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四)瘦西湖

闪闪

<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文人吟咏过扬州,杜牧写“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徐凝写“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李白的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如今已然成为扬州的城市名片。如果说扬州是杜牧笔下那个“娉娉袅袅、豆蔻梢头”的少女的话,那么瘦西湖便是少女脸上的那一抹笑靥,或嗔痴娇憨或莞尔嫣然,总能一下子打动你的心。</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顾名思义,自有修长、瘦小的意思。它是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支流的一部分,因而呈长条形,<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盈盈一握的纤腰。</span>它比西湖小,水域面积只有700亩,是西湖的十三分之一。而它的景致毫不逊色于西湖,乾隆年间的钱塘诗人汪沆曾做诗比较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p> <p class="ql-block">  我慕名瘦西湖久矣,此次首次得见,如果用两个字概括我的感受,那便是“惊艳”。全国各地的城市我首推杭州,因为杭州有西湖,因而钟灵毓秀。而在我见到瘦西湖后,顿觉古人命名之匠心独到。西湖风情万种,瘦西湖则明眸皓齿,一个瘦字道尽少妇与少女的两种风姿。</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我说瘦西湖是少女呢?因为湖畔的道路是鲜花铺就的,间或会遇到满树的白花,大朵的是团簇的绣球,小朵的则是扬州的市花琼花,两者相互辉映,宛如一袭白衣的小龙女和香香公主,同样清丽脱俗、纤尘不染。</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最出名的建筑莫过于二十四桥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的这首诗跨越了上千年,至今仍是江南旖旎风光的写照。至于说当年扬州有一座桥叫二十四桥,还是扬州有二十四座桥,现今已不可考。只是现在的二十四桥已不是当年的二十四桥了,唐朝时的那座桥或那些桥在明朝时被毁,明诗人程文德曾作诗“二十四桥都不见”,哀叹旧时的风光无存。</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二十四桥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桥长二十四米,桥宽二点四米,桥是单孔拱桥,左右两边各有二十四级台阶,桥上的栏杆一共有二十四根。我觉得现代人赋予它的这些数字让这座名扬千古的石桥显得过于小气了,我想象中的二十四桥应该是在“青山隐隐水迢迢”中一座古色古香的长桥,只有这种桥才适合玉人倚坐,凭阑吹箫。</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上还有一座流光溢彩的桥,因桥上有五个亭子,被命名为五亭桥。从上空看,这五座亭子就如一朵水中绽放的莲花,所以又叫莲花桥。这个桥是乾隆下江南的时候他的小舅子高恒为他建的,高恒的姐姐就是《如懿传》中的高贵妃。亭檐飞翘,亭基厚重,集南秀北雄的建筑风格于一身,明艳的亭顶更使其成为瘦西湖上最耀眼的存在。不过这个巡盐御史高恒并没有善终,后来他在两淮盐引案中被查出巨额贪污,最终被乾隆皇帝下令处死了。</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的视觉高点是位于法海寺旁的白塔。这座白塔跟北京北海的那座喇嘛塔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传说是因为乾隆皇帝来扬州游览了瘦西湖后,觉得瘦西湖哪哪都好,就是缺少了一座白塔。于是盐商们连夜用盐包堆砌出了一座白塔,那相似程度连乾隆都觉得足以乱真。乾隆走后盐商们就在此处建了一座真的白塔。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真正的白塔在康熙时期就已经有了。</p> <p class="ql-block">  在瘦西湖的中央有一座草长莺飞的小岛,名叫小金山。它是清朝时扬州盐商用疏浚瘦西湖的土堆砌而成的。小金山门口有一对石狮子,已有600多年的历史,600年来,它俩一副喜笑颜开的样子感染了很多游客,被亲切地称为笑狮。据说抚摸笑狮能够梦想成真,因此这对石狮子早已被摸得油光水滑。</p> <p class="ql-block">  小金山脚下立有一段银杏的枯木,据说这截枯木源自唐代石塔寺的一棵银杏。1952年,这株银杏遭雷劈后只剩下枯断的树干,园艺师将其移到了瘦西湖,在根干处种植了藤本植物凌霄,凌霄攀援而上,到春末夏初,便花红叶茂,从银杏树裂开的树干中穿过,盘绕到了枝头,乍一看还以为银杏长出了新叶,因此该景被形象地命名为“枯木逢春”。凌霄与枯木,生死相依,述说着一段“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凄美传奇。</p> <p class="ql-block">  小金山临湖的端头有一座造型独特的杏黄色小亭,当年文人雅士在这里抚琴吹箫,迎接乾隆皇帝,因此被称为“吹台”。乾隆来此突生钓鱼的兴致,欲要垂钓,当地的盐商怕天子钓不到鱼,扫了雅兴,便安排水手潜伏在水里,往乾隆的鱼钩上挂鱼,后来被乾隆发现了,盐商灵机一动应答说:“凡鱼哪敢朝天子,万岁金钩只钓龙。”博得乾隆龙颜大悦,所以此亭也叫钓鱼台。</p> <p class="ql-block">  钓鱼台的框景艺术堪称一绝。站在亭右侧45度往前看,正面的门洞呈正圆,五亭桥横卧波光;侧面门洞呈椭圆,白塔矗立云表。一横一竖,一彩一素,相互对比,构成了一幅极美的画卷,加上钓鱼台一景,被称为“三星拱照”。</p> <p class="ql-block">  春末夏初,行船在瘦西湖上,从杜牧的二十四桥一直游到乾隆的钓鱼台,前尘往事早已随流水而逝,唯有春景无际,春风撩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