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化下乡走进神秘的深山古刹——峨眉山市作家协会、通俗文艺研究会送文化下乡记实

七三九广播站

<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5日,惠风和畅,辞春立夏际,峨眉山市作家协会、峨眉山市通俗文艺研究会,组织文艺家走进了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镇玉蟾寺村,开展了送文化下乡和文艺交流活动。</p> <p class="ql-block">  参加本次活动的作家、诗人、书画家、文艺爱好者有三十余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喜见乡村新楼林立,村民安居乐业,经过绿树成荫、蜿蜒盘山的乡村道,大家徜徉在蕴藏深厚文化底蕴和神秘传说的古刹深山之间,相聚甚欢。</p> <p class="ql-block">  山林中的神秘“玉蟾寺”,据《青神县志》,创修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清雍正二年(1724)重修。“文革”期间,其庙宇、文物、丛林均遭严重破坏。历史上的玉蟾寺,香火兴旺,规模宏大,方圆十里,整个建筑巧借山势,参差错落,皆为斗拱交错,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甚为壮观。整个寺庙“大和尚万万五,小和尚不用数”,“鸣钟晓吃饭,骑马关山门”。</p><p class="ql-block"> 现在所呈现的玉蟾寺,是经过近二十多年时间简单复建的成果,玉蟾寺正在新一轮捐建和复建之中。</p> <p class="ql-block">  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二十四孝之一的黄庭坚先贤,到青神探望姑母时,留下名篇“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他在游玉蟾寺时,题有墨宝“禅林”两字,后刻于巨石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有孝子刘海在寒冬钓起三足玉蟾治好母亲眼疾的传说,在绿茵沱荡漾;明末崇祯公主智斗“大西国王”张献忠逼婚的故事,在寺左侧巨大笔直的丹霞山崖(即皇姑崖)上矗立……</p><p class="ql-block"> 玉蟾寺那依山而建的传统建筑之美,这里的传说之美、自然之美,诸多的文化元素给前来采风的文化人提供了颇具价值的创作素材。</p> <p class="ql-block">  上午,书画家们现场激情挥毫,展示了各自的精美作品,文艺家们就书画之美进行了专业性的点评,并开诚布公地进行学习交流。之后,书画家们将作品慷慨赠送给了围观的群众和爱好者,现场掌声阵阵。</p> <p class="ql-block">  下午,在彭建群主席的主持下,召开了文学创作交流学习座谈会。</p> <p class="ql-block">  商振江会长做了题为《新时代散文的创新与作家的文学使命》的专题讲座,他强调指出: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素养。二是深入生活,感悟人生。三是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四是坚守初心,担当使命。</p> <p class="ql-block">  来自五通桥作协的王中其主席,就他的新书《盐风吹过》,分享了创作历程和心得,他说,写作要出彩,必须抓住与众不同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四川省通俗文艺研究会资深会员、玉蟾寺住持释镇福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真诚的欢迎,并讲述了玉蟾寺的历史文化和美丽传说。</p> <p class="ql-block">  接着,尹羽阳副会长介绍了五通桥区文学发展历史和自己的创作心得。</p> <p class="ql-block">  井研县作家协会主席、四川省通俗文艺研究会乐山工作站副站长<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晓霞就写作方法做了探讨,她重点提出创作中,如何拟出文章好标题的技巧。</span></p> <p class="ql-block">  知名作家朱旭东,就业余作家如何平衡本职工作与写作的关系,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观点。</p> <p class="ql-block">  年轻的签约网络作家丹妮分享了文学创作如何巧妙搭乘互联网这个时代的快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名作家们的精彩发言,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也感染带动了与会人员发言。大家纷纷表示,这次送文化下乡,不仅看到青神县玉蟾寺村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变化,村民的良好精神面貌,也感受到了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热情;美丽的乡村风光和玉蟾寺的深厚文化,让大家在文学、书画创作中增加了更多的素材,更深的认知和更高的领悟。通过这次活动也加强了乐山市范围内各区县市文艺团队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从而对促进未来的多方合作再次夯实了的基础,大家都表示期待参加下一次类似的走基层采风交流活动。</p> <p class="ql-block">感谢阅读,㊗️你在五月的惠风里,感悟文化温暖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