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剧院看大戏

若虚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7日晚上,应河南豫剧三团好友邀请,我们在京的四位同学来到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看新编现代豫剧《大河安澜》。河南豫剧三团演员阵容强大,代表了全国豫剧最高水平,代表作有《朝阳沟》,《香魂女》,《重渡沟》等。</p> <p class="ql-block">能在北京看到家乡的大剧,缘分来自于多年前的户外运动,我和好友两口子同在一个户外群里,正应了那句成语“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意思是和有的人相处到老还是陌生的,和有缘分的人停车交谈便一见如故。比喻感情的厚薄不以时间长短来衡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三观相近的人很容易成为好朋友。后来我来到北京生活,加上疫情,这几年基本没有回去过郑州,和好友也没有啥联系,这次他们来北京演出,还能想起我,让我深受感动,友情后补。</p> <p class="ql-block">《大河安澜》是2022年创作的新剧,讲述了父子两代人用生命守河、治河的动人故事: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的复员战士刘大河,怀揣着入党的理想,脚踏着漫卷黄沙的大堤,栉风沐雨,毕生相守,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母亲河。他的儿子延续父亲的梦想,将“守河”的信念化为“治河”的决心,为治理好母亲河贡献着自己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父与子一脉相承地坚守与倔强,他们与黄河共同奔流。故事地域特色浓郁,直面普通百姓,贴近真实生活,在近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浓缩了人与河的爱恨情仇、生死较量,抒发了“千年万年,大河安澜”的满怀期冀和壮志豪情。</p> <p class="ql-block">  1958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退伍归来的孤儿刘大河回到了黄河岸边。迎接他的村主任问大河:你打死了多少个美国鬼子?立了几次功?入党了没有?谁知性格憨实倔强的大河回答:他没打死过鬼子,在部队他就是个做饭的,没立功,也没入上党。 </p> <p class="ql-block">支书解散了欢迎的队伍,问大河今后的打算。大河说他只会做饭,没啥本事。支书说:村里负责的黄河大堤需要一个守堤的,你去守大堤吧,守堤就是守家,守阵地……</p> <p class="ql-block">于是,刘大河义无反顾的扎根在了黄沙漫卷的大堤上,栉风沐雨,生死相依。在此期间,他偶遇了逃难而来的姑娘安澜,经众人撮合,大河与安澜成亲,生下了儿子大堤。 </p> <p class="ql-block">数年后,安澜的父亲找上门来,逼迫大河放手,让安澜出国省亲,无奈之下,两人分别,一声再见,竟成永诀。</p> <p class="ql-block">抗洪抢险,封堵决口,大河扛着沙袋一次次抛堵裂口,由于劳累过度,摔倒在决口中,大河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黄河岸边,村里人满足了大河生前要求入党的愿望,用鲜红的党旗盖在他身上。。</p> <p class="ql-block">父亲一生守河,儿子大堤又来治河。一样的血脉,一样的情感,一样的倔强,让大堤也将生命投入了这条生命长河。 </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大堤参与的“数字黄河”研究成果初显。几经磨难的安澜也终于归来,母子相见,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一条大河的亲情延续着两代人的守望、两代人的牵挂,当然,还有那生与死的较量…… </p> <p class="ql-block">若干年后,“数字黄河”研究已在调水调沙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进入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东风浩荡,昔日的黄河滩绿树茵茵,堤高岸阔,水净沙平,老少几代人面对着这条让他们又爱又恨、难舍难分的母亲河,激情咏唱:千年万年,大河安澜……</p> <p class="ql-block">观后感,贾文龙团长一人饰演了大河,大堤两个角色,每场的戏份都很重,要大段大段的唱戏,快60岁的人了,还要完成筋斗,翻滚等动作,真正体现了“戏比天大”的梨园精神。</p> <p class="ql-block">杨红霞饰演安澜,唱腔优美,扮相靓丽,喝彩声此起彼伏。</p> <p class="ql-block">当红小生盛红林甘当配角,饰演安澜父亲,抬手投足都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好久没有看过大戏了,现在戏剧已经和高科技高度融合,背景都是像电影一样,舞台道具,灯光等都让人耳目一新,让人观后回味无穷,百听不厌,为豫剧三团的演出点赞喝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