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馍”也称面花,用特制优质面粉制成。制作精巧,造型美观,色彩艳丽,栩栩如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显著的民俗特色。 花馍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花馍是由多种形状、各种色彩的面塑组成,有枣馍馍、枣花馍、寿桃馍、鱼鳞馍、元宝馍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可以说每一个都是艺术作品,都能令人驻足欣赏、赞叹。图的就是吉祥如意的好寓意。 后来在无数手工制作人的改良下,花馍有了更深刻的寓意。 小老虎花馍的制作需要细心耐心,用到更多的色彩搭配和造型工艺。 栩栩如生的土豆辣椒和红薯。 花馍赋予了故事场景的真实性,演绎的不仅仅是花馍本身,更是一种深刻的寓意。 大小不一的画笔在桌上一字排开,最小的笔尖不过比绣花针略粗,用来勾勒花蕊和飞龙的眼睛。只需用笔略点一下,一条翘着胡须的面龙似乎就有了活灵活现的神气。 在历经千年的传承中,花馍不仅被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技艺。用「捏」来形容花馍的制作并不完全准确。从面粉到活灵活现的动物,需要揉面、塑形。 面片被仔细擀开,细齿的梳子在上面压上纹路,就变成了凤凰的翅膀、花朵的花瓣。捏就的花果、鱼鸟和走兽,要先上锅蒸了定型,等晾干后再上色。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展示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在探讨中创作的孩子们。此时的花馍制作不仅仅是手工,更是促进友谊,激发创作灵感的燃点。 嬉笑打闹间,精巧的花朵跃然纸上。 花馍技艺包括:搓、团、捻、擀、剪、切、扎、按、捏、卷等十多道工艺,所用的工具有擀杖、剪刀、筷子、梳子、竹签等。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花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它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馍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 花馍,已经不仅仅是对古老技艺的传承,更是在后人的创新推动下,发展成“舌尖”上的产业。 一筐玫瑰,寄托着多少美好。 忍不住想咬一口的桃子 海鲜大集会 水果篇 寓意篇 一组展示 每年从农历腊月开始,山东很多地区就开始蒸花馍,花馍用来祭祖先、祈平安、求吉祥和当作走亲访友的馈赠礼品,老辈人蒸花馍,来寄托对幸福日子的情感 龙头的面部表情,鼻子,龙须,都需要来自内心的对龙的寓意的理解。 这军用书包和水壶,勾引多少人的回忆,花馍也可以是一种情怀的寄托。 果蔬篇。每一个都是活灵活现。 王昕潼同学参加孙老师新书签售会时制作的花馍礼。 制作花馍的工具。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模型,都关系到花馍的成品外观和口感。需要极大的耐心。 向雷锋学习 小状元 可爱的八戒 神奇的海底世界 献给妈妈的爱 腹有诗书气自华 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花馍的由来和历史,也在创作和创新中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劳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