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无锡灵山胜境

安馨居士

<p class="ql-block">  到江苏无锡,必打卡灵山胜境。我多次到灵山瞻观大佛,2001年4月15日、2004年4月5日在无锡与学友们一起到此游览;2012年8月25日,与系统内同事们到此游览。2018年11月10日与行业同行们到此游览,2021年5月21日,我与老伴参加铁路慧聪号品质旅游团,又到此游览。每次到灵山都被这里独特深厚的佛教佛教文化所震撼,每次都能感受到灵山佛都启迪心灵的体验。若我再到无锡,我还会再进灵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灵山胜境中最有名的是灵山大佛。大佛南面太湖,背倚灵山,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真乃神仙圣境,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  灵山大佛根据佛教“五方五佛”信仰理论体系建造,大佛1997年11月15日落成开光,高88米,连同三层基座在内通高101.5米。灵山大佛佛像总共耗用铜725吨,由2000块铸造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灵山大佛落成后, 中国形成东有灵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坛大佛(1993),西有四川乐山大佛(公元713年),北有山西云岗大佛(公元460-524年),中有河南洛阳龙门大佛(公元712年)的五方五佛耸峙而相呼应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  灵山大佛形象庄严美好,慈颜细目,广视众生,似笑非笑,未语先闻。</p> <p class="ql-block">  灵山大佛双目垂视,眼神睿智慈祥。不论游客靠近或走远,似乎都在大佛眼神的关切之中;并且随着人的靠近或远离,眼睛仿佛在微微开合,靠得愈近,眼睛就睁得愈开;嘴角似笑而未笑,欲言而未语,诸多嘱咐即将出口,使人倍感亲切,引发种种遐想。靠近大佛向上仰视,湛蓝的天空中白云悠悠,让人产生佛在“动”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灵山大佛慈颜微笑,广视众生。左手施“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均为祝福之相,胸前记号代表万德庄严,整个佛像形态圆满,安详凝重而细致,显现佛陀慈悲的法相。</p> <p class="ql-block">  我两次沿着登云道攀登至大佛脚下。仰望大佛睿智慈祥之容颜。</p><p class="ql-block">登云道由216级台阶组成。共分七个平台,中间七幅石刻组成的灵山史卷画面,展示了从“唐僧赐禅小灵山”到“灵山大佛立东方”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1月10日,我们来到灵山梵宫,这是无锡灵山胜境中的景点之一,坐落于无锡太湖之滨、灵山脚下,与灵山大佛比邻而立,使艺术和独特深厚的佛教文化交相辉映。</p><p class="ql-block"> 灵山梵宫建筑宏伟,达7万2千平方米,高三层,东西呈对称分布,建筑面宽150米,进深180米,顶部为错落有致的五座华塔,后侧为曼陀罗形态的圣坛。 “永不落幕的‘中国当代佛教文化艺术博览会’”,成为灵山梵宫的建设定位。</p> 灵山梵宫集成了世界佛教的建筑精华,以其之“特”与灵山大佛之“大”、九龙灌浴之“奇”构成全新灵山胜境的三大奇观。汲取了中华传统木雕、石雕、玉雕、铜雕等装饰精粹。步入梵宫,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收藏的艺术珍品在此演绎着优秀的传统文化。<br>   <p class="ql-block">  梵宫堪称是东方的“卢浮宫”。梵宫内珍宝荟萃,光彩四溢,充满着博大精深的佛教艺术气息。</p><p class="ql-block"> 进入宫门前,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佛教中的白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对白象产于缅甸,典型的汉白玉大象,白象在佛教中代表了神的圣物。</p><p class="ql-block">  梵宫廊厅里大型系列油画以时间为序列,以佛教的传播、交流和当代佛教发展为主题,勾画出一组鲜明而壮阔的佛教历史图景。篇幅宏伟,内涵丰富的大型佛教艺术作品,既是佛教史上“前无古人”的创举,也是中国佛教文化和艺术史上传世之作。</p> <p class="ql-block">抬头仰望,天象图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梵宫穹顶四周是各种飞天造型,飘逸、秀美,给人一种跃跃欲飞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梵宫中最值得观赏的是地涌宝塔。</p> <p class="ql-block">地涌宝塔处于中庭天穹之下,伴随佛乐宝塔而缓缓升起,一片详和,穹顶之上祥云瑞彩,飞天环绕,仿若置身于浩瀚诸天佛国当中。</p> 到梵宫,两次观看的演出-吉祥颂。演出以完美的灯光幻影艺术,展现释迦牟尼放弃荣华富贵,经种种考验,最终菩提树下成佛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作为悉达多太子时,看尽了世间的生老病死,决心找到生死和宇宙的真理。随在19岁那年放弃了王子的地位,抛弃了人间的荣华富贵。独自一人来到苦行林,他走到一棵菩提树下,在地上铺了吉祥草,面向东方,盘膝而坐,对天发誓:“如果我不能彻底觉悟,宁可粉身碎骨,也决不从这个座位上起来!”就这样,悉达多在菩提树下冥思苦想着解脱人间痛苦的答案。当一颗明亮的星星从东方升起的时候,他突然想通了这个道理。坐了七天七夜,终于悟道成佛。 灵山梵宫的镇馆之宝—华藏世界,“华”指莲花,“藏”有含藏之意,“华藏世界”意即从莲花中出生广大无边的世界。蕴含佛经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意喻。整个华藏世界用七彩的琉璃雕刻,以主佛为主体,身边环绕祥云,莲花,各方佛菩萨等庄严法相。主佛肌肤用真金打造,镶嵌猫眼、翡翠、珊瑚、玛瑙、红蓝宝等七宝宝石,完美地和琉璃融合让整个壁画流光四溢。 我们走出梵宫,来到大型音乐动态群雕——九龙灌浴观看表演。抬头仰望,是高达7米多的巨大莲花铜像。据佛经载:佛祖释迦牟尼一诞生就能说话走路,他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地上就开出一朵莲花。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吾独尊”,这时候花园里忽然出现了两方池水,天空中出现九条巨龙,吐出水柱,为其沐浴净身。场面十分壮观。<br> 随着此起彼伏的音乐声响起,含苞待放的莲花终于徐徐展开,全身鎏金的太子像得以露出真颜,只见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顿时天空出现了九条龙喷出净水为他沐浴,反射出的水花四溅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p class="ql-block">  这组大型铜制浮雕是佛祖降魔图。讲述佛祖降魔成道的故事,整壁铜雕宽26米,高8米。雕塑中间佛祖端坐,一手触地,为“ 降魔印 ”,佛祖两面分别展示了魔王迷惑、诽谤,恐吓佛祖的场景,佛祖威然不为所动,成为真正的大觉者。</p> <p class="ql-block">  “降魔浮雕”广场上的鸽群。鸽子象征着吉祥,和平。</p> <p class="ql-block">2012年8月,灵山胜境。</p> 经过般若门,与老朋友来到灵山三圣殿参观。这儿游客稀少,难得有清静的环境。 <p class="ql-block">与几位同行朋友合影留念(2018年11月)</p> <p class="ql-block">与旅游团体合影留念(2021年5月)</p> 三圣殿供奉华严三圣,分别是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 <p class="ql-block">大佛脚下抱佛脚。巨大的佛教因为时常被人触碰拥抱,非常光滑明亮。它过于巨大所以大部分人只能抱一个脚指头而已。其实佛脚在这里是有特殊意义的,佛祖在世时不希望世人为他造像,于是将自己的脚印留在了人间。</p> <p class="ql-block">灵山胜境内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阿育王柱,</span>被誉为中国第一石柱。阿育王石柱(Ashoka pillar)是孔雀王朝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雕刻,是公元前3世纪,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在恒河流域所建之圆形石柱。</p> 灵山的竹林。 <p class="ql-block">启功在无锡灵山的戒律题词: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