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

西园

<p class="ql-block">  因为州城历史悠久,又是老县城,东平人亲切地叫她老城,而外地人都叫她千年宋城。</p> <p class="ql-block">  老城北边是山,东边是大清河,西边是东平湖,是东平县低洼的平原地区。从北边的河堤或者西南的湖堤上看,整个老城都在河堤以下,甚至有些楼房还没有河堤高。难怪几十年前,经常被水淹的县城从这里迁走呢?又想起了关于老城的谚语:东平州,十年九不收,收一收,收九州。</p> <p class="ql-block">  老城北河堤外的大清河自东向西流入东平湖,河里的水鸡和野鸭成群,一块石头抛过去,一大群水鸡就像低飞的战斗机一样在河面上呼呼啦啦地飞到远处的芦苇荡里。而一大群野鸭子则高昂起头,像天空中更高的地方飞去,就像一架架民航客机同时起飞的样子。喜鹊在河堤上刚好可以承受它的重量的细柳梢上站立着,风一吹,喜鹊便和柳枝一起摇晃着......走近柳树后,喜鹊从树上飞下来,朝着河堤下边的老城飞去,漏出黑白色的后背......</p> <p class="ql-block">  循着喜鹊的背影,开车向老城驶去。还未进城,就被北边池塘上空飞翔的白鹭给吸引住了。停下车,走上池塘中间连接起来的浮桥。白鹭有的静静地浮在水面上,有的在池塘边悠闲地散步,还有的缓缓地在低空飞翔,轻轻地掠过水面,悠悠地落在池塘边碧绿的水草边。这白鹭也太优雅了,就像舞会上裙摆飘飘的女士,又像是彬彬有礼的绅士。还有白鹭迷人的叫声,空灵的声音仿佛从遥远的仙境中传来的......我不禁用双臂慢动作般上下摆动以模仿白鹭飞行的样子,再优雅地转个弯......</p> <p class="ql-block">  回忆起小时候在这里游过泳,一群小伙伴漫步在池塘边,男生疯狂地脱掉衣服跳进水里,而女生捂着眼睛红着脸迅速地逃走了......此刻,池塘边静静地,只听到芦苇在风中发出的“刷刷”声......</p> <p class="ql-block">  再往里走,就进城了,说是城,其实更像是小镇,不是江南小镇,是江北小镇,却有着相似和不一样的地方。城内池塘遍布,分不清到底有多少个,空地小的地方屋子依水而建,空地大的地方有村子,还有学校,医院以及政府机关。老城有五条街,东西两条,南北三条,形成了两个连在一起的“井”字。古时候,老城曾经叫过“东平州”和“东平府”,由于整体形状像一只乌龟,也叫做“龟城”。</p> <p class="ql-block">  由于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城内素来流传着“老城,坑不大,王八不少”的谚语。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就知道,州城有四大美女,都是我的长辈以上的,其中有一个是一个朋友的妈妈。只见过一次,确实,尽管已经很老了,却容颜依旧,风韵与众不同,而她的几个孩子也长得很好看。</p> <p class="ql-block">  老城还有四大金刚,十八罗汉。不知道这些人现在怎么样了,在我上学的时候,这些人的名字可是传的神乎其神。有一个同学号称是“老城燕子李三”的徒弟,在学校里镇住了一大批爱打架的孩子。后来初中毕业的时候,那些孩子知道了这个同学是冒牌徒弟,轮流把他揍了一顿......</p> <p class="ql-block">  老城有东南西北四个门,还有东南西北四个关。这大概是古城最传统的位置分类了吧?北门有个牌坊村,这里有父子状元坊,是北宋梁灏梁固的牌坊,梁固的弟弟梁适和父兄合称“三梁”,可与宋朝苏东坡父子三人的“三苏”相提并论。而梁子玉给亡妻写的一首序可以和苏东坡写给亡妻的《江城子》媲美。梁氏家族的祖上是孔子七十二贤之一,后代有二十多名进士,尤其在宋朝当官者众多,有“满堂笏,梁半朝”之说。至今,梁氏家族人丁兴旺,在老城北边的黄石悬崖建有梁林,气势恢弘,旁边的村子就叫梁林村。牌坊南边还有牌坊,据说是姓沈的状元坊。再往南还有武状元牌坊,听城里的老人说,老城曾经有七十二牌坊,现在少多了,很多被破坏了。</p> <p class="ql-block">  北门的糊粥非常有名。早晨打上一暖壶粥,买点油条,那就是我小时候的大餐了。记得当时乡下的表弟在我家住了几天,母亲买了给大家喝,以至于表弟成年后还是对糊粥情有独钟,说起来还是回味无穷的样子。糊粥是用小米和东平湖里的菱角,鸡头米等湖产品熬制的,需要半夜两三点就起来熬,一直熬到清晨才能熬好。然后装满大缸用地排车拉着用牛皮做的竖勺舀着在街上售卖。记得那时候经常看到很多人站着或者蹲着在地排车周围喝粥吃油条,把油条摁在粥里,然后一起吃,油条吃完了,粥也喝完了。东平糊粥有一股淡淡地糊味,更多的是香甜味,自己模仿了很多次却怎么都熬不出来。粥看起来是白色的,比较稠,非常干净,只要碰到其他食品就会变浑浊,喝完以后不沾碗,有时候用过的碗看起来甚至和没使用过一样。现在,东平的酒店里大部分都有糊粥,否则,很多人是不来吃饭的。</p> <p class="ql-block">  当然,北门的烧饼也非常有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过中央电视台。烧饼很大很薄,比盛菜的盘口还要大一些,中间薄,周边一圈厚一些,在木头架子上的烤炉里用木炭烤制,正面有芝麻,然后用糖稀涂抹一下,中间脆甜,周边柔软有咸味,吃起来太美味了。记得小时候放学后,饥肠辘辘地跟着同学来到烧饼铺子前,吃上一个刚烤出来的烧饼,那感觉,简直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太爽了。至今,成年后的我买烧饼依然习惯在烧饼铺子外要一个刚打出来的,吃完再走。</p> <p class="ql-block">  尽管老城很小,小时候的我却在老城住过两个地方。西门有一个院子,里边的梧桐树还在。每当闻到梧桐花的芬芳时,我的记忆立刻就回到了这里,炎热的夏季铺上凉席在梧桐树下睡午觉时的情景,那是我对梧桐花最初的记忆......记得西门有个同学很穷,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背着用补丁做的书包,回到家用煤油灯照明写作业......放学的时候,他经常注视着池塘里,有时候看到被电晕的鱼在池塘边打转,他就折个树枝把它捞上来,让奶奶用平锅给他煎着吃,还给我吃过一次,挺香的......</p> <p class="ql-block">  记得一个小学老师在南门住,有一次和同学去他家找他。他正在用平底锅烙饼,有薄饼,还有油饼,一边烙一边用撒上盐和麻汁的蒜泥蘸着吃,这种典型的山东吃法,至今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忽然,想起了母亲烙饼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城南有个村,叫桂井子,是革命先辈“万里”委员长的老家。这个村有个井,是整个州城地势最高的地方,老人们说这里是龟城的肚脐眼。走进万里故居,青砖青瓦白墙,圆弧型的房顶,圆弧形的门内镶嵌着木头门框,门下的挡板挺高的。院子里有好几排房子,有四合院,也有单独的。房间里有点暗,用木质屏风隔开,屏风上密密麻麻的小格栅里透过从门口照进来的光,暗红色的房梁和青色的瓦被照亮了些,仿佛照亮了遥远的时光......四合院里种着一些果树,还有松树,院子中央有一块石雕,上边刻着万里夫妻的雕像,下边刻着曾经在国内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要吃米,找万里”。院子里有一口井,上边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p> <p class="ql-block">  因为是老县城的原因,老城的医院叫“东平一院”,而“东平一中”也在老城,已经一百多年历史了。我就是在这所中学毕业的,初中和高中都是。还记得高中时穿上新运动鞋骑着新自行车刻意潇洒地在初恋面前经过的情景......还有放学后她的回眸,她的莞尔一笑......分开的那段日子,不知道是太思念还是冬天的风太冷,一阵风吹过,我泪流满面地跑进刚好经过的小胡同,擦干眼泪再走进学校......离别得太久,都快想不起来她年轻时候的样子了......我只知道,我的青春留在了老城,永远留在了老城......</p> <p class="ql-block">  老城东边是唐龙酒厂,现在叫社汇酒业。依然记得小镇上弥漫在空气中的酒香,那是发酵的酒糟的味道,越走近酒厂,香味越浓......原来,“酒香不怕巷子深”确实是有道理的。老城三面环山,地势低洼的地理环境,还有美丽的大清河,正应了那句话“好山好水出美酒”。据说酒厂的“唐龙”酒和唐王李世民有关系,而“玉露井”酒和道家鼻祖丘处机道观里的一口井有关联。如今酒厂生产的“一品液”已经成为东平人心目中的茅台酒。</p> <p class="ql-block">  我在老城的最后一个家在城中间的药店小院里,那里也是我和父母在一起呆的最久的地方。给还在药店工作的堂姐要了钥匙,打开门,一阵酸痛袭上心头......父母都不在了,真想大哭一场,堂姐进来了。父母以前支起来的烧大锅的土炉子还在,客厅是水泥地,卧室是砖地。院子里的红豆杉长得很旺,有几个干枯的丝瓜挂在晾衣服的铁丝上。我想带走点老家的东西,就对堂姐说:“这几个丝瓜我带走吧?”堂姐说:“你带走吧,里边的种子很难弄出来,没人用”。我摘下来时有一个丝瓜的种子撒了一地,原来,丝瓜干枯以后,在头部有一个小盖会自己掉下来,里边的种子便随之洒落了下来。都说“瓜熟蒂落”,原来这丝瓜是“瓜熟子落”啊!轻轻去掉丝瓜的皮,一个个完美的锅刷就做好了......</p> <p class="ql-block">  天黑了,走在城南两边都是芦苇的小道上,池塘边的房子里发出黄色的光,照在池塘里,拉出一个个长长的灯影,随着波浪上下起伏,散开又聚拢在一起......不记得哪个房子是她的家了,只记得上学时经常来这里散步......</p> <p class="ql-block">  多少年过去了,走过了万水千山,魂牵梦绕的却依旧是老城,我青春梦里的那个老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