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散记(二):篁岭村庄,江南徽派中的瑰宝

景阳官人

<p class="ql-block"> 5月7日 晴天 28度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婺源是徽派建筑的大观园,那么篁岭无疑是一朵雅致动人的浓缩版。婺源的六大景观,篁岭一个都不少。</p>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早上,从婺源县城出发,30公里的山路,来到篁岭游客接待中心。虽是五一长假后的第二天,这里仍车来车往,人流入织。五一长假刚过,篁岭更是火爆。</p><p class="ql-block">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地形以丘陵为主,优良的自然环境,使婺源境内景色秀丽、生态一流。</p><p class="ql-block"> 境内的篁岭小镇,建于明代中叶,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它坐落于一座小山之中,属于典型的山居古村落,被称为“梯云人家”。长期以来交通的不便,使篁岭古村得以完整地保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篁岭座落在半山腰,游览必须乘坐索道,我们与游客六人一组分乘缆车上山。坐在高空缆车上,看到了烟雨云霞下的万亩梯田,层层叠叠。</p><p class="ql-block"> 下缆车后,迎接我们的是个山顶沟槽,远处半坡上篁岭尽收眼底。他地处石耳山脉,面积15平方公里,周边千亩梯田簇拥。五月的山间梯田水草丰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到了垒心桥畔,放眼望去,落差500多米的千亩梯田,一层一层、一圈一圈的,构成了一幅无比壮观的绝美画卷。绿色是主基调,再加上一些粉红色、白色的野山花点缀其中,生机盎然、色彩斑斓的。</p><p class="ql-block"> 眼前有两座悬索桥,垒心桥就是其中的一座,全长298米,近百米的垂直高度,桥的中段铺设了48米的玻璃栈道,这么高的玻璃栈道,得多“垒”几个心,故称“垒心桥”。</p> <p class="ql-block">  来到垒心桥上,观景绝佳,向前走去,桥下是层层叠叠的千亩梯田;桥左边是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徽派建筑群;而前方气势恢宏的垒心桥也堪称漂亮的一景。</p><p class="ql-block"> 过了垒心桥,沿着弯曲的山间公路走一里左右,到达篁岭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步入篁岭天街,数百栋的徽派式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岭谷中错落有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一楼大门面临大路,后是厅堂;二楼开门后即可到达更高处的另一条道路;二楼前门拦腰砌墙,与屋外搭建的水平木头架连成一体。</p><p class="ql-block"> 古朴的建筑陈列道路两旁,商肆林立,皆为旧贾古铺,茶坊、书场、邮驿、砚庄、篾店、旅馆等,不一而足,日用饮食,衣物器具,皆得供备。一切真实保留明清之旧观。</p><p class="ql-block"> 各种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品,无不透露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在古村落中漫步,仿佛穿越到了古徽州。</p> <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天街上,砖雕、木雕、石雕,只要你是有心人,随处都可以见到精美的“徽三雕”图案。</p><p class="ql-block"> 作为徽派建筑的代表地之一,篁岭的徽派老宅有着厚重的年代感,白墙黛瓦,雕梁画栋随处可见。精雕细刻,惟妙惟肖,大部分内容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徽商富甲的聪明睿智与深厚的乡土之情,造就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一座临街一面全是木雕的“竹虚厅”建筑最为引人瞩目。竹虚厅一层的棂窗、二层的棂窗和美人靠,以及一、二层之间的雀替和横梁外侧的装饰面板(额坊)都是镂空木雕作品,图案精美、构思巧妙,且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六根横梁的外装饰面板,分别雕刻了“赵子龙救阿斗”“关公送嫂”“九代同堂”“文王访贤”“周文王打猎”“状元及第”六幅图案,每幅都是人物众多、表情生动且人物手中器具繁多的木雕极品,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沿着石板路拾级而上,花溪水街、摄影吧、五桂堂、晒工坊、天街,每一处景点都人气爆棚。</p><p class="ql-block"> 花溪水街是篁岭景区内的一条商业娱乐街,小桥、流水、鲜花、绿植把水街装扮的花枝招展,娇媚灵动。溪流两旁有酒吧、咖啡、甜品、茶舍,是休闲小憩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篁岭的山并不高,海拔才五百多米。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家家户户的屋顶上、晒台上都摆放或悬挂着丰收的果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因地狭人多,村居只得依山挂落,门前俱无广敞之地,村民奇思妙想,取几竿横木,从自家窗台排列搭放于他家屋面之上,横木上置各型圆匾,匾内皆盛四时农物、餐用料佐。红椒、黄菊、绿茶、黑豆之类,色彩缤纷,姿态各异。</p> <p class="ql-block">  屋檐下,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深黄的笋干,竹编簸箕,全都变成了五彩斑斓的调色板,绚丽着古村的秋色。</p><p class="ql-block"> 晒台上,成串的柿子,饱满的玉米,硕大的南瓜,新摘的皇菊,成了人们打卡拍照的装饰和背景墙。晒工坊是美女们的最爱,争相排着长队拍着美照。</p><p class="ql-block"> 每到秋收季节,这里“窗衔篁岭千叶匾,门聚幽篁万亩田”,五颜六色的农作物,衬托着徽派古建的粉墙黛瓦,绘就出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秋景观。</p> <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来到祠堂广场,这里古树成群,其中红豆杉尤为珍贵,篁岭一共有红豆杉78棵,每一棵都价值不菲。</p><p class="ql-block"> 其中有一棵被掏空的大树,特别引人注目,这是一棵有四百多年树龄的红豆杉。多年前不幸被雷电击中起火燃烧,整个树心完全被烧空,但它依然顽强地存活了下来,巨大的身躯完全打开,仿佛把心都掏给你了。</p><p class="ql-block"> 脚下穿着“好鞋”,也不能忘记“草鞋”,祠堂广场的师傅用稻草,搓成柔软的绳,织出结实耐用的鞋。棕匠们正忙碌地编织着各种棕制品,他们凭借巧手将棕片转化为实用的蓑衣、棕绳等,传承着百年的手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社员大会重现了,游客坐在主席台上,头带绿色军帽,在话筒前主持群众大会,80年代篁岭村的热闹景象呈现,让整个篁岭沉浸在喜庆与热闹之中。</p><p class="ql-block">. 旅游这个初夏,不凡走进《国家地理》超美古村落里,看晒秋与徽派式建筑中的瑰宝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