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行[四十七] 走进波的海的教堂之城 “维尔纽斯”

閑雲清烟

<p class="ql-block">美篇名: 闲云清烟</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5492357</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立陶宛的首都,自13世纪以来便成为了立陶宛大公国的政治中心,直到18世纪之前,这里都深受东欧文化及建筑风格的影响。历史上曾因各种政治及军事因素而属于不同国家,走过沧桑历史,也留下了多元文化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被誉为欧洲最大的巴洛克风格古城,拥有变化多样的建筑。尤其是各种宗教建筑物如教堂、修道院等,所以也可以称它是一座宗教氛围浓重的教堂城市。</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这座城市由Neris河将老城与新城分开,老城在河的南岸。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维尔纽斯老城列为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漫步老城区,从黎明门(The Gates of Dawn)开始,这座城门建于16世纪初,在通往Medininkai的街上,最初称为Medininkai Gate,这是维尔纽斯在建造防御城墙的同时修建的五个大门中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保存至今的城门。</p> <p class="ql-block">在黎明门朝向城内一侧,有一座圣母教堂,装饰着17世纪早期绘制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玛利亚慈悲之母的图像。 这幅图像被银色的镀金面所覆盖,据说有神奇的力量。 </p> <p class="ql-block">几个世纪以来,这幅图像一直是城市的象征之一,也是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教民崇拜的对象。 墙上装饰着数不清的祭品,也有许多来自邻国的朝圣者在画像前祈祷。 </p> <p class="ql-block">卸除金光闪闪的原画(右图),圣母的服装是由三个镀金银部分组成,由不同的艺术家在不同时期完成。1670年至1690年金饰覆盖了头部和肩膀,1695至1700年则涵盖了胸部,1730年金饰才涵盖全部的画。衣服上的花卉图案,有玫瑰、郁金香、水仙、康乃馨….象征玛丽亚的纯洁。 2顶巴洛克式皇冠,象征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p> <p class="ql-block">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曾于1993年访问这里,並在此祈祷;教皇弗朗西斯,于2018年在此教堂祈祷,并奉献了新的金冠。</p> <p class="ql-block">一大清早,就有来自外地的教徒面向黎明门教堂进行虔诚的跪拜,可见这座教堂虽然不怎么起眼,但在信徒们的心中却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是欧洲最著名的巴洛克古城。从黎明之门进入Aušros Vartų街,再一路北上就可以到达老城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这条街也是如今维尔纽斯宗教气氛最隆重的街道,几十座巴洛克风格的教堂、老建筑完美地隐藏在老城蜿蜒的古道深处,跨越了数百年历史的老城在这一条狭窄的街道上体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拥有多种风格的建筑,包括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和新古典主义式建筑。维尔纽斯旧城中最复杂的建筑群是维尔纽斯大学建筑群,占去旧城区很大部分面积,被选为布鲁塞尔迷你欧洲公园中代表立陶宛的景观。1994年,维尔纽斯旧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来到市政厅广场。这里是各种露天集市、展会、 音乐会以及其他活动举行的场地。广场的周围有很多餐厅、酒吧和咖啡馆。</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市政厅是一座白色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该市的"旅游信息中心"也设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门前的广场上,天天有一个大吊车把一群人连桌子带椅子吊到半空中,在天上用餐。据说这样吃一顿饭很贵的。</p> <p class="ql-block">再向东走,就抵达圣安娜教堂。这是全立陶宛为数不多的全红砖结构教堂,也是哥特式风格的杰作。教堂最初为木制结构,不过已经在1419年被摧毁 了,现在看到的红砖结构是在1495-1500年间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圣安娜教堂建于1582年、高22米、宽10米的圣安娜教堂,是哥特式建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维尔纽斯老城地标性建筑,也是维尔纽斯老城世界文化遗产最核心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整个教堂外墙用了33种不同形状的红砖砌成,结构复杂,色调醒目,一眼看去,除让人心情愉悦之外,还使人心灵产生不小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其后方还有一个西多会教堂和一个西多会修道院,一起组成了大型的红砖建筑群。这个建筑群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一是各式各样美丽的尖塔,若干小塔围着主塔,如众星捧月般的壮观,二是色泽深沉、色彩多样的红砖墙面,其颜色变化有数十种之多,因此勾画出丰富的轮廓线,配合众多角塔,呈现了精致奇巧的造型美。</p> <p class="ql-block">这座小巧可爱的教堂甚至征服了拿破仑:传说拿破仑远征经过维尔纽斯时被圣安妮教堂所打动,十分喜爱,甚至想要把它“放在掌心带回巴黎”。</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侧面有一座波兰最著名的民族诗人亚当.密茨凯维奇的雕像。立陶宛和波兰在历史上曾经“联姻”为一个国家,渊源很深,所以留有不少波兰文化的印迹和遗物。</p> <p class="ql-block">圣安娜教堂无论是远看,还是近观,都精美的无可挑剔,无与伦比。简直就是一个绝美的建筑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圣特雷莎教堂。这是一座建于17世纪的巴洛克式教堂,其外观不算出彩,但是里面的装饰可谓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圣特蕾莎教堂,Church of St. Teresa】维尔纽斯早期巴洛克最美丽的例子之一,1650 年由意大利建筑师设计,其外观特别优雅,瑞典砂岩、黑白大理石和花岗岩。教堂以在罗马的教堂为样板,但比例没有那么厚重,更多地运用了垂直</p> <p class="ql-block">具有18世纪后期风格的丰富的壁画和雕塑的室内装饰,以暖色调为主。最突出的是半圆顶下的洛可可风格的高祭坛</p> <p class="ql-block">步入其中,恍若进入了神仙世界,无论是祭坛、讲台、墙壁上,还是穹顶、拱架、圆柱上,到处都是圣人、天使的雕像、画像,雕刻精细,画工细腻,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紧挨圣特雷莎教堂的是修建于17世纪的维尔纽斯东正教圣灵教堂(Orthodox Church of the Holy Spirit),属俄罗斯东正教。教堂带有精致的圆顶,外墙刷为粉色。维尔纽斯最多的就是天主教堂和东正教堂,圣灵教堂内部主色调绿色,富有东正教特色。</p> <p class="ql-block">立陶宛原本是一个欧洲的大公国,早在十四世纪初维尔纽斯就成为了立陶宛大公国的首都。由于维尔纽斯老城保持着古老的历史风貌,于 1994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成列为世界遗产。维尔纽斯老城的核心——座堂广场。</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老城的核心——座堂广场。座堂广场,或译为"教堂广场",位于老城的北部,因广场上坐落着维尔纽斯大教堂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大教堂位于老城的北部地块,是立陶宛的主教座堂,作为立陶宛天主教的精神中心,初建于公元1387-1388年,后经多次改建,融合了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等特点,最终形成了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其外观有些类似罗马的万神殿。</p> <p class="ql-block">在教堂的山墙上站着三位基督教圣人的雕像,高大伟岸,给人以直入云霄的感觉,在三角形门楣和大门两边的壁龛里是栩栩如生的宗教人物雕塑,皆为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教堂正面山墙上立着三尊塑像,中间手举十字架的是圣安娜,其右是圣卡济米拉斯,其左是圣斯塔尼斯拉夫。</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内部端庄大气,但装饰并不奢华,素净典雅,极具北欧风情。笔者站在宽广的大厅里,仰望高高的穹顶和圆拱,欣赏四周精致的雕饰和油画,感慨万千。谁能想到,历史上的立陶宛大公曾经在此加冕,然而在苏联统治期间,这里却被改作画廊、仓库。谁又能想到,如今这个安逸恬静的小国,也曾经有二百年的叱咤岁月,甚至跻身于欧洲大国之列,真是世事沧桑啊!</p> <p class="ql-block">这里最值得看的是教堂右侧尽头的圣卡锡米尔礼拜堂。圣卡锡米尔在1602年被封为圣徒,成为立陶宛的保护神。礼拜堂的壁画和雕塑出自多位巴洛克大师之手,极尽精细繁复之能事,象征着波兰立陶宛王国在历史上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大教堂里里外外的雕塑作品琳琅满目,呈现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精湛的艺术造诣。</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大教堂所在的广场名为教堂广场,是该城的重要地标。广场上毗邻大教堂的一幢四层楼雄伟建筑,是重建的立陶宛大公宫殿。</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大教堂的前方是一座57米高的钟楼,曾经是13-17世纪古城堡的了望塔,内存17座钟表。登上钟楼可以俯瞰维尔纽斯城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还有一块名闻遐迩的“波罗的海人链”足迹石。公元1989年8月23日,波罗的海三国被苏联占领的50周年纪念日,占三国总人口40%的近200万民众手拉手,顺着连通三国首都的公路,连成一条600公里长的人链,要求三国独立。站在人链最南端一位老人的脚印就留在了足迹石上,永志纪念。此后半年,立陶宛宣布独立,接着,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也相继独立。笔者以前在香港、洛杉矶等多地看过演艺明星留下的足印、手印,现在是第一次看到象征团结和抗争的足印,不由想起立陶宛的国家格言“民族的力量源于团结”。</p> <p class="ql-block">足迹石的不远处就是传说中的“奇迹石”。Stebuklas含义是立陶宛语的“奇迹”,这块“奇迹石”安静地躺在教堂广场上,没有游客国观,不注意的话很容易忽视。相传只要围着这块花岗岩顺时针转三圈并祈祷,便可以梦想成真。</p> <p class="ql-block">教堂广场是旅游热地,游人如织,从这里向四周辐射出许多狭窄、弯曲的街道,两边布满商店、餐馆、咖啡馆、手工作坊,以及贵族府第和各色庭院。</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艺术气息浓厚,走在路上常常可以看到街边墙上镶嵌着浮雕、壁画,还可以看到不少街头艺人在表演,</p> <p class="ql-block">还时不时地看到一对对的新人在此拍照留影、携手而过,将幸福和甜蜜洒落老街小巷。那些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庭院更是令人注目艳羡、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紧邻维尔纽斯大教堂的,是立陶宛大公宫,也就是立陶宛大公爵的府邸。广场上的雕像是"格季米纳斯",此人是 13 世纪后期、14 世纪初期的立陶宛大公,当初就是他决定在此地筑城并定都的。</p> <p class="ql-block">立陶宛大公宫始建于 15 世纪,但是在 1801 年被拆毁,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公宫是 2002 年在原始地基之上复建的,目前这里作为立陶宛大公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参观。</p> <p class="ql-block">通过参观立陶宛大公博物馆,多少了解了一点立陶宛的历史。立陶宛大公国 15 世纪时曾是欧洲版图最大的国家。该国曾和波兰过往甚密,与波兰结成过联邦,有几任立陶宛大公都是由波兰国王兼任的。</p> <p class="ql-block">大公宫后面有一座小山丘,小山丘顶上有一座八角形塔楼——格季米纳斯塔楼。相传 14 世纪初的立陶宛大公格季米纳斯(就是大公宫门前被塑成雕像的那位)狩猎期间曾在小山上住宿,梦见铁狼嚎叫,认为是吉兆,于是决定在山上修筑城堡。</p> <p class="ql-block">这座在小山丘上修筑的城堡,就是维尔纽斯的起源。被复原的维尔纽斯城堡残墙。远处山坡上有三个白色的十字架,那里也是维尔纽斯的一个景点,是登高俯瞰全城的制高点。</p> <p class="ql-block">北起座堂广场的"派里斯大街"(Pilies Street),是维尔纽斯老城中心一条繁华的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派里斯街的北段聚集着很多餐馆,是维尔纽斯的美食街。维尔纽斯美食大饺子,是立陶宛的特色食物,一定要品尝一下。</p> <p class="ql-block">位于维尔纽斯旧城中的立陶宛总统府,旧称"主教宫",始建于 14 世经,后经多次重建,1997 年起成为立陶宛总统官邸。</p> <p class="ql-block">总统府在16世纪曾为维尔纽斯主教的居住之地,18世纪为维尔纽斯总督的住所,于1997年成为立陶宛总统官方办公和居住之地。每天晚上的18:00在总统府前可以看到守卫的换岗仪式,每周日中午的12:00还会在此举行庄严的升旗典礼(约5至10分钟),参加升旗仪式的是立陶宛武装部队的仪仗队,吸引了不少游客的观赏。每个周六总统府还会对公共免费开放,游客可观赏宫殿的内部,让更多的市民了解总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p> <p class="ql-block">立陶宛圣凯瑟琳教堂(Lithuanian St. Catherine's Church)是位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老城区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天主教堂。这座教堂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背景而著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信徒。</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它见证了立陶宛以及整个欧洲数百年的历史变迁。圣凯瑟琳教堂最初建立时属于多明我会(Dominican Order),在宗教改革期间,它曾一度被改作他用,但在后来几个世纪里,它逐渐回复了其宗教功能,并成为维尔纽斯市民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该教堂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哥特式与巴洛克式元素,展现了中世纪欧洲建筑的特点。它的外观装饰华丽,内部则保存着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宗教文物。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精致的壁画、彩绘玻璃窗以及各种雕塑作品,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观念和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立陶宛圣凯瑟琳教堂不仅是一个宗教场所,还是举行音乐会、展览和其他文化活动的中心。这些活动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为教堂本身带来了新的活力,使其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成为当代文化交流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由于其在立陶宛历史和建筑中的重要地位,圣凯瑟琳教堂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受到当地人民的尊重和维护,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得到了国际层面的保护和认可。</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Church of St. Peter and St. Paul。这是一座巴洛克式的罗马天主教教堂,是立陶宛巴洛克式建筑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由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师Giovanni Pietro Perti用灰泥装饰的约两千个人物、以及另一位意大利艺术家的装饰,几乎覆盖了整个教堂,给人以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整个教堂内部的雕塑处处精雕细琢,这个雕像人物的脸部表情,远远地看,象是个笑模样。</p> <p class="ql-block">圣卡什米尔教堂,Church of St. Casimir,教堂的建造始于1604年,以纪念圣卡西米尔王子(the holy prince Saint Casimir)。工程于1616年完工,室内设计于1618年完成。圣卡西米尔教堂是该市最早的巴洛克式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18世纪中叶,教堂由建筑师托马斯·泽布罗夫斯基重建。在俄罗斯的占领下,圣卡西米尔教堂被改造成俄罗斯东正教教堂。</p> <p class="ql-block">1915 年,维尔纽斯被德国人占领,教堂被改建为维尔纽斯驻军的福音路德祈祷堂。</p> <p class="ql-block">1919年,圣卡西米尔教堂被归还给天主教徒,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再次遭到破坏,关闭,教堂于1991年重新开放。</p> <p class="ql-block">【圣灵东正教教堂,Orthodox Church of the Holy Spirit】</p> <p class="ql-block">进入教堂内部,主祭坛等是用在教堂中不常见的鲜绿色,不禁眼前一亮</p> <p class="ql-block">高高的十字拱顶,浮雕大理石立柱,大黑吊灯,绿色的神台非常特别,高深莫测——透着宗教的威严、神圣。</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墓室中安葬着圣安东尼.约翰(立陶宛的一位王子)的遗骸。这个巴洛克式东正教堂还有个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老城中,可谓是教堂林立,不经意的一个转弯,又看到一个美丽的教堂——巴西利亚修道院大门,里面坐落着圣三一教堂(基督教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三一堂由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乔治•吉尔伯特•斯科特爵士设计,整体为维多利亚哥特复兴式建筑样貌,平面呈拉丁十字型布局、五廊型巴西利卡式,主体大堂与后建的钟楼以回廊相连。</p> <p class="ql-block">教堂坐东朝西,占地3500平方米,钟楼尖顶高48米,直穿云霄。 </p> <p class="ql-block">教堂中部为木结构,石铺屋顶,正西部至圣所采用古安立甘式半穹顶结构,以星空图案点缀,美轮美奂。中央及两侧镶嵌彩色玻璃圣画,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堂内外两侧均为排柱长廊,西南侧建有小礼拜堂,讲道台、读经台浮雕精美;东北角入口有洗礼池,刻工精致。教堂院落原设草坪广场,铺设花圃、辅以乔木点缀,环境优雅。</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外均为清水红砖墙面,典雅精致,“红墙隐隐云中见,琉璃作栋金为殿”,故有“红礼拜堂”之称。 </p> <p class="ql-block">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是教堂最多的一座城市。据2015年统计数据,在这座不足60万人口的城市中,比较有名的教堂就有50多座。</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维尔纽斯的大街小巷,无论你从那个方向望去,都会有教堂的“身影”进入到你的视线。 而你在拍照时,稍不留神,就极有可能一次又一次地被教堂抢了镜头。</p> <p class="ql-block">因为,在维尔纽斯,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一座座建造于不同时期风格迥异的教堂。由此,维尔纽斯也被称之为“教堂之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