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狮子林 2024.4.8日

傲雪

<p class="ql-block">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狮子林始建于元代(1342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奉其师所造,初名“狮子林寺”。狮子林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狮子林是现存的唯一一座禅意园林,它还被誉为假山王国。2000年,狮子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p> <p class="ql-block">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狮子林的最后一个主人便是贝润生,民国初年以经营染料成为巨富,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便是出生于贝氏家族。贝润生冠以狮子林旧名,在保留原有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些建筑,比如贝家祠堂、燕誉堂、九狮峰等……</p> <p class="ql-block">进园走进大厅,就看到有左右两边各有一只可爱精琢的小石狮相对望,把狮子林的特色画龙点睛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燕誉堂堂名出自《诗经·小雅·车舝》“式燕且誉,好而无射”,意为燕而娱乐、始终不已之意。燕誉堂为全园主厅,原是园主宴客所用。此厅是苏州园林中较为有名的鸳鸯厅。梁上站三位神仙一位小童,有吉星高照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指柏轩为两层楼建筑,全名是“揖峰指柏轩”,出处:一是狮子林为现存的唯一一座“禅意”园林,其建筑名称大多与禅宗的公案有关。指柏轩来自“赵州指柏”的典故。另一说源于宋代朱熹的诗句“前揖庐山,一峰独秀”;明代高启的诗句“人来问不应,笑指庭前柏”。指柏轩体态高大,四周围廊,有栏杆围合。轩前古柏数株,为狮子林主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时狮子林内有五棵参天古松,故狮子林又名五松园。古五松园现为东西向厅堂,“古五松园”匾由苏局仙题。匾额下,吴致木先生作绢质五松联屏一幅。</p> <p class="ql-block">问梅阁名字出自禅宗公案,是西部园景的主体建筑。筑于土山之上,阁前遍植梅树,问梅阁周边种有一小片红梅、绿梅,林中铺地也以梅花点缀。重檐巍峨的问梅阁中,悬挂“绮窗春讯”匾额,取自唐代王维《杂诗》“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诗意。阁内的桌椅都以梅花造型,桌下有精美的梅花雕刻,窗纹、地面都有梅花图案,八扇屏风上的书画也以梅为主题,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p> <p class="ql-block">狮子林得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它拥有这一片嶙峋多姿的太湖石假山群。这些大大小小的太湖石,虽然造型各异,但是,它们却大都与狮子的形态非常相像。这些狮子,或立或卧,或俯或仰,千形百态,顾盼生姿,并以林立之势,营造出了十分奇异的氛围。可以说,把狮子的形态与狮子的寓意合为一体,并称之为“狮子林”,对于一座禅林来说,这真是一种绝妙的构想。</p> <p class="ql-block">康熙四十二年,也就是1730年,康熙皇帝驾临狮子林,他不但为狮子林题写了匾额,而且还留下了辞彩斐然的一副楹联:“苕涧春泉满,罗轩夜月留”。而到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自第二次南巡起,每次南下,他都必游狮子林。据记载,乾隆皇帝曾经六次游历狮子林,总共题匾三方,题诗十首。不仅如此,他还令人把狮子林的规制做成模型送到北京,在北京的圆明园和承德的避暑山庄这两处皇家园林中进行仿建,并同样叫作“狮子林”。在乾隆皇帝巡驾江南的诸多名胜里,能给狮子林赋予如此殊荣,足以说明他本人对于狮子林的欣赏,已经到了十分偏爱的程度。</p> <p class="ql-block">九狮峰位于燕誉堂后小方厅的北侧。靠北墙花坛内,是一座高大的太湖石峰。此石峰嶙峋多孔,石纹天然,形态俯仰多变,气势雄伟。仔细端详,依稀可见九头不同姿态的小狮子,似在嬉耍,故名“九狮峰”。</p> <p class="ql-block">九狮峰不仅峰型奇曲高峻、变幻莫测而如自然巨峰,还叠出九头狮子,又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须调动观赏者的主观想象。因此,九狮峰虽非完整巨石,但因叠砌水平高超,仍然为园林中太湖石峰的上品。</p> <p class="ql-block">太湖石深具瘦、透、漏、皱之美,将各式狮子的形状演绎的惟妙惟肖,细观之下,各石峰神态各异,或躺或卧或吼或立,千奇百怪。</p> <p class="ql-block">整个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计九条暗藏玄机的通道,二十一个玄妙无穷的山洞。让整个山洞就像迷宫一般,蜿蜒曲折、错综复杂而又环环相扣。游人进入其中,不知去向、回环相通、幽深而不可测。</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些太湖石块块张牙舞爪,真是有点害怕。我想像贝聿铭大师童年时代与一群兄弟姐妹在这里玩捉迷藏,一定好有趣。</p> <p class="ql-block">狮子林的园主人独具匠心,将这些千姿百态的石头与周围的竹林、古木、溪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引人入胜的画卷。这些石头与竹林、古木、溪流的相互辉映,更加凸显了狮子林的清幽与古朴气质,让人仿佛踏入古老的传说中,领略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卧云室为僧人休居的禅房。它呈凸字形,两层,上、下各6只戗角飞翘,造型奇特,苏州园林中独此一“室”。楼阁周围空间极狭,似在石壁重重的山坳中。“卧云”出自元好问诗句“何时卧云身,因节遂疏懒”。</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这个平台上,看到下面的游客和楼阁近在咫尺,但却找不到下去的阶梯,穿来穿去还是原地踏步,如同走进大观园的迷宫。</p> <p class="ql-block">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山占地面积约0.15公顷。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园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奇峰怪石。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p> <p class="ql-block">狮子林园主人还别具一格地利用水景元素将狮子林的景致装点得更加别样。园内的溪流清澈见底,水声潺潺,为这座以石头为主题的园林增添了一份生动与宁静。在狮子林中漫步,你会看到溪流中的倒影,将石头的形态与周围的环境映照得更加生动鲜明。</p> <p class="ql-block">正气亭则位于狮子林内的东南部,与走廊相连,依墙而建,采用半亭形式。它坐南朝北,能够看到狮子林西部景区的全景,是一种巧妙的借景设计。</p> <p class="ql-block">花篮厅面水而筑,前有平台。厅南14扇落地长窗,刻有唐诗各一首,厅北6扇长窗均刻有山水人物故事。厅内步柱不落地,柱端雕刻成花篮形状及梅、兰、竹、菊。厅中间设屏门4扇,南刻松寿图,北雕王同愈撰汉代仲长统《乐志论》。</p> <p class="ql-block">终于走出奇形怪状的狮子迷宫,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来到狮子林的玉鉴池,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周围一片春光明媚,紫藤花在棚架上暗香绰约,红枫垂柳在微风中摇曳。我们坐在古色古香的长廊欣赏这如诗如画的庭园景色,如同步入人间天堂,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狮子林的水池名为玉鉴池。这个狭长的小池位于狮子林的主假山北面,弓形桥下。由于周围环境的特殊性,这个水池常年水面平静无涟漪,因此得名玉鉴池,意指其平静如碧玉磨成的镜面。元明苏州文人王彝有诗云:水清不生萍,况复生鱼子。僧面此中看,分明佛光里。</p> <p class="ql-block">石舫,又称旱船,人称“不系舟”。位于狮子林水池西北,建于民国初年,系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园主所建。石舫中、后舱均为两层,四周安有86扇镶嵌彩色玻璃的和合窗。舫身四面皆在水中,船首有小石板桥与池岸相通,犹如跳板。船身、梁柱、屋顶为石构,门窗、挂落、装修为木制。前舱耸起,屋顶呈弧形曲面,中船低平,屋顶为平台,屋舱上下二屋,有楼梯相通。其制作精巧,造型逼真,细部花饰已带有一些西洋风味。</p> <p class="ql-block">狮子林原归衡州知府黄兴祖所有,后归贝氏家族所有,是贝聿铭的叔祖父贝润生于民国七年(1918年)购得,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增加了包括石舫、贝家祠堂在内的新建筑。所以,可以说狮子林曾是贝氏家族的祖业。解放后,贝氏家族把狮子林祖业无偿捐献给国家。</p> <p class="ql-block">壮观,实在太震撼了。走过中国无数座园林,苏州狮子林是独一无二的。太湖石夲身就很贵重,而狮子林却拥有无数千姿百态的太湖石,而且还塑造成栩栩如生的狮子形象。这充分反映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更为贝氏家族无偿捐献这座价值连城,具有重大观赏和研究收藏价值的大型园林深感钦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