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一一南京师范大学》

建杉

<p class="ql-block">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为1902年两江署理督张之洞筹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学校的办学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时期;学校的另一源头为汇文书院,发展为金陵大学并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在原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及公立金陵大学教育系、儿童福利系等系科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p> <p class="ql-block">校门墙上有“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铭牌。</p> <p class="ql-block">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p> <p class="ql-block">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p><p class="ql-block">1952年原金陵女子大学和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合并成为南京师范学院。金陵女子大学原址成为南京师范大学。</p><p class="ql-block">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的主体建筑物以大草坪为中心,对称布置。主体建筑造型采用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结构采用西方钢筋混泥土结构。建筑物之间以中国古典式长廊相连为中西合璧的东方建筑。</p><p class="ql-block">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已被誉为"东方最美丽的校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随园”石碑在一幢敎学楼外角落。</p><p class="ql-block">“随园”原为曹寅所建,雍正五年(1727年)曹雪芹之父曹寅因"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等罪名被抄家,由内务府郎中隋赫德接替曹家产业。不久隋赫德又因贪污被抄家。</p><p class="ql-block">乾隆十三年(1748)袁枚购得此园寓居于此,改名为随园,并成就著名的《随园诗话》。</p><p class="ql-block">随园或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p> <p class="ql-block">南京师范大学校标。</p><p class="ql-block">校标以学校随园校区一百号楼的简化图形为主体,上下分别标有1902和NNU字样,上部配有橄榄枝和梅花图案,周围以中英文标识“南京师范大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校园橱窗里的图片与文字介绍学校悠久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随园前身为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建造的当时江南最大园林,几经转手后由大诗人袁枚命名“随园”并在此度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1923年金陵女子大学选址随园建设新校区并建成使用,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旧址于2006年5月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随园校区有14幢宫殿园林式仿古建筑,包含1923年建成的会议楼(100号楼)、科学馆(200号楼)、文学馆(300号楼)及三幢学生宿舍(400号楼、500号楼、600号楼);后建成了学生宿舍(700号楼)及图书馆和大礼堂;这些建筑大多建于民国时期,由著名建筑设计师、中山陵设计者吕彦直和他的美国老师共同设计完成。</p><p class="ql-block">及至1954年建筑学家杨廷宝主设计、建筑学家梁思成参与设计建造了3栋教学楼—南大楼(数理馆)、北大楼(文史地馆)和中大楼等。</p><p class="ql-block">这14栋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形成了典型的中国传统宫殿格局与西方近代校园空间格局相融合的校园空间,是中国近代校园规划的典范,具有较高的社会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名家大师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李瑞清、江谦、柳诒徵、郭秉文、李叔同、张士一、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孟宪承、杨贤江、徐悲鸿、高觉敷、罗家伦、潘玉良、张大千、唐圭璋、傅抱石、陈洪、吴作人、孙望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在校主政或执教。</p> <p class="ql-block">南师大的前身“金陵女子大学”是我国第一所女子大学,曾设置过16个四年制学科,包括中文、英语、历史、社会、音乐、体育、化学、生物、家政以及医学专科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从1919年到1951年,培养了999名大学生,又称“999朵玫瑰”。</p><p class="ql-block">吴贻芳(1893年-1985年),江苏泰兴人。1916年~1919年金陵女子大学毕业。1928年执掌金陵女子大学,长达23年任金陵女大校长。她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p> <p class="ql-block">在南京师范大学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一批名家大师如陶行知、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等都先后在此执教。深厚的历史文化,给它披上了一层优雅的外衣,显得格外美丽。</p> <p class="ql-block">看那校园里古色古香楼宇/长廊,散发着浓郁的典雅气息……</p> <p class="ql-block">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浓厚的人文气息散布在南京师范大学这座百年名校的每一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整个校园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按照东西向的轴线布置,以草坪为中心,充分显现了传统的中式对称之美。</p> <p class="ql-block">传统的宫殿式建筑风格,其建筑材料和结构则采用了西方先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糅合出独特的民国风情。</p> <p class="ql-block">校园居中的六幢宫殿式建筑按中轴线对称分布,以古典式外廊连接,朱红梁柱,飞檐斗拱,历经百年积淀,沉稳又不失灵动;南、北、中三座大楼由建筑大师杨廷宝主设计、建筑大师梁思成参与设计。</p> <p class="ql-block">南师大令人魂牵梦绕,曲径通幽、叶茂花繁,漫步校园时举手投足间都是一种享受。碧绿的大草坪、静谧的德风园、巍峨的宫殿式建筑、雕梁画栋、斗拱飞檐,每一处都值得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校园树木繁茂的枝叶和南师大古朴的建筑相映成趣,不仅给人以清凉,更是一种独特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漫步绿荫重重的校园大道,微风轻轻吹过,带动静默的树叶,泛起斑驳的倒影,彰显出初夏校园的宁静幽美。</p> <p class="ql-block">文学院是南京师范大学的重要院系,有“江南文枢”的美誉。是文科教育的东南重镇。南京师范学院(南师大前身)组建初期的中文系成立初期的教师队伍堪称群贤毕至,群星灿烂,拥有唐圭璋、孙望、徐复、杨白桦、吴奔星、刘开荣、钱仲联、廖序东、张拱贵、徐铭延、羊达之、沈蔚德等十多位海内著名教授……20世纪90年代初,中文系教学人员87人,其中正、副教授40人,占了近一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13人,其中4人是中青年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有何永康、吴金华2人。1997年,中文系升格为文学院。南师文学院底蕴深厚,薪火相继……</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我上大学时班主任周媛媛老师就是当年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优秀学生,周老师还请时任南京师范学院何永康副教授给我们上了2个学期的写作课(也是给我们讲课时间最长/最受同学喜爱的老师)。何老师讲课精彩而富有激情,他的妙语连珠,他的幽默诙谐,他的文采飞扬给我留下难忘印象。若干年后同学聚会于安乐园还特别邀请何老师参加。</p><p class="ql-block">何永康(1943年9月生)是中国著名的红学专家。江苏海安人。他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大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江苏省红楼梦学术研究会会长。何永康曾担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1997年~2005年)和江苏省历届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批阅江苏省高考试卷30多年)。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何老师代表专著《红楼美学》、专著《中华国魂·唐宋卷》。</p> <p class="ql-block">文学院前草坪有两位先生雕像。</p><p class="ql-block">唐圭璋(1901年1月23日-1990年11月28日),字季特,出生于江苏南京。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词学家、文史学家、教育家和词人,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全宋词》、《全金朝词》、《词话丛编》等。此外,他还编著了《宋词三百首笺注》和《南唐二主词汇笺》等著作。唐圭璋在词学领域有着杰出的贡献,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孙望(1912~1990),原名自强,字止畺,也称子强,江苏常熟张家港人。1937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国文系。曾任金陵大学副教授。1949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建国后,历任金陵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p> <p class="ql-block">徐复(1912年1月8日—2006年7月24日),字士复,一字汉生,号鸣谦,江苏省武进县人,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献学家、辞书学家。在汉语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除了汉语,亦涉足蒙藏语文研究。徐复教授一生淡泊名利,七十馀年默默地耕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校园里面,你真的不觉得这是一所大学的校园,倒像是一个充满了古典韵味的庄园,校园里面古色古香的建筑以及美不胜收的画面让你仿若穿越到了一百年前的民国时代……</p> <p class="ql-block">回廊婉转于校园</p> <p class="ql-block">仿古建筑黛瓦覆顶,勾檐翘角,这里飞檐峭壁的古典建筑和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婉约美丽让每个来过的人都流连往返……</p> <p class="ql-block">一方水影,几座假山,清丽的校园里,翠绿的光影林立着古老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飞檐翘角,小桥流水,高大古木,深深浅浅的绿意映衬着随园的古典建筑,交织出初夏的蓬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有随园百年历史形成的江南园林建筑之美和民国建筑(中西建筑揉合)协调起来的美。使南京师范大学成为“东方最美校园”是名副其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