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虎山行

新友

<p class="ql-block">1958年上海京剧院推出了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1970年10月1日在全国公映,是首部搬上银幕的"样板戏"。</p> <p class="ql-block">1968年,江青曾把《智取威虎山》改为智取飞谷山,杨子荣改为梁志彤,参谋长改为赵建刚,座山雕改为隋三刀……</p> <p class="ql-block">随着《智取威虎山》唱红大江南北,由曲波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的小说《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英雄形象脱颖而出。</p> <p class="ql-block">解放前夕的东北匪患严重,南满、北满的土匪人数多达十万余众。中共东北局于1945年11月开始了历时三年多的大规模剿匪行动。</p> <p class="ql-block">杨子荣1945年秋在烟台市牟平县加入八路军胶东海军支队。10月下旬赴东北地区剿匪,编入牡丹江军区二团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达两年多的剿匪战斗中,从侦察班长提升为排长,多次立功。1947年2月6日,只身一人深入匪穴活捉"座三雕",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1947年2月23日,在柴河闲枝沟附近追剿最后一股残匪战斗中,枪栓没能及时打开,被匪首射出的子弹击中。一个英雄,一个刚刚凯旋的英雄倒在了林海雪原,年龄仅31岁。</p> <p class="ql-block">杨子荣牺牲的场面不壮烈,但他的英雄形象却深入人心,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杨子荣的身世以及他的军旅生涯充满传奇。在大大小小的剿匪战斗中,最能彰显杨子荣机智勇敢的当属"智取威虎山"。</p> <p class="ql-block">威虎山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以北40公里处,原来是无名高地,属张广才岭余脉,最高处海拔近千米,总面积40万平方米。归属海林市林业局大石沟林场。</p> <p class="ql-block">通往威虎山的路蜿蜒、平坦。从G10横道河子出口沿"三横干线"行驶大约二十多公里,途经七里地村、二十二村、五里地村、大石沟林场。</p> <p class="ql-block">这些用数字表示的村屯是当年小日本篡改的。日寇为了便于军事管理,以某个住军地为原点,把丈量出的距离数据用做村名。</p> <p class="ql-block">过二十二村,沿大石沟支线再行驶五六公里就进入威虎山地界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景区大约是十几年前修建的,不知何故现在已经荒废了。</p> <p class="ql-block">从山门售票处向西,行驶近十公里才可到达威虎山主峰。看来,当年这个景区规模不小。</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威虎山主峰,"威虎山"三个大字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前往主峰的山路铺着青石板,可拾阶而上。立在路边的揭示牌上"威虎山介绍"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由于年久失修,石板路基本荒废了。路两侧杂草丛生,让人望而却步。</p> <p class="ql-block">山涧小溪潺潺地流淌着,水质清澈透明。</p> <p class="ql-block">小溪旁的驴蹄草结满花朵,开得正旺。这种外型酷似睡莲的野花外表清秀内含毒素,叶子晒干后可治疗外伤。</p> <p class="ql-block">偶遇一位采药人,提醒我们不要前行了,山里的"草爬子"多得很。</p> <p class="ql-block">我们驻足环视。威虎山不高却很险峻,威虎厅就在那陡峭的悬崖之上,易守难攻。况且,那个年代山里是无路可走的。六十年代末,伐木工人发现了这里的巢穴,最后断定这就是"座三雕"的威虎厅。</p> <p class="ql-block">密林深处,茫茫林海,冰封雪裹,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土匪周旋,我们的战士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和勇气。</p> <p class="ql-block">威虎山距最近的大石沟村(也叫小夹皮沟林场)至少十公里,当地人把这一带称做"威虎山下第一屯"。</p> <p class="ql-block">威虎山主峰的西北方向还有延伸的山路,导航系统已经没有了信号,我们只能原路返回。</p> <p class="ql-block">当年小分队剿匪路线较分散,但方圆也不过百里。如果沿着英雄的足迹,把威虎山、夹皮沟以及杨子荣牺牲地、烈士陵园、纪念馆、影视城加以整合,那将是一条不寻常的红色旅游线路。</p> <p class="ql-block">曲波"以最深的敬意"写出了《林海雪原》。如今,山河锦绣,寻着英雄的足迹,感受艰险残酷的战斗岁月,依然对英雄充满无比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