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圣家族教堂

老陈

2011年10月21日星期五,阴。<br>&nbsp; &nbsp; &nbsp; &nbsp;从毕加索博物馆前往圣家族教堂的途中,路过国王广场。近处是一座名为Als Voluntaris Catalans的纪念碑,远处则是巴塞罗那凯旋门,该建筑作为1888年世界博览会的主要入口而兴建,用红砖砌筑,属于摩尔复兴风格。前面的门楣上雕刻有"Barcelona rep les nacions"(巴塞罗那欢迎各国),背面的门楣石雕名为"Recompense",门的顶端装饰着西班牙其他49个省的省徽。 <p class="ql-block">  天才建筑师安东尼·高迪所设计的神圣家族教堂,一般称为圣家族教堂(也有人称之为圣家族大教堂),它由许多尖塔与楼台组成,像路标一样直指云天,是巴塞罗那之地标性建筑。</p> &nbsp; &nbsp; &nbsp; 圣家族教堂自1898年开始修建,到现在已建了100多年,它是西班牙著名建筑师高迪的一系列建筑中至今唯一尚未完工的作品,于是高高的脚手架与吊车成了圣家族教堂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nbsp; &nbsp; &nbsp; &nbsp;高迪因车祸去世后,圣家族教堂的工程停摆。一方面是因为经费不足,另一方面也因为没人看得懂他数量繁多的蓝图。直到政府插手,并借助计算机软件推算出蓝图,才使工程能够继续。高迪现长眠于圣家族教堂的地下墓穴中。 &nbsp; &nbsp; &nbsp; &nbsp;根据高迪的蓝图,圣家族教堂共拥有“诞生”、“受难”以及“荣光”三道大门,每道大门各装饰三座尖塔,再加上象征耶稣与圣母的高塔,总共有18座高塔。 &nbsp; &nbsp; &nbsp; &nbsp;即使尚未完工,从局部的小塔、窗户、人物塑像等,也能看出这个圣家族教堂独具匠心的艺术之美。半圆形后殿之塔冠为各种造型的麦穗,而外墙三角顶上则盛满了彩色的果实。 &nbsp; &nbsp; &nbsp; &nbsp;本准备进去一探究竟,但看到这如同上海世博会一般的长队,只好放弃入内参观的想法,于是只能选择围着这教堂转上一整圈,看看外观也就罢了。 &nbsp; &nbsp; &nbsp; &nbsp;受难之门落成于1980年,面向日落的方向--象征、暗示耶稣的死亡。这个立面的人物造型骨瘦如柴,给人以沉重且阴森之悲苦感。受难立面雕塑群中的士兵面无表情地对耶稣的死下着赌注,而修女们则惊恐地看着耶稣被带走,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瘦骨嶙峋,棱角分明的线条,大刀阔斧般的造型,冷峻气氛更能凸显受难之主题。 &nbsp; &nbsp; &nbsp; &nbsp;受难立面由大量光秃秃的石头组成,上刻有醒目的直线,与骨架上的骨骼相仿。<br> &nbsp; &nbsp; &nbsp; &nbsp;等待购票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br> &nbsp; &nbsp; &nbsp; &nbsp;迎面走来的美女,她手里抱着的相机好像和老陈的是同一型号。而这位红衣哥则兴致勃勃地在用手机拍照。 &nbsp; &nbsp; &nbsp; &nbsp;教堂外部,因善行而结成的缤纷球果、当做排水孔使用的贝壳。楼梯造型模仿了海螺与蜗牛壳的纹理。 &nbsp; &nbsp; &nbsp; &nbsp;这座教堂实在是太大了,很难有合适的角度拍到全景,老陈只能轮着拍点局部。 &nbsp; &nbsp; &nbsp; &nbsp;圣家族教堂是任何一个游客到巴塞罗那都要看的地方,因而不少的观光巴士都会开到这里。 &nbsp; &nbsp; &nbsp; &nbsp;大量的高塔吊车,却没看见有操作工,也许只是在夜间施工吧。 &nbsp; &nbsp; &nbsp; &nbsp;令人赞叹的建筑艺术。 &nbsp; &nbsp; &nbsp; &nbsp;状如丛林的小尖塔。 &nbsp; &nbsp; &nbsp; &nbsp;彩色玻璃窗与小尖塔。 &nbsp; &nbsp; &nbsp; &nbsp;即使简单地围着教堂转上一圈,也需要不少时间,但老陈乐此不疲。 <p class="ql-block">  因为这座大教堂确实令人震撼。这座现代主义风格的教堂以其独具一格的建筑设计、错综复杂的雕刻细节、宏伟壮观的彩色玻璃窗以及耸入云天的尖塔闻名于世。</p> &nbsp; &nbsp; &nbsp; &nbsp;当然老仰着脖子看也是挺累的。 &nbsp; &nbsp; &nbsp; &nbsp;圣家族教堂全景效果图。 &nbsp; &nbsp; &nbsp; &nbsp;教堂模型。 &nbsp; &nbsp; &nbsp; &nbsp;教堂外立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雕塑,都是在展示《圣经》中的经典故事。 &nbsp; &nbsp; &nbsp; &nbsp;在大量采用仿生元素的设计过程中,高迪还提出了一个观点:“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据说圣家堂所有柱子、门框、窗框、墙角线都是曲线的,至少教堂外观证明确实是这样的。 &nbsp; &nbsp; &nbsp; &nbsp;站得远一些,方能勉勉强强拍张全景图。 &nbsp; &nbsp; &nbsp; &nbsp;圣家族教堂的Y型立柱,如同老树根一样从下往上逐渐变细,最后变成了枝条纵横的树丛伸向天顶,与天顶图案形成了奇妙的组合,就像是透过万花筒所定格的缤纷一刻。每个树杈上又有12星座的标志,高迪希望任何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信仰。 &nbsp; &nbsp; &nbsp; &nbsp;面朝东方,于1894至1930年间建造的诞生立面是圣家族教堂首个完成的立面。 &nbsp; &nbsp; &nbsp; &nbsp;诞生立面分为三个门廊,代表着神学三德(有信、有望、有爱)。 &nbsp; &nbsp; &nbsp; &nbsp;留影的美女。 &nbsp; &nbsp; &nbsp; &nbsp;高迪在世时只完成了这座诞生之门。中央小塔尖上的白鸽代表着教会信众。三条门廊由两根立柱分开,立柱底端是一只海龟与一只陆龟雕塑,象征海洋与陆地,也象征着时间之永恒;与之相对的是诞生立面两侧刻有变色龙,意味着变化与流动。充满传奇色彩的圣家族大教堂承载的不仅是人类虔诚的宗教信仰,更掺杂了设计者高迪对自然的信服与敬畏,他试图通过这座教堂向世人展现“神”“人”“自然”三者的关系。 &nbsp; &nbsp; &nbsp; &nbsp;诞生之门局部。三座门廊分别代表着“信”、“望”、“爱”三个主题,上方的浮雕描述着耶稣从出生、长大成人到逃亡埃及的过程。每当清晨来临之时,圣家族教堂诞生立面就会被曙光照亮,寓意着耶稣降生人世。 &nbsp; &nbsp; &nbsp; &nbsp;老陈于诞生之门前留下招牌笑容。<br> &nbsp; &nbsp; &nbsp; &nbsp;虽然这次没能入内,能到此一游,亲眼目睹高迪的杰出设计作品,也挺开心的了。 &nbsp; &nbsp; &nbsp; &nbsp;圣家族教堂的新旧部分对比明显。 &nbsp; &nbsp; &nbsp; &nbsp;也不知道它究竟何时才会竣工。 &nbsp; &nbsp; &nbsp; &nbsp;游客络绎不绝。 &nbsp; &nbsp; &nbsp; &nbsp;回望诞生之门,密密麻麻的参观队伍。 &nbsp; &nbsp; &nbsp; &nbsp;圣家族教堂之上部,四座尖塔令人仰目。<br> &nbsp; &nbsp; &nbsp; &nbsp;这道荣光之门的大部分还没施工。 &nbsp; &nbsp; &nbsp; &nbsp;但是可以看出来,中间要装一部电梯。 &nbsp; &nbsp; &nbsp; &nbsp;荣光立面上部,侧面的三角顶已基本完成。 &nbsp; &nbsp; &nbsp; &nbsp;荣光立面将要展现的是耶稣成神升天的经历:死亡、最后的审判和荣耀,而地狱则是留给那些违背上帝旨意的人的。 &nbsp; &nbsp; &nbsp; &nbsp;侧看尖塔。倾注着高迪毕生心血的圣家族教堂如今正靠着众人捐助的经费,逐步实现这位大师的蓝图。 &nbsp; &nbsp; &nbsp; &nbsp;敬请期待的荣光之门。 &nbsp; &nbsp; &nbsp; &nbsp;教堂中部的侧室。 &nbsp; &nbsp; &nbsp; &nbsp;大尖塔的造型与任何一座教堂的高塔都不一样,可谓别具一格。 &nbsp; &nbsp; &nbsp; &nbsp;1984年,圣家族大教堂的一部分与高迪在巴塞罗那的其它六个建筑作品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世界遗产。 &nbsp; &nbsp; &nbsp; &nbsp;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所观赏到的景致不太一样,但唯一不变的是都充满艺术美感。 &nbsp; &nbsp; &nbsp; &nbsp;城市观光大巴来回穿梭于圣家族教堂旁的道路上。 &nbsp; &nbsp; &nbsp; &nbsp;很多高塔还只是刚做完了基础大圆柱的一小段。 <div>&nbsp; &nbsp; &nbsp; &nbsp;精美的窗花外墙立面。</div> &nbsp; &nbsp; &nbsp; &nbsp;期待着圣家族教堂完工之时,老陈也希望在有生之年还能有机会重返巴塞罗那,进到圣家族教堂里,全面欣赏高迪的伟大设计所呈现的艺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