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康周末客厅:重华新村里的传奇故事

康康

<p class="ql-block">  南京西路1081弄的重华新村,是一条很不张扬的新式里弄。十几幢欧式的三层楼房子悄无声息地散落在弄堂深处。著名的上海老字号餐厅—梅龙镇酒家就深藏在弄内22号里。</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幢建于清末民初的英国式的三层建筑住宅,原是大买办虞洽卿的宅第。暗红的墙面,木制百叶窗和雕刻精致的护墙板,幽玄的砖木结构。门前的宽阔的半圆形台阶通向正门,六扇高大的落地窗一字形排开,红色的六角形柱子与白色外凸的阳台,象把江南的园林和北京四合院都糅合在这里。充滿了皇室风情。</p> <p class="ql-block">  梅龙镇酒家创建于1938年3月,最初在威海路上,主要经营汤面、蟹粉汤包和扬帮小吃。因店小地段偏僻,生意并不如意。1940年冬,被文艺界人士李伯龙和吴媚盘下,1942年迁到重华新村22号。从此梅龙镇酒家改为川菜扬点,营业蒸蒸日上,以其香嫩滑爽、清鲜醇浓的“海派”精美菜点、以上乘服务、典雅环境饮誉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  这不仅是一家百年老字号餐馆,更是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阵地之一,在这里曾聚集过许多名人大家,为中国新文化的发展作出过杰出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激励起民众的抗日斗志,1931年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成立了一个以文化职业青年为主的文化团体—蚂蚁社。蚂蚁社是由沙千里,赵朴初,章乃器和李伯龙等著名民主人士在原有《青年之友》的基础上发起的。他们认为蚂蚁虽小,但是它们为了共同利益能团结一致,不惜牺性自己。他们要求参加蚂蚁社的每一个社员都要以蚂蚁精神为标准,遇到困难的时候,互相鼓厉,互相帮助。“蚂蚁社”的社员有800余人,是在当时上海进步群众团体中人数最多的社团组织。“蚂蚁”剧团在上海影响更大,它不仅演出许多进步的话剧,而且还培养出一大批中国文坛举足轻重的戏剧家。如:夏衍,田汉,曹禺,欧阳予倩,黄宗英。 为了有一个优雅而隐蔽的清静之地淡天说地的地方,由蚂蚁社中共地下党负责人李伯龙牵头,组织了100多名社员各自集资开了这家餐馆。著名电影演员地下党员吴湄(梅)任经理,李伯龙任常务董事,取名梅龙镇。这里便成了沪上首家“海派川菜”的创始地。他们在酒店门前设计的中国古典式牌坊,画栋雕梁,金碧辉煌,在豪华中显示出一股傲凌群雄的霸气。</p> <p class="ql-block">  这是沙千里和李伯龙在开张之喜时合影。</p> <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梅龙镇酒家成了当时上海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标志,也成了文艺界进步人士文艺沙龙和抗日救亡爱国人士活动的重要阵地。周扬、夏衍、田汉、于伶、洪琛经常在此秘密商谈革命工作。这里被当时上海滩进步人士誉为“红色沙龙”。抗战胜利后,郑君里、白扬等一批进步人士也多次在这里举行电影界的会议。</p> <p class="ql-block">  田汉、陈荒煤与上海电影界艺术家在梅龙镇酒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国画大师刘海粟还特地为梅龙镇酒家题了店名</p> <p class="ql-block">  为了进一步宣传抗日救国,蚂议社在梅龙镇酒家的资助下,在此出版了《生活知识》半月刊。由沙千里任主编,艾思奇、夏征农等人撰稿。这个刊物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的主张,揭露和反对投降派的反动真面目,在上海拥有很多的读者,产生很大影响。沙千里是民国时期震惊全国“七君子事件”的当时人之一,他和邹韬奋、史良等一样,被国民党以“危害民国罪”而被捕。是杰出的爱国人士。建国后,曾任上海市政府秘书长、国务院粮食部长等要职。</p> <p class="ql-block">  轰动上海的“越剧十姐妹”的结拜盛宴也是在此举行的。上海越剧界领军人物袁雪芬曾向邓颖超表示要加入中共,邓频超告诉:“你可经常去梅龙镇酒店,在那里可以接触到许多进步人士。”后来袁雪芬就将那里当作越剧界姐妹们活动基地。“越剧十姐妹”结拜盛宴在梅龙镇酒店的隆重举办,引起上海社会各界空前的关注。梅龙镇酒家也为此成为上海,乃至全国越剧粉丝们的打卡之地了。</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梅龙镇酒家再次重展当年的英姿,它对莱肴品味的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精神和上乘的服务质量,博得社会各界的好评。著名作家巴金是成都人,他几乎每周都要让家人到梅龙镇酒家买回锅肉夹饼带回家食用;荣毅仁、陈香梅每次到上海都喜欢到这里招待客人。</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周总理也特别喜欢这里的淮扬菜,曾多次和陈毅来此用餐。他不仅对梅龙镇酒家的光荣历史了如指掌,而且对这里菜肴,特别是酱爆茄子赞不绝口,是每次用餐的必点之菜。1958年,他还专门在这里宴请上海的专家和劳模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95年,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来沪,专程慕名前来用餐。他兴奋地对服务员说“梅龙镇的菜是最好的中国菜”。</p><p class="ql-block"> 著名导演 李安在《色戒》电影中易先生请几位太太吃饭一幕,就就在二楼最里面的包厢里拍摄的。古典与宁静,吴侬软语,把老上海味道渲染得浓浓的。</p> <p class="ql-block">  1947年6月,张爱玲告别了常德公寓和胡兰成,与姑姑一起迁居到重华新村9号的二楼。虽然这里没有爱丁顿公寓那么宽敞,但也是她一生中比较喜欢的地方。她在《小艾》的作品写道“下午的阳光照在红砖的老式洋房上,一只黄蜂被太阳照成金黄色,从我黑洞洞窗前飞过,一切寂静无声,充满暖意。”在这个洋溢着洋气洋味的时髦地段里,张爱玲摆脱了离婚的阴影,先后完成了《不了情》《太太万岁》的电影剧本。拍成电影后,好评如潮。她还编辑出版了《传奇》《多少恨》等部作品。这一年,张爱玲才27岁。在这里她和著名导演桑弧又经历了一次没有结果的感情。几年后,带着心灵的伤痕,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p> <p class="ql-block">  重华新村,现代文学史上需要大树特树的弄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