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项目介绍</b></p><p class="ql-block"> 香包,又称香囊、香缨、佩帏,是一种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饰品。它以精美的丝绸制作而成,内装香草、香料等,具有驱邪避瘟、祈福安神的寓意。香包不仅是一种实用的生活用品,更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p> <p class="ql-block">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放松心情,体验实践活动的快乐,李阳冰学校(小学)四(5)班的学生开展了“制作香包”劳动实践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项目设计目标</b></p><p class="ql-block">1.依托身边资源,通过“制作香袋”项目化学习,让孩子收集香袋、小布袋,了解成品制作方法;通过对针线的缝制方法欣赏,加深认识布袋缝制过程,学会观察布艺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p><p class="ql-block">2.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并设计自己喜欢的香包样式,亲身体验制作布艺品的乐趣,加深对针线缝法的认识,从而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传统布艺品设计的案例。</p><p class="ql-block">3.通过制作香囊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热情,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作业编制与设计说明</span></p><p class="ql-block">《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要协同多方教育力量,整体设计规划劳动教育内容,组织课程实施,制定多元评价标准。对此,我们要打破劳动教育的时空壁垒。在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上应多元化,通过主题实践、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劳动教育的综合性建构。主题实践活动以主题统筹劳动教育内容,打破课上课下、课内课外的壁垒,实现生活、生产和服务性劳动的并行发展;项目式学习与劳动实践相融合,经历任务驱动(发现问题)、合作实践(解决问题)、成果分享(评价反思)、创新应用(拓展延伸)等阶段,打破学科边界,将学科教学融入劳动教育。由此,在浙教版劳动课程中如何有效实施项目化学习,我们四年级段的制作香包这一劳动内容,围绕着“如何传承手缝技术制作布艺品”这个话题,展开了积极而有成效的谈论,大家信心十足,开展一次“制作香囊”劳动实践学习活动。</p> <p class="ql-block">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劳动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必备素养。通过劳动课程,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必备劳动能力、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品质、培育积极劳动精神。对此,劳动教育应该怎样开展?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拓展劳动教育的实施形式,通过劳动教育作业管理,建构劳动教育作业清单,沉浸劳动教育体验,利用互联网+平台,展示劳动作业,从而让学生从被动完成老师布置的“劳动作业”走向快乐完成“劳动作品”,凸显劳动教育实践育人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项目活动计划表</span></p><p class="ql-block"> 阳光开朗组、蟋蟀组、柿柿如意组、无敌手工组、青花小组、高兴组卧龙凤雏组、搞事组、糖火板栗组、汪汪队,他们各自制定计划,明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人员安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深入了解香袋</b></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在蒲公英图书馆查找有关香包资料。</p> <p class="ql-block"> 收集有关香囊资料制作手抄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问卷调查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劳动设计</span></p><p class="ql-block"> 设计香包材料。一般来说,香包的外层选用色彩鲜艳、质地柔软的丝绸,内层则选用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的棉布或纱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劳动过程</b></p><p class="ql-block">材料:艾草、布条、剪刀、针、线、流苏</p><p class="ql-block">步骤方法:</p><p class="ql-block">1.将布条反面对折成为方形,线绳对折并打结,然后将线绳夹在方形布条折叠处;</p><p class="ql-block">2.将线绳打结处与布条用针线固定,并且开始沿横线用回针法缝制。</p><p class="ql-block">3.再沿竖线用回针法缝制成一个小布口袋形状并且翻转过来,露出线绳;</p><p class="ql-block">4.将缝制完成的小布袋内填满艾草;</p><p class="ql-block">5.将装满艾草的三角形的布袋封口处折叠,避免露出布料毛边,然后用锁边针法缝制封口。</p> <p class="ql-block"> 用勾针制作小动物香包。</p> <p class="ql-block"> 蓝高兴同学制作香袋,亲手送给爸爸,祝爸爸身体健康万事如意!</p> <p class="ql-block"> 麻安泽是青花小组组长,绣制了小菊花艾叶香囊。</p> <p class="ql-block"> 江佩宸同学说:“我的设计方案在美观上有所欠缺,显得有些单调。”改进方案是在香袋上方缝上长长挂线,下方连上流苏,这样既方便携带,又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 王希文同学说:通过本次的制作香囊活动,知道了双手协调太重要了。</p> <p class="ql-block"> 李佩霖同学说:每一个步骤都不简单,当香囊制作成功后,我感受到了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赵杰同学说:我在制作香囊的过程中,明白了做事情要有耐心,一步一个脚印。</p> <p class="ql-block"> 应雅馨自制柿柿如意香袋给外婆,祝外婆事事如意!!</p> <p class="ql-block"> 应雅馨外婆接到柿柿如意香袋格外欣喜,赞叹说劳动项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态度,通过做香包,我的孩子学会了尊重劳动成果,学会了感恩,对她成长有很大帮助。</p> <p class="ql-block"> 王希文家长说:这样的劳动课,非常好,既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合作默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经验交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多元评价及反思</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学生根据评价内容,进行正确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 李政洁同学制作香包过程。</p> <p class="ql-block"> 从最开始的穿针引线,到一针一针将香囊缝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相互帮忙。有的同学第一次拿针,针脚虽然歪歪扭扭,却也做得有模有样。有的同学心灵手巧,制作的香囊精致美观,每个学生的表现都很棒!不过,在制作的过程中,老师还是发现了许多的小问题,例如不会穿针、不会打结等,说明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是较为缺乏这样的劳动实践,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多多参与家庭劳动,让我们的小手变得更巧。</p> <p class="ql-block"> 存在的问题:学生在评价香囊过程中只注重香囊的外观是否漂亮,却忽略了它的实用性。如何使学生既能把香囊设计得美观,又更加方便使用价值更高,值得我们大家探讨。</p> <p class="ql-block"> 《纲要》中提到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包含交流分享劳动的体验和收获、反思与改进。项目式学习的活动过程亦强调成果展示,这既能使效益最大化,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项目式学习的组织方式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活动场域不局限于课堂,而是延伸到全部的生活中。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中跟长辈交流,吸纳长辈的意见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创意,在长辈的帮助下用数字化方式记录自己的制作过程。学生的项目活动计划书、评价表、数字化记录都可以纳入学生的成长记录香袋,并作为总结性评价的依据。劳动教育是沟通传统学校教育和学生真实生活场域的桥梁。在项目活动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对于劳动态度的改变。在作品完成的过程中,学生更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创意,更能打开心扉接纳他人意见。活动中有的学生在妈妈的包上找到灵感,搭配塑料袋设计了防湿布袋,有的采用十字绣的针法缝制了卡通装饰图案,有的与同伴设计制作了“联名款”香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劳动教育应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项目式学习活动转变了学生的劳动价值观,由“要我做”转变为“我想做”,真正实现了作业到作品展示的过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