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中的知青故事

管晓明

<p class="ql-block">"知识青年″是个沉重的话题,"上山下乡"是幅渐淡的老画。"我们这一代″已经白发苍苍。笔者"白丁初中″3年,适逢"文革"高潮,1970年5月,在15周岁加6个月的年龄段,虽然家中己有3个哥姐奔赴北大荒,也被"一片红″了。1978年5月,"大返城″大门终于被打开,8年后重新探寻人生之路。2024龙年,正值"从心之年",找了些自己多年来集攒的知青专题藏品,期望拼湊一幅"以藏证史","以藏叙事"的独特画片,既是对自己8年"知青岁月"的怀旧,也是给后人留点印痕,了结一个情结。</p> <p class="ql-block">1968.7.5油印件"毛主席与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谈话″。</p> <p class="ql-block">[通知] 说明:为方便藏品分类展示,除"类别图″网图借用外,其余均为笔者私人藏品。</p> <p class="ql-block">七一中学工宣队、军宣队、校革会、上山下乡工作组联合向赴江西宁都的知青赠送《喜报》(1970.3.28)</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知识青年参加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招收工作组报各费收据。此收据为60年代早期。</p> <p class="ql-block">四川省酉阳县1964年下放去农村,同意粮食由国家(定量)供应,但定居住地仍在农村。</p> <p class="ql-block">在动员知青上山下乡时,国企会派出"工宣队″参与其中,街道、居委负责敲锣打鼓上门动员,知青家长单位更是"义不容辞″,三管齐下,效果一般不会太差,学校见势而为,平衡分配。左下图为上山下乡工作队的《战士证》,右图为1970.6上海市闸北区北站街道致涵上海煤气公司"业余工宣队",表扬队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地取得了"伟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杨浦区上山下乡办公室致函染化六厂,邀请该厂职工作为"教子务农"先进榜样,参加"送子务农革命家长代表会议"代表参会议。1970.9.2</p> <p class="ql-block">1969.3.20上海市虹口区上山下乡办公室。陈敏慷赴贵州省都匀专区长顺县"集体插队入户"。应该是"老三届"知青。</p> <p class="ql-block">1970.4.10上海市普陀区上山下乡办公室《通知书》。陈敏慨赴江西崇仁县(与陈敏慷是兄弟俩?见上图)。那年头家庭孩子多,兄弟姐妹相差1-2年出身并不罕见。"老三届"走了,69届分配仍然"一片红",没后路,还是下乡了。</p> <p class="ql-block">1973.8芜湖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革委会《贺信》。该公司职工"积极支持和动员自己子女上山下乡……"。该公司还是很人性化的,我父母2年中(69-70年)送走4个子女"上山下乡",记忆中没有收到什么"无产阶级革命敬礼″,"敲锣打鼓″的热闹倒是享受了好多天的。</p> <p class="ql-block">1969.3.3上海市静安区上山下乡办公室《通知书》。曹洁行赴黑龙江长水河农场。重点是右图为知青赴疆凭证购物清单,凭此《通知》可平价(限定品种)购买棉胎、棉毯、解放鞋、竹壳热水瓶、牙膏等最基本生活用品。</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杨浦区民青中学《请宝书证》(存根),这是赋予知青的特殊"政治待遇",自当荣幸,我虽然也属上山下乡,但属于"回乡投亲"插队落户,也就无此礼遇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闸北区上山下乡办公室《通知书》。鲁开国赴贵州遵义插队落户。棉毯、牙膏、热水瓶己购。</p> <p class="ql-block">票证年代,物资匮乏,知青上山下乡都会"配给制"凭《通知书》购买几件生活必需品,因此,此类《通知书》开创了兼具"购物凭证"功能的先河,值得珍藏把玩。</p> <p class="ql-block">成都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通知书》(1976.12.2)。</p> <p class="ql-block">[票证](上山下乡前)</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上山下乡棉布供应专用票。</p> <p class="ql-block">1969.3重庆、江西蚊帐专供券。1969.3.3上海市知青"补助蚊帐专用券″(存根)。</p> <p class="ql-block">1969.3无锡市(知青专供)补助棉胎劵。</p> <p class="ql-block">上图:无锡市青年去农村插队需购棉花半市斤。下图:1969.5.12上海市杨浦区知青去黑龙江建设兵团补助棉衣裤购买专用券。</p> <p class="ql-block">无锡市"农村插队"棉花专供券"(一市斤)。</p> <p class="ql-block">1977年的云南省《布劵》,主图案是知青形象。1968-1972年间,云南农垦战线接收上海、北京、成都、重庆等地知青10余万人。</p> <p class="ql-block">[火车票]</p> <p class="ql-block">上山下乡刚开始时,知青都由上海老北站始发列车载着知青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后来,老站已不堪重负,就在上海北郊(货运)站临发"知青专列",其"盛况"可窥一斑。</p> <p class="ql-block">1970.9.19上海市知青上山下乡《集体乘车证》。</p> <p class="ql-block">红、白、黄等色彩以区分出发日期。1969年始大批知青被分配至东北、云南、皖赣等全国各地的农场及农村。大多专列都从北郊(货运站)始发。</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松江县欢送76届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民兵值勤证》(1977.5)。</p> <p class="ql-block">北京市东城区招生分配就业领导小组安置就业办公室(知青安置火车)《乘车证》(1968年)。</p> <p class="ql-block">1976.7.20鞍山市知青向内蒙"进军″的火车《乘车证》。该知青称这张票"有历史性意义"。可以告慰这位"插兄(也算是同类知青们的昵称),我"看到了"这张票,还保存了下来,希望你也能再次看到。</p> <p class="ql-block">[登记表.介绍信]</p> <p class="ql-block">河南新乡县《下乡知识青年登记表》1970.8.20。</p> <p class="ql-block">《九龙坡区下乡知青情况登记表》1969.4。</p> <p class="ql-block">国营长江电工丆《下乡知青登记表》1971.9.8。</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县.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登记表》1976.6.8。</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灵宝县知青登记表》2份,1980.9.25(注:79届高中毕业生)。</p> <p class="ql-block">安置知青去安徽寿县赵集公社插队落户的《介绍信》1973.11.1。</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徐汇区南洋模范中学67届初中毕业生去绍兴(伯父)处投亲插队。1971.9.23。当初投亲插队必须附合3个条件:1、老家有亲戚。2、老家有老房。3、生产队人均一每耕地。当然还得生产队、大队、公社三级同意接收才行。</p> <p class="ql-block">四川省南川县致函酉陽县《准予落户证明》(重庆市中区捍卫路中学71届学生"经社、队证明″,同意安置回老家落户"。(注:一切经费自理)。1974.4.16。说明:"回乡投亲"较之直接安排去农村落户,显"优惠待遇"了,大多为家中多子女上山下乡,才能获准。</p> <p class="ql-block">四川省黔江县《知青上山下乡介绍信》1974.11。</p> <p class="ql-block">武汉市东西湖区知青办致函酉阳县《接收函》1974.6.19。那下乡姓名是俩兄弟还是同届双胞胎?</p> <p class="ql-block">四川省江北县同意知青回老家落户函1974.3.15。</p> <p class="ql-block">又一名回原籍老家落户的知青1974.10.3。</p> <p class="ql-block">这名知青申请"回老家插队"的理由是"照顾亲戚″1974.10.21。</p> <p class="ql-block">理由:照顾在原籍老家的母亲1974.11.11。</p> <p class="ql-block">此件重点:1、"如该青年确属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有假冒伪劣"不确属"的吗?2、插个队落个户得盖多少章啊。</p> <p class="ql-block">这《申请(书)》中理由够充分,高维度是为了"更好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低维度是"既可照顾重疾父母,又可方便自己的诊疗……″。泪崩。</p> <p class="ql-block">这份什么理由也不需要了,下去就得了。1974.7。</p> <p class="ql-block">四川省德昌县69届知青,1970.12.10。</p> <p class="ql-block">安徽泾县知青办致函宣城县"五七"小组,1971.11.18。原己下乡务农的上海女知青,其父(上海市静安区服务公司工作)请求将女儿转调至原上海邻居插队落户处,以利互相照应……。泾县表示"同意接收",信笺红头:最高指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致敬泾县人民!</p> <p class="ql-block">玩收藏的,喜欢收集不同版本、类别的专题藏品。这里面挖掘不出故事,略之。</p> <p class="ql-block">一个71年,一个73年下乡的,1980年未"返城"。转调一下,换个地方继续革命。1980.3.24。</p> <p class="ql-block">这枚印章有点意思:江西省奉新县革命委员会上山下乡支农接待、安置办公室致函崇义县内务组1972.6.22。</p> <p class="ql-block">[病退.不动员.留城]</p> <p class="ql-block">现年34岁的1964年下放女知青,身患肺病等疾,抚养3个幼儿,生活十分困难。为减轻社队负担,本人请求批准返回城镇(已获准)。</p> <p class="ql-block">1964年下放农村女知青身患胸椎结核、腰断致残等重疾。经"广大人民群众同意",县区获准,同意返回原城镇入户。</p> <p class="ql-block">  1964年下放女知青,幼年因伤致时关节脱离,怕父母责怪未敢言明,带伤下乡。现旧伤复发,日趋严重,加之脚关节炎、肺病等病情,己无法胜任农业生产劳动,且生育子女较多,给政府及生产队增加不少负担。经生产队、大队、公社、医院、原籍城镇组织逐级审查,允准"照顾回转城镇。1972.6.7</p> <p class="ql-block">肇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诊疗证》1968.6.25。确诊女知青患"浸润型肺结核,经常咯血,不能体力芳动"。</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中区某中学生1971年下乡,确诊为肺结核。按酉阳县1969年22号文件规定"返回城镇"。1972.11.7。</p> <p class="ql-block">四川省渠县人民医院《出院证》1970.5.25。确诊该知青胃溃疡、胃切除、胆结石等症。渤海人民公社报请区革委予以(妥善)安排。</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中区毕业生分配办公室致函酉阳县,通报该市原居民ⅹxx于1970.2落户农村务农,现年60岁,医院确诊患有多种重疾,"丧失劳动能力,不能自食其力"。同意"退回″重庆。1972.12.1</p> <p class="ql-block">已下乡落户的知青因患"肺结核",再作"病退"处理,返回原城市。1972.12。那时候,少数知青父母靠"路路通″打通各路关囗,搭"病退"之风返城,免了子女"扎根农村″。</p> <p class="ql-block">忻州市《暂缓动员上山下乡审批表》1974.5。左表:73届初中毕业生经北京宣武医院确诊为"脑积水"。 右表:74.1毕业生患严重妇女病及右腿行走不便等疾病。 凡"暂缓动员″知青,必须"过五关斩六将",经居委、街道丶学校、医院、父母单位、区级知青办等层层把关,方能通过。</p> <p class="ql-block">益阳市知青办《病残证》1976.8.18。知青xxⅹ"左脚畸形″,同意"病残留城"。填发单位:铁路。</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沙坪坝区独生子女、多子女身边只有一个子女、家庭特殊困难《不动员下乡审批表》,"同意选留"。1979.2.10。知青下乡潮己近尾声,政策宽松多了。该(单身母亲)家庭,四哥一姐,还有一个四哥留在农村务农。</p> <p class="ql-block">《城镇知青免下乡证明》存根,1977.11.5。按上级文件规定,经群众评议,单位党组织审查,该知青符合上级"选留"规定(一个子女在父母身边),准予"免去农村"。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一份《证明》无异于是一块"免下牌"。</p> <p class="ql-block">上图:四川资中县教育局致函酉阳县,同意重庆知青(调点)转迁。1974.2.23。 下图:如未建房,按有关规定使用安置经费,结余部分,调入公社。(知青)生活及生产用具等问题自行解决。</p> <p class="ql-block">知青户口《迁移证》2份: 左图:上海青浦县22岁女知青。右图,初中毕业分配至郑州郊区五七青年农场。1971.1.6</p> <p class="ql-block">安徽省淮南市颁发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证》。</p> <p class="ql-block">合肥市颁发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光荣证》。</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郑州市颁发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光荣证》。</p> <p class="ql-block">[票证](上山下乡中)</p> <p class="ql-block">内蒙古固阳县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购粮证》。</p> <p class="ql-block">王二岗村知青食堂。1965.6.4安阳市68名社会知青(不同于学生知青)赴安阳县马投涧公社王二岗大队落户,1966年创办该食堂。</p> <p class="ql-block">图为自办"知青食堂"中使用的饭、菜票。</p> <p class="ql-block">该"知青食堂″尚未知出处,诚望知情者提供线索。</p> <p class="ql-block">大同农场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境内,1957年初建,原番号为江苏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六团,70年代初以安排苏州、常州、镇江、淮安、徐州等城市知青为主。左上图:现挂"盐城监狱″、"大中农场"2块牌子。右上图:女知青老照片。下图:48年后老知青农场"探亲″再相聚。</p> <p class="ql-block">该农场位于湖北省洪湖市,始建于1957年未,垦区总面积142平方公里。1970年后有百余名从上海、武汉分配来的知青百余人。</p> <p class="ql-block">大中农场知青当年分配到的食油票。</p> <p class="ql-block">该团位于东台市农干桥,原为江苏省弶港农场,始建于1956年。1969.9江苏省生产建设兵团成立,1970.10整建制划归兵团,有近千名军队干部,3000余名省级机关部,下辖4师25团。吸纳江浙沪20余座大小城市城镇知青20余万人。</p> <p class="ql-block">"屯垦戍边,藏兵于民,平时生产,战时打仗″是中国建国早期即己形成的战略体制,1965年后开始大规模推广。该兵团1969.2组建,1975.7撤军归政,时仅6年。</p> <p class="ql-block">注意,"知青专用"章。四川广安武胜县1973年度。</p> <p class="ql-block">该农场地处"八百里洞庭"腹地,1958年建场,被誉为"亚洲第一芦苇场"。知青"雄鸡报晓"(笔名)一篇《漉湖打柴》短篇小说,把知青艰辛劳作,逆境求生的故事,描绘得入木三分,画面感极强,读来令人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太原市知识青年春节返城探亲的《食品照顾证》(70年代早期)。在那个年代有这票证,春节的亲人团聚多了一抹暖光。</p> <p class="ql-block">赤卫区革委会政工组民事组《粮食临时供应证明单》(1973.5)。福州市(1956年)原小桥区,并入台江区。1968.9更名为赤卫区。</p> <p class="ql-block">[先进表彰.慰问信]</p> <p class="ql-block">安徽省碭山县第二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代表证》。70年代初</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革委会"第二届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革命家长代表会议《代表证》。</p> <p class="ql-block">安徽省第二次上山下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代表证》。</p> <p class="ql-block">金寨县第二次下乡上山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代表证》(1970.9.22)。</p> <p class="ql-block">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讲用会巜出席证》。</p> <p class="ql-block">手稿。(5名)大学生在农村知青点运用毛泽东哲学思想解决务农、生活困难的体会(先进经验讲稿)</p> <p class="ql-block">河北邯郸涉县青年、知青"先代会"《倡议书》(1976.9.28)。</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凤城中学《慰问信》(1970.6.17)。</p> <p class="ql-block">天津市《慰问信》(1976.1)。</p> <p class="ql-block">江苏省《慰问信》(1970.1.25)。</p> <p class="ql-block">[文件]</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1970)26号文《进一步做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工作的报告》。</p> <p class="ql-block">1971年保定市文件《通知》。制止"有的单位和家长擅自从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往回要人,并安排工作……"。</p> <p class="ql-block">抚顺县安置办《关于下乡知青安置工作中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1972.12.12)。</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1973)30号文件《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的报告》。</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知青办领导小组《春节期间知青工作几点意见》。要点:1、落实"安定团结",防止知青春节大量返城。2、组织春节慰问团。3、组织好留乡知青政治文化活动及节日生活。4、严禁返知青强行拦、截、扒车返城,减少铁路、公路运输压力。1975.1.16</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财政局、知青办《下乡知青安置经费的开支标准和经费管理》。要点:1、城镇知青(含回乡落户)、集体所有制的青年队场、国营农(林、牧、茶)场的知青,(3年期间)人均400-500元。2、开支范围(其中):建房补助(含集体用房)每名知青200元(人均不少于8平米。3、生活补助费人均200元,其中第一年110元,次年60元,第三年30元,主耍用于购置生活必需品及因灾、因病、收入低等生活补助。4、被服(被褥、棉衣、蚊帐)补助人均5元。5、医疗费补助(交纳头3年合作医疗费)人均10元……。1974.8.28</p> <p class="ql-block">灵宝县知青办《拨付74年知青经费、物资的通知》1974.6.11。要点:1、安置費人均350元。2、建房用材按需拨付。其中大王公社有新知青158人,分配钢筋300Kg,煤炭92吨……。</p> <p class="ql-block">中共灵宝县委《召开第五届知青代表会议的通知》1974.8.25。该县有知青1800余名。发文"评选代表标准",含"先进知青、回乡青年、安置知青的大队生产队代表、贫下中农和知青家长代表"等。</p> <p class="ql-block">中共灵宝县委《下乡知青为革命大挖鸡粪的简报》1974.7.1。该县19名女知青狠批",下乡镀金论",坚持乡村干革命,用了几天时间千方百计,挨家挨户"挖鸡粪5900余斤,给140每"妇女植棉田"施上了肥,"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用化肥卡我们的有力回击"。</p> <p class="ql-block">灵宝县计划委员会《转发河南省委知青领导小组的通知》1975.11.2。《人民日报》等转发了12名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代表《给毛主席党中央的一封信》,表达了"广大知青做学大寨的真扎根派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知青办《上山下乡工作简报》。潢川县整顿建设青年场队情况的报告(1974.9.10)。</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知青办、教育局等联合发文《关于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中几个具体问题的联合通知》(1975)。</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灵宝县知青办《上山下乡工作简报》。坚决做好知青"清退"工作(1975.6.28)。</p> <p class="ql-block">郑州市知青工作领导小组(1975)7号文巜关于认真清理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意见》。</p> <p class="ql-block">国务院知青上山下乡领导小组付组长顾秀莲同志对上山下乡知青的春节讲话</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1977)20号文《我省知青上山下乡工作意见的请示报告》。</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1978)74号文转发《全国知青工作会议纪要》,《国务院关于知青上山下乡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计委、财政厅、教育局等(联合发文)(1983)40号《关于河南广播电视大学一九八三经济类专业招收待业知识青年的意见》。为"待业知青"又开了一扇窗。</p> <p class="ql-block">《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的讲话》</p> <p class="ql-block">郑州市《关于做好1977年知青上山下乡工作的意见》。</p> <p class="ql-block">硖洲乡《计划生育补充规定》1985.1.1)。</p> <p class="ql-block">《郑州市青年普查登记表》,巜知识青年报批留城表》</p> <p class="ql-block">《郑州市知青上山下乡登记表》,《知青批准免下登记表》</p> <p class="ql-block">长寿县城镇知青独、多、特、病残免于上山下乡的《通知》(1978.1.31)。</p> <p class="ql-block">马鞍山市教育小组致函西山公社,通知该社知青"经推荐为师范生,即去一中报到"1973.9.18。喜事临门。</p> <p class="ql-block">[返城]</p> <p class="ql-block">某知青向上海市知青办信函反映情况。(1978.6.22)。</p> <p class="ql-block">1950年参加铁路工作,1958年其家属"被动员"迁回四川射洪农村老家"参加农业生产,育有5个子女。适逢铁路招收职工家属子弟务工,请求照顾其19岁长子(属回乡知青类)"入路"工作,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1977.7.21)。</p> <p class="ql-block">原铁路职工郑某1958年响应号召下放农村,育有2子2女,大儿知青返乡,皆在农村。悉闻铁路企业招收铁路职工家属子弟,向原单位提报书面申请,允准(知青)长子入路,缓解生活困难。(1977.7.25)。</p> <p class="ql-block">河北省石家庄市(知青)《留城证》(1979.7.25)。</p> <p class="ql-block">山西省大同市城镇知青《安置证》(1980.8.8)。</p> <p class="ql-block">山西省大同市成镇知识青年小集体《安置证》(1980.12.2)。</p> <p class="ql-block">寿县知青办《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离队通知》,附《迁移证存根》(1979.2.5)。</p> <p class="ql-block">70年代初知青工资卡。</p> <p class="ql-block">合肥市建筑工程局《职工调动介绍信》,"留场知青"返城后落实了工作单位(1977.12.28)。</p> <p class="ql-block">上海第五化学纤维厂致函罗南公社,其2名上海知青"调入"(实际是接收)该厂工作(1979.7.16)。</p> <p class="ql-block">河南鹿邑知青卷烟厂烟标。回成知青自寻生路,自谋出路,在区和街道支持下,或创办知青小企业,或进入国营或街道的各种"小集体"单位,以此谋取一个"饭碗",至少能自食其力了。</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市知青农工商联合公司机动服务车报销凭证。</p> <p class="ql-block">贵州省铜仁市玉屏(火车)站青年服务部(放映)录像票凭证。</p> <p class="ql-block">[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像章--农村是广阔天地(60年代后期)。</p> <p class="ql-block">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0周年纪念</p> <p class="ql-block">中国知青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上海知识青年赴新疆屯垦戍边50周年纪念(1963-2013年)</p> <p class="ql-block">纪念"知青″岁月50周年(1968-2018)。</p> <p class="ql-block">纪念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50周年(1968-2018)</p> <p class="ql-block">知青50周年纪念章(1968-2018)。</p> <p class="ql-block">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章(1968-2018)。</p> <p class="ql-block">江苏知青联盟"纪念毛主席发出再教育指示50周年″(2018.12.21)</p> <p class="ql-block">北京军区内蒙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四团九连"50周年"纪念章(1969-2019)。</p> <p class="ql-block">中国知青荣誉勋章-广阔天地终身难忘(2019)。</p> <p class="ql-block">河南焦作市"夕阳红"知青联合会上山下乡51周年纪念章(1968-2019)。</p> <p class="ql-block">《知青岁月》大铜章。上海泉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8.12)发行。</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宣传画.门券]</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原件),作者、故事不详。以下这些照片是近年收藏中保存的,真希望有了解的知青兄弟给个线索,当不胜感激。</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时代感很强的照片,在田间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巜把知识献给农村》(1976秋)。</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能留下这么一张大集体照还真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这张老照片顶上有说明:"欢送xxx(等6名)同学(参军)入伍留念.1972.12.2)。那年代,能当兵是令人羡慕的好事。</p> <p class="ql-block">宣传画巜做一颗红色的种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p> <p class="ql-block">宣传画《姐妹俩》(1974.9)</p> <p class="ql-block">宣传画《上山下乡怀壮志·广阔天地炼红心》。</p> <p class="ql-block">宣传画《新来的战士》。</p> <p class="ql-block">(画家签名)哈尔滨火车站站台票《北大荒》,策划设计:王庆堂。北大荒号称全国最大知青集聚地,有"百万大军"之誉。</p> <p class="ql-block">门券。上图:上海知青博物馆《参观券》。下图:"迎世博″.上海聚齐(古玩城)首届红色收藏及影像展。2010.1.23</p> <p class="ql-block">门券。上图:难忘的年代--知青书画收藏展2007.3.17。中图:(上海)崇明知青艺术馆。下图:纪念知青上山下乡40周年收藏回顾展(2008.11)</p> <p class="ql-block">请柬.北京城工美大厦.全国老知青才艺展.老知青第三届文艺汇演(2014.4.23)。</p> <p class="ql-block">山西省海城知青藏品馆开馆纪念劵。</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上图:湘潭知青下放洞庭50周年图片展《纪念券》(2018.4.20)。下图:天津知青历史文化展《难忘青春岁月参观券》(2016.6.5)。</p> <p class="ql-block">门券。上图:知青40年.弹指一挥间--郑州72届知青下乡40周年联谊会《入场券》2013.5.19。下图:常德市西洞庭(农场)管理区成立60周年"农恳博物馆″博物展(2015)。</p> <p class="ql-block">门券。南京市首届知青红色藏品展2008.5.31。</p> <p class="ql-block">[其他]</p> <p class="ql-block">福州分区福建生产建设兵团1969.12.7组建,设4师2团,累计接收知青11万人。1974.11获批撤销。《通行证》(1971.1.9)</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公检法、军管会严打残害知青,破坏上山下乡犯罪分子的《通告》</p> <p class="ql-block">同上。1970.8.15</p> <p class="ql-block">文件。灵宝县《关于予拨知青(第二批)安置经费和建房、生活用煤的通知》1975.8.6。</p> <p class="ql-block">文件。灵宝县《关于补报知青(建房)专用木材的通知》1975.9.28。此通知印发包括林场,且有"本地(木)材″文字,"分配表″中"每人0.17寸"?不会是给鸟筑巢吧,这出帐"真不会算了。</p> <p class="ql-block">兴化县下发给知青的"下放金″240元,有购买农具(铁锹、鸭朳、竹批、栅落等),有购置生活用品(泥塕、米箩、蚊帐顶、修竹橙等),有知青5人领取2个月的"知青生活费"合计73元。20余张发票,3张收条,倒也规范完整,章印(签名)齐全,收支吻合,没有假账,不失是廉政教育好教材。</p> <p class="ql-block">同上。满满的"烟火气,泥土味"。"</p> <p class="ql-block">信汇单据。汇款单位:河南省民政厅。收款单位:禹县民政科″,用途为"支边补助费″。实际为"禹县支边青年(5名)下落不明人员家属(生活)补助费″(1967.4.11)。</p> <p class="ql-block">上海浦江电表厂职工子女上山下乡《困难补助收据》1978.12.30。有些国营企业职工在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后期,春节前略有补助。</p> <p class="ql-block">[书刊.画册]</p> <p class="ql-block">《知识青年地图册》1975.7地图出版社专为知青学习地理知识而出版的书籍。收藏有百余册知青专题各类书籍,70年代居多,至今也有半个世纪了。恐"美友"视觉疲劳",作为专题类收藏品种之一,略上图几册。</p> <p class="ql-block">长篇小说《中国知青部落》1990.9郭小东著。以云南知青生活为历史背景着墨挥笔,描述了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喜和怒,忍和争……。尤其是1978云南7个农场3万多知青的请愿罢工要求"废除上山下乡制度","一锅端下(乡)去,一锅端回(城丿来"的惊天呼声,迅速蔓延至全国21个省市自治,引起高层重视,也因此改变了上山下乡的走向和知青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图集》2019.9靳建疆(原国务院知青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主编。该图集从万余件应征照片及国家挡案馆、新闻单位等提供的大量照片中精选编辑而成,客观公正地记录了知青的历史和生活……。</p> <p class="ql-block">《真实的故事》.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先进人物选集,1981.1国务院知青工作领导小组编印。编者的话摘要:全书86篇材料,39万字。是全国(1800万)知识青年和支边青年以大局为重,分担国家困难,为祖国农村和边疆建设贡献自己青春和才智,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已年轻的生命,令人起敬,应该流传下去……。先进人物包括邢燕子、候隽、杨华(第一个青年垦荒队长)……。</p> <p class="ql-block">《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1996.6顾洪章主编,顾问有顾秀莲、万绍芬等。该书记述了1955--1981,长达27年间沙及知青上山下乡的大事要事。忠于史实、完整真实地反映了上山下乡历史的基本脉络。与《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未》同为姐妹力作,具体的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权威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