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漫步之罗星塔公园

傻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题记: 人世沧桑变幻,石塔自在悠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星塔公园是先有塔后有公园的。</p><p class="ql-block"> 罗星塔始建于南宋,相传一位名叫柳七娘的广东妇女为超度冤死的丈夫,在罗星山顶上修造了一座木塔,此为最早的罗星塔。明天启四年(1624年)因导航需要,在已毁多年的木塔基础上复建了石砌的罗星塔。</p><p class="ql-block"> 明郑成功率部抵御清军,在罗星塔前修造庄寨。清初重修庄寨称“罗星城”,清军在山顶修造哨卡和烟墩(烽火台)。</p><p class="ql-block"> 新千年到来,福州市政府拨款按照旧貌修复破损的罗星塔,并建成罗星塔公园对公众免费开放。</p><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8日,在先生陪同下,我第一次踏足罗星山。下山返家之后断断续续写成此篇罗星塔公园游记,分享给朋友们,希望朋友们能喜欢。</p><p class="ql-block"> —— 笔者 记于2024年5月15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星塔公园位于福州市马尾区港口路83号。从福州市区去罗星塔公园可以乘地铁2号线在洋里站出站,换乘73路公交车到罗星塔站下车,前行100米即可抵达罗星山下的罗星塔公园前门广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星山脚下的公园大门(上、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星塔公园是中国船政文化景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中国船政文化景区以福建船政文化为主题,以左宗棠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创办的福州马尾造船厂为依托,突出展现了清朝末年洋务运动的丰硕成果——福建船政(造船厂)、福建船政学堂的创建,以及清朝海军从兴建到衰亡的历史。故而有史家对此评论说:“一部福建船政史,半部中国近代史。”</p><p class="ql-block"> 中国船政文化景区共分为“船政格致园”、“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马限山公园”、“罗星塔公园”等四个部分。其中罗星塔公园位于整个景区的东南侧,相对独立于其他三个部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罗星山一直伫立在江心,与马尾陆地上的马限山隔江相望。有人形容当时马尾港的地理特点是:背后一座山(马限山);前面一条江,江中一座塔(罗星塔);中间是一片戈壁滩。</p><p class="ql-block"> 1984年,福州市成立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罗星山下的青洲村围堰吹沙造地,填江造路。到1989年完成吹沙造地2平方公里,先后建成君竹路、罗星路、建设路、青洲路、上岐路、罗建路等目前马尾区的6条主干道。</p><p class="ql-block"> 罗星山下原青洲村、罗星村附近的滩涂也都被填成平地。早先,“罗星山伫立于江心”的景观已然不复存在,之前江边造船厂的作业区也被大部填平,仅仅保留了原一号船坞的位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马尾区文物保护单位石碑</p><p class="ql-block">下: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石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号船坞位于公园大门东侧,因当地原名青洲村,故而也称青洲船坞。</p><p class="ql-block"> 一号船坞于1888年8月3日竣工,耗资49万两白银。船坞整体宽约35.8米、长约111米、深约9.8米,可容纳8000吨级轮船进坞修理。一号船坞是当时远东最大的石船坞,也是当时世界第二大花岗石砌船坞。</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包括一号船坞在内的福建船政建筑群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中国海军东海舰队一艘退役猎潜艇落户于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顺着一号船坞旁边的坡道上山,经过福州国际海员俱乐部,可以抵达罗星山上的公园大门。此处绿树成荫,风景宜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进入公园大门,顺坡道继续往山顶上走。有“石塔凌霄”牌坊立于道中,上书一名联:“海到无边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牌坊背面横梁题额:“中流砥柱”,亦有一联:“地擬瞿塘看滟澦,江同杨子见金焦”。一眼可见此青石牌坊是现代新仿造的,然也不失古风古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道不陡,东面临江,西边靠山。江风习习,吹面不寒,山坡上绿植婆娑,袅袅娜娜,甚是喜人。</p><p class="ql-block"> 有亭立于道旁,四角翘檐,坐北朝南,有孙中山坐像置于亭中。</p><p class="ql-block"> 小亭东、西两面设墙,置镂空窗棂于墙面,借景于窗外景色,犹如挂画于墙上!小亭南面设石条凳隔断,同时方便游人小坐休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亭外有白石围栏,凭栏迎风,顿觉豁然开朗,神清气爽。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只见江水环绕于脚下,水平如镜,波澜不兴;江对面青山绵延横亘于岸,山怀环抱着的楼宇屋厝历历在目;东北面隐约可见跨江耸立的青洲大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星山融山水风光于一体,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令人流连难舍。而罗星山的人文景观则更是积淀厚重,别具一格!其中最具盛名的就是屹立山顶的罗星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星山高60米,是福州市马尾区最为重要的形胜之地,它俯视马尾江面,扼守航道要冲,曾建有通济桥与马尾陆上相通,后因内航道淤泥冲积,又吹沙造地,罗星山与马尾陆地最终相连。</p><p class="ql-block"> 罗星塔屹立于罗星山顶,历史上长期是舰船进出港的导航标志。早在明朝初年,罗星塔就被标绘在郑和航海图以及之后的航海针经图册里。</p><p class="ql-block"> 罗星塔也是国际公认的海上重要航标之一,有“中国塔”之誉。世界邮政地名称为“塔锚地(Pagoda Anchorage)”,在过去的几百年中,从世界各地邮寄到马尾的信件,只要写上“China Tower”(中国塔)就可寄达。一两百年前,外国船员只要在马尾外海远远望见罗星塔,都会欢呼:“China Tower、China Towe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星塔是阁楼式塔楼,七层八角,周边嵌众多造型各异神龛,塔顶上塔刹石桌式,古时上面放一灯,每晚守塔人登楼点燃,灯光四射,引导航船。</p><p class="ql-block"> 之前游人可以登塔,逐层登至塔顶,临风伫立,看大江东去,别有一番意趣。</p><p class="ql-block"> 罗星塔历史悠久,造型古拙,是福州地区明代石塔建筑的代表。2013年5月3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沿着罗星塔基座墙前行,穿过这个花环拱门,眼前就是塔前的柳七娘广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花环拱门里是柳七娘广场</p><p class="ql-block">下:花环拱门外是临江步道风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罗星塔前新造的柳七娘塑像</p><p class="ql-block">下:广场南面石雕船政十三厂全景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柳七娘广场西北侧下方的岩石上有一个“罗零基准点”纪念碑。石碑中间横贯海浪形装饰。底座刻有碑文:“罗星塔零点,简称罗零,设于罗星塔对岸马江低潮水位,为闽江流域部门常用的高程起算点,罗零比黄海零点低2.179米。”</p><p class="ql-block"> 1866年,为了建造福建船政(马尾造船厂),清政府船政衙署和港务当局聘请德国工程师历经多年勘测,将闽江罗星塔段的最低水位确定下来,以“罗零”作为最低水位固定标记。作为福州市及东南沿海的高程系统,“罗零”从清朝后期一直沿用,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1955年国家水利局在罗基面上20米高处(今罗星塔公园内)重新埋石定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零石碑脚下的榕树广场周边有几处主题石雕塑像群,再现了左宗棠、沈葆桢、严复、魏瀚、萨镇冰、詹天佑、邓世昌、陈季同等历史文化名人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先生为我在“严复读书处”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公园北坡下山,周边环境清幽可人,令人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途中偶遇被誉为“中国塔榕”的百年古榕。这株古榕树见证了在罗星山周边发生的许多历史事件:</p><p class="ql-block"> 1559年戚继光部下参将尹风把守马尾、痛击倭寇;</p><p class="ql-block"> 1656年郑成功北上抗清,在罗星塔筑堡训练水师;</p><p class="ql-block"> 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800余水师官兵顷刻之间殉难于此;</p><p class="ql-block"> 甲申年(1884)中法海战时,清军水师营小型武装船艇和马尾及邻近十三乡人民装载烟火炸药的小船,曾利用罗星山的掩护,隐蔽在内航道,在夜间不断袭击法舰,使之疲于应付,一夜数度转移锚地,最终被迫撤离马尾。</p><p class="ql-block"> 发生在罗星山的故事如此悲壮惨烈, 在《福建通纪》中所以有这样的记述:(罗星山)"重山环抱,层层锁钥,固七省(从辽宁至广东)形势最胜之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星山公园不大,内涵丰富,值得深度游览。罗星塔是重要航海、邮政标志,罗零海拔基准点曾是中国东南沿海通用的海平面基准线,是研究中国近代史、航海史、邮政史以及中外交流的实物佐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 游览归来,深感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结束本篇之际,特别要感谢笨鸟的古筝演奏为本篇增色,同时也要感谢朋友们的光临。</p><p class="ql-block"> 谢谢您的观赏,并祝各位朋友阖家安康,幸福长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笔者 于 2014.5.1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录1:停泊在一号船坞的猎潜舰</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停泊在一号船坞的037型猎潜舰是</span>东海舰队退役的649号艇(松江艇)。这是1980年8月重庆建造的我军第一艘军舰,2002年8月退役。</p><p class="ql-block"> 该艇重370-390吨,装备2座双57毫米炮,2座双25毫米炮,4座5管1200型火箭深弹发射器,2座深水炸弹发射炮,俗称“黄水战列舰”,“近海衣阿华”。</p><p class="ql-block"> 船政一号船坞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893年建成,是当时世界第二大石船坞、远东最大船坞。2002年,退役的037型猎潜艇649艇(松江艇)落户该船坞,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一大载体。</p><p class="ql-block"> 037型猎潜艇曾经是荣誉的象征,它创造了海战史上的奇迹。该型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海军作战的主力。它还参加过人民海军第一次对外海战——西沙海战,为保卫祖国蓝色国土立下大功。退役老海军刘根华曾任松江艇艇长,执行过多次重大战备任务,1988年4月还参加过南沙巡逻守礁任务。</p><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一群松江艇的退役老兵自发组织了一场回“家”之旅,他们的平均年龄超60岁,年纪最大的有76岁。  前艇长刘根华说:“在我们心中,猎潜艇就是第二个家。船政是近代海军的摇篮,又是我们海军共同的家。”</p><p class="ql-block"> 退役老兵的“回家之旅”受到家乡人的热情接待,福州媒体做了多方面的报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录2: 美文欣赏</p><p class="ql-block"> 劫后重生榕 作者:黄文山</p><p class="ql-block"> 罗星塔是闽江门户的标志。这座高31米的古塔,相传始建于南宋,最初为木塔。罗星塔所在的罗星山,过去是江心一块突出的岩礁,原名“磨心礁”, 取“江水难磨一片心”之意。这里正当乌龙江、白龙江和琴江三江汇合处,浩浩汤汤的江水流经此处,总要在岩礁回旋一圈而后带着无限留恋之情拍浪东去。</p><p class="ql-block"> 石塔为中国楼阁式结构,风格独具。檐角镇有八方佛,下悬铃铎。海风吹拂,塔铃叮当作响。“海门一望三千里,只有罗星一塔浮”。罗星塔,也因此成了海外游子翘首家山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石塔高耸,阅尽马江沧桑。这里地当福州出海的水路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张世杰、文天祥水师,明代郑和下西洋船队,明末鲁王朱以海和郑成功抗清义师,都曾据此为基地;清朝也曾在此建城,分兵驻守。罗星塔于是成为一个历史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1884年,马江海战爆发。法国舰队突然向驻泊江中的福建水师发动进攻。不到一个小时,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官兵殉国760人。大概世界上没有哪一座石塔,曾这样近距离地看着一场殊死海战的发生和结束,看着一支舰队如此惨烈而迅速地覆亡,看着被炮火映红又被鲜血染红的江水含着悲愤和耻辱呜咽东流。中国近代史上惨痛的一页,就写在罗星塔下。</p><p class="ql-block"> 自罗星塔旁的石阶下行,是一处幽静的树园。我惊异于园里的两株断榕。它们的主干都已经折断,只剩下紧贴在地面的树茬,那是威严的大自然的意志,没有谁能够阻挡自然力的无情斫伐,即便是这树中的巨人。其中一株毁于早年的一场飓风,人们曾为它深深地惋惜,因为,毕竟这是一对姐妹树,它们一块植于清末,共同度过百年沧桑。它们用浓密的枝叶、华美的树形,映衬着巍巍石塔,同时也庇荫着一方土地。殊料,多年后,另一株榕树也在突如其来的台风中轰然倒地。周围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这一声巨响,震人心魄,撕裂长空,土地深处,瞬间腾起应和的回声。那是一道深长的叹息,久久地回荡在人们心间。</p><p class="ql-block"> 两棵姐妹树,在经历了两场浩劫之后,又走到了一起。人们现在看到的便是这两株断榕。它们尽管都失去大树的丰姿,然而却令人为之流连不去,那是因为它们奇迹般的劫后重生。早年折断的那株,由于树上的须根,垂到地面,已经深植入土。由此衍生出数枝新榕,渐渐连成一片,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古榕巨大的断茬还在,被飓风摧折的痕迹尚历历可见。另一株榕树,身下就是坚硬的石墙,而它柔韧的须根竟透过整面石墙,并在石墙的另一面尽情伸展,密密的树根纵横交错,如同一幅苍劲生动的天然浮雕。而今主干虽折,但根须宛在,隐隐透出一派生机。人们从折榕旁走过,总是相信并期盼着来日勃发的榕枝,将自断茬处新生。</p><p class="ql-block"> 这两株断榕的遭遇,简直就是这片神奇土地的写照:摧折而后新生。许多来到马尾的游人,登临罗星山公园时,都会走下石阶,去看看这两株不同寻常的断榕,从中寄托对这片古老而又新生的土地的憧憬和期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次感谢朋友们的光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