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书林——《茶花女》

风清杨

<p class="ql-block">利用休假外出的时间,重读了一遍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手里的这本32开精装本由花城出版社2015年出版,书中有插图,译者为黄甲年。因为喜欢历史的原因,外国文学作品我接触不多。八十年代参加工作以后,接触面广了,陆陆续续读过苏联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其次,还有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这本书之所以和别的外国文学作品区别来说,皆是忘不掉当年读这部书时的我正处在二十一、二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主人公阿芒和玛格丽特之间感天动地的爱情足以让血气方刚的我铭记一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花城出版社2015年出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b></p> 小说《茶花女》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青年阿芒爱上了生活在巴黎上流社会的妓女玛格丽特。玛格丽特漂亮、聪明又善良,她虽然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的心灵。玛格丽特外表看起来玩世不恭内心却渴望真正的爱情。青年阿芒被她的美丽折服,一见钟情。玛格丽特也被阿芒的一片赤忱之心所打动,他们彼此深深的相爱。他们曾经远离闹市区过起了田园生活,玛格丽特曾经受到创伤的心灵开始慢慢愈合。她憧憬美好的未来,决心和过去风尘生涯一刀两段。她变卖了所有财产,并还清债务,和阿芒一起过起了简朴的家庭生活。但阿芒的父亲闻讯赶来,他不愿意儿子阿芒和一个妓女生活在一起,逼着玛格丽特和阿芒断绝来往,以免玷污家族声誉。不明真相的阿芒误以为玛格丽特爱慕虚荣变了心,变着花样羞辱玛格丽特。玛格丽特身心交瘁,在冤屈和疾病的折磨下最终离世。最后,知道真相的阿芒痛不欲生,他甚至挖出埋入地下的玛格丽特,只是为了见最爱的人最后一面。他们之间的爱情惊天动地撕心裂肺,看起来叫人寸断肝肠。<div><br></div> 小说通过阿芒复述玛格丽特的遭遇来反映玛格丽特当时的心境,最后又以日记的形式说明真相。深刻的反映了玛格丽特在临死时的内心独白,小说的这部分描写也是最能打动读者内心的文字。其次,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都栩栩如生,比如主人公玛格丽特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爱上阿芒以后,她放弃过去花天酒地的生活,处处替阿芒着想,变卖自己的首饰披肩也不愿意伸手向阿芒要钱。最后在阿芒父亲的逼迫下,为了阿芒的前途和家族声誉,她忍痛放弃自己向往以久的爱情,甘愿牺牲自己去成全他人,一个人背负着背叛爱人的巨大压力,以至于病痛交加,最终离世。阿芒的形象刻画的相当真实,他性格软弱,多愁善感。尤其是玛格丽特死后知道真相的他所表现出的绝望,以泪洗面的忏悔都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其次,还有心地善良深情厚意玛格丽特的好朋友朱迪•迪普拉、狡黠贪婪的退休妓女布吕丹丝等等都刻画的有血有肉。<br><br>在我看来,《茶花女》最大的看点就是一个青年人爱上了一个妓女。<br><div><br></div> 任何文学作品都离不开作者生活的社会背景。现在看这个问题好像并不是那么严重。比如前几天刚好读了作家刘震云老师的小说《一日三秋》,书中人物马小萌在北京当过暗妓,主人公明亮知道以后虽然痛不欲生,但鉴于客观条件,最后不得不说服自己克服巨大的压力,带着马小萌远走他乡。在这里提及这个问题虽然有点牵强,至少说明现在的人对此问题虽然要开明许多但仍然不为社会所容纳,更不要说在小仲马生活的时代了。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爱上一个妓女在任何时代都是违反社会规则的,都是被社会所不允许的。其次,阿芒的父亲分析儿子和玛格丽特之间的所谓爱情时就说<font color="#ed2308">“你已经二十四岁了,想想未来吧。你不可能永远爱这个女人,她也不可能永远爱你。你们俩都夸大了你们的爱情,你断绝自己的前程。再往前走一步,你就不可能离开你走上的道路,将来你会为你的青年时代后悔一辈子的。”</font>在他眼里,上等人和妓女之间只是买卖关系,是人们寻欢作乐的对象,决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感情。客观来说,阿芒父亲的话非常有道理。其次,从人性方面来说,当时巴黎的贵族都以交结有名的交际花当自己的情人为荣,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即便是阿芒那么爱玛格丽特,但他始终都没有给父亲说要娶玛格丽特为妻,也只是把玛格丽特当做自己的情人,他对他父亲说<font color="#ed2308">“我是玛格丽特小姐的情人,我跟她生活在一起,这是极其普通的事。我并没有把我从你那儿得到的姓氏给了玛格丽特小姐。”</font> 他们之间没有未来。<div><br><br></div> 小仲马的《茶花女》和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有异曲同工之处,这篇小说讲述的是明万历年间,京师名妓杜十娘为了赎身从良,追求真爱,将自己的终身托付给太学生李甲。可李甲生性软弱,自私,虽然对杜十娘也是真心爱恋,但又屈从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再加上孙富的挑唆,最终出卖了杜十娘,酿成了杜十娘沉箱投江的悲剧。《茶花女》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等等都是他们不能跨越的鸿沟。<br><br>他们两人是真心相爱着对方。阿芒羞辱玛格丽特是因为忘不掉她,因爱生恨。玛格丽特不愿意让阿芒承担来自家庭的压力离开他也是因为爱着对方。其实他们之间的矛盾还是来自于门第等级观念,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终究是一个死结,也注定是一场悲剧。对此,面对着阿芒狂热的爱情,玛格丽特保持着清晰的头脑,在留给阿芒的信中说<font color="#ed2308">“我思考着您父亲不敢对我说出的、但多次滑到他嘴边的话:总之,在他眼里,我不过是个妓女,不管我为我们的关系提出什么理由,都像是自私的谋算,我过去的生活使得我不能有任何权利梦想我们的未来。”</font>这也是玛格丽特能决绝的离开阿芒的主要原因。<br><div><br></div>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b><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外国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b></p> <p class="ql-block">《茶花女》的故事之所以感人至深,并非全是虚构。小仲马是大仲马的私生子,这个身份让年幼的小仲马备受他人的奚落和羞辱,他非常痛恨法国的淫靡之风造成许多像他这样的被侮辱者,对此他非常敏感。长大成人以后遇上了从乡下来到巴黎巴黎沦为妓女的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小仲马被她的容貌气质所吸引,最后成为了她众多情人中的一个。他们之间也有过一段温馨缠绵的快乐时光。小仲马对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感情相当复杂,其中有同情、爱恋、嫉妒,他不能容忍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和别的人来往,但这根本不可能,她需要这些富人来维持优裕的生活,小仲马为此非常痛苦,只能选择分手。阿尔丰西娜•普莱西最后死于肺病,也是小说玛格丽特的原型。在阿芒的身上也能隐隐约约看到小仲马的影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翻出了书柜中的这本1980年由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茶花女》和花城出版社的《茶花女》粗略着对比着看了几页,外文出版社的有许多的名词注解及地理位置的注解,相对于一部外国名著来说,这些注解对读者理解《茶花女》有极大的帮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52u0psxn" target="_blank">漫步书林——《明清史文集》(下)</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4da7cde6" target="_blank">漫步书林:《变化中的中国人》</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3xsilzey" target="_blank">《钟鼓楼》:詹丽颖的性格分析</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94or27q" target="_blank">«回忆»随想(原创)</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8sccbgt" target="_blank">陪我走过岁月的那些照相机</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