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城市之间,忙忙碌碌的生活,永不停歇的脚步,居于高楼大厦之中,看惯了城市的灯红酒绿,霓虹灯闪烁,汽车的灯光相互交汇,再加上部分街区的小夜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各种品牌特色小吃,络绎不绝的人群,来来往往,热闹非凡,整个氛围可以说是人声鼎沸。这样的一种情况,虽然流光溢彩,但是我觉得充斥着世俗气息,乏味枯燥,无论如何也融入不了这样一种氛围,更没有这番闲情逸致来享受这一切。 蓦然停顿下来,我还是无比思念儿时农村的夜。清风明月,夜郎星稀,一轮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照亮了一片明亮的区域,望去如同白昼一般,温馨而静谧,这是一个美丽的夏夜。此时,微风徐徐吹来,如一双柔软的手轻拂过脸庞,带走了多余的热意,瞬间令人神清气爽。80-90年代的农村,虽然有了电视机,但是还没有太普及,晚饭之后,我们习惯于走出家门,找三五玩伴游玩。大街上虽然偶尔有依稀的路灯,但是那泛着淡色光晕,着实照亮不了多大的范围,我们出门一般会拿上手电筒。哎,有了手电筒,都算高端装备,两节1号电池配备,那光束调节好,亮度瞬间十几米开外。那个时候,农村相对封闭,也没有什么外来人口,机动车更是少之又少,在农村,顶多也就是一些农用车,摩托车还是有钱人的奢侈品,大部分家里,有一辆车自行车已经算不错了。所以,我们基本上无论任何时间出去玩,地域相对稳定,安全虽然不是绝对的,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夏夜农村,大多数人都会出来乘凉,尤其是吃完晚饭以后,东家走走,西家串串,左邻右舍交流一天的劳动心得,聊聊家长,相互给予一些瓜果菜品,大家的关系融洽而富足,那时候,我们虽然没有到城市购买的能力,但是地方性的时令果蔬,那是样样俱全,有机农家肥,基本不打药,算的上是绿色食品,吃起来绝对有益健康。 <p class="ql-block"> 其实,夏夜的农村,最大的快乐,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子,都要数看露天电影了。每当村里大队部的喇叭广播今晚有电影演出,我们每家每户往往会早早吃饭,搬着凳子椅子赶往演出地点。只见那电影放映员拿出来一块大大的白色幕布,找个宽敞的场地挂起来,这荧幕就算到位了。然后,开始装配放映机,安装录像胶片,小型发电机通电以后,只见那一台小型放映机支架上挂着两个轮盘发出哒哒的声音转动着,均匀而有序,镜头上发射出的一束强光从观众的头顶跨越而过,然后逐渐扩散放大投影到银幕上,进而变成了鲜活的画面,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欣赏电影了。哇,我们真的认为是太神奇了,虽然是黑白色的电影,但是依然能够满足我们农村人对电影的向往与追求,因为城市的电影院不是人人都能都去的。电影开始以后,大家都已经自觉安静了,因为任何人都不想错过每一帧影像,虽然凳子高低不齐,座位前后不一,但是大家都能很自觉的围坐一起,认真的观赏电影。大家的眼神里专注而深情,朝着一个方向深深的凝望,这个景象成为夏夜农村一道特殊的风景线。</p> 如果说记忆有多深刻,那么我想我的同龄伙伴一定会有共同的声音,因为我们共同经历过这段难忘得我岁月,前村后店,左邻右舍,那是我们融于血液的深情。没有斗争,没有逐利,快乐为本,友谊第一,时隔多年,经久不绝。而今,伙伴们虽然各自走出农村,忙碌自己的事业,但是每每回忆起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我们又仿佛回到过去,如同电影放映机一般,映射出一帧帧美好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