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行(六)橘子洲头

老牛

<p class="ql-block">4月26日早上八点半钟,我们从住处出发,前往湘江之中的【橘子洲头】。</p> <p class="ql-block">半小时后,我们的大巴车从跨接长沙.芙蓉区和岳麓区的橘子洲大桥上,沿桥中部环形车道下行,进入【橘子洲】。</p><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橘子洲】,位于长沙市区中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中面积最大的沙洲,被誉为“中国第一洲”,由南至北,横贯江心,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南北长.绵延十余里,东西宽.狭处约40米,宽处约140米,形状是一个长岛。</p><p class="ql-block">(航拍照片)</p> <p class="ql-block">它是长沙的重要名胜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长沙“山、水、洲、城”旅游格局的核心要素。</p><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湘江】,由南流向北,入洞庭湖,贯穿整个湖南省,是湖南的“母亲河”。</p> <p class="ql-block">史载:橘子洲生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年),为激流回旋、沙石堆积而成。 橘子洲以盛产美桔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洲上有“朱张渡”、“长沙领事馆”等历史遗址,及“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望江亭”、“问天台”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游客中心,乘景区的“电动小火车”,沿洲岛的东岸向南驰去。</p> <p class="ql-block">1925年(民国14年),32岁的毛泽东同志从广州回到湖南领导农民运动,寒秋时节,重游橘子洲,凝望着滔滔北去的湘水,毛泽东在此挥笔写就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抒发了心忧天下、济世救民的壮志豪情。</p> <p class="ql-block">【毛体草书】字体狂草,如龙蛇奋舞,憾人心胸。</p><p class="ql-block">因此,橘子洲声名大振。洲以人传,诗壮名城。</p><p class="ql-block">橘子洲介名山城市间,凌袅袅碧波上,被誉为“中国第一洲”。</p> <p class="ql-block">从“电动小火车”的站牌上,这里有一个历史遗址【朱张渡】。</p> <p class="ql-block">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福建的理学大师闽学派领袖朱熹从福建崇安专程来潭州(长沙的古称)造访理学大师、湖湘学派集大成者张栻。</p> <p class="ql-block">朱熹在长沙逗留了两个月,著名的“朱张会讲”由此展开。朱张对理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如“中和”、“太极”等分别在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轮流进行讨论。</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与城南书院 仅一江之隔,朱张二人经常同舟往返于湘江之中,在此处登船,【朱张渡】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车过“朱张渡”后,我们在此下车,这里是终点站“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站。</p> <p class="ql-block">该雕塑以1925年青年时期毛泽东形象为艺术原型,突出表现伟人青年时代胸怀大志、风华正茂的气概,由广州美术学院黎明创作,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高32米、长83米、宽41米,基座3500平方米,由8000多块采自福建高山的永定红花岗岩石拼接而成。</p> <p class="ql-block">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中,眼睛也是最吸引人、最能体现青年毛泽东的精、气、神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望江亭】 始建于唐朝,1962年橘子洲头辟为公园时按原样进行了恢复,2008年又进行了重建。</p><p class="ql-block">【望江亭】精致而古朴,伫立亭前,举目遥望,既可感受湘江之水滔滔南来,波澜壮阔的气势,又可眺望湘江两岸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是休憩和观景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1950年5月,周总理和毛主席曾作过对联,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p> <p class="ql-block">【指点江山 】1911年少年毛泽东来到长沙求学,直到1923年,毛泽东在长沙读书和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多年之久。期间,曾多次和挚友蔡和森、罗学璜、张昆弟等人搏浪击水,横渡湘江,来到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p> <p class="ql-block">【洲头广场】 在橘子洲头的最南端为3000平方米的洲头广场,迎着涛涛湘江之水。</p> <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年至七年(1913—1918年),20岁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就读,当时的毛泽东为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经常与同学游过湘江,到橘子洲头开展各类活动。</p><p class="ql-block">他时常独自站在此处思深忧远,沉思默想如何改变旧中国。</p> <p class="ql-block">【问天台】 1925年深秋,毛泽东从广州回湖南,再次来到这里,面对当时严峻的革命形势,32岁的毛泽东孤独地倚立在橘子洲头,凝视湘水滔滔北去,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历史叩问。</p><p class="ql-block">洲头临江的扇形三层台阶之上,就是【问天台】。</p> <p class="ql-block">【橘子洲】,非同寻常的江中一沙洲,它 浸染着浓浓的湖湘文化,形成了深厚的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南面朱熹、张轼往来于岳麓书院与城南书院讲学过江的朱张渡,诠释着八百年前湖湘子弟求学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水陆寺、拱极楼讲述着元代宗教文化的兴盛;</p> <p class="ql-block">曾国藩操练水上湘军的号声依稀回荡在橘洲上空;</p> <p class="ql-block">饱经风霜的外国领事馆、高级别墅则见证着长沙1904年开埠后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发出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更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p><p class="ql-block">【指点江山】是毛泽东对【橘子洲】的情有独钟。</p> <p class="ql-block">揽岳亭</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橘子洲】西岸,乘景区的“电动小火车”,回到停车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再乘大巴车,向北,历时近五小时,回到“汉口火车站”。</p><p class="ql-block">为期五天的“郴州行”,就此画上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