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岭回头客,湖光洗眼来。况兼邻竹圃,随意会瑶台。流水琴生蠹,殊方月落杯。苍梧终不到,归梦踏清埃。

母焕胜,

2023年 中国十大GDP排名省会城市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会城市在各自省份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它们不仅是政治权力的象征,更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也是文化和科技的聚集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2023年中国十强省会城市的出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中国城市发展的窗口。</b></p> GDP第一 1、广州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广州市,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五羊城,是广东省辖地级市、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地处中国华南地区、珠江下游、濒临南海,是广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世界一线城市。截至2023年,广州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7434.40平方千米,市人民政府驻越秀区府前路1号。截至2023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882.70万人,城镇化率为86.76%。</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广州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揭开了广州人文史的初页,自秦汉至明清2000多年间,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被誉为“千年商都”,自古就是中外文化交融之地,广府文化发祥地之一。广州还是中国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b></p> 小蛮腰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首先,从总体经济实力来看,广州稳坐首位,其GDP高达30355.73亿元,远超过其他省会城市。</b></p> 珠江夜景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广州强大的经济实力,既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支持,也与其自身的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密不可分。</b></p> 特写 GDP第二 2、成都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成都市,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四川省辖地级市,是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超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截至2023年,全市下辖1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总面积14335平方千米,市人民政府驻武侯区锦悦西路2号。2023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为2140.3万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成都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美食之都。境内金沙遗址有3000年历史,舜以“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故名成都;蜀汉、成汉、前蜀、后蜀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又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县治所。汉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为中国最发达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北宋诞生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成都是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区域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机关驻地,是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举办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2023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7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b></p> GDP第三 3、杭州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杭州市,简称“杭”,古称临安、钱塘、武林,浙江省辖地级市,是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超大城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是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截至2023年,杭州市下辖10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6850平方千米,市人民政府驻上城区解放东路18号。截至2023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1252.2万人,城镇化率84.2%。</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杭州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六大古都之一,以“东南名郡”著称于世,跨湖桥遗址的发掘显示8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建都杭州。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还是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浙江省政府批复的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举行,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市成功举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2023年,杭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5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66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04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7:28.3:70.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61129元。</b></p> GDP第四 4、武汉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武汉市,简称“汉”,别称江城,湖北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超大城市,国家发改委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机关驻地。全市下辖13个区,总面积8569.15平方千米。2023年末,武汉市常住人口1377.40万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武汉市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此交汇,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被评为国际湿地城市。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武汉市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正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武汉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春秋战国以来,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元代成为湖广行省省治,明清时期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和“天下四聚”之一。清末汉口开埠和洋务运动开启武汉现代化进程,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近代史上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2023年,武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11.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b></p> GDP第五 5、南京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南京市,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江苏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23年8月,南京市辖11个区,总面积6587.0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868.28平方千米。2023年末,南京市常住人口954.70万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南京市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国务院规划定位的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和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南京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京在35~60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汤山生活,有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长干古城的发掘将南京建城史向前推至31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南京市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之称,明清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截至2022年,南京有各类高等院校68所,其中双一流高校13所、111计划高校10所、211高校8所、两院院士97人,均仅次于北京上海;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南京位列全球第6、中国第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2023年,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17421.4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6%。</b></p> 南京GDP(17421.4亿元)。 GDP第六 6、长沙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长沙市,别称星城,湖南省辖地级市,是湖南省省会、特大城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截至2023年10月,全市下辖6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11819平方千米,市人民政府驻岳麓区岳麓大道218号。2023年末,长沙市常住人口为1051.31万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经三千年城名、城址不变,有“屈贾之乡”“楚汉名城”“潇湘洙泗”之称。有马王堆汉墓、四羊方尊、三国吴简、岳麓书院、铜官窑等历史遗迹。凝练出“经世致用、兼收并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的湖湘文化。既是清末维新运动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策源地之一,又是新民主主义的发祥地之一。走出了黄兴、蔡锷、刘少奇等名人。长沙是长株潭都市圈成员城市,是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是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有有杂交水稻育种、“天河”超级计算机、国内首台3D烧结打印机等科研成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2023年,长沙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31.98亿元,同比增长4.8%。</b></p> GDP第七 7、郑州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郑州市,简称“郑”,史谓“天地之中”,古称商都,今谓绿城,河南省辖地级市、省会、特大城市,国家发改委支持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中国中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地处河南省中北部,黄河中、下游分界处,介于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之间,全市总面积7567平方千米。地形总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有大小河流124条,地跨黄河、淮河两大流域。[截至2022年12月,郑州市辖6个区、5个县级市、1个县。截至2023年末,郑州市常住人口1300.8万人,城镇化率为80%。</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市成为河南省省会。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六大遗址片区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会员。截至2021年末,郑州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7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个。是全国公、铁、航、信兼具的交通枢纽,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3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截至2023年9月,郑州市有2座航站楼、2条跑道、162条航线、6个火车站、2条铁路干线、6条高铁线、11条地铁线路、11条高速公路、37条BRT线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2023年,郑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617.8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72.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373.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072.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1.3:39.4:59.3。</b></p> GDP第八 8、福州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福州市,简称“榕”,别称榕城,古称闽都,福建省辖地级市、省会、Ⅰ型大城市,二线城市,地处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以山地丘陵为主;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常青。截至2023年10月,福州市下辖6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1968.53平方千米,市人民政府驻福州市鼓楼区乌山路96号。2023年末,福州市常住人口846.9万人,户籍人口数为733.63万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福州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建城已有2200多年历史。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升福州为都督府,府治设在州城内(今鼓屏路),福州之名始用至今,因为境内一座福山而得名,建城于汉高帝五年(前202年)。从明代起,福州一直是福建的省会;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福州设市。福州市是福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1]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昙石山、船政、三坊七巷、寿山石等四大文化名片,从这里走出了林则徐、 沈葆桢、严复等一批历史名人。福州马尾区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2023年,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28.4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1.5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675.1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531.7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5.6:36.1:58.3。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2846元。</b></p> GDP第九 9、济南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济南市,别称泉城、齐州、泺邑,山东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济南都市圈核心城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省中西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截至2023年,全市下辖10个区、2个县,总面积10244.45平方千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43.7万人,城镇化率75.3%。</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明洪武九年(1376年),济南成为山东省会。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正式设立济南市[203]。济南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四渎之一“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远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距今4000至4500年前以磨光黑陶为特征的“龙山文化”,系因民国十七年(1928年)首次发现于济南东郊龙山镇而被命名。济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轴上的重要交汇点,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拥有“七十二名泉”,素有“天下第一泉”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济南八景闻名于世,超然楼是明湖新八景之一,是网红打卡地,是拥有“山、泉、湖、河、城”独特风貌的旅游城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2023年,济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2757.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b></p> GDP第十 10、合肥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合肥市,简称“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或<span class="ql-cursor"></span>“合”,古称庐州、庐阳、合淝,是安徽省辖地级市、省会、特大城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安徽省中部、长江三角洲西翼,环抱巢湖,是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23年,全市下辖4个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1445平方千米,市人民政府驻蜀山区东流路100号。截至2023年末,合肥市常住人口985.3万人,城镇化率85.55%。</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合肥地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此而得名。在3000余年的建城史中,有2100余年的县治、1400余年的府治历史,数为州郡治所。1945年9月,安徽省省会迁驻合肥。1949年2月,设立合肥市。1952年,安徽复省,合肥市成为新中国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商埠和军事重镇,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三国故地、包拯故里、淮军摇篮”之称。合肥市是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2023年,合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73.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7.2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642.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654.3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0:36.6:60.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30074元。</b></p>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