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嘉兴博物馆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海盐塘路,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嘉兴博物馆建筑造型为船形,寓意历史航船从过去驶向未来。</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正门旁边的喷水池中,立有一尊造型别致的雕塑,一位手不释卷的老夫子,眼睛几乎快贴到书本上了,正聚精会神地阅读。他盘坐在一处像鱼又像龙的船形物体上,一只手支撑以保持平衡,非常可爱。</p> <p class="ql-block">一走进博物馆,就会看到一根巨大的铁塔,高度在三层以上,塔尖顶上是透明的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这便是真如塔的塔刹,所谓的塔刹指的是塔最上面尖尖的部分,位于塔的最高处,每个塔都有塔刹,又称“无塔不刹”。</p> <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参观《嘉兴历史文物陈列》,这是嘉兴市博物馆基本陈列,陈列以大型雕塑《禾源》为象征,以时间为序,在300多平方米的展厅中集中展示嘉兴上自远古,下至近代那源远流长的7000年文明史,展示了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吴越文化以及名人文化等辉煌灿烂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嘉兴历史文物陈列内分为南北两个馆区,设有"禾兴之源-史前时期的嘉兴"和"沃土嘉禾-历史时期的嘉兴"两个基本陈列,通过丰富多彩的馆藏文物来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嘉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禾兴之源"展区以马家浜、崧泽、良渚三大文化为主线,复原了当年居民的生活场景、房屋遗迹和墓葬等。</p> <p class="ql-block">"沃土嘉禾"展区则是通过设置秀水如歌、滨海泽国、嘉禾飘香、繁庶市镇、文风鼎盛、风雨南湖六个主题部分,详细记录了嘉兴从吴越时期开始历经各朝各代直至今日的发展变化过程。</p> <p class="ql-block">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嘉兴,内容包括马家浜文化命名地、马家浜人的居住环境、马家浜人的生活方式、马家浜人的装饰之美以及马家浜人的葬式习俗等;通过场景复原、器物展示、头骨复原陈列等方式展现了7000年前马家浜人的生活和马家浜人。</p> <p class="ql-block">崧泽文化陶仓:嘉兴凤桥刘家墩出土。器身近似纺锤形,折肩折腹平底。上腹部刻划编织纹,再上部开一团角等腰梯形仓口,仓上下沿各饰隐起绳纹,与上下分隔绳纹连接。这种陶仓应不是一种简单的生活实用器,而是一种经过用心设计的特殊器物。</p> <p class="ql-block">陶仓-礼器·南湖区凤桥镇刘家墩出土</p> <p class="ql-block">嘉兴博物馆馆藏珍品-黑陶鬶是嘉兴雀墓桥遗址出土的温酒器皿。敞口圆唇,口沿两侧内捏使前端成流,喇叭形颈,腹部与袋足以对称的一道堆绳纹为界,分裆较高,腹部两侧各有以若干平行交叉的线条刻划而成的编织纹,后侧袋足随腹部弧度自然倾斜而上接宽带状鋬。</p> <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玉锥形器:嘉兴大坟遗址出土,长38厘米。顶端饰一穿孔圆锥小柱,尾部尖锐,锥体刻有简化的兽面纹,制作精细,纹饰精美而且它的长度大大超出了一般玉锥形器的长度。此物出土时位于墓主的腰侧,类似于权杖,是权力、地位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明代素三彩瓷船:素三彩瓷船出土于明天顺七年(1463)夫妻合葬墓。开斗状船舱,舱上有活动舱板,板上塑一立俑。船仓和船尾各有一方亭,船仓方亭前台基下塑倚柱立俑一对,台基上有供桌,桌上置双耳甑和觚形供器等,桌两侧塑俑一对。全器以银白为地,以黄、绿填绘刻划纹样。</p> <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玉璧:玉璧是良渚文化的玉质重器之一,外圆中心有孔。其功能既是良渚先民用以沟通神明的祭器,又是视儿敛尸防腐的法器,同时还是部族方国间交易的货宝及馈赠礼聘的贵重礼器,也是死者生前地位和财富的指示器。</p> <p class="ql-block">这是水牛角-南湖区新丰镇净湘出土</p> <p class="ql-block">象牙梳-装饰品·吴家浜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块-装饰品·吴家浜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水波纹陶罐-嘉兴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印纹硬陶甗-马桥文化·嘉兴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釉陶五联罐-东汉·嘉兴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磁州窑剔花黑地瓷枕-宋</p> <p class="ql-block">祭蓝釉描金天球瓷瓶-清光绪</p> <p class="ql-block">青铜海兽葡萄方镜-唐·嘉兴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红釉窑变瓷鹿头尊-清道光</p> <p class="ql-block">金瀛洲学士图帽花-明</p> <p class="ql-block">铁牛</p> <p class="ql-block">多管铜投壶-明</p> <p class="ql-block">多环铜投壶-清</p> <p class="ql-block">饕餮纹铜花觚-清</p> <p class="ql-block">粉彩人物故事纹瓷盖碗-清同治</p> <p class="ql-block">粉彩人物图瓷拼盘-民国</p> <p class="ql-block">镇墓兽-西晋</p> <p class="ql-block">铁香炉-清乾隆十年(1745)</p> <p class="ql-block">石羊-明</p> <p class="ql-block">牛角仕女立像-清</p> <p class="ql-block">“和合共生-馆藏佛教文物艺术展”在嘉兴博物馆北馆区三楼开放。展览分为“般若东来”“宝相庄严”“竺经刻藏”“奉物献佛”四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六世纪,释迦牟尼在古代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创立的佛教,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传入中国。</p> <p class="ql-block">嘉兴佛教历史悠久,是佛教由建康(南京)入浙的重要节点。吴赤乌年间,海盐金粟寺落成,成为江南最早佛寺之一,而嘉兴城内各朝所建“七塔八寺”亦是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频繁,江南一带偏安一隅,佛教盛行,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p> <p class="ql-block">东汉,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与中国民间信仰及中华传统文化不断交流融合、共存互补的二千多年历程中、其核心的“圆融”理念与中国特有的“和合”文化精髓相融互摄、相得益彰,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国百姓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和礼仪习俗。</p> <p class="ql-block">展览通过嘉兴博物馆收藏的佛教文物以及遍布嘉兴各地的佛教遗存,让大家去感知古代精妙的佛教文化艺术,以及佛教和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概程,借此体会“和合”理念的精髓与真谛。</p> <p class="ql-block">明紫柏大师铜像-紫柏大师(1543——1603),俗姓沈,字达观,名真可。晚号紫柏。江苏吴江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最大功绩,是创刻方册大藏-《嘉兴藏》,佛界为纪念他的卓越功绩,铸造了两尊铜造像,大的早已毁失。这尊铜像原藏嘉兴楞严寺,1963年由精严寺主持修正捐藏,才得以保存。</p> <p class="ql-block">这是铜签金佛祖诞生像-明·泗洲塔出土</p> <p class="ql-block">如真塔砖-清·如真塔出土</p> <p class="ql-block">砖佛龛-嘉兴博物馆藏 ·三塔出土</p> <p class="ql-block">铜签金佛坐像-明·嘉兴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安国寺观音大殿铁钟-清光绪十四年·嘉兴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漆金檀香木雕释迦牟尼坐像-清·嘉兴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漆金檀香木雕释迦牟尼坐像-民国·嘉兴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铜文珠菩萨坐像-明·嘉兴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木胎夹苎拔佛立像-清·嘉兴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彩绘木雕观音立像-明·嘉兴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铜菩萨装无量寿佛坐像-明·嘉兴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铜欢喜佛像-明·嘉兴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青玉波海持珠观音立像-明·嘉兴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嘉兴,这块美丽而又富饶的土地,孕育了古老而又神奇的文明。马家浜文化揭开了嘉兴历史的帷幕,经过崧泽文化时期的努力,发展到辉煌的良渚文化,三个文化发展阶段一脉相承、连续发展,一起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嘉兴史前文化,继而跨入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嘉兴再一次演绎出文明史拓展与进步的壮剧。这些反映出嘉兴的历史文化,正是在经历了数干年的史前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注文字来自博物馆介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