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粮机厂

邵福康

成都粮机厂成立于1956年,当时名称叫成都市粮食局机修厂,厂址在东桂街。职工47人。首任厂长田茂生,书记李生发。财会孙冠杰,夏文宗,技术曾庆宣,李诗吟,电工裴家林,车工贺 久华,张永堂,吴少钦,朱世晶,饶海云,铣工沈先儒,钳工李维刚,板金工包 师傅, 1958年成都粮机厂由东桂街迁往城东的上沙河堡。据老一辈职工师傅讲述,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除了少数比较重的大型机器外,大多数的物资和设备都是老职工们用人力板车搬运过去的。其艰苦条件可想而知。 1969年成都粮油局技校27位同学(被称为粮校27条龙)分配到成都粮机厂,接着1971年多批起返城知青陆续招进厂。 1971年2月我们什邡18位知青被招进成都市粮食局。当时正值备战备荒,修防空洞。我们和其它地区招回的知青一起到沙河堡粮机厂打了半年的砖,然后再分配工作。什邡18位知青中,3人有幸被分配到粮机厂。贺祖庆在钳工车间学板金工,黎洪光在铸造车间学炉前工,我在车工车间学车工。<div><br></div> 带我走进车工这个机械加工行业的是饶海云师傅。我和饶师傅工作的车床就是下图(资料)那种最老式的皮带传动车床。当时除了车床老旧,在计划经济时代量具 更缺,车工车间只有一把0-300mm,精度0.02mm的游标卡尺。这是全厂的宝贝,为减少游标卡尺的磨损,加工零件测量时不能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必须先用内外卡钳测量后再与游标卡尺量出尺寸。在师傅的教导帮助下,我们首先学会并提高了测量技术水平。然后在刀具和加工工艺(当时还没有工艺卡)方面不断探索改进,逐渐提高了加工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1978年5。4青年节成都粮油机修厂团支部集体照 1977年上半年先进集体{车工车间} 1977年上半年先进个人 2006年76位原粮机厂工友聚会(这是人数最多的聚会留影)。 成都粮机厂的部分产品照片 液压磨粉机 叶轮关风器 两台式切面机 三台式切面机 挂面生产线的压面主机 面粉仓库里的机械码包机 面粉生产车间的气力输送管道 1996新建的钳工装配车间 新建的钳工装配车间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