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飞与新中国”座谈会在福州召开

九九

<p class="ql-block">5月7日是叶飞同志诞辰。</p><p class="ql-block">由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福建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福建华侨历史研究会共同举办的“叶飞与新中国”——纪念叶飞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福州省老干局活动中心召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省新四军研究会刘云刚会长主持会议:</p><p class="ql-block">今年的5月7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叶飞同志诞辰110周年。福建是叶飞同志的家乡。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座谈会,深切缅怀他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追思和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念,扎实工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p><p class="ql-block">出席座谈会的有: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刘春灏、文化宣传委员会主任肖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苏中保,中共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王盛泽,福建省社科联学会部主任康蓉辉;主办方省新四军研究会、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省华侨历史学会的负责人;省社科联党建联系第4片区各学会负责人;厦门市、南安、宁德市蕉城区、福安、屏南、南平市、武夷山等新四军研究会负责人;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警察学院等师生代表;叶飞同志家乡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金淘镇、占石村等代表,本会共建单位领导及本会会员;叶飞同志亲属等,共150余人参加座谈会。</p><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座谈会得到省社科联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得到了中共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得到了中国新四军研究会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座谈会的主办方,向参加座谈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省党史方志办王盛泽副主任讲话:</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纪念叶飞同志诞辰 110周年,深切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学习和弘扬他的革命精神与</p><p class="ql-block">崇高风范。</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叶飞同志长期在福建担任重要职务,无论是担任军队领导,还是主政地方工作,叶飞同志为福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呕心沥血、夙兴夜寐,为福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一、积极领导剿匪反霸斗争,致力巩固海防和加强海上军事斗争,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初期,福建的匪患严重,特务土匪频繁出没于城乡,肆无忌惮进行各种破坏活动,严重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治安。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叶飞同志殚精竭虑,多次主持召开有关会议,作出周密部署,大力开展剿匪斗争。……由于剿匪斗争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剿匪斗争加快了步伐,并取得了彻底胜利,共歼匪 7 万余名,提前于 1951 年 5 月肃清了全省的土匪,清除了历史毒瘤。毛泽东对福建的剿匪工作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称赞福建的剿匪“成绩甚大,极为欣慰”。剿匪工作的胜利,对于安定社会秩序、巩固基层政权、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恢复工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1953 年7 月 16 日,台湾国民党当局在美国的支持下,集结约 1.3 万人窜犯东山岛。叶飞同志冷静调度,果断指挥,仅用 36 个小时即组织守岛与驰援部队歼敌 3379 人,取得了辉煌胜利。东山岛保卫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蒋“反攻大陆”的美梦,创造了保卫海防的光辉范例,维护了新中国的尊严。1958 年8 月,毛泽东主席亲自“点将”,授命叶飞以福建前线海陆空三军总指挥的身份,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炮击金门,圆满地实现了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取得了军事和政治斗争的重大胜利。</p><p class="ql-block">叶飞同志认真领会、正确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关于福建前线军政工作的各项方针和指示,指挥部队清除匪患,开展镇压反革命和反霸斗争,加强军队和民兵建设,开展军民联防,粉碎国民党军的窜扰,有力地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促进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福建的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及发展。</p><p class="ql-block">二、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地方工业,为福建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p><p class="ql-block">……叶飞同志采纳陈嘉庚先生的建议,领导兴建了厦门高崎到集美的厦门海堤,使昔日封闭的“孤岛”从此成为通达五洲四海的一颗“南国明珠”。在厦门海堤工程上马的同时,叶飞同志又争取将鹰厦铁路建设作为福建唯一的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国家计划。为推进鹰厦铁路建设,叶飞同志亲自参与铁路方案论证,亲临施工爆破现场,推动省委及时成立支前委员会,动员全省 10 万民工配合铁道兵部队,劈山开路,仅用 22 个月时间,于 1956 年 12 月提前全线铺通,结束了福建“路无寸轨”的历史,为全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叶飞同志还千方百计争取中央资金支持,以国防公路为龙头进行公路建设,至“文化大革命”前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 1.4 万多公里,基本形成铁路、公路、水路三者结合的营运网络,大大改了“东南山国”交通闭塞的落后面貌。</p><p class="ql-block">党的八大后,根据中央“为了发展地方工业,各省都要建立自己的化肥厂和钢铁厂”的指示,叶飞同志提出要从福建的实际出发,利用本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实行平战结合,发展地方工业,建立稳固的“小三线”重工业基地。……至 1962 年底,三明市已建设成为拥有三明钢铁厂、三明化工厂等 13 家大中型企业、49 家小型企业和 12 万人口、1.07 亿工业产值的新型的工业城市,福建甩掉了“手无寸钢”的帽子,带动了全省工业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为福建地方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基础。</p><p class="ql-block">为填补福建“三酸两碱”(硫酸、硝酸、盐酸、烧碱、纯碱)生产的空白,在叶飞同志的主持下,福建省委、省人委把发展化学工业作为支农的重点,先后在三明建成年产 4万吨石灰氮和 16 万吨联碱的化工厂,在厦门建成全国首创的利用海盐电解生产烧碱的电化厂,在省会建成福州二化和福州抗菌素厂。1965 年全省化工产值激增到近 3 亿元,为后来化工成为福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创造了条件。</p><p class="ql-block">叶飞同志还积极推动古田溪水电站建设,大抓农村小水电建设,提出“水电为主、小型为主、群众自办自主”和“一水多用、一站多能”的建设方针,全面推广群众办电站的经验,使福建农村水电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也为福建工业发展提供了能源。此外,叶飞同志遵照中央关于加强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主持召开省委鼓山会议,作出“在三年调整中全力以赴进行小三线建设”的决定。随后,全省有几十家工厂、数万名职工从沿海地区迁到闽西、闽北,促进了龙岩、建阳、南平、三明、永安、邵武等几个城市的崛起和发展。</p><p class="ql-block">三、大力发挥山海优势,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有效推动了福建农业生产发展</p><p class="ql-block">(略)</p><p class="ql-block">四、大力振兴文教事业,主持创办一批文教建设项目,促进了福建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p><p class="ql-block">(略)</p><p class="ql-block">同志们!叶飞同志为福建省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受到全省人民的拥戴。他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刘春灏副会长讲话:</p><p class="ql-block">我受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于中海会长委托,和“中新会”文化宣传委员会肖力主任、学术研究委员会苏中保副主任,受邀参加“叶飞与新中国”座谈会,纪念新四军著名战将、老一辈政治家、军事家叶飞同志,感到十分亲切、十分荣幸!叶飞同志骁勇善战,功勋卓著,在 70 余年的革命生涯中,长期担任国家、军队和福建省的重要领导职务,是我军著名的开国上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 方面都有突出建树。他的光辉业绩、卓越贡献、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p><p class="ql-block">叶飞同志的壮阔人生是一部用生命精华书定的大书,是与人民心心相印的华彩乐章!值得我们潜心研究和永续传承。今天,福建省党史部门和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共同举办“叶飞与新中国”座谈会,很有必要,很有意义。在此,首先,我代表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这次座谈会的主办单位、参会单位、受邀单位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向叶飞委员长的家人,表示亲切问候和致敬,预祝座谈会圆满成功 !</p><p class="ql-block">去年 12 月 3 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用好这一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p><p class="ql-block">由包括闽西、闽东、闽粤边游击区在内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高举红四军的光辉旗帜,驰骋大江南北,转战江海湖汉,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书写了一曲曲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以弱制强的英雄战歌!新四军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抗击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是一部书写包括叶飞等铁血战将、忠心报国、忠诚人民、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新四军烽火十年的光辉历程、叶飞将军等新四军将士的战斗经历、传奇人生是我们研究书写、取之不竭的精神宝库。面对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们这些从事新四军历史研究,传承、弘扬铁军精神的党史工作者,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感恩奋进新时代,讲好新四军的故事、革命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和担当!</p><p class="ql-block">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成立四十多年来,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强化组织功能、整合社会资源、深化学术研究、传承铁军精神、开展重大活动、服务老区人民等方面卓有成效。在发掘、整理新四军建军历史、研究从八闽大地走出的张云逸、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叶飞、黄道等革命前辈战斗历程方面作出了大量的的基础工作,出版了一批极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推出了《福建三年游击战争与新四军》《铁的新四军》《福建人民抗日征程史》《福建新四军人物传》《八闽军魂》等一批很有份量的学术成果。福建新四军会曾与我们共同主办《战争年代》杂志充分发挥了研究、宣传新四军精神、讲好新四军故事的平台作用,福建新四军研究、宣传工作有广度、有深度、有特色、有成效,走在全国前列。在此,我代表曾任东部陆军副司令和福建省军区司令员,对福建充满感情的现任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于中海将军向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福建全省从事新四军研究、宣传工作的专家和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p><p class="ql-block">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是在粟裕、谭震林、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提议下创建的。叶飞委员长担任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的首任会长,他从研究会的章程和组织架构、主旨任务、工作重点、与省市研究会关系等方面把关定向,为我们四十多年来新四军研究、宣传工作、组织开展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相继推出了《新四军的组建与发展》《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新四军研究全书》和大型电视纪录片《铁的新四军》等重要成果。</p><p class="ql-block">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成立 43 年来,在叶飞、彭冲、周克玉、朱文泉老会长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研究新四军、宣传新四军两大任务,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传统做出了应有贡献。今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亲临盐城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会将举办“人民群众——新四军之基”学术研讨会,按照习总书记“要用好这一教材”的指示要求,将主编《全国新四军纪念场馆概览》和《华中人民的长城》两部大型图文集,我们热忱期待贵我两会按照叶飞老会长确立的工作方向,开辟新四军学术研究、文化宣传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参与、支持!</p><p class="ql-block">最后,祝愿福建省的党史研究和新四军历史研究工作,乘这次“叶飞与新中国”座谈会的东风,奋进新时代,担当新作为,取得更多新的成果,创造更多新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福建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省委党史方志办宣传编辑处处长温雪勇发言(《叶飞和闽东苏区的创建》):</p><p class="ql-block">叶飞同志是优秀的军政一肩挑开国上将,性格沉稳内敛,善于学习,严于律己,实事求是,不墨守陈规,尤其是在失去中央领导的情况下,在独立的坚持南方闽东三年红色游击战争中、在坚持开创发展闽东红色根据地的斗争中做出了创造性的工作,始终如一的把握对敌斗争的正确方向,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酷清剿,在遭受日寇铁蹄践踏的时候,能够主动与国民党政府谈判,率领游击队员走上抗日救国争取民族解放的光辉道路。他的革命经历对于我们传承红色基因有重要的启迪和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叶飞,1914 年 5 月 7 日生于菲律宾奎松省,父亲叶荪卫,祖籍福建南安金淘镇,母亲麦尔卡托是菲律宾当地人。5 岁时回国,按照家庭谱系起名叶启亨,是新中国惟一具有双重国籍的开国上将叶飞早期在家乡获得革命思想的启蒙。1925 年,叶飞考取了厦门港中山中学初二年级,在这里开始逐步了解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p><p class="ql-block">1927 年 4 月 5 日,厦门的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事变,厦门港中山中学也被强行封闭。叶飞在悲愤中转学到厦门省立第十三中学(今厦门一中)。1928 年,叶飞加入了共青团。不久,任十三中团支部书记。这年冬天,经过组织说服,放弃升学机会,并且写了一封信给家乡和国外的父母,说毕业后和朋友一起赴日本留学,家里不必再寄钱了。以此为借口,断绝了与海内外亲人的联系,走上了完全的职业革命道路。为保密起见,他将自己的名字由叶启亨改为“叶飞”。有人说这个名字表达了叶飞对民族英雄岳飞的钦敬之情,这个名字从此相伴叶飞一生。</p><p class="ql-block">在闽东的革命斗争是叶飞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一段时期,在这里,叶飞成长为军政全能的革命者。闽东位于闽浙之交,大革命末期,爆发过反帝爱国斗争和工农革命运动,连江和古田两地还建立了党的组织。1931 年春,邓子恢到福安、连江巡视工作,把闽东党的工作重心从城镇转入农村,兴起农民运动高潮。</p><p class="ql-block">1932 年 5 月 15 日,福州中心市委召开扩大会议,在通过的决议中提出了“发动和领导闽东北千百万工农士兵劳动群众起来斗争,开辟新的苏区”的战斗口号。同年 6 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陶铸亲临连江和福安,指导闽东工农武装斗争。之后,叶飞、赖金彪、曾志等同志也陆续前往闽东,充实、加强了闽东党的领导。</p><p class="ql-block">1933 年 5 月,叶飞和颜阿兰率领宁德游击队和工农自卫队发动霍童暴动,并于 6 月底在霍童半岭村统一改编为“闽东北工农游击第三支队”,颜阿兰任支队长。10 月 22 日,中共福安中心县委成功地领导了甘棠暴动,歼灭国民党海军陆战队 1 个排。次日,闽东工农游击第五支队宣告成立,任铁峰任队长,叶飞任政委。</p><p class="ql-block">随着闽东地区工农游击武装的迅速建立,一批党团员、农会骨干和有志青年进入革命队伍,闽东党的组织也日益发展壮大。至 1933 年底,在福安中心县委领导之下有宁德、寿宁、霞浦、福鼎、福安五县的区域。先后建立了党领导的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第三支队、第五支队、第七支队等数支游击队,为此后紧接而来的工农武装割据创造了的条件。</p><p class="ql-block">群众运动的蓬勃开展和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促进了闽东各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933 年 5 月,闽东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寿宁县革命委员会在寿宁赤陵洋成立,主席范铁民。随着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福州中心市委有意识地将原位于闽中的连江、罗源、古田、屏南等县与福安的福宁府各县统筹考虑,统称“闽东”,以创建闽东新苏区。</p><p class="ql-block">1934 年 1 月 1 日,叶飞、詹如柏、马立峰、曾志、任铁锋等率领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第五支队和红带会员三四千人,兵分 3 路,占领闽东重镇赛岐。此后,在中共福安中心县委的领导下,整个宁德地区的农民群众纷纷揭竿而起,互相激励、互相策应,各县武装暴动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工农武装的发展,促进了武装割据的发展。1934 年 2 月,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福安柏柱洋召开,正式选举成立了以马立峰、叶秀蕃为正副主席的闽东苏维埃政府。至此,闽东革命根据地已形成面积达 1 万 1 千多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红色区域,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八大主要根据地之一。</p><p class="ql-block">闽东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立即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分田运动。1934 年 4 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遭敌破坏,闽东党组织与上级的联系中断。同年 6 月,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和连江县委双方领导人在福安柏柱洋举行联席会议,并成立了中共闽东临时特委。8 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闽东,胜利攻克罗源县城,歼敌千余名,并在宁德赤溪会见了叶飞、詹如柏等闽东苏区领导人,在军事骨干、枪支弹药等方面支持了闽东红军,有力推动了闽东革命的发展。同时,根据地广大翻身农民也踊跃参加红军,保卫土地革命胜利果实。1934 年 9 月底,在宁德支提寺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师长冯品泰、副师长赖金彪、政委叶飞。从此,闽东苏区有了一支特委直接领导的主力红军队伍,连同各县独立营、警卫连、赤卫队、红带会等,全闽东共有数万人的革命武装。</p><p class="ql-block">闽东独立师成立后,在保卫、巩固和扩大苏区的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0 月初,独立师首战告捷,全歼宁德石堂、周宁咸村等反动民团。由于工农武装斗争的不断胜利,闽东苏区的范围也不断地扩大,并且把闽东七县(即福安、寿宁、霞浦、宁德、福鼎、连江、罗源)苏区连成一片。至此,闽东工农武装割据发展到高潮,苏维埃政权遍布闽东大片河山,形成了闽东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p><p class="ql-block">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征程。同年底,国民党调集闽浙两省正规军和地方反动武装达数万的兵力,向闽东苏区发动了残酷的“清剿”。闽东苏区党政机关所在地福安柏柱洋遭受国民党大军围攻,福安苏区大部分被敌占领。</p><p class="ql-block">闽东广大军民在中共闽东临时特委领导下,立即投入反“围剿”斗争。面对日益严峻的斗争形势,1935 年 1 月 13 日,闽东临时特委由叶飞主持在福安洋面山召开紧急会议。叶飞从实际出发,指出只有保存了有生力量,保存了独立师,才能坚持斗争;如果独立师被消灭了,闽东苏区就会垮台。最后会议决定:迅速转变战略方针,变苏区为游击区,保存实力,坚持长期游击战争。洋面会议统一了闽东党政军主要领导人的认识,转变了单纯保卫苏区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变苏区方式为游击区方式,保存实力,开辟新区,坚持长期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对于闽东三年游击战争的深入开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1935 年 6 月 1 日,叶飞、阮英平、范式人召集坚持各地斗争的负责人在寿宁县含溪举行会议,作出了恢复健全中共闽东特委机构,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等重大决策。叶飞担任特委书记。会议确定了“一方面波浪式地向外发展新区,一方面对内恢复老苏区”的游击战争的基本方针。红军游击队在群众的掩护和支持下,在广阔的战场上与敌周旋,化被动为主动,出奇制胜,取得了一系列战斗的胜利,有力地促进了新区的开辟和老区的恢复。</p><p class="ql-block">“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在革命转折关头,叶飞带领闽东特委实行了革命的两面派斗争策略,对革命斗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敌人在根据地编保甲,实行法西斯统治,是很毒辣的。保甲一经编成,我军和地方干部就很难进行活动。特委根据斗争形势的发展,对保甲长、联保主任采取了镇压反动分子,争取中间分子,团结同情分子的策略,取得很好效果,多数保甲长为我所用。特委还指派一些没有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充当保甲长、联保主任,公开对付敌人,暗地进行革命活动。利用敌人的保甲制度来掩护革命工作,这个经验后来对抗日战争时期反“清乡”斗争也很有用处。通过这个政策,紧张对立的局势大大扭转,为坚持游击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正由于闽东党根据斗争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执行了这些正确的政策,领导根据地群众和强大的敌人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进行了顽强而又机智的斗争,终于粉碎了敌人多次“清剿”和严密封锁,不但在这块孤立的滨海根据地内站稳了脚跟,并且得到一些发展,重建了十二个县的政权,闽东独立师还分别到屏南、古田、政和和浙江的泰顺、景宁、庆元等地活动,开辟新的游击区。</p><p class="ql-block">1937 年 10 月,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将南方各省游击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四军。12 月 31 日,《福建民报》发表了《中国共产党闽东特委共赴国难宣言》,标志闽东地区形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p><p class="ql-block">1938 年 2 月 14 日,1300 余名闽东游击健儿告别了闽东人民,由叶飞、阮英平率领从屏南双溪、棠口出发,奔赴皖南抗日前线。</p><p class="ql-block">艰苦卓绝的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是闽东革命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蕴藏着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残酷、严峻的斗争中,面对血与火的洗礼,面临生与死的考验,闽东的党员干部、红军游击队战士和广大人民群众毫不畏惧,他们用理想和信念、意志和力量、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鲜明地反映出闽东革命先辈斗争精神的优良特质。闽东苏区是全国最后建立的苏区,利用“闽变”的有利时机建立的工农革命政权。由于它是在第五次反“围剿”的严峻岁月里诞生的,失去中央的联系,它的创建不同于主力红军开辟的苏区,主要是依靠本地党组织和革命群众的英勇斗争,是土生土长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解决本地区的问题,独立自主的坚持斗争。闽东地区的斗争过程是从农民运动的小型武装斗争到建立苏区,到大规模的游击战争,始终以游击战作为基本斗争形式。因此,闽东苏区的创建及坚持特别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叶飞从一个职业革命者来到闽东,一干就是 5 年半。在这里,他深入群众,开展党团和政权建设,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历练和磨难,“可见是战争造就了伟大的人才”。他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革命必胜的信念,团结同志,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担当,不怕牺牲,带领闽东军民胜利地坚持了闽东三年游击战争,保持了党在南方的战略支点。闽东,是叶飞成长的新起点。叶飞参加革命和在闽东所表现出来的崇高信念、坚韧意志和牺牲精神,无疑是一笔丰厚的历史遗产,对于我们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革命精神,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和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省新四军研究会顾问、原福州军区军史研究员姜天裁发言(《叶飞与解放福建、福建海防及炮击金门》):</p><p class="ql-block">一.叶飞与解放福建(略)</p><p class="ql-block">二、叶飞与福建海防</p><p class="ql-block">福州战役结束后的第二天,即1949 年 8 月 24 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福州成立。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张鼎丞兼任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叶飞和方毅任副主席。同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军区机构由第 10 兵团机构兼),叶飞任第10兵团兼福建军区司令员,张鼎丞兼福建军区政治委员,第10兵团政治委员韦国清兼任福建军区副政治委员。1950年2月,韦国清调北京另行分配工作,叶飞遂又兼第 10 兵团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福建解放后,全省成股土匪 5 万余人。第 10 兵团兼福建军区(除加紧练兵、准备再次攻击金门外,派出大量野战军部队(包括 1950 年 3 月入闽担任剿匪任务的第 32 军),配合地方武装和民兵,担负剿匪任务。叶飞和兵团、军区领导组织了逐步展开清剿、实行重点清剿、限期消灭股匪、彻底肃清散匪 4 个阶段的剿匪斗争,于 1951 年底基本肃请股匪,至1956 年底共歼灭陆上土匪 73450 人。完成了彻底解放福建大陆的历史使命,并在斗争中发展地方武装,壮大民兵队伍,完成基层政权建设、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的任务,为巩固海防、建设新福建创造了有利条件。福建的剿匪得到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赞扬。1951 年 2 月 26 日,毛泽东主席致电福建军区领导人:“你们一月份剿匪简报收到,阅悉。剿匪成绩甚大,极慰!望继续不懈,坚持到底,务于三月底以前,肃清福建一切股匪……”</p><p class="ql-block">福建解放初期,国民党军依托其占据的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仗着其海、空军的暂时优势,频繁对大陆沿海地区进行窜扰破坏活动。福建军民采取进剿海匪和反窜扰作战行动对付。在进剿海匪方面,1950 年和 1951 年解放军共剿灭海匪 900 余人。1952 年 6 月,福建军区召开海防会议,确定“南守北攻”方针,开始进剿盘据闽东北岛屿的海匪,这一年歼灭海匪 319 人。11 月 25 日,叶飞在福建省委海防工作会议上,提出“全面巩固,全面进攻”的海防对敌斗争方针, 要求积极在海上活动,巩国和扩大海上阵地,缩小国民党军和海匪海上活动范围。1953 年 7 月,海防部队和水兵师一次同时进剿西洋、浮鹰、北坝、马刺、魁山 5 岛海匪,共歼海匪残部 112 名。1955 年 1 月 18 日,浙江一江山岛解放后,福建军区派部队进占西洋、浮鹰、福瑶等岛;浙江军区部队亦进占闽东北台山列岛,归福建军区领导指挥。在反击国民党军登陆和登岛窜扰活动方面,1951 年至 1952 年间,双方曾有8 次中小规模的战斗。其中,1951 年 9 月 4 日,驻鸟蚯屿海匪部队派遣“泉州纵队”和"永安纵队"共 340 余名武装特务, 在福清偷渡登陆內窜,企图在晋江、仙游、惠安三县接合部三角亭山区建立“游击根据地”。福建军区司令员指挥就近的第 25 军部队和晋江军分区地方武装及民兵给予迎头痛击,至9 月 7 日,残匪分散流窜于山林中顽抗,叶飞亲临战区,再作部署。继 4 天大规模清剿后,开展群众性军事清剿与政治瓦解,至 28 日,这两支由美国顾问精心训练,号称“全美式装备万能情报员”的特务武装,除 8 名匪徒乘隙逃下海外,其余包括两个纵队的司令全部被歼。据 1949 年至 1958 年的不完全统计,国民党海匪登陆袭扰共 117 次 28800 余人,被歼灭 4960名(包括东山岛保卫战歼敌数)。</p><p class="ql-block">1953 年 7 月 16 日,金门国民党军出动 1 万多人,在海空军支援下进犯东山岛。15 日下午,叶飞得到金门国民党军乘大批军舰出动的报告后,立即命令福建海防部队作好迎战准备。鉴于东山岛上只有公安第 80 团(欠 1 个营)守备,福建军区原来的作战预案是,守岛部队予敌杀伤后,留一个精干的营机动防御,其余人员撤出岛外,然后组织反击。但当公安第 80 团团长游梅耀根据岛上地形和防御工事的状况,决心坚守核心阵地待援后,叶飞经过与游梅耀通电话并考虑片刻后,果断地批准了游梅耀的计划。然后,立即命令第 31 军 91 师272 团和第 28 军 82 师及军炮兵团等部队飞速驰援。中央军委亦立即命令在汕头的中南军区弟 41 军 122 师等部队飞速东援。在守岛部队顽强坚守核心阵地和增援部队迅汪登岛反击下,进犯东山岛的国民党军于 17 日 5 时许撤退到岛东部湖尾等一带海滩,登舰逃回全门。此战,解放军以伤亡,失踪1250 人的代价,取得歼敌 3379 人、炸毁坦克 2 辆、击沉小型登陆艇 3 艘、击落飞机 2 架,并缴获大批武器弹药的战绩。</p><p class="ql-block">东山战斗一结束,毛泽东主席就指出:东山战斗不光是东山的胜利,也不光是福建的胜利,而且是全国的胜利。中央军委也于 7 月下旬通电嘉奖参战部队。</p><p class="ql-block">三、叶飞与“八二三”炮击金门(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省新四军研究会顾问、原省建设厅副巡视员陈鲁生发言(《抗日战争以来政治攻势取得的一次巨大胜利 ---粟裕、叶飞 1944 年成功策反伪军反正纪略》):</p><p class="ql-block">今年是叶飞上将诞辰 110 周年,也是策反苏中伪军反正掀起高潮和对侵华日军发起车桥战役取得两个重大胜利 80周年。党中央高度评价这两场斗争胜利意义。延安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于 1944 年 3 月 4 日在头版以《苏中伪军大批反正,近来络绎投顺新四军者有十六起》向全国人民报捷。同年 3 月 6 日,《解放日报》再向全国报捷《苏北新四军大捷,收复车桥》,赞扬苏中新四军 1 师对车桥日军发起进攻打了一个大歼灭战。叶飞说“这是来自延安党中央、毛主席的声音,鼓舞了所有参战部队和全军区的军民。”两个胜利推动了苏中抗日斗争从战略相持阶段开始走向局部反攻。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彪炳史册。</p><p class="ql-block">本文侧重阐述粟裕、叶飞将军在军部首长陈毅、饶漱石部署下领导苏中区党政军开展反伪政治斗争。</p><p class="ql-block">日军侵华实行“以华制华”“以战养战”战略,利用伪军控制中国,伪军密切配合日军起着地头蛇的作用。皖南事变后华中地区出现国民党投降部队叛国投敌编入伪军的逆流“降将如毛、降官如潮”愈演愈烈,伪军激剧增加,苏中伪军数量三万五千余又居华中各战略区之首。</p><p class="ql-block">一、坚决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反共阴谋</p><p class="ql-block">1.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投降部队叛国投敌编入伪军事件愈演愈烈</p><p class="ql-block">2.中央指示将伪军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上</p><p class="ql-block">3.挺进纵队团结苏北地方武装联合抗日 统一战线深得人心</p><p class="ql-block">4.新四军军事上制服伪军、政治上控制伪军。</p><p class="ql-block">二、苏中区策反伪中将师长施亚夫取得重大成功</p><p class="ql-block">1.叶飞从争取施亚夫抗日守土团到重打他伪 34 师</p><p class="ql-block">2.苏中区党委制定特殊政策争取伪 34 师施亚夫</p><p class="ql-block">3.新四军情报关键时刻捏住施亚夫“命门”</p><p class="ql-block">三、孤立日军与最坏的伪军,以达到抗日战争胜利的目的</p><p class="ql-block">1.利用伪军内部骚乱,1 师酝酿瓦解苏中伪军收复失地扩大解放区战役计划</p><p class="ql-block">2.精心策划施亚夫起义,苏中掀起瓦解伪军两波高潮</p><p class="ql-block">3.苏中反伪斗争胜利传捷报</p><p class="ql-block">4.给施亚夫以政治新生命</p><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1.抗日战争苏中伪军最多,打击伪军成为我苏中坚持敌后战场打击日寇以外的艰巨任务。1944 年政治斗争中争取伪军中将师长施亚夫率团起义造成了伪军阵营骚乱,阻滞了日伪“扩大清乡”“屯垦”企图,在所有伪军中,孤立了项致庄,并制造与扩大顽化伪军与原有伪军间的冲突和对立,使原有伪军进一步向我靠拢。这是抗日战争以来政治攻势取得的一次巨大胜利。</p><p class="ql-block">2.1944 年反伪斗争苏中顽化伪军大多遭受了我军打击,苏中 3 分区连续收复村镇、解放大小村庄土地共九百平方公</p><p class="ql-block">里。至此两泰(泰州、泰兴)地区连成一片。带动 2 分区亦攻克西团、安丰、黄庄等多处,扭转了抗战相持局面,为抗</p><p class="ql-block">战局部反攻打下了基础。</p><p class="ql-block">3.这场政治攻势巨大胜利是在新四军军部首长陈毅、饶漱石部署下、苏中党政军领导粟裕、叶飞、钟期光、惠浴宇等人自始至终精心谋划运筹帷幄的结果,是政治部敌工部朱克靖、石坚等一群敌工人员不畏生死精心策反的杰作。他们为伟大抗日战争胜利竖起了一座永远不朽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福建省宁德市政协原主席、省政协机关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林鸿坚发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叶飞同志家乡南安市金淘镇占石村书记叶万苍发言(《将军回乡记》):</p><p class="ql-block">叶飞将军故乡是南安市金淘镇占石村,这个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号称红军前哨的一颗明珠。全村百分之九十农户是地下基本群众,叶飞将军二兄叶启存等 27 位烈士为中国革命事业而献身,该村属中央苏区红军村。</p><p class="ql-block">将军从 1928 年 14 岁参加革命至 1959 年,阔别家乡 31年第一次回到故乡,当时任福州军区政治委员,省委书记,他轻车简从,从深垵村步行石阶路,当时没公路,石阶路坡度很大,他一路访贫问苦,由于他平易近人,亲和力很强,很快地与乡亲们溶为一体,乡亲们很高兴与他攀谈,很多乡亲自发跟他走,当他来到当时大队部食堂,看到能照人影的稀饭,他很激动地说:“这样的食堂不能办下去,会死人的”,他马不停蹄走村串户,先后拜访了“叶东兴、叶孙吉、炮叔”等十几位老地下党员,他到每户就把老者请到大厅坐下,而他规规矩矩向老者鞠个躬,并深情的说:“我对不起大家,工作没做好,让大家受苦了”,将军这一举动使这些老地下党员所有委屈、怨言都化为乌有。当时县委书记赵丁英建议将军到县招待所休息,但将军不肯,坚持在他童年房间住一个晚上,当晚他分别与深垵公社干部个别谈话,直到下半夜才休息。第二天又召集 30 多位老同志坐谈,当天中午他自己掏钱与这 30 多位老同志共进午餐,我记得很深刻一碗红烧肉、一碗地瓜叶,一碗萝卜汤,白米饭,那个年代能看到红烧肉确实很难,将军心情很沉重他没吃上几口饭,他到各桌为老者夹菜,并宣布了解散食堂,每人分自留地五厘,允许各家各户养猪养鸡鸭,鼓励种草席草织草席,生产自救。对于混入革命队伍中的三青团骨干及腐败份子,该捕就捕,该撤职就撤职,整顿领导班子。</p><p class="ql-block">1990 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侨委主任的叶飞将军与夫人王于畊、女儿葳葳、芝华第二次回乡。当时公路刚开通,又下着雨,路很滑,乡亲们一听将军回乡自动地把自家山草拿出来铺路让小车开上来,当时还接到通知学校不许停课,不要列队欢迎,不要放鞭炮,不要献鲜花。县委书记刘明益,还有王亚梨陪同,没见到警车开路,没有浩浩荡荡队伍,将军很高兴听取我汇报,占石村创办集体果林场与省亚植所搞科技联营与泉州制药厂合作生产百香果饮料,占石果林场获老区办命名为“省老区办科技示范场”,将军连续说了几声“好、好、好”,他边饮用我场生产的百香果饮料,边看我场研制百香果香精、百香果油、百香果酒的样品。并很感兴趣冒着小雨走到屋外,叫我告诉他果林场在哪里?他对刘明益讲:“1.这个饮料很有前途,你们要给予支持。2.这个老房子可以做为占石小学老师宿舍。3.占石村是革命老区,他们依靠科技力量,占石村有希望”。 临走前又到养母坟前献花,当晚住在金淘侨联,落实《归侨与侨眷保护法》草案征求意见。</p><p class="ql-block">将军严于律己,敢于负责,心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尚品德深深地刻在家乡人民心中。为了纪念叶飞将军及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我们把占石小学更名为“南安市启亨小学”,并建一幢叶飞将军教学楼,把占石村革命历史与叶飞将军英雄事迹编写教材,列入学校教学程序。从而培养一大批爱党、爱国、品学兼优的老区后代,从 80 年代至今已培养出本科生 200 多位,研究生 20 多位,博士生、博士后 10 多位,几位留美博士生都回到祖国,在北京、上海、福州、广州从事科研或教学,为社国建设发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叶飞同志亲属代表叶小楠大姐发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叶飞同志亲属代表叶小楠大姐向新四军老同志、福州大学学生代表赠送“纪念叶飞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日,省新四军研究会、福建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还在福州三坊七巷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旧址举办了《叶飞与新四军》图片展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