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己的事情一定要亲自去做。哪怕你完成的没有别人好,那终归也是你自己的劳动成果。只有一次一次的不好,才能换来以后的完善。如果总是依赖别人,那么你的一生将始终与贫穷和低声下气为伴。”犹太人常常这样教育孩子。在他们看来,孩子有了自己的能力和地位后,与家人和社会的沟通才会变得更容易,才更能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有这样一个商人,他有两个儿子,父亲宠爱大儿子,他想把自己的全部财产都留给他。但是母亲很可怜小儿子,她请求丈夫先不要宣布分财产的事。她总想找个办法让两个儿子分的平均一些。商人听成了妻子的劝告,暂时没有宣布分财产的决定。</p> <p class="ql-block">有一天 ,母亲坐在窗前哭泣,一位过路人看见了,就走上前来,问她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她说:“我怎么能不伤心呢?对我来说两个儿子都一样亲,可是我的丈夫却想把全部财产留给大儿子,而小儿子什么也得不到。在我还没想出怎么去帮助小儿子的办法之前,我请求丈夫先不要向儿子们宣布他的决定。但是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解决这个烦恼。”过路人说:“你的烦恼其实很容易解决。你只管让丈夫向两个儿子宣布,大儿子将得到全部财产,小儿子什么也得不到。但以后他们将各得其所。”小儿子一听说自己什么也得不到,就离开自己的城市到别的城市去谋生了。他在那里学会了许多手艺,增长了知识。而大儿子一直依赖父亲生活,什么也不学,因为他知道,他是富有的。父亲去世后,大儿子什么都不会干,最后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花光了;而小儿子却在外面学会了挣钱的本事,变得富裕起来。</p> <p class="ql-block">实际上,在别的发达国家,对在校学习的孩子要求也是非常“刻薄”的。在国外,许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做家教,在商店送货或照顾老人等,以此挣钱交学费及零用。美国人一贯教育孩子自主自立,七八岁的小孩儿就成了“小商人”,出售他们的“商品”来挣零用钱。美国中学生有个口号:“要花钱自己挣”。每逢假期他们就成了打工族,自食其力。</p><p class="ql-block"> 我们现代家庭里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相对优越,许多事情都有大人包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免不了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对以后孩子参与社会竞争是十分不利的,为人父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让孩子成为一颗独立支撑,独当一面的大树,而不是靠大树遮风挡雨的,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脆弱小草。</p> <p class="ql-block">在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一个案例,有一个男孩儿,他的爸妈结婚后生活也不是说非常富有,刚开始生活也很拮据。可随着这个孩子的降临,他的爸爸觉得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就想尽自己所能把最好的都给儿子,日常父母都对他更是宠爱有加。在他很小的时候,别的孩子饿了父母只会泡一个馒头,或者做点面糊来喂养孩子充饥。这个男孩爸爸就会从商场超市,给孩子买最好吃的小馒头饼干配着鸡蛋让孩子吃。自认为孩子吃的好,穿的好,就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最好的物质环境。却没想到他的溺爱,让这个男孩直到成家还不会自立。到哪里上班也是干几天回家,不是厂里饭不好吃,就是熬夜受不了,工地活更没干过,什么苦都吃不得。只会抱怨他的父母不是土豪,没有给他想要的一切。从不想自力更生去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真是应了那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 <p class="ql-block">作为父母,谁都爱自己的孩子,天下没有哪个父母说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爱也要有“度”。作为父母,尽量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不要一味的付出包办,放手让他大胆的去做。就像学走路时,别怕孩子会摔倒,贪玩时别怕孩子手会脏,不经历风雨,怎么会见到彩虹?我们只需给孩子一个慈爱的眼神和鼓励就可以。</p> <p class="ql-block">人的一生有无数阶台阶——学习,工作和生活。父母如何教育孩子面对和攀登这些人生的台阶呢?是牵着手,搀扶着还是抱着呢?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答案,显而易见,如果家长牵着、搀扶着,就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常常把父母当成拐棍儿而难以自立。</p><p class="ql-block">其实,我们不妨让孩子学会摔倒了自己爬起来。遇到台阶自己爬上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一鼓作气,攀上光辉的顶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