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镇观音阁老茶铺(副本)

木子歌9653535

<h3>中国最早的茶馆就起源于四川,清末成都街巷有500多条街,而茶馆就有400多家。到了30年代,成都共有茶馆近600家,每天茶客达12万人之多,形成一支不折不扣的''十万大军''。即便在今天,成都的茶馆恐怕也是四川之最,中国之最吧。随着城市的发展改造,成都闹市区的茶馆大都已改建或翻新,虽然喝茶环境得到了改善,但老成都人喝茶传统和茶馆文化,更有了一种亲近感。惊蛰,是万物新发的一天,阳光、 雨水 、空气和心情 都是新的。 在这个人间最美的时节 用最美的姿态 遇见最好的自己。哦豁,连续几天的零确诊又化渣了。在惊蛰这天迎来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今天,跟友友约到植物园一游,只得放弃了。我觉得很有点意思,算是给成都上上下下提个醒,千万莫大意!还是自我隔离吧,继续宅在家里。前几天,看到我四哥制作彭镇老茶馆的美篇,那是我们俩兄弟一次约拍。看到四哥一幅幅观音阁老茶铺的美照,向哥学习,也制作美篇。宅在家里,也得找一件有意义的事,去认真的做做嘛! ——小引</h3> <h3>那年我兄弟俩去时,老茶馆的经营者叫李强,曾经在邮政局工作,他除了能吃苦外,就是与时俱进。在他和老婆接手后,这里除了保留原有的风格外,为了方便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还安装了WIFI,开设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和茶馆的微信平台,还提供各种服装道具以及应邀安排当地民间戏剧表演等。如今,这里不仅是茶客们的闲情雅园,更是摄影爱好者的拍照的乐园。经常有外省和港澳台的摄影家们来此进行摄影创作。</h3> <h3>我兄弟俩一到这有着悠久历史及乡土文化——成都老茶馆,一下被老茶铺的木质结构和文革留存的记忆吸引,在这里让我兄弟俩似乎回到昔日那个沧桑的岁月。我俩马上拿出相机,拍摄有着上百年历史沉浸和乡村的韵味。听老板李强介绍:茶馆每天要烧上百壶开水用来沏茶,每当有重大事件发生,老茶客们就串到一张桌子旁,开始谈论国家大事。我真想知道这一次瘟疫肆虐,开了几十年老茶铺,还在继续笑迎各方茶客吗?我真的怀念着跟朋友聚在一起品茶聊天,谈古论今,其乐融融。老板和老板娘的工作量很大,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奔走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这地面见证了这茶铺的历史年轮,这叫“千足泥”,每一个茶客到茶铺时留着的恋滞,犹留恋这片乡土味。多数茶客都有自己的团队,每天都坐固定的桌子品茶聊天。有事情需要沟通,老人们就坐到这里商量家事,叙述友情。茶馆门外,还有一位身患残疾的袁姓驼背哥风雨无阻常年在此剃头营生,也散发着怀旧的味道,我真想坐在民国时期老靠椅,剃一个大光头,但去过四次,有想法,却忙着拍摄。我兄弟俩去的那天,阳光明媚,透过玻璃亮瓦和天井洒下温暖的光线,一个外省来的拍客美女,愿客串模特儿,在茶桌边让我们拍摄,一切都这么自然,一切都这么恰到好处,好一场温馨的拍摄!</h3> <h3>观音阁老茶馆原为观音寺,据传彭镇曾突发大火,整个镇子几乎化为灰炉,只有观音寺完好无损。明国初期,观音寺被用作茶铺,直至今日。老茶铺的茶客换了一代又一代,昔日的杨柳河熙来攘往、热闹繁华的场景尤在眼前。观音阁老茶铺已成为国内外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圣地。特别是茶馆里纯朴的茶客面对摄影者的镜头,显得很自然,也很配合。我第一次去时,老板李强闲着时,他还热心给予我指导和介绍拍摄那一位老人,这是多么雅致的老板呀。不知道这样的老茶馆全国还有几处呢?希望观音阁老茶馆在拆迁改造中,能留存下什么呀?至少能在维修改造中多保持原有风貌。”偷得浮生半日闲”,只有拍摄这些老茶客,我似乎才有这样的心境,在这里寻找到自己想寻觅的清闲,心里既清净如佛陀,有快乐如神仙。对茶不用二道三道的细品,功夫在茶外。泡茶馆,是我们成都人一种精神依托,是城市文化标记,揭开茶盖,展示的是成都人的生活缩影。</h3> <h3> 彭镇老茶铺,在巷 陌深处 茶香绕堂飘出 这老茶馆 每一个角落,被摄者镜头扫过 我不是第一次到来 茶铺没有变化,茶客没有变化 拍摄观音阁 昨天的日子浸泡着悠悠岁月 拍客沉迷 打开尘封的日记 往事,缕缕袅袅升起氤氲 弥漫艺术的范儿 茶馆不大,浸泡泛黄的色调 穿着旗袍的同伴 摆弄民国经典 添了美好 似一幅幅画,停顿在岁月里 愿意把自己当作茶叶 让老茶馆泡着 一个美丽的顿号 停靠彭镇的深处 停顿在自己的心中 寻找适淡的光影 接受我的祝愿 愿自己的美篇带给友友欢乐 陪伴着我们甜蜜的恋情 拍摄的观音阁,虽没有色彩 倘若恋旧得不到承认 与其误解,不如坚持 在坚持中,积蓄黑与白的纯净 默默耕耘心里的三分田 全不顾别人的吆喝 只顾自我高兴 让我怎样感谢喜欢自己的友友 当我向她们致敬的时候 给了我赞美 太阳从天窗斜斜地射入 光影把两个时空拼接 那些略显闲着的茶客 我真能读懂他们的心吗 这时,相机在我手里 拍出的照片如此沉迷 好像老电影,散落的胶片 留下老茶铺的故事<br></h3> <h3>写于塔子山九天楼。 二零二零年三月五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