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陵:历史的回音壁

老农人

<p class="ql-block">  鲜花杂草掩映着历史的美与丑,时间这把扫帚为我们扫除尘埃,走向真相。</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书本上知道的历史故事、大多找不到实物支撑,有些新文物(翻新历史遗迹)也能让人浮想联翩,但其实你面对的是今人为你重塑的伪作,你缺失了与先人的沟通渠道,用最流行的话说,你吹过的不是他(古人)吹过的风。</p> <p class="ql-block">  湖北钟祥明显陵是个有神奇故事、且景色优美的地方,那里还残留着古人遗留的残垣断壁,从那些残垣断壁中,我们可以领悟出许多……</p> <p class="ql-block">  5月5日,攥着五一小长假的尾巴,我们来到心心念念的明显陵,来之前当然做过功课,知道嘉靖帝是个大孝子,又是一位权谋大师,明显陵是他与皇亲、宦官、权臣等权力斗争的胜利果实,他在位45年,一直在修缮显陵,可见显陵在嘉靖帝一朝是“头等大事”。</p> <p class="ql-block">  嘉靖三年,兴献王坟相应按帝陵规制升级改建。二月二十五日,兴献王坟原覆黑瓦换为黄琉璃,并修筑神路、玉桥等。</p> <p class="ql-block">  同年, 三月初一,明世宗嘉靖帝加尊其父为“献皇帝”。三月十二日,正式定陵名为“显陵”。七月,献皇帝神主奉安于奉先殿东室观德殿,上尊号“皇考恭穆献皇帝”。</p> <p class="ql-block">   嘉靖六年(1527年),十二月初四,明世宗嘉靖帝“命修显陵如天寿山七陵之制”,开始大规模改建,包括修筑显陵山即宝顶和宝城,重建香殿即享殿,增建方城明楼、睿功圣德碑亭、大红门等,还在棂星门前的神路两侧建置了望柱和12对石像生。</p> <p class="ql-block">   嘉靖十年(1531年),二月二十三日,明世宗嘉靖帝敕封松林山为纯德山,并立碑建亭。</p><p class="ql-block">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七月,明世宗朱厚熜诏修显陵二红门左角门、便路及御桥、墙等。</p><p class="ql-block">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九月,明显陵扩建工程最后完竣。</p><p class="ql-block">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九月,明世宗朱厚熜遣工部左侍郎张守直重修显陵祾恩殿。同年,十二月十四日(1567年1月23日),“万寿帝君”朱厚熜(嘉靖帝)去世。</p> <p class="ql-block">纯德山碑亭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明显陵的最南端置有纯德山碑亭1座,为明嘉靖十年(1531年)敕封而建,平面呈方形,北出台阶,亭已毁。汉白玉石碑保存较好,须弥座束腰形,碑首刻篆体“敕封”二字,碑身阳刻楷体“纯德山”三个大字。</span></p> <p class="ql-block">   如果论帝王之孝,可能没有哪个皇帝能与嘉靖帝相提并论,如果论帝王权术,恐怕也没有帝王有他那般高超的手段。</p><p class="ql-block"> 明显陵的规划、建筑,非常有特点,不愧是皇家制作,每一步每一景都有讲究。细品还有典故和风水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明显陵的陵宫建筑群呈纵向按前朝后寝的布局建筑,总体由内外罗城构成,由前后宝城、方城明楼、棱思殿、……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御河、龙形神道等建筑群组成。明显陵的总体格局规划似一个“宝瓶”的形状,其建筑充分考虑了地理形状,尤其注重建筑结构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陵区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被都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p> <p class="ql-block">下马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下马碑位于敕谕碑亭北165米处新红门前,由汉白玉石雕琢而成,东西两侧各立1块。碑身两面均镌刻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8个楷体大字。碑身下部四隅各用抱鼓石倚戗。碑身两面的各八个大字,是嘉靖年间的大臣严嵩亲笔所书。因为在中国帝制社会,帝王的尊严是至高无上的,皇帝的陵寝是神圣的禁地,不仅平常百姓不允许入内,即使朝中文武官员奉命到此谒陵,也必须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恭恭敬敬地进入陵区,因此下马碑是重要的警示标志。</span></p> <p class="ql-block">敕谕碑亭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纯德山碑东北天子岗脚下建有敕谕碑亭1座,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五月,由守备太监付霖奏请而建。平面呈方形,北出台阶,有回廊,亭已毁。内立龟趺碑,龟昂首远眺,坐南朝北。其北面碑身风化严重,碑文不清,南面碑文依稀可见。</span></p> <p class="ql-block">琉璃影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在明显陵的祾恩门内外两侧设置有“八字”形的琉璃影壁,这种影壁除了具有很重要的装饰作用外,影壁在门的两侧也具有增添大门气势的实用价值。琉璃影壁为明显陵仅有的建筑特色,在其他明代各帝陵中并不存在。</span></p> <p class="ql-block">   陵区龙形神道中间为龙髓道,两边由鹅卵石构成龙鳞道,龙道如果是直的则为死龙,所以龙道为弯道,才活灵活现;九曲河婉蜒其间,前面山丘为屏山,构成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格局,内外明塘仿佛两颗龙珠,有龙道和九曲河——两条龙戏珠之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外明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内明塘</span></p> <p class="ql-block">   从功德碑楼起,就可明显看到明显陵被毁坏的痕迹了。</p><p class="ql-block"> 过九曲御河最后一道御桥是内明塘,内明塘之后便是明显陵的陵宫区。</p> <p class="ql-block">   嘉靖帝毕其一生用心建造的显陵气势恢宏、精美绝伦,堪称杰作。但到了他爱财的孙子万历帝,却放任宦官陈奉盗取显陵的金银财宝。可谓孝子有了个不孝子孙。</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看到的明显陵已经没有木质建筑物了,这是闯王李自成的“功劳”,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二月除夕,李自成至承天府(今钟祥)进攻明显陵,盗墓不成,焚享殿,地面建筑木制结构被火焚毁。</p><p class="ql-block"> 清朝政府虽未大规模修缮明显陵,但对明显陵出台有保护禁令。明显陵现存一通咸丰年间的石碑记载着地方官员要求乡里保护显陵的告示。</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明显陵无人管理,属于自流状态。明显陵陵区荒芜成为耕地,附近山民听信石像夜间复活吃庄稼的谣言,将部分石像砸坏。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侵占钟祥,窃走明显陵部分石刻文物。</p><p class="ql-block"> 1983年,明显陵成立管理所,并正式对外开放为景区。</p> <p class="ql-block">   面对明显陵的残垣断壁,我们从历史这本大书中应该读懂些什么?是感怀嘉靖帝大兴土木,使天下百姓生存艰难,用海瑞的话“嘉靖嘉靖,家家皆净”的孝道,还是该嘲笑万历帝自掘祖墓的荒唐,抑或痛斥李闯王的“暴戾恣睢”没文化,最后当然要同仇敌忾地诅咒日寇的罪恶行径。</p><p class="ql-block"> 历史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算术题,没有简洁明了的对与错,可能更多的是大对小错或小对大错,“大与小”又取决于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p><p class="ql-block"> 明显陵让人窒息的美与残垣断壁刻骨铭心的痛,仿佛历史的回音壁,不仅仅是给我们一个对历史张望的窗口,还给予我们一个思考的通道,历史映照着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