观。</p><p class="ql-block"> 枫泾古镇,曾充当独行侠来过,那儿的《枫泾三桥》、《程十发祖居》、《人民公社旧址》等景点,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车到枫泾,己是午饭时辰,各分支分头活动,参观完《朱学范故居》后,到停车场集合往回赶。</p><p class="ql-block"> 下车以后,各忙各的,也沒约定下一碰头点,而我,却忙着抓紧拍照,自顾不暇。</p><p class="ql-block"> 等拍完照找同伴,一个人儿都不见,眼前闪现的,是接踵而至的陌生游客,这下彻底抓瞎,成了无头苍蝇。</p><p class="ql-block"> 好在曾经来过古镇,路径稍有熟悉,却偏偏喜欢往陌生的地方跑,另僻稀径,然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马不停蹄的走啊走,看到了《得泉亭》、看到了《月老广场》、看到了《吴越界河》。据说,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分河而治,南城属越国,北城归吴国。1951年5月,南城并入北城,结束分河历史,1955年划归上海市。最欣喜的事,看到了《金圃宅第》。</p><p class="ql-block"> 房屋的主人,是清朝大臣谢墉的旧屋,谢家在枫泾是首富大户,园内的《启秀堂》,展出了谢墉的八世孙谢天锡的艺术品。</p><p class="ql-block"> 谢天锡(1934.2.1∽2020.5.7)枫泾南镇人,艺术家、教育家、文物收藏鉴赏家。枫泾谢氏12代传人,是当代谢氏家族的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 枫泾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当代杰出代表,就有程十发、丁聪、朱学范等人物。走出《金圃宅第》,赶往《朱学范故居》,想与失联的同志们续上联系,挤过人来人往的古镇,顺手采购了买五送一的肉棕,坐上亭下长廊的櫈上,为咕咕响的肚儿充充饥,吃饱喝足,那是一瓶出发前发的矿泉水,铆足劲儿,赶往故居。</p><p class="ql-block"> 赶到目的地,依旧一个人影沒有,泄了气的球儿,灰溜溜地赶回停车场,去静等佳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