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助我成长

海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文化助我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海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的童年在云南,昆明铁路新村有最初的记忆是远看着奔驰的火车上面载着许多汽车运往远方。1954年我跟着爸妈搬到楚雄住在一个临街的木窗二楼上,对门一家门和墙上贴着两张画,一张是《毛主席指引我们走合作化道路》,另一张是《百万雄师过大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在楚雄开始上幼儿园,幼儿园里有无声的电影幻灯,老师教我们认识家禽家兽,行为礼仪,还教唱了许多歌曲,我记得有“小羊乖乖”、“红公鸡”、“小白兔”、“劳动最光荣”儿时学唱的歌曲,我一辈子都会唱,可见音乐文化对儿童的记忆是有很好培养功效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这个时期我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一是偶尔在傍晚听到有人拉手风琴,那美妙的琴声吸引了我,我对爸妈说我想要一个手风琴,爸爸很快给我买了一个玩具手风琴,根本拉不出好听的声音。我的另外一个观察思考的兴趣是水面的船和鸭子,我想船的下面一定有什么在托着,可究竟是什么呢?无法知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957年我们一家回到了安徽,我开始了小学的学习生活。爸爸又到城里做建筑设计,妈妈带着我和弟妹住在乡下的老屋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一个清闲、温和的下午,我一觉睡醒,没看见妈妈在家,家里其余的大人也各忙各的去了,弟弟才一岁还睡得正香,妹妹4岁不知是跟着妈妈去了哪里,我没有玩伴,独自一人懒洋洋地依靠在外屋墙边的一架长木梯子上,抬头望着南方的天空。天是蓝色的,云是白色的,或浓或淡,傍晚西斜的阳光让白云镶着金色的边缘,云在慢慢的变化着,演变了许多奇妙的景象,有我熟悉的,有我的童趣向往的,更有我至今也从未见过的,简直是大开了眼界,让我度过了一段轻松愉快的下午时光,也留给我一份独特的奇妙和神秘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忽然看见云中有两个解放军战士伏在战壕里,继而他们又并排坐起来,把枪放在一边,他们开始说着话,有轻轻的话语声传到我的耳朵里,只是无法听清楚具体内容,接着他们一个掏出香烟,另一个拿出火柴,檫出红红的、明亮的火焰,互相点着了香烟,吸着又吐出缭绕的烟雾来,吸烟时烟头上发亮的火光以及火柴燃烧的火焰,都放出鲜红的颜色,我看的非常清晰准确。可随着云团涌动演变这一切情景很快消失了,两个战士也不知去向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一架大飞机过来了,是浮在水面上起落的那种水上飞机,我看见它在水面滑行划出的波浪轨迹,是那样清清楚楚,真真切切。白云在慢慢翻腾变化,水上飞机又消失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孙悟空身披铠甲,手执金箍棒跳将过来,玩了一会儿,也悄然离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天空恢复了平静,蓝色的天,白色的云,云团在缓慢的变化着,晚霞更红了。我回想着那一幕幕变幻的场景,既像是空中上映的电影画面,又像是远方真实的情景,当时的感觉只是随意的轻松和新奇的乐趣,事后细细想来更觉得十分奇妙,还有几分神秘。事实是------直到现在的我也没有见过真正的水上飞机,那时我才7岁多点,别说真正的水上飞机,就连水上飞机的画面、图像也没见过,居然在那天下午,靠着那架旧木梯在云端里看见了,还有士兵和孙悟空。云团涌动变化像某个事物是可能的,成为有声有色的事物场景就太神奇了,变化得又是那么突然,那么毫无规律,我试图用海市蜃楼现象来解释,不行,怎么会有神话人物?是幻觉?还是幻想?但绝不是做梦。总之确实是太奇妙、太神奇了。这正好应证了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话: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第二年秋天我上二年级,白天我去上学,妈妈要给我们做饭洗衣还要种菜地很辛苦,晚上就着煤油灯妈妈给我缝棉衣,我看着妈妈一针一线地缝着,一边翻开语文书中正好有一篇课文:“妈妈给小菊缝棉衣,小菊在旁边唱歌,新的棉花新的布,妈妈缝衣多辛苦,我穿棉衣要爱惜。”我读着课文很快就会背诵并永远记在心里。现实加上文化、文章、文字的作用对人的情感、意识和智慧都会产生有益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我的小学阶段受到了许多老师的有益教诲和帮助,四年级时吴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给毛主席的一封信》经过老师的当面批改让我认真誊写后寄往北京;六年级我的作文《学习雷锋叔叔以后》被学校编入作文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我的中学又遇见了许多老师的教导、影响和帮助,陶老师教我们语文还激发我们科学兴趣,课外活动时还亲自教我们跳跳箱,这真是一项练习技巧、胆量和集体协作的体育项目,又给我们读青年毛泽东的早期论文《体育之研究》对我一生爱好体育运动,产生了很好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1966年夏季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上到初中三年级课就停了,经历了大字报、大辩论、大串联后我没什么事作,迷上了无线电,跟着一群有同样兴趣的同学整日整夜地看电路图,焊接元器件,测量调试安装晶体管收音机,先是一只晶体管的耳塞机,后是四只晶体管来复再生,变压器耦合推挽放大动圈喇叭声音很大的收音机了,线路是用绝缘板铆钉细电线烙铁松香锡焊而成。收音的音响效果很好,就应该有一个合适的外壳,父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一天他给我带回来一个油漆的很漂亮的收音机外壳,天蓝色底子又加上红色的碎花,小喇叭口是镂空的百叶窗,是用四面三胶板和两面稍厚些的木板做的很结实,我很喜欢,显然是爸爸认真设计精心制作又请油漆师傅多次帮助才做成的,只是厚度大了,我用锯把它一分为二,留下面板和背板刚好能把所有元器件装进去,尺寸大约是20·10·6立方厘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妈妈又给我找来一块红色的绸缎粘在喇叭窗后面,我又做了些后期工程,收音机很好用,声音也大,放在屋里楼下的街道上都能听见声音。这台收音机一直伴随着我上山下乡近五年。后来上了大学学习物理,学起无线电课程中收音机原理,那我是如鱼得水,全班44个同学安装超外差6晶体管收音机,我是第一个成功者,再后来我成了物理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现在我已经退休多年,文字、文章和文化仍然对我的生活、身体和精神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nbsp;注解: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有很多,包括音乐、体育、美术、文学、艺术、教育和科技,甚至象本文提到的记忆、思维和想象本属于心理学内容,当然也属于文化的一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0240505</span></p>

收音机

妈妈

水上飞机

老师

晶体管

文化

奇妙

手风琴

记忆

兴趣