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青铜器鉴定与中医的“望、闻、问、切”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概括为,一看、二掂、三嗅、四敲四种方法。</p> <p class="ql-block"> “看”的内容非常广泛。一看锈色。锈色分为皮壳、薄锈、厚锈、发锈等,但都是贴骨形成,如果是浮锈,自然不真;二看铸造工艺。古代青铜器铸造大都采用范铸法,特别是西周以前的青铜器,如果是用失蜡法铸造,就要仔细考虑了!因为目前所知最早使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是1985年5月在河南淅川楚王子墓出土的一件禁,成器约在春秋中期至晚期之间。如果是硅胶模铸,那就有可能是上周的了;三看纹饰和铭文。青铜器的纹饰种类繁多,主要有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云雷纹、蟠虺纹、窃曲纹、兽面纹等。饕餮纹、夔龙纹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窃曲纹流行于西周中晚期和春秋时期。纹饰流行的年代是青铜器断代的重要依据。青铜器上的文字是金文,也称为钟鼎文,它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流传书迹多刻于殷商与周朝青铜器的钟鼎之上。如果那个时期的青铜器上出现了小篆铭文,这就严重侵犯了李斯老先生的版权了。</p> <p class="ql-block"> “掂”的方法非常简单。赝品器体较重,用手一掂就知真假。</p> <p class="ql-block"> “嗅”就是鼻闻。出土的新坑青铜器,有一种略有潮气的土香味,赝品则常有刺鼻的腥味,也就是铜臭味,舌舔一下有一种咸味。青铜器不管是出土、出水、还是传传世的,只要是真的,时间久了土气也会消失,没有任何气味。</p> <p class="ql-block"> “敲”就是耳听。用手弹击,青铜器真品有细微清脆声。凡是声音混浊者,多是赝品和残器。造假的人为去除铜腥味,在铜料中掺进水银,可以掩盖器物的腥味,但从声音上可以辩出。</p> <p class="ql-block"> 以上鉴别方法简单有效,只要多看、多记、多上手真器,就能有效掌握基本的鉴定规律。</p> <p class="ql-block"> 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山东分会副会长、青铜器鉴定专家李军先生,通过数十年实践和经验总结,靠“盲鉴”就可以大体确定青铜器的真假,主要就是用“掂、嗅、敲”的方法。“活到老学到老”是李先生的座右铭,所附照片中有一张就是李军先生平时研究青铜器纹饰时的经验笔记,分享给大家作为学习参考。</p><p class="ql-block"> 最后,把欧阳修《卖油翁》中那句经典的话送给大家,“我亦无他,唯手熟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