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秘境怒江之旅(三)

云南腾冲熊大

<p class="ql-block">怒江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怒江,流经云南贡山县丙中洛乡日丹村附近,由于王箐大悬岩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称为怒江第一湾。湾中心有一个村子叫坎桶村,这里江面海拔1710余米,气势磅礴,湾上怒江台地平坦开阔,高出怒江500米,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小平原四周景物宜人,每到农闲季节或节假日,人们便到这里泛舟过溜,对歌起舞,坎桶村堪称峡谷桃源,处处是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由于下雨,丙中洛隧道门口塌方了</p> <p class="ql-block">烟雨蒙蒙的丙中洛镇</p> <p class="ql-block">沿丙中洛溯江而上,就来到石门关,两座直立的悬崖峭壁屹立在怒江两岸,直立的石壁活似两根石柱插入云端。从古到今,石门关两边的人民往来,只有在怒江水落潮的时候,从绝壁下的沙滩通行,一到水涨,淹没了沙滩,路断难行,就是猴子、岩羊也过不了石门关。</p> <p class="ql-block">怒江石门关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是怒江北与西藏茶马古道上的必经通道,左侧为碧罗雪山,右侧为高黎贡山。怒江从石门关中喷涌而出,奔泻而下。石门关气势磅礴,雄奇壮观。</p> <p class="ql-block">石门关其实是怒江的峡口,当地人称为“纳依强”,意为神仙也难通过的关口,怒江到了这里,江水夺路而出,在这里拐了一个小弯后再往丙中洛流去。石门关的摩岩壁上刻有5幅藏文,侧面有两个石坠,形状似伞,称为石伞。</p><p class="ql-block">崖顶的平地上生长着一种绝世棕榈树,为世界仅有的表稀植物,仅有数百株。</p><p class="ql-block">2001-2004年这里连续在端午节前后,有数条颜色各异的大蟒蛇爬出山洞晒太阳,最长的约有10米左右,巨莽的出现使丙中洛变得更加神秘。</p><p class="ql-block">石门关出现巨莽的历史最早在300年前的佛经里有记载,最近的有50年前的目击见证。传说石门关岩壁上的藏文,就是为了镇住被当地土著民族称为“龙”的巨莽的镇邪禅语。</p> <p class="ql-block">人神共居雾里村</p> <p class="ql-block">雾里村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宁静美丽的小村庄,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镇北面,去秋那桶村的途中的怒江对面。村里约有60户人家,有藏、怒和傈僳族,他们非常纯朴,好客。[1] 2019年12月31日,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p> <p class="ql-block">一个美丽的小山谷中坐落了一个美丽脱俗的小山村,这种美丽让所有的人惊叹!这如同梦境般的地方受众神眷顾,让她如此清晰脱俗,任何华丽的语言来形容她的美丽都是苍白的,这就是雾里村。</p> <p class="ql-block">雾里村老吊桥</p> <p class="ql-block">岩壁上的茶马古道</p> <p class="ql-block">中国最美村落秋那桶</p> <p class="ql-block">秋那桶村地处丙中洛镇最北边,距丙中洛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距县城57公里,属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中深度贫困区。南邻甲生村,北邻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乡,是我县进藏的必经之地。辖青那、雾里、初岗等10个村民小组。设党总支部一个,6个党支部,农村党员65名。</p><p class="ql-block">全村国土面积427.61平方公里,海拔1750米,年平均气温15.00℃,年降水量17.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截至2018年全村耕地面积2853亩,林地320194.5亩。现有农户382户,人口1217人。</p><p class="ql-block">通过多年帮扶,秋那桶村委会下辖10个村民小组建档卡贫困户310户1077人,已脱贫310户107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全村人均收入12378元。[1]</p><p class="ql-block">2019年12月31日,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p> <p class="ql-block">219国道边的瀑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