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诊手记

王鹏

<p class="ql-block">临诊手记</p><p class="ql-block"> 二年前在XX医院查房时遇到一外地来皖42岁打工妇缪某,因急起胡言乱语、疑被害、称家中有鬼,同时伴行为杂乱、到处乱跑5天而被120护送入院,以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收住院,待我查房时病人已住院三天(即发病后第8天),检查见病人思维连贯,谈吐自如,情绪稳定,病情已见缓解。</p><p class="ql-block"> 进一步发掘病史:称19岁结婚,当年大女儿出生,产后约半年,某次因过度劳累而出现头痛、头昏、双眼发黑,随之昏倒,醒来后全身疲软乏力,间或伴有错觉幻觉,胡言乱语。以后这二十三年来每年均会发作1~3次,每次均是在劳累后发病,每次发病都是送至当地医院吃药输液,持续3~5天后好转,具体用药不祥,亦无明确诊断。</p><p class="ql-block"> 因反复发作23年病史,症状具有发作性、短暂性、刻板性特征,检查无明显躯体异常发现,考虑有癫痫可能,嘱脑电图检查,果然脑电图报告异常,以慢波为主,可见棘慢综合波。改投德巴金0.5gBid十氯硝西泮2mgQn治疗,一年后复查,病情未再发作,且生活工作均正常,今年再度电话随访,状态良好,嘱维持目前服药。</p><p class="ql-block"> 癫痫是一个与人类相伴而生的古老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p><p class="ql-block"> 就临床相而言,当然是以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的局部或全身性发作性痉挛为主。但癫痫的各种不典型表现几乎涵盖临床各科的不同躯体症状,诸如文献记载的发热性、腹痛性、发笑性、软瘫性、投掷性癫痫等等不一枚举,此类病人可以单一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亦可多种症状组合成一复杂临床相。病人往往辗转就诊于内科、神经科、但最终多归落到精神科。这是因为除有些类型的病人发作表现是以精神症状为主,或精神症状构成其发作的前兆、前趋或后遗症状,成为其发作的组成部分。而单纯的以某种精神症状,如幻听、感觉异常、情绪恶劣、思维障碍亦不少见,而发作时以精神病症候群如朦胧状态、梦游症、神游症或类似功能性精神病发作的则常见于精神科门诊,而癫痫长期反复的发作会导致其人格、智能及精神障碍(癫癫性精神病),这类病人管理上的困难也是不得不就诊于精神科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就病程表现而言也是千差万别,有的呈良性经过,可仅发数次而止,有的极难控制,可伴随终生,发作频度也有低、中、高之分,部分病人于发作过程中因意外因素受伤致残甚至致死者不在少数。</p><p class="ql-block"> 正是因为以上临床表现与病程差异而导致本病看似简单而实则繁难多变,我曾接诊多例转辗多地,数年未能正确诊治者,以上缪某即为其一。</p><p class="ql-block"> 癫痫漫议:从现象上看,本病可作为神经科精神科的桥梁,两科既有分界又有沟通融合。虽然说癫痫本质上其发作性、短暂性、症状复写三要素是其诊断入门秘籍,但大多数节律性疾病都有类似表现,如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等。推而广之,如今的双相情感障碍,放大了看,是不是也属此类型?难怪研究者们纷纷把抗癫痫药都拿来当作情绪稳定剂使用。其实,现在广泛应用的MECT,就是缘于早期的误解:认为个体癫痫与精神病不会共存而开发出来的疗法。ECT已经在临床使用了80年,有效、有益?莫衷一是。引入抗癫痫药治疗情感障碍但愿是歪打正着,医学上的事有时还真没法说清。说一个诛心的例子:1949年的诺贝尔奖还错颁给了前脑额叶白质切除术的残酷发明者呢。</p><p class="ql-block"> 假期无事,半梦半醒中忽发奇想,由个体联想到社会,天人合一,宿命自然,盛极必衰,否极泰来,周期率,自然更替,这些既不相干又有必然联系的词汇突然汇集于脑中,我是不是也癫狂了?</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