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曾经是自贡市盐化工的主要科技力量,为我市盐化工的复苏,为自贡市的盐化工现代化作出了特殊贡献,先后承担过国家、省、市各项重点科研项目的自贡市第一家科研单位,自贡市化工研究设计院,前身是自贡市化工研究所。在2017年,被宣布撤销。如今已被夷为平地,悄然离去……</b></p> <p class="ql-block"><b>1. 化工研究所的由来。</b></p><p class="ql-block"><b>建国后,自贡设立盐务管理局,接管了久大自贡制盐厂,成立公私合营利民制盐厂,属中央企业,由西南盐务局代管。1952年初成立自贡制盐新厂建设筹备处,在张家坝原久大盐厂厂址兴建一座中型制盐化工厂,将当时全市的各专业科技人员几乎都集中在此。1953年新厂建成,原久大副产部并入,新厂除生产食盐外开始在盐卤中提取化学元素,研发出众多盐化工产品,开启了自贡盐化学工业的新里程。</b></p><p class="ql-block"><b>新厂定名为自贡新华一制盐厂,下设设计科,负责全市盐化工方面的技术工作,设计科内设研究室、设计室。1957年6月撤销盐务管理局,成立自贡制盐工业公司。1958年7月1 日自贡市制盐工业公司更名为自贡市化学工业局。</b></p><p class="ql-block"><b>1958年市委根据省委提出“自贡市应充分利用盐卤和天然气资源,发展成为化学工业基地”的决议,提出“跨上千里马 奔向化工城”的三年建成化工城的奋斗目标,从此拉开自贡建设化工城的序幕,让这座千年盐都开始了由制盐业向化工领域的延伸。</b></p><p class="ql-block"><b>新形势的急迫需要,自贡市开始筹建自贡市化工研究所并快速成立。1959年初将自贡新华一制盐厂的研究室剥离扩建,成立自贡市化工研究所。科技人员在原新华一制盐厂研究室的科技人员基础上,在全市抽调科技人员。同时将原新华一制盐厂的图书室和一些研究设备并入化工研究所,为自贡市第一家科研单位。</b></p><p class="ql-block"><b>新成立的“自贡市化工研究所”落户于原来“自贡工业专科学校”的旧址,坐落于东兴寺松毛山下一栋三层大楼的上两层,一楼为化学工业局。大楼的上两层主要为,研究室,化验室等。三楼的中间有一个天桥与后面山上相连,过天桥还有一排与大楼等长宽大的平房,平房依次为锅炉房、会议室、图书室、库房。全国各地天南地北的大中院校优秀毕业生陆续分配到化工研究所,不断壮大科技力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后来自贡新华一制盐厂的设计室也扩建成立为自贡市井矿盐设计研究所。这两个所本是同根生,大家互称为化研所和设研所。两个所初期业务上联系紧密。1953年建成的自贡新华一制盐厂,厂中的研究室、设计室,后来都扩建成立为自贡市化工研究所和自贡市井矿盐设计研究所。因此设研所后来的设研院将1953年定为他们的建院年,在2003年隆重举办建院50周年院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以上部分内容摘自《当代川盐管理机构及盐政概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当时设计科的科技人员。中间穿深色衣服那位是吴鹿平,留学回来的全国著名化学化工专家。我父母都在其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2.化工研究所的历史责任。</b> </p><p class="ql-block"> <b>建所前后为我市盐化工的复苏,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成立伊始就紧紧围绕盐卤的综合利用、“三废”利用、盐化工的新工艺、新产品展开课题研究设计。在制盐蒸发干燥工艺的改造、盐厂软水工程、市炭黑厂、鸿化厂纯碱车间等各种项目工程参与研究设计。研究解决各种技术难题,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省、市各项重点科研项目。为自贡市盐化工的主要科技力量,为自贡市的盐化工现代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获得了国家、省、市的各种荣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62年4月我母亲作为自贡市唯一的全国青年联合会科学技术界委员,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大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2017年的一天,我和我的小伙伴。为寻访自贡市第一家科研单位遗址,专程来到原东兴寺小学后面,化工研究所的诞生地。走进这栋大楼,在这里我们的父辈曾经为自贡市盐化工的复苏,为自贡市盐化工的现代化奋斗过,留下过身影和痕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这栋大楼就是化工研究所的诞生地。</b></p> <h3><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楼的正大门,当时门前挂着牌子,一楼是化工局。</span></h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进大楼还有个副门,还有当年的痕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大楼里面中间是长长的走廊,两边是办公室。现在不知是干什么的房间,好像一些是住家户,晾着衣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大楼两端是楼梯,栏杆还是老样,只是当年是黑色很光滑,我当过滑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现在大楼到处破旧不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来到后面山上看大楼。当年我母亲和父辈们每天日夜在这里加班忙碌、废寝忘食,大楼里灯火辉煌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b></p> <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18px;">连接山上和大楼的天桥,现在天桥上也修成了房子住人了。山上与大楼等长宽大的锅炉房、会议室、图书室、库房的一排平房已拆除盖成了楼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上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研究项目的不断增加和项目放大试验的需要。所里领导干部科研人员人人上阵,肩挑背扛拉架车,艰苦奋斗。在自贡市郭家垇牛屎山上(后改为牛石山)建立中间试验厂,对一些项目进行中试。后化工研究所陆续整体搬迁到牛石山上至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上世纪60年代末期,在自贡市郭家垇牛屎山建的第一栋职工宿舍。当时50多人的单位建成能住44户的大楼,让好多外人羡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这是最早的平房。当时是办公室、医务室。后来为机修车间。新购的机床、车床、刨床、锯床那些机器发出欢快的轰隆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化研院拆除前,走进大门左边是上世纪60年代后期建的最早的两栋二层红砖楼房。楼上是党务、行政、工会、办公室、医务室、会议室。楼下是图书室,库房。楼房后面是食堂,一天三顿可端饭菜。食堂后面洗澡房,全天供应热水洗澡。1998年修职工宿舍时前面一栋楼、食堂、洗澡房和大门被拆除。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我最初经常到会议室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每天晚上职工和家属们早早的吃了晚饭就来到会议室,占位看彩色电视机播出的电视节目,那时大家家里都没有彩色电视机。</b></p> <p class="ql-block"><b>上一个小坡这是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实验楼。在此开展一些项目的中间试验。</b></p> <h3> 前面是羽毛球场地。</h3> <p class="ql-block"><b> 楼上有一个乒乓桌。我们这些子弟在这儿留下了多少时光。</b></p> <p class="ql-block"> <b>一个长坡走下去的这栋楼是上世纪70年代建的分析、仪表、课题项目试验楼 。</b></p><p class="ql-block"><b> 当时这里好些分析测试、仪表检测的仪器仪表,都是全国一流的,一些分析仪器是刚出品最新的。仪表组的整套热工计量检测仪器,可以跟自贡市标准计量局的仪器仪表媲美。当时一台高精度的电子电位差计全市只有两台。</b></p> <h3> </h3> <h3> 矮的二层楼,为职工倒班宿舍。</h3> <p class="ql-block"><b>单位中心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物理化学检测五层大楼。</b></p> <p class="ql-block"><b>理化室的大型精密仪器:两台原子吸收光谱仪和一台发射光谱仪,气相色谱仪在当时也是属于国内顶尖仪器。</b></p> <h3><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当时想建成四川省无机盐检测中心。</span></h3> <p class="ql-block"> <b>图书资料室改称为化工技术情报信息中心,对外经四川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注册改称为自贡市化工情报站。化工方面的中外文图书期刊、科技档案,从藏书量到种类为全市各单位之冠。有英、法、德、日、俄等各种化工图书资料。其中一些是解放前久大制盐厂图书室移交过来的。</b></p> <h3><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英、法、德、日、俄等各种化工图书资料。</span></h3> <p class="ql-block"> <b>“文革”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职工们学知识学技术学外语热情高涨,这里几张阅览台经常是坐的人满为患。良好的学习上进氛围是当时大学生们争选的单位,好多青年学子羡慕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当时化研所在全市还是响当当的,市领导时常光顾。</b></p><p class="ql-block"><b> 1978年3月我母亲作为自贡市唯一一个科技人员代表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科学大会。</b></p> <p class="ql-block"> <b>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是堆满两大间屋的一套《美国化学文摘》,该刋从1907年创刊订阅起,传入我院一直续订了近100年。系建国前久大制盐厂,转入新华制盐厂研究室,1959年随研究室传入我院。在全国如此齐全的一套《美国化学文摘》也仅极少几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86年建成的中试车间。很多时候这里是彻夜灯火通明,机器轰鸣。人气最旺的地方。</b></p> <h3> 矮的房子是锅炉房。</h3> <h3> 钢材库房。</h3> <h3> 门卫室。</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3.自贡市化工研究所调整改建为自贡市化工研究设计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87年,经自贡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自科字(87)54号文,自贡市化工研究所调整改建为自贡市化工研究设计院。</b></p> <p class="ql-block"> <b>我设计的大门招牌,像一面旗帜。在我们心中都希望市里第一个科研单位,能成为市里科研单位的一面旗帜。</b></p> <p class="ql-block"> <b>本着科研单位出成果出人才的原则,在不断推出成果的同时也锻炼和造就了一只成熟的科研队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到220多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通过科研人员的长期不懈努力,我院在无机新材料、新蕊晶体、超硬材料及一些无机精细化工产品的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果众多,其中多项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主导产品造粒白炭黑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获得国家专利。</b></p> <h3><span style="font-size: 18px;">曾经的荣誉。</span></h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4.自贡市化工研究设计院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悄然退出。</b></p> <p class="ql-block"><b> 化研院终于被撤销了,这里用“终于”是我们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的。从2000年开始,自贡市各科研院都陆续转制。2003年设研院转制。全市仅剩我们一家科研事业单位没有转制了,而我院似乎已完成历史使命,芳华已过,光环散尽。</b></p><p class="ql-block"><b> 虽然市领导早知道我们不能自我完善、自我救赎,并没有紧紧相逼,经费照拨。还给我们支招想办法,一拖再拖,十多年前全国开始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已经到了最后的时间点。</b></p><p class="ql-block"><b> 2017年市里派各分管、主管单位的领导联合办公,来到化研院逐一找全院职工,每人听取、征求意见。</b></p><p class="ql-block"><b> 最后方案是:单位撤销,全员分流。</b></p><p class="ql-block"><b> 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是最终方案下来,大家心里还是隐隐作痛。微信里一片唏嘘,一片呜呼……</b></p><p class="ql-block"><b> 同事们、“化二代”们微信群里自问,我们的单位呢?我们父母的单位呢?就这样没了…… 后面是一排排“大哭”的图标……</b></p><p class="ql-block"><b> 人人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如鲠在喉……无语凝噎……退休职工也有突然失去了家的感觉……</b></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分流前的头几天,大家无组织的相聚在一起,相互告别,恋恋不舍……</b></p> <p class="ql-block"> 几天后这里将人去楼空……</p> <p class="ql-block"> 吃散伙饭。唱“送战友”……</p> <h3> </h3> <h3> </h3> <h3> </h3> <h3> 最后的化研院。</h3> <h3> </h3> <h3> 第一栋职工宿舍能住44户人的大楼已被拆除。</h3> <h3> 1980年修的六层楼的职工宿舍大楼也已拆除。</h3> <h3> <br></h3> <p class="ql-block"> <b>我化工研究设计院撤销以后,化工技术情报信息中心的所有图书期刊资料,包括这套《美国化学文摘》已转赠四川轻化工大学。</b></p> <h3> </h3> <p class="ql-block"><b> 化工研究设计院的58名年轻职工,全部分配到24个全额拨款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临近退休的和退休人员划归自贡市中小企业管理中心管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2019年11月6日,新单位第一次召开退休职工大会。</b></p> <h3> </h3> <h3> <br></h3> <h3> </h3> <h3> </h3> <p class="ql-block"><b> 2019年11月6日,单位第一次召开退休职工大会。退休的140多人,到会110人。老前辈老同事见面格外亲,大家欢聚一堂有了找到家的感觉。 </b></p> <p class="ql-block"><b> 谨以此文致敬那些为自贡市盐化工的复苏,为自贡市盐化工的现代化作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们!致敬那些为化研院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化研院的员工们!</b></p> <h3> 部分照片由袁为国提供和微信里收集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