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难忘母亲纺纱染布

庐州老金

<p class="ql-block">昵称:庐州老金</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5496714</p> <p class="ql-block">  值此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欣闻【职场故事交流圈】栏目举办以“职场妈妈,一场爱与责任的修行”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活动,我认为非常应景。我的母亲虽然不是职场人员,但老人家一辈子辛勤劳作,维持着家庭的正常生活。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安徽省的一个小县城,小时候家里很困难,一家七口人仅靠父亲每月三十几元的工资收入维持简单生计。为保证家庭生活的正常运转,母亲注重双管齐下、开源节流。开源即通过街道或熟人介绍,从事一些艰苦的体力劳动以取得一点微薄的收入,如在修马路的工地上做小工、帮他人洗衣服等;节流即是能自己动手做的绝对不花钱去买。记得我家堂屋里有个纺纱的机子,我童年的夜晚是听着母亲“嗡嗡”的纺车声入眠的。</p> <p class="ql-block">  纺纱先要将棉花做成棉条。即把弹好的新棉花拽一小块放到桌子上,平铺成砖头大小的薄薄的长方形,用一根比筷子略长的芦苇杆子放在棉花中间,再用双手小心翼翼地将平面的棉花顺着芦苇杆子转几圈,抽出芦苇杆,就成了一根棉条。如此反复,将做好的棉条有序地摆放在一起备用。</p> <p class="ql-block">  纺纱时,母亲坐在小矮凳子上,右手一边摇着纺车,左手一边捏着棉条并慢慢向左一点点升高,然后又慢慢顺着落下,一根棉条便纺成了棉纱。无数次我夜半醒来,昏暗的油灯下,母亲仍在不知疲倦地摇着纺车,棉条慢慢变少,棉纱越来越多。</p> <p class="ql-block">  棉纱纺好后,母亲便将棉纱放到篮子里,集中起来拿到县城织布店,花上一些加工费,将棉纱变成一卷软软的、厚厚的棉“土布”。织成的布是白色的,母亲便在街上小店买点粉末状的各色染料,用大铁锅烧一锅开水,染料放进去搅拌搅拌,再将棉布放里面充分浸色,取出来放太阳下曝晒干,然后用水清洗干净,即可用来做各种颜色的衣服了,主要颜色也就红、黄、蓝、黑而已。这种棉土布做出来的衣服中用不中看,穿着很舒服。</p> <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现在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场里、网络上可以买到各种各色的布了。城里的人们穿的各式内外衣基本上都是各种品牌的成品衣,几乎没有再去买布做衣服了。一辆纺车,见证了新旧社会的巨大变迁,承载了一个时代,倾注着母亲全部的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