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此文获“幸福康乃馨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撰文:五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美篇号:294341319</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世界上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的母亲是个老师。她离开我们已经21年,可每次想起,她的音容笑貌都历历在目,清晰如昨。我知道,她老人家没有离我们而去,她活在我们心中,直到永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今年母亲节又要到了,我从记忆深处撷取几个片段,以纪念天堂里深爱着我们的母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上月中旬回了一趟老家,正是樱桃枇杷成熟的时候,几个朋友约我去吃樱桃枇杷,开车到了我十来岁时居住和上学的百胜村四块田小学附近。公路边是成片的樱桃树枇杷树,鲜嫩火红的樱桃、金黄灿烂的枇杷挂满枝头。我们下车边摘边吃。眼里是成熟的果实,鼻触是沁人的馨香,心里是浓浓的蜜糖。那条熟悉的蜿蜒曲折小路,也穿上了新衣,铺上了水泥,目之所及,找不到当年贫穷落后破败凄凉的半点痕迹!哦,希望的田野,原来是这个样!哦,它原本就应该这个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穿上新衣的小路,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当年未满7岁的我和未满5岁的弟,每天两次抬着一个小木桶从学校去新屋咀集体食堂领回午饭晚饭,尽管都是又黄又烂的菜叶汤,根本没有一粒米,但总比没吃的强。记忆中只有一次抬回玉米面糊,炊事员大婶说是清扫粮仓的最后一点粮食,特意给我们多舀了半勺。我和弟太高兴了,到家还没搁稳小桶,急忙眉飞色舞抢着给母亲说今天有玉米糊,大婶还给我们多舀了半勺。话没说完,小桶倒了,玉米面糊在地上四处乱流,我们俯下身子手忙脚乱捧玉米糊。还好,厨房泥地有些小坑小洼,平时嫌它不好走路,这时觉得特别有用,截留住乱流的玉米糊。真是成也坑洼,败也坑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60年饥饿严重的时候,母亲的小腿出现了浮肿。她每月的定量粮从27斤减扣为21斤,而我们三姐弟的,则全部充公给食堂了。母亲的那份买回家,我们都不敢做饭吃,用很少的米加菜熬点稀粥或磨成面煮成面糊。有时调一点稍干些的下到锅里,煮成指头般大的面疙瘩解馋。记得有天晚上做了面疙瘩,我们每人碗里舀了4个,给母亲舀了7个,我们仨端着碗都舍不得吃疙瘩,咕噜咕噜光喝汤。母亲搁下批改作业的笔,看看自己的碗,又看看我弟的碗,端起她的碗靠近我弟的碗,要用筷子刨两个给他。5岁的他自然知道母亲要干啥,赶快伸手盖住碗,嘴里连说,不要不要。可是眼睛不争气,一直看着母亲的碗,小手飞快撤回又盖住,盖住又撤回,如此数次。母亲叹了口气,再次端过碗来,往他碗里刨,他见我们看他的眼神,又伸手去盖碗,结果两个面疙瘩刨到他手背上滑落到桌上。我抬眼,看见两颗晶莹的泪水从母亲眼里无声地滑落下来。这是母亲工作换来,赖以活命的那点粮食呀!我们三张嘴已经分食了太多,她何曾吃饱过?她的小腿也浮肿。可面对三个幼小嗷嗷待哺的骨肉,她于心不忍呀!我知道,自饥荒以来她的所作所为,不要说几个面疙瘩,就算是生命,她也会舍得付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不敢说没有母亲的21斤口粮我们仨会饿死,但我敢肯定,如果没有那21斤,结果难以预料!我和弟有空就去山上找吃的,南瓜藤、树叶、蛇泡、白鳝泥都尝试过。有次在后山挖到两个拇指大小的“芋儿”,高兴坏了,洗洗就一人一个吃了。不久感到两边腮帮子刀割般疼痛,赶紧喝水漱口,又灌了满满一肚子清水,很久才缓转过来。我们猜想那可能不是芋儿,再去找同样的挖出来问大人,他们说是“麻芋子”,一种中药。我们没敢告诉母亲,怕她担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平时放学后我们拿起小搪瓷杯或小布袋小篮子,去收割完豌豆麦子红薯的田地里捡拾偶尔掉落在土里的粮食,回家在没人的路上,有时也忍住“砰砰”心跳,顺手牵羊在田边地角的豌豆架麦堆上薅一把,还不敢多薅,母亲看见豌豆麦子上没泥,经常要过问,如果回答有吱唔,她会叫我们跪在地上“说清楚”,自己伸出手来打手板。她要求我们“硬气”,不要学坏。在这个问题上,她一点也不会饶恕我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72年初,我们三姐弟在本村下乡当知青已有三年。有权有钱有门路的知青早就推荐上大学或回城工作了。突然一阵春风吹来,职工(包括臭老九)可以办理退休,子女接班顶岗。得到消息,我们全家都很高兴。三姐弟终于可以回来一个了。政策规定,差个一年两年的都可以办理伤病提前退休,可母亲还差三个月就到55岁退休年龄了。她没去办理提前退休,一是觉得不差这一时半会的,二是怕去求人。她是个硬气的人,去求了人还不定能办成,反正没多久了,再忍忍也就过去了。哪知道正在纠结是让我姐接班还是我顶岗的时候,政策突变,停止“接班顶岗”!这无疑平地一声惊雷,一下就击垮了母亲。她气血攻心,晚11点左右突然大口吐血,一会就大半洗脸盆了。我们没见过这般阵仗,又是半夜,束手无策。还好,母亲神志清醒,叫我们去请来两个壮实的亲戚,把两根晾衣竹杆砍短绑在竹躺椅两边做成简易“滑竿”,我们四人打着手电轮换着赶快把母亲抬往二十里地外的县人民医院。好不容易赶到,县医院值班医生没听我们讲完吐血经过,看看奄奄一息昏迷的我母亲,立马填写转院手续叫我们送到二十里外的市第七人民医院。还再三叮嘱我们一定不要耽搁,一定要快。我们抬着母亲转身就跑,一人去砖瓦厂叫父亲赶快来追赶。快天亮才赶到第七人民医院,医生看看人事不省处于昏迷的母亲,试试她的鼻息,连滑竿都没搁下,叫我们直接抬到住院部,打上吊瓶,这才救回了母亲一条命!医生说,要是再晚一小会儿,恐怕人就没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母亲回家后,不再提退休这码事,坚持要守住这个岗位,等到有顶替政策时再退休,她坚信党的政策还会回来。她流着泪说,你们三个都在农村,我错过了机会,就是死,也不瞑目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其间,更多的病痛向母亲袭来,美尼尔氏综合症天旋地转;贫血头昏眼花精力不济;高血压几近临界,每天吃药维持;窦性心律不齐导致气往下落心慌意乱……看着母亲的惨状,我们心都碎了,劝母亲放弃岗位,办理退休算了。可母亲意志坚定,非要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老天有眼,五年后的1977年,接班顶岗政策再次执行,此时母亲已经整整60岁了!五年1825个日日夜夜,她为了我们在坚持!她是带着满身的病痛在坚持,她是拼了老命在坚持呀!深沉的母爱,不是言语能表达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没在母亲手里读过书,没法具体的描绘她在课内课外的精彩。我能感受到的,是学生及家长对母亲郭老师的尊敬和爱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百胜小学和天池小学的那些日子,附近的邻居们每当自留地新鲜蔬菜出来,都会送一把给郭老师尝尝。生产队鱼塘打鱼,过年杀猪,大家都同意把郭老师当社员一样看待,分两条鱼割块肉给她。朴实善良的乡民,总在传说我母亲怎么认真负责地教他们的孩子学习、辅导。什么时候又看见她深夜亮着灯备课批改作业。邻村的周XX家长不顾山高路远,也要把他送到我母亲的班上读书,后来他入伍考上飞行员,驾着战机遨游祖国的蓝天,保家卫国,成为全村全公社全县人民的骄傲。他妈妈千恩万谢对我们讲,多亏我把周XX送到你妈手里,不然哪里会有今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还清楚记得五岁时在凉水湾小学,暑期母亲去大山里炼钢铁,我们几个小孩和老伯妈在家。突然来了一个壮实的陌生中年人,自称是我“姨爹”,邻居瞿队长叫他儿子去公社打电话询问我家是否有这个亲戚?没打通。晚上瞿队长和几个青壮年整整在我家门外屋后守了一夜没睡觉。第二天姨爹走后,我们才知道邻居们暗中保护在我们。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当时是不知道原因的,只知道乡民们对我们是真的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23年疫情刚结束,一个名叫施XX的古稀老人辗转数地,四处打听,寻找郭老师。花大力气才找到我姐,得知我母亲去世多年,不禁老泪纵横。他说,1950年我已有12岁,住在永盛学校附近。家很穷,特别想读书又读不起书,经常趴在教室窗户外看郭老师上课。我母亲知道后,多次上门劝说他父母送他们上学,并且主动给他们垫付了学费。他说:多亏了郭老师,我才上了学,我们三姊弟都挤进她这个班,这才有了好命,才有了现在的幸福!她是我们三姊弟的贵人。我从新疆回重庆,到处打听郭老师的消息,想谢谢恩人,可惜她去世了,都无以报恩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母亲是个“三心二意”的人,她一颗心给了挚爱的事业,一颗心给了深爱的学生,一颗心给了可怜的我们。她既想学生们成为栋梁之材,又愿我们成为大写的人。她深沉的爱,不但给予了我们几姊妹,也无私的给予了她的学生。我想,母亲的言行,应该很好的诠释了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博爱”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走得早,子欲孝而亲不在!母亲的一生,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流芳千古!可是,她永远活在儿女们心中!活在学生和家长的心中!如一座丰碑,矗立在我们的心中,永生永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谢谢垂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图片来自家庭相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